一种油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90524 阅读: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6 07:0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分离器,包括筒体,设于所述筒体内上部的内筒,设于所述内筒下端的过滤网,设于所述筒体上部的制冷剂进口,设于所述筒体上端的制冷剂出口和设于所述筒体下部的油出口,所述过滤网下方的筒体内壁上焊接有弓形隔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分离效果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油分离器,包括筒体,设于所述筒体内上部的内筒,设于所述内筒下端的过滤网,设于所述筒体上部的制冷剂进口,设于所述筒体上端的制冷剂出口和设于所述筒体下部的油出口,所述过滤网下方的筒体内壁上焊接有弓形隔板。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分离效果好。【专利说明】一种油分离器
本技术涉及油分离器领域,具体涉及用于工业压缩制冷行业的一种油分离器。
技术介绍
油分离器是制冷系统中的辅助设备,通常安装在压缩制冷机组的压缩机与冷凝器之间,用来分离制冷循环系统高压气体中的润滑油。油分离器的工作原理是:压缩机出来的高压气体(气态工质和润滑油),当夹带有润滑油的气态工质从排气管进入油分离器后,一方面由于通道截面突然加大,气流速度骤降(油分离器的桶径比高压排气管的管径大3-15倍,进入油分离器后蒸气的流速从原先的10-25m/s下降至0.8-lm/s);另一方面,在油分离器里,使蒸气的运动方向有所改变,使密度较大的润滑油滴在筒体内壁、滤网和多孔挡板上凝结,流入筒体下部,而密度较轻的气态工质经油分离器去冷凝器。分离出的润滑油,集中于油分离器的下部,可定期排出,或者利用浮球阀,使润滑油自动回到压缩机的曲轴箱中。对分离器工作质量的要求:气液界面大、滞留时间长;油气混合物接近相平衡状态;具有良好的机械分离效果,气中少带液,液中少带气。申请号为200920059508.3,【公开日】为2010-04-07的中国专利提供了一种具有平面多孔挡板的油分离器。现有市场采购的油分离器其结构如图1所示。其内部设置有平面的多孔挡板,在压力的作用下,经分离后的油滴大量聚在多孔挡板上,向下流动非常困难,导致随着时间的延长反而出现分离效率降低的问题。该产品应用在本公司生产的压缩制冷系统上,降低了整体的工作效率,成为制约本公司产品质量的短板,因此,急需解决该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油分离器,通过将现有的油分离器内部的平板式多孔挡板更换成弓形隔板,达到提高油分离效率,提高制冷系统效率,降低压缩机能耗的目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油分离器,包括筒体,设于所述筒体内上部的内筒,设于所述内筒下端的过滤网,设于所述筒体上部的制冷剂进口,设于所述筒体上端的制冷剂出口和设于所述筒体下部的油出口,所述过滤网下方的筒体内壁上焊接有弓形隔板。优选的,所述弓形隔板上表面设有多条导流槽。优选的,所述导流槽的一端设在所述弓形隔板的边缘,另一端设在所述弓形隔板的顶端。优选的,所述弓形隔板设有多个小孔。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将筒体内的平板式多孔挡板更换为弓形隔板,避免了油滴积聚在平板式多孔挡板的表面,不易向下流动,分离效率降低的现象;分离出的油滴顺着弓形隔板的坡面流下,没有阻力。实际检测对比结果表明,本技术的分离效果明显优于现有技术,不会出现油滴积聚的现象,分离效果好。【专利附图】【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此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现有技术中使用的油分离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3所公开的一种油分离器主视图;图3是实施例1中使用的弓形隔板俯视图;图4是实施例2中使用的弓形隔板俯视图;图5是实施例3中使用的弓形隔板俯视图。图中数字所表示的相应部件名称:1.筒体2.内筒3.过滤网4.制冷剂进口 5.制冷剂出口 6.油出口 7.弓形隔板.8.导流槽9.小孔10.平板式多孔挡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实施例1.如图2所示,一种油分离器,包括筒体1,设于所述筒体I内上部的内筒2,设于所述内筒2下端的过滤网3,设于所述筒体I上部的制冷剂进口 4,设于所述筒体I上端的制冷剂出口 5和设于所述筒体I下部的油出口 6,所述过滤网3下方的筒体I内壁上焊接有弓形隔板7,所述弓形隔板的俯视图如图3所示。其中,图1为现有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其过滤网下端设有平板式多孔挡板10。工作时,混有润滑油的制冷剂混合气体通过制冷剂进口进入筒体,该混合气体通过过滤网在向内筒上部流动的过程中,油滴在过滤网上凝结,滴落在弓形隔板上,油滴顺着弓形隔板的坡面流下,进入筒体底部。制冷剂则穿过过滤网,进入内筒,再通过制冷剂出口进入循环管道。而积聚在筒体底部的润滑油则可通过油出口放出。该弓形隔板上不设孔,油分离效果优于图1中的油分离器实施例2.如图2、图4所示,本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所述弓形隔板7上表面设有多条导流槽8,所述导流槽8的一端设在所述弓形隔板7的边缘,另一端设在所述弓形隔板7的顶端。工作时,混有润滑油的制冷剂混合气体通过制冷剂进口进入筒体,该混合气体通过过滤网在向内筒上部流动的过程中,油滴在过滤网上凝结,滴落在弓形隔板上,油滴顺着弓形隔板的导流槽流下,进入筒体下部。制冷剂则穿过过滤网,进入内筒,再通过制冷剂出口进入循环管道。而积聚在筒体底部的润滑油则可通过油出口放出。实施例3.如图2、图5所示,本例与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所述弓形隔板7上还设有多个小孔9。工作时,混有润滑油的制冷剂混合气体通过制冷剂进口进入筒体,该混合气体通过过滤网在向内筒上部流动的过程中,油滴在过滤网上凝结,滴落在弓形隔板上,油滴可以通过其上的小孔滴入筒体下部,也可以顺着弓形隔板的导流槽流下,进入筒体下部。制冷剂则穿过过滤网,进入内筒,再通过制冷剂出口进入循环管道。而积聚在筒体底部的润滑油则可通过油出口放出。通过以上技术方案的实施,本技术具有以下优势:本技术结构简单,通过将筒体内的平板式多孔挡板更换为弓形隔板,避免了油滴积聚在平板式多孔挡板的表面,不易向下流动,分离效率降低的现象;分离出的油滴顺着弓形隔板的坡面流下,没有阻力。实际检测对比结果表明,本技术的分离效果明显优于现有技术,不会出现油滴积聚的现象,分离效果好。以上所述的仅是本技术的一些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创造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油分离器,包括筒体,设于所述筒体内上部的内筒,设于所述内筒下端的过滤网,设于所述筒体上部的制冷剂进口,设于所述筒体上端的制冷剂出口和设于所述筒体下部的油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下方的筒体内壁上焊接有弓形隔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弓形隔板上表面设有多条导流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分离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槽的一端设在所述弓形隔板的边缘,另一端设在所述弓形隔板的顶端。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分离器,包括筒体,设于所述筒体内上部的内筒,设于所述内筒下端的过滤网,设于所述筒体上部的制冷剂进口,设于所述筒体上端的制冷剂出口和设于所述筒体下部的油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网下方的筒体内壁上焊接有弓形隔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雪元谢锦豪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百年冷气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