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60737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9:4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具备具有高阻抗的共模扼流圈的电子部件及其制造方法。磁性体基板(12a)呈将连接主面(S1、S2)的棱线通过切口部(Ca~Cd)切除后的形状。层叠体(14)具有与切口部(Ca~Cd)重叠的角(C1~C4)。线圈(L1)包括与线圈部(20)的两端连接并且被引出至角(C1、C2)的引出部(21a、21b、22a~22c)。线圈(L2)与线圈(L1)一并构成共模扼流圈,包括与线圈部(25)的两端连接并且被引出至角(C3、C4)的引出部(26、27a~27d)。连接部(16a~16d)连接外部电极(15a~15d)与引出部(21b、22c、26、27d),并且设置在切口部(Ca~C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更确切地说,涉及内置有共模扼流圈的。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电子部件,公知有例如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电子部件。图13是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电子部件500的外观立体图。电子部件500是共模扼流圈,具备硅基板502、层叠体504、外部电极506 (506a?506d)以及接触孔508 (508a?508d)。层叠体504通过在硅基板502上层叠多层绝缘体层而构成。在层叠体504的上表面设置有外部电极506。另外,在层叠体504内设置有两个未图示的线圈导体。两个线圈导体的两端与外部电极506通过接触孔508电连接。如以上那样构成的电子部件500具有很难得到具有足够的阻抗的共模扼流圈的问题。更详细而言,磁通很难从接触孔508内通过。因此,若将接触孔508设置在层叠体504内,则线圈层所产生的磁通很难通过接触孔508。其结果是,线圈层无法具有足够的电感值,由线圈层构成的共模扼流圈无法具有足够的阻抗。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7-53254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具备共模扼流圈的,该共模扼流圈具有闻阻抗。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式的电子部件的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磁性体基板,其是具有相互对置的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的长方体形状的第一磁性体基板,上述第一磁性体基板呈连接该第一主面与该第二主面的第一棱线通过第一切口部被切除后的形状;层叠体,其由层叠在上述第一主面上的多层绝缘体层构成,从层叠方向俯视观察时,上述层叠体呈具有与上述第一切口部重叠的第一角的长方形;第一线圈,其设置在上述层叠体内,上述第一线圈包括第一线圈部、和与该第一线圈部的一端连接并且被引出至上述第一角的第一引出部;第二线圈,其设置在上述层叠体内,上述第二线圈与上述第一线圈一并构成共模扼流圈,上述第二线圈包括与上述第一线圈部磁场耦合的第二线圈部;第一外部电极,其设置在上述第二主面上;以及第一连接部,其连接上述第一外部电极与上述第一引出部,上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上述第一切口部。上述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工序,在该工序中,准备母主体,上述母主体通过成为上述第一磁性体基板的第一母板和成为上述第二磁性体基板的第二母板夹着成为上述层叠体的母层叠体而被构成;第二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上述第一母板的应形成上述第一切口部至上述第四切口部的位置形成贯通孔;第三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上述贯通孔的内周面形成导体层从而形成上述第一连接部至上述第四连接部;第四工序,在该工序中,在上述第一母板的上述第二主面上形成导体层从而形成上述第一外部电极至上述第四外部电极;以及第五工序,在该工序中,切割上述母主体。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提高共模扼流圈的阻抗。【附图说明】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电子部件的分解立体图。图3(a)是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线圈部以及绝缘体层的图。图3(b)是图3(a)的X-X的剖面结构图。图4是电子部件的制造时的工序剖视图。图5是电子部件的制造时的工序剖视图。图6是电子部件的制造时的工序剖视图。图7是电子部件的制造时的工序剖视图。图8是第一变形例的电子部件的连接部附近的剖面结构图。图9是第二变形例的电子部件的连接部附近的剖面结构图。图10是第三变形例的电子部件的连接部附近的剖面结构图。图11是变形例的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剖视图。图12是变形例的电子部件的制造方法的工序剖视图。图13是专利文献I所记载的电子部件的外观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进行说明。(电子部件的结构)首先,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一实施方式的电子部件10的外观立体图。图2是图1的电子部件10的分解立体图。图3(a)是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线圈部25以及绝缘体层18c的图。图3(b)是图3(a)的X-X的剖面结构图。以下,将电子部件10的层叠方向定义为z轴方向,将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时长边延伸的方向定义为X轴方向,将短边延伸的方向定义为I轴方向。另外,将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俯视观察简称为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如图1以及图2所示,电子部件10具备磁性体基板12a、12b、层叠体14、外部电极15 (15a?15d)、连接部16 (16a?16d)以及线圈L1、L2。磁性体基板12a呈具有相互对置的主面S1、S2的长方体形状。在磁性体基板12a中,主面SI位于比主面S2更靠近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但是,磁性体基板12a呈连接主面S1、S2的四条棱线被切口部Ca?Cd切除后的形状。以下,对磁性体基板12a的形状详细地进行说明。切口部Ca?Cd是指棱线附近被削去而形成的空间。切口部Ca是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且为I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棱线被削去而形成的空间。切口部Cb是X轴方向的负方向侧且为I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棱线被削去而形成的空间。切口部Ce是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且为y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棱线被削去而形成的空间。切口部Cd是X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且为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棱线被削去而形成的空间。磁性体基板12a通过对烧结完毕的铁氧体陶瓷进行切除而制成。另外,磁性体基板12a也可以通过将由铁氧体预烧粉末和粘合剂构成的膏体涂覆在铝等的陶瓷基板而制成,也可以通过层叠并烧制铁氧体材料的生片而制成。磁性体基板12a的沿z轴方向延伸的棱线附近被从主面S2向主面SI削成朝向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而变尖的吊钟状(圆顶状)。因此,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时,切口部Ca?Cd的面积随着从主面S2靠近主面SI (随着趋向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而减小。而且,如图3(b)所示,形成有切口部Ca?Cd的面与主面S2成钝角Θ。层叠体14由层叠在主面SI上的多层绝缘体层18a?18c和有机系粘合剂层19构成,从z轴方向俯视观察时,呈具有分别与切口部Ca?Cd重叠的角Cl?C4的长方形。绝缘体层18a?18c以从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依次排列的方式层叠,并具有与主面SI大致相同的尺寸。其中,位于绝缘体层18a的y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长边的两端的角被切口。并且,在绝缘体层18a设置有在z轴方向贯通的通孔H1、H2。绝缘体层18b的四个角被切口。并且,在绝缘体层18b设置有在z轴方向贯通的通孔H3。通孔H3与通孔H2相连。绝缘体层18c的四个角被切口。绝缘体层18a?18c由聚酰亚胺制成。另外,绝缘体层18a?18c也可以由苯并环丁烯等绝缘性树脂制成,也可以由玻璃陶瓷等绝缘性无机材料制成。以下,将绝缘体层18a?18c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的主面称为表面,将绝缘体层18a?18c的z轴方向的负方向侧的主面称为背面。磁性体基板12b呈长方体形状,与磁性体基板12a—并从z轴方向夹着层叠体14。SP,磁性体基板12b与层叠体14的z轴方向的正方向侧重叠。磁性体基板12b通过切除烧结完毕的铁氧体陶瓷而制成。另外,磁性体基板12b也可以通过在铝等的陶瓷基板涂覆由铁氧体预烧粉末和粘合剂构成的膏体而制成,也可以通过层叠并烧制铁氧体材料的生片而制成。磁性体基板12b与层叠体14也可以通过粘合剂而接合。在本实施方式中,磁性体基板12a、12b与层叠体14通过有机系粘合剂层19而粘合。线圈LI设置在层叠体14内,包括线圈部20、引出部21a、21b (第一引出部)、以及引出部2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第一磁性体基板,其是具有相互对置的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的长方体形状的第一磁性体基板,所述第一磁性体基板呈连接该第一主面与该第二主面的第一棱线通过第一切口部被切除后的形状;层叠体,其由层叠在所述第一主面上的多层绝缘体层构成,从层叠方向俯视观察时,所述层叠体呈具有与所述第一切口部重叠的第一角的长方形;第一线圈,其设置在所述层叠体内,所述第一线圈包括第一线圈部、和与该第一线圈部的一端连接并且被引出至所述第一角的第一引出部;第二线圈,其设置在所述层叠体内,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一线圈一并构成共模扼流圈,所述第二线圈包括与所述第一线圈部磁场耦合的第二线圈部;第一外部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第二主面上;以及第一连接部,其连接所述第一外部电极与所述第一引出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切口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8.31 JP 2011-1881801.一种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磁性体基板,其是具有相互对置的第一主面和第二主面的长方体形状的第一磁性体基板,所述第一磁性体基板呈连接该第一主面与该第二主面的第一棱线通过第一切口部被切除后的形状; 层叠体,其由层叠在所述第一主面上的多层绝缘体层构成,从层叠方向俯视观察时,所述层叠体呈具有与所述第一切口部重叠的第一角的长方形; 第一线圈,其设置在所述层叠体内,所述第一线圈包括第一线圈部、和与该第一线圈部的一端连接并且被引出至所述第一角的第一引出部; 第二线圈,其设置在所述层叠体内,所述第二线圈与所述第一线圈一并构成共模扼流圈,所述第二线圈包括与所述第一线圈部磁场耦合的第二线圈部; 第一外部电极,其设置在所述第二主面上;以及 第一连接部,其连接所述第一外部电极与所述第一引出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一切口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磁性体基板呈连接所述第一主面与所述第二主面的第二棱线至第四棱线通过第二切口部至第四切口部被切除后的形状, 从层叠方向俯视观察时,所述层叠体具有分别与所述第二切口部至所述第四切口部重叠的第二角至第四角, 所述第一线圈还包括第二引出部,所述第二引出部与所述第一线圈部的另一端连接并被引出至所述第二角, 所述第二线圈还包括第三引出部和第四引出部,所述第三引出部和所述第四引出部与所述第二线圈部的两端分别连接并被引出至所述第三角和所述第四角, 所述电子部件还具备: 第二外部电极至第四外部电极,它们设置在所述第二主面上;和第二连接部至第四连接部,它们对所述第二外部电极至所述第四外部电极与所述第二引出部至所述第四引出部分别连接,所述第二连接部至所述第四连接部设置在所述第二切口部至所述第四切口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还具备第二磁性体基板,所述第二磁性体基板从层叠方向与所述第一磁性体基板一并夹着所述层叠体。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从层叠方向俯视观察所述第一切口部至所述第四切口部时的面积随着从所述第二主面靠近所述第一主面而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部件,其特征在于, 形成所述第一切口部至所述第四切口部的面与所述第二主面成钝角。6.根据权利要求2~5中任一项所述的电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户智洋北村未步原铁三石田宣博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村田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