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芯片及其制造方法和焊接半导体芯片与载体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840974 阅读: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2 04: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芯片及其制造方法和焊接半导体芯片与载体的方法。公开了一种半导体芯片,具有半导体本体和施加到半导体本体上的芯片金属化,该芯片金属化具有背离半导体本体的下侧。具有数目为N1≥1或者N1≥2的第一子层以及数目为N2≥2的第二子层的层堆叠被施加到下侧上。第一子层和第二子层交替地相继地被布置,使得在能够由第一子层构成的每一个第一对的第一子层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二子层,并且在能够由第二子层构成的每一个第二对的第二子层之间布置有至少一个第一子层。每一个第一子层都具有合金金属或者由合金金属组成,每一个第二子层都具有焊料或者由焊料组成,该焊料能够与邻接有关的第二子层的第一子层的合金金属一起构成金属间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半导体芯片及其制造方法和焊接半导体芯片与载体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半导体芯片和半导体芯片与载体的金属化的焊接。一些时间以来为焊接半导体芯片与载体的金属化使用扩散钎焊连接。在此,通过使用焊料来焊接半导体芯片的金属化与载体的金属化。在钎焊过程期间金属从半导体芯片和载体的金属化扩散到液态焊料中并且与该液态焊料一起在凝固后构成一种或者多种高强度的和在温度变化下稳定的金属间相。
技术介绍
因为金属从半导体芯片和载体的金属化扩散到液态焊料中的扩散过程为达到为构成金属间相所需的混匀需要不可忽略的时间,所以与制造这样的钎焊连接关联的处理时间非常长。此外扩散进入的金属的浓度随离开半导体芯片和载体的各自的金属化的距离增加而降低。由此在熔液的不同的区域内出现不同的化学计算的成分。这导致,熔液在凝固后不仅仅由金属间相组成,而且由很大部分的简单的合金组成,这些合金不具有晶格结构,因此不是金属间相。因为传统的合金相较于金属间相具有较小的强度和较小的温度变化下稳定性所以需要一种改进的解决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本专利技术尤其提供一种半导体芯片、一种用于制造半导体芯片的方法以及一种用于制造钎焊连接的方法。本专利技术的扩展方案和改进方案是从属权利要求的主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半导体芯片包括半导体本体、被施加到该半导体本体上的芯片金属化、以及层堆叠,该层堆叠被施加到芯片金属化的背离半导体本体的下侧上。层堆叠具有数目为N1≥1或者N1≥2的第一子层,以及数目为N2≥2的第二子层。第一子层和第二子层交替地相继地被布置,使得在能够由第一子层构成的每一个第一对的第一子层之间布置有第二子层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在能够由第二子层构成的每一个第二对的第二子层之间布置有第一子层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子层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合金金属或者由合金金属组成。第二子层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焊料或者由焊料组成,其中该焊料能够与邻接有关的第二子层的第一子层的合金金属一起构成金属间相。相应地,能够与至少一个邻接第一子层的第二子层一起构成金属间相的金属或者合金被理解为该第一子层的“合金金属”。在此,第一子层中的每一个都由与邻接该第一子层的第二子层不同的材料或者不同的材料成分组成。为了制造这样的半导体芯片,通过每次一个第一子层和每次一个第二子层交替地相继地被施加,在配备有芯片金属化的半导体本体上施加所述层堆叠。为此可以使用任意的涂层技术,例如溅射、蒸镀、气相沉积、电镀、无电流沉积,也可以以任意的彼此组合使用这些涂层技术。为了将预制的、具有如上所述的半导体芯片的构造的半导体芯片连接到载体上,通过低熔的第二子层的熔化和随后的扩散钎焊过程来连接芯片金属化与载体的金属化的表面区段。第一子层的金属原子和第二子层的金属原子以及表面区段的金属原子的相互扩散导致构成金属间相,这些金属间相具有与低熔的第二子层的一个或者多个熔点相比显著提高的熔点。通过使用具有多个薄的焊料或者含焊料的低熔的第二子层的层堆叠,在理想情况下实现相互扩散,使得产生连接层,该连接层连接芯片金属化与表面区段,并且该连接层以至少90体积%由一种或者多种金属间相组成。替代地或者附加地,该相互扩散可以导致构成连接层,该连接层具有一条或者多条路径,其中的每一条都连续地在芯片金属化和金属化的表面区段之间延伸并且完全由一种或者多种金属间相组成。在多条路径的情况下,这些路径也可以彼此间隔开,使得连接层的不包含金属间相的区段位于两条任意的路径之间。与在现有技术的相应连接的情况下不同,不仅来自半导体芯片和载体的金属化的金属有助于构成一种(或多种)金属间相,而且来自第一子层的一种或者多种金属也有助于构成一种(或多种)金属间相。所需要的扩散距离以及随之而来所需要的钎焊时间由此显著缩短。附图说明下面借助实施例参考附图更详细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只要不另外说明,在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或者彼此对应的元件。图1示出通过电路载体和半导体芯片之间的复合结构(Verbund)的横截面。图2示出根据图1的视图的放大的部分。图3示出在焊接半导体芯片与载体之前的根据图2的部分。图4A-4F示出一种用于制造半导体芯片的方法的不同步骤,该半导体芯片具有施加在其芯片金属化上的层堆叠。图5示出具有施加在其芯片金属化上的层堆叠的半导体芯片,其中该层堆叠的最接近半导体本体设置的子层是第二子层。具体实施方式图1示出电路载体2的横截面,其中半导体芯片1被钎焊到该电路载体2上。电路载体2具有绝缘载体20、例如陶瓷,该绝缘载体配备有上金属化21以及可选的下金属化22。如所示的,上金属化层21可以被结构化为印制导线和/或导线面。然而,替代于这样的电路载体2,一般也可以将例如金属的引线框架(“Leadframe”)用作电路载体2。如借助根据图2的放大的部分可以识别的,半导体芯片1具有由半导体基材、例如硅、碳化硅、砷化镓或者任意的其他的半导体材料构成的仅示意性示出的半导体本体10。该半导体本体10在其下侧12配备有芯片金属化11。芯片金属化11涉及传统的芯片金属化,其可以由一个层或者多个子层组成,如其通常在半导体芯片技术中被用于制造负载连接金属化那样。这样的负载连接金属化例如可以涉及功率半导体器件的漏极金属化、源极金属化、集电极金属化、发射极金属化、阳极金属化或者阴极金属化。芯片金属化可以与所描述的连接过程协调一致地被适配。特别是可以舍弃对于传统的连接技术、如焊接来说所需的层。例如可以舍弃使用镍层或者含镍的层。另一方面,使用另外的或者附加的、避免第一焊接层与芯片金属化反应的层可能是有利的。芯片金属化11在其背离半导体本体10的一侧具有下侧15,该下侧的粗糙度显著小于电路载体2的上金属化层21的表面25的粗糙度。因此,当以材料决定的方式连接半导体芯片1与上金属化层21所利用的连接材料5’的量被测定为使得在芯片金属化11和上金属化层21之间不留下任何空隙时,是有利的。换句话说,所使用的连接材料5’的量被测定为使得补偿上金属化层21的表面25的全部不平部。为了制造如在图1和2中示出的装置,通过扩散钎焊过程利用芯片安装区27来连接半导体芯片与上金属化层21。芯片安装区27通过表面25的区段给出,在该区段上安装半导体芯片1。因此,芯片安装区段27的面积基本上与芯片金属化11的基面相同。如从图3得知的,在将半导体芯片1扩散钎焊到上金属化层21上之前,给半导体芯片1配备层堆叠5。该层堆叠被施加到芯片金属化11的背离半导体本体10的下侧15上。层堆叠5包括数目为N1的第一子层31-36以及数目为N2的第二子层41-46。在此,第一子层31-36和第二子层41-46交替地彼此重叠地布置,使得在能够由第一子层31-36构成的每一个第一对的第一子层31-36之间布置有第二子层41-46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在能够由第二子层41-46构成的每一个第二对的第二子层41-46之间布置有第一子层31-36中的至少一个。第一子层31-36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合金金属或者由合金金属组成。此外,第二子层41-46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焊料或者由焊料组成,该焊料能够与至少一个与该第二子层41-46邻接的第一子层31-36的合金金属构成金属间相。由于层堆叠的构造,第二子层41-46中的每一个都邻接第一子层31-36中的至少一个,使得在随后的、第二子层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半导体芯片及其制造方法和焊接半导体芯片与载体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半导体芯片(1’),包括:半导体本体(10);施加在所述半导体本体(10)上的芯片金属化(11),该芯片金属化具有背离所述半导体本体(10)的下侧(12);施加到所述下侧(12)上的层堆叠(5),该层堆叠具有数目为N1≥1或者N1≥2的第一子层(31‑36),以及数目为N2≥2的第二子层(41‑46),其中所述第一子层(31‑36)和所述第二子层(41‑46)交替地相继地被布置,使得在能够由所述第一子层(31‑36)构成的每一个第一对的第一子层(31‑36)之间布置有所述第二子层(41‑46)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在能够由所述第二子层(41‑46)构成的每一个第二对的第二子层(41‑46)之间布置有所述第一子层(31‑36)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一子层(31‑36)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合金金属或者由合金金属组成;所述第二子层(41‑46)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焊料或者由焊料组成,该焊料能够与邻接有关的第二子层(4146)的第一子层(31‑36)的合金金属一起构成金属间相。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9.17 DE 102012216546.01.半导体芯片(1’),包括:半导体本体(10);施加在所述半导体本体(10)上的芯片金属化(11),该芯片金属化具有背离所述半导体本体(10)的下侧(12);施加到所述下侧(12)上的层堆叠(5),该层堆叠具有数目为N1≥1的第一子层(31-36),以及数目为N2≥2的第二子层(41-46),其中所述第一子层(31-36)和所述第二子层(41-46)交替地相继地被布置,使得在能够由所述第一子层(31-36)构成的每一个第一对的第一子层(31-36)之间布置有所述第二子层(41-46)中的至少一个,并且在能够由所述第二子层(41-46)构成的每一个第二对的第二子层(41-46)之间布置有所述第一子层(31-36)中的至少一个,其中,所述第一子层(31-36)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合金金属或者由合金金属组成,其中能够与至少一个邻接第一子层的第二子层一起构成金属间相的金属或者合金为该第一子层的合金金属;所述第二子层(41-46)中的每一个都具有焊料或者由焊料组成,该焊料能够与邻接有关的第二子层(41-46)的第一子层(31-36)的合金金属一起构成金属间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半导体芯片(1’),其中,所述第一子层(31-36)的数目为N1≥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芯片(1’),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子层(31-36、41-46)中最接近半导体本体(10)设置的是所述第一子层(31-36)之一。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芯片(1’),其中,所述第一和第二子层(31-36、41-46)中最接近半导体本体(10)设置的是所述第二子层(41-46)之一。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芯片(1’),其中,所述第一子层(31-36)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小于或者等于10μm的厚度(d31、d34)。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半导体芯片(1’),其中,所述第一子层(31-36)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小于或者等于5μm的厚度(d31、d34)。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芯片(1’),其中,所述第二子层(41-46)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小于或者等于10μm的厚度(d41-d44)。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半导体芯片(1’),其中,所述第二子层(41-46)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小于或者等于5μm的厚度(d41-d44)。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芯片(1’),其中,所述第二子层(41-46)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小于或者等于300℃的熔点。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半导体芯片(1’),其中,所述第二子层(41-46)中的每一个都具有小于或者等于250℃的熔点。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芯片(1’),其中,N2至少为3。12.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芯片(1’),其中,所述第一子层(31-36)中的一个、多于一个或者每一个第一子层的合金金属是下述金属之一:铜(Cu);镍(Ni);银(Ag);金(Au)。1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半导体芯片(1’),其中,所述第二子层(41-46)中的一个、多于一个或者每一个第二子层的焊料具有下述材料中的一种或者由下述材料中的一种组成:锡(Sn);锡-银(SnAg);金-锡(AuSn)或者具有金属锡、锌、和铅中的一种、两种任意的或者三种金属或者由金属锡、锌、和铅中的一种、两种任意的或者三种金属组成的另外的合金。14.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N·厄施勒K·特鲁诺夫F·翁巴赫
申请(专利权)人:英飞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