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装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零部件装配
,特别是涉及一种汽车行李箱盖装具。
技术介绍
传统的汽车行李箱盖装具按结构及定位方式可分为两种:分体式和整体式,分体式行李箱盖装具I的Y向基准均采用左/右分体式基准块,在前期装具设计时,Y向基准块厚度L块=理论间隙-0.5。如图1所示,当行李箱盖总成2在分体式行李箱盖装具上定位时,行李箱盖总成2与车身本体的左侧围3的间隙(即G(L))以及行李箱盖总成2与车身本体的右侧围4的间隙G(R))之间的极差δ为:δ =G(R)-G(L) = (L (S) ±T1)-(L 盖土T2)_2XL 块+1 ;其中,Tl为左、右侧围Y向开口尺寸的公差;T2为行李箱盖Y向功能尺寸的公差;L (S)为左、右侧围之间的间距;L盖为行李箱盖的长度;L块为左、右分体基准块的厚度。从以上公式不难看出,δ的波动只受公差Tl、Τ2的影响,当公差Tl、Τ2出现相反方向的波动时,S出现最大值。显然公差Tl、Τ2的波动方向是难以控制的,这就导致左右侧围间隙极差S较大且不稳定。当调整线出现这种情况时,如果工人对此置之不理,左右侧围间隙极差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汽车行李箱盖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对中机构和用于承载行李箱盖的装具骨架,装具骨架与车身本体活动连接,以使装具骨架能够在车身本体的第一侧围和第二侧围之间水平移动;自动对中机构与装具骨架固定连接,并能够与车身本体的第一侧围和/或第二侧围抵靠,用于借助外力,将装具骨架水平调整至车身本体的第一侧围与第二侧围之间的正中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行李箱盖装具,其特征在于,包括:自动对中机构和用于承载行李箱盖的装具骨架,装具骨架与车身本体活动连接,以使装具骨架能够在车身本体的第一侧围和第二侧围之间水平移动; 自动对中机构与装具骨架固定连接,并能够与车身本体的第一侧围和/或第二侧围抵靠,用于借 助外力,将装具骨架水平调整至车身本体的第一侧围与第二侧围之间的正中位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汽车行李箱盖装具还包括动力装置,动力装置分别与装具骨架和自动对中机构连接,用于向自动对中机构提供动力; 所述自动对中机构具体用于,借助动力装置输出的动力,与车身本体的第一侧围或第二侧围相抵靠,用以水平调节装具骨架相对于车身本体的第一侧围和第二侧围的位置,并借助动力装置输出的动力,分别与车身本体的第一侧围和第二侧围相抵靠,用以将装具骨架调整至车身本体的第一侧围与第二侧围之间的正中位置。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装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对中机构包括:摇杆、第一连杆、第二连杆、能够与第一侧围抵靠的第一滑块和能够与第二侧围抵靠的第二滑块,第一滑块与第二滑块大小相等;摇杆能够绕自身中心位置转动,且摇杆的中心位置与装具骨架固定连接,并位于装具骨架的中心线上; 摇杆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连杆的一端和第二连杆的一端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活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块活动连接,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平行且对称设置在摇杆的两侧,且第一连杆与第二连杆长度相等; 动力装置与摇杆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汽车行李箱盖装具,其特征在于,摇杆包括:呈圆盘状的摇杆本体和从摇杆本体上延伸出的第一摇杆和第二摇杆,第一摇杆与第一连杆在第一连接点活动连接,第二摇杆与第二连杆在第二连接点活动连接,摇杆本体的圆心到第一连接点的距离与摇杆本体的圆心到第二连接点的距离相等,且第一连接点、摇杆本体的圆心和第二连接点位于同一直线上; 摇杆本体的圆心与装具骨架固定连接,摇杆能够在装具骨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雪松,王小龙,
申请(专利权)人: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