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动或联接系统及操作该系统的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853722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17:45
制动或联接系统(1)包括第一活塞(2)以及第二活塞(8),第一活塞布置在第一活塞缸(3)中从而形成第一活塞室(5),第二活塞布置在第二活塞缸(9)中从而形成第二活塞室(10)。第一活塞(2)适于在制动位置与静止位置之间位移。第一活塞(2)在其静止位置的方向上被弹性偏压,而第二活塞(8)适于借助于调整困于第二活塞室(10)中的液压流体的体积来调整在第一活塞(2)的静止位置上的摩擦元件(6)与可旋转元件(7)之间所提供的距离(X)。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布置成在第一活塞(2)与第二活塞(8)之间起作用。第一活塞(2)和第二活塞(8)布置成使得第一活塞室(5)和第二活塞室(10)中的液压压力将分别沿相反方向推进第一活塞(2)和第二活塞(8),从而偏压至少一个弹性元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制动或联接系统,其包括第一活塞以及第二活塞,所述第一活塞布置成可在第一活塞缸中位移从而形成第一活塞室,所述第二活塞布置成可在第二活塞缸中位移从而形成第二活塞室,第一活塞适于在制动位置与静止位置之间位移,在制动位置中,制动力施加在摩擦元件与可旋转元件之间,在静止位置中,摩擦元件与可旋转元件间隔开,第一活塞借助于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在其静止位置的方向上被弹性偏压,而第二活塞适于借助于调整困于第二活塞室中的液压流体体积来调整所述第一活塞的静止位置上的在摩擦元件与可旋转元件之间所提供的距离。
技术介绍
US 5,485,902描述了适于随衬片的磨损而自动调整制动衬片与制动盘之间的间隙的液压制动活塞调整器组件。第一活塞可在壳体中位移,而在第二活塞室中,第二活塞可在第一活塞中同轴地位移。在制动期间,第一活塞在向制动盘的方向上位移,由此一组碟型弹簧被完全压缩,直到实现邻接。因此,第二活塞的活塞帽压缩制动叠片(stack)。如果制动叠片已经磨损,因为允许了液压流体经由泄压阀进入第二活塞室,则第二活塞将相对于第一活塞位移,直到活塞帽邻接。因此,活塞帽的位置根据制动衬片的磨损来调整,且当释放制动力时,活塞帽将借助于碟型弹簧缩回一定的距离。然而,使第二活塞缩回到第一活塞中以便得到制动衬片的替换所必要的空间可能是复杂的,因为中心地定位在第二活塞内的泄压阀将必须开启,且必须施加足够的力到第二活塞的活塞帽上,以便使第二活塞缩回到第一活塞中,该力可能是人工施加的。EP O 413 112 Al描述了具有自动间隙调整的液压制动器。主制动活塞的静止位置借助于辅助活塞来调整。辅助活塞随磨损的发生而前进,且借助于摩擦环完全定位在其位置上。此外,随着制动衬片磨损的加大,在主制动活塞的静止位置上,加大体积的液压油困于辅助活塞后方,唯一的目的在于承受对主制动活塞的突然冲击。然而,摩擦环的使用可能不提供主制动活塞的静止位置的足够准确的调整。此外,使主制动活塞缩回以便替换制动衬片可能是复杂的,因为可能必须彻底拆开制动器以便释放摩擦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动或联接系统,其适于调整静止位置上的摩擦元件与可旋转元件之间的间隙,由此便于替换制动衬片。鉴于该目的,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布置成在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起作用,且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布置成使得第一活塞室和第二活塞室中的液压压力将分别沿相反方向推进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从而偏压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因此,由于第一活塞的静止位置可由第二活塞的位置限定,故摩擦元件的加大的磨损可由困于第二活塞室中的液压流体的减小体积来补偿。因此,当摩擦元件已经完全磨损时,仅通过向第二活塞室供应液压流体,摩擦元件可容易地从可旋转元件缩回适合的距离。因此,仅通过按按钮便可获得摩擦元件替换所必要的空间。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活塞的有效活塞面积小于第一活塞的有效活塞面积。因此,在施加制动力时,相等的液压压力可供应至第一活塞室和第二活塞室两者,因为第一活塞受力将超过第二活塞,故合力将迫使第一活塞位移到其制动位置。因此,制动或联接系统可简化,因为用于向第二活塞室供应液压流体的可能的减压阀将不是必要的。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的相对移动借助于限定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的第一距离的第一端止挡和限定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的第二距离的第二端止挡来限制。因此,可获得在第一活塞的静止位置上的摩擦元件与可旋转元件之间所提供的距离的更准确的调整,因为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的可能的相对位移被良好地限定。在一个结构上有利的实施例中,第一活塞缸和第二活塞缸两者都形成于制动或联接系统的静止壳体中。因此,可简化制动或联接系统的设计。在一个结构上有利的实施例中,第一活塞和第二活塞借助于活塞杆来连接,且第一活塞布置在活塞杆的第一端,而第二活塞布置在活塞杆的第二端。因此,可简化制动或联接系统的设计。摩擦元件可直接大约地定位在第一活塞上,而相对于第一活塞,第二活塞可定位在可旋转元件的对面。第一活塞和/或第二活塞可布置成可沿活塞杆的轴向方向相对于活塞杆位移。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活塞固定到活塞杆上,而第一活塞布置成可相对于活塞杆位移。在一个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布置在第一活塞的内孔中,且在第一活塞与活塞杆的第一端之间起作用。这在第二活塞的有效活塞面积小于第一活塞的有效活塞面积的情况下可尤其具有优势,因为在第一活塞内可提供更大的空间。然而,至少一个弹性元件也仅可布置在第二活塞与活塞杆的第二端之间。在一个结构上有利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具有围绕活塞杆的第一端布置的堆叠的碟型弹簧的形式。在一个实施例中,限定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的第一距离的第一端止挡借助于活塞杆的第一端的端面和第一活塞的内孔的底面形成。在一个实施例中,限定第一活塞与第二活塞之间的第二距离的第二端止挡借助于围绕活塞杆的第一端布置的套筒的第一端面和活塞杆的第一端的肩部形成,且所述套筒的第二端面邻接布置在第一活塞的内孔中的止挡元件。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活塞室和第二活塞室经由阀系统连接到液压流体供应源上,阀系统适于在制动力的施加期间向第一活塞室供应液压流体且允许液压流体从第二活塞室中漏出,且适于在制动力的释放期间允许液压流体从第一活塞室排出并且关闭至第二活塞室的流体连接,使得一定体积的液压流体困于第二活塞室中。因此,摩擦元件的加大的磨损可由困于第二活塞室中的液压流体的减小体积来自动地补偿。在一个结构上有利的实施例中,阀系统包括提供有第一阀端口、第二阀端口和第三阀端口的止回阀,该止回阀包括被弹性偏压而抵靠阀座的阀元件,使当从第二阀端口到第一阀端口出现一定压降时,通常地防止从第一阀端口到第二阀端口的流,且通常地允许从第二阀端口到第一阀端口的流,止回阀包括先导活塞,该先导活塞布置成借助于施加到第三阀端口上的液压压力而位移,使得先导活塞与阀元件接合且将其带到其开启位置,第一阀端口与第二活塞室流体连通,而第二阀端口和第三阀端口与第一液压流体供应管线流体连通,第一液压流体供应管线流体使第一活塞室与第一制动器入口连接。因此,借助于单个止回阀,摩擦元件的加大的磨损可由困于第二活塞室中的液压流体的减小体积来自动地补偿。当施加制动力时,加压的液压流体可仅供应至第一制动器入口,而当释放制动力时,第一制动器入口可连接到排出管上。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阀端口经由可能的可调整的限流件与第二活塞室流体连通。因此,在制动力的释放期间第二活塞的响应可通过采用适合的限流件调节,并且,在可调整的限流件的情况下,可微调第二活塞的响应。因此,在制动力的释放期间,可避免的是,第二活塞在止回阀关闭之前开始移动,以便将第二活塞锁定在其实际位置上。因此,可获得在第一活塞的静止位置上的摩擦元件与可旋转元件之间所提供的距离的可能的更精确的调整。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活塞室借助于第二液压流体供应管线与第二制动器入口直接相连。因此,当摩擦元件已经磨损时,仅通过向第二制动器入口供应液压流体,由此液压流体将经由第二液压流体供应管线到达第二活塞室,摩擦元件可容易地从可旋转元件缩回适合的距离。在另一实施例中,阀系统包括第一电子操作阀和第二电子操作阀,第一电子操作阀使第一活塞室与液压流体供应源连接,第二电子操作阀使第二活塞室与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动或联接系统(1)包括第一活塞(2)以及第二活塞(8),所述第一活塞布置成可在第一活塞缸(3)中位移从而形成第一活塞室(5),所述第二活塞布置成可在第二活塞缸(9)中位移从而形成第二活塞室(10),所述第一活塞(2)适于在制动位置与静止位置之间位移,在所述制动位置中,制动力施加于摩擦元件(6)与可旋转元件(7)之间,在所述静止位置中,所述摩擦元件(6)与所述可旋转元件(7)间隔开,所述第一活塞(2)借助于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在其静止位置方向上被弹性偏压,而所述第二活塞(8)适于借助于调整困于所述第二活塞室(10)中的液压流体的体积来调整在所述第一活塞(2)的静止位置上的所述摩擦元件(6)与所述可旋转元件(7)之间所提供的距离(X),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布置成在所述第一活塞(2)与所述第二活塞(8)之间起作用,并且在于,所述第一活塞(2)和所述第二活塞(8)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一活塞室(5)和所述第二活塞室(10)中的液压压力将分别沿相反方向推进所述第一活塞(2)和所述第二活塞(8),从而偏压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元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3.18 EP 11158880.21.一种制动或联接系统(I)包括第一活塞(2)以及第二活塞(8),所述第一活塞布置成可在第一活塞缸(3)中位移从而形成第一活塞室(5),所述第二活塞布置成可在第二活塞缸(9)中位移从而形成第二活塞室(10),所述第一活塞(2)适于在制动位置与静止位置之间位移,在所述制动位置中,制动力施加于摩擦元件(6)与可旋转元件(7)之间,在所述静止位置中,所述摩擦元件(6)与所述可旋转元件(7)间隔开,所述第一活塞(2)借助于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在其静止位置方向上被弹性偏压,而所述第二活塞(8)适于借助于调整困于所述第二活塞室(10)中的液压流体的体积来调整在所述第一活塞(2)的静止位置上的所述摩擦元件(6)与所述可旋转元件(7)之间所提供的距离(X),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布置成在所述第一活塞(2)与所述第二活塞(8)之间起作用,并且在于,所述第一活塞(2)和所述第二活塞(8)布置成使得所述第一活塞室(5)和所述第二活塞室(10)中的液压压力将分别沿相反方向推进所述第一活塞(2)和所述第二活塞(8),从而偏压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元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制动或联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二活塞(8)的有效活塞面积小于所述第一活塞(2)的有效活塞面积。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制动或联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活塞(2)与所述第二活塞(8)之间的相对移动借助于限定所述第一活塞(2)与所述第二活塞(8)之间的第一距离的第一端止挡和限定所述第一活塞(2)与所述第二活塞(8)之间的第二距离的第二端止挡而受限。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或联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活塞缸(3)和所述第二活塞缸(9)两者都形成于所述制动或联接系统(I)的静止壳体(4)中。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或联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活塞(2)和所述第二活塞(8)借助于活塞杆(11)连接,以及其中所述第一活塞(2)布置在所述活塞杆(11)的第一端(12),而所述第二活塞(8)布置在所述活塞杆(11)的第二端(13)。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动或联接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布置在所述第一活塞(2)的内孔(14)中,且在所述第一活塞(2)与所述活塞杆(11)的所述第一端(12)之间起作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动或联接系统,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弹性元件具有围绕所述活塞杆(11)的所述第一端(12)布置的堆叠的碟型弹簧(23)的形式。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制动或联接系统,其中,限定所述第一活塞(2)与所述第二活塞(8)之间的所述第一距离的所述第一端止挡借助于所述活塞杆(11)的所述第一端(12)的端面(16)和所述第一活塞(2)的所述内孔(14)的底面(15)形成。9.根据权利要求6至8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或联接系统,其中,限定所述第一活塞(2)与所述第二活塞(8)之间的所述第二距离的所述第二端止挡借助于围绕所述活塞杆(11)的所述第一端(12)布置的套筒(19)的第一端面(18)和所述活塞杆(11)的所述第一端(12)的肩部(17)形成,以及其中所述套筒(19)的第二端面(20)邻接布置在所述第一活塞(2)的所述内孔(14)中的止挡元件(21)。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制动或联接系统,其中,所述第一活塞室(5)和所述第二活塞室(10)经由阀系统(24)连接到液压流体供应源上,所述阀系统(24)适于在制动力施加期间向所述第一活塞室(5)供应液压流体并允许液压流体从所述第二活塞室(10)中漏出,且适于在制动力释放期间允许液压流体从所述第一活塞室(5)中排出并关闭与所述第二活塞室(10)的流体连接,使得一定体积的液压流体困于所述第二活塞室(10)中。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制动或联接系统,其中,所述阀系统(2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JB杰佩特LP埃里克森PS尼伊尔森
申请(专利权)人:S·B·专利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丹麦;DK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