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元物质原子层沉积膜制备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828965 阅读:1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4-01 18:0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元物质原子层沉积膜制备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即使基片相对于原子层沉积反应腔直线运动,依次通过其内用于完成不同原子层沉积的原子层沉积系统,基片通过每个原子层沉积系统时:调整基片温度为相应原子层沉积反应最适温度。所述装置,包括原子层沉积反应腔、基片承载台、运动平台和温度控制装置;原子层沉积反应腔依次设置有多个原子层沉积系统;基片承载台,设置在原子层沉积反应腔下方;运动平台,与基片承载台连接,带动基片承载台运动;温度控制装置,设置在基片承载台下方。所述方法能高效快速的制备多元物质原子层沉积膜,所述装置,能方便的通过现有原子层沉积系统组装,兼容性强,功耗低,沉积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元物质原子层沉积膜制备方法和装置,所述方法,即使基片相对于原子层沉积反应腔直线运动,依次通过其内用于完成不同原子层沉积的原子层沉积系统,基片通过每个原子层沉积系统时:调整基片温度为相应原子层沉积反应最适温度。所述装置,包括原子层沉积反应腔、基片承载台、运动平台和温度控制装置;原子层沉积反应腔依次设置有多个原子层沉积系统;基片承载台,设置在原子层沉积反应腔下方;运动平台,与基片承载台连接,带动基片承载台运动;温度控制装置,设置在基片承载台下方。所述方法能高效快速的制备多元物质原子层沉积膜,所述装置,能方便的通过现有原子层沉积系统组装,兼容性强,功耗低,沉积效率高。【专利说明】一种多元物质原子层沉积膜制备方法及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原子沉积镀膜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元物质原子层沉积膜制备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半导体技术的需求和发展,也对半导体制造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制造尺寸更小、性能更优的半导体材料的需求也更加强烈。薄膜技术是半导体技术其中的重要一环,在半导体技术的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在很多领域,由于功能的需求,常常会用到层叠结构形式的薄膜结构。原子层沉积(ALD)技术作为一种薄膜沉积技术,在薄膜沉积领域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原子层沉积反应的自限制性,使得通过此项技术沉积的薄膜厚度均匀且精确可控。由于原子层沉积的薄膜良好的质量,此项技术可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制造领域、薄膜显示领域、以及镀膜保护等领域。传统原子层沉积技术需在真空条件下进行,其基本原理如下:(1)首先将一种反应前驱体通入腔体。由于原子层沉积反应的自限制性,前驱体只在基底表面基团产生一层化学吸附,多余的前驱体会堆积在基底及腔体表面。(2)在完成化学吸附后,通入惰性气体。惰性气体将多余的前驱体清洗出腔体。(3)在清洗完成之后,再通入另一种前驱体。此种前驱体与(1)过程中的基团反应。(4)再次通入惰性气体,清洗腔体。这样就完成一个原子层沉积的过程,在基底上生长一层薄膜。薄膜的厚度可以通过改变反应的循环次数来实现。对于传统的原子层沉积工艺,是利用交替通入反应前驱体,并由惰性气体将两种前驱体隔离。一个反应循环要完成:一种前驱体一清洗一另一种前驱体一清洗,整个工艺过程较为耗时,以致每个循环时间较长。因此,这种工艺沉积效率相对较低。近来,一种新兴的原子层沉积技术,即空间隔离原子层沉积,可极大地提高原子层沉积的效率。空间原子层沉积技术,是利用基底与反应腔之间的相对运动,实现基底交替通过不同的前驱体区域,来完成原子层沉积的过程。这项工艺可`利用快速的相对运动,来加快单次循环的时间。然而对于制作不同各类种类型的原子层沉积膜,利用传统的原子层沉积工艺则较难实现。在传统的原子层沉积工艺,要实现沉积不同种类的原子层沉积膜,如在同一腔体中,则需要在不同时间段通入相应的前驱体。这样对与不同的沉积膜,需花费更多的时间使得腔体温度改变到对应的温度,无法迅速沉积多元物质原子层沉积膜。如果在不同的反应腔体中,则需将基底交替推送入相应腔体中。各个腔体虽然可以维持不同的温度,减少单一腔体温度变化的时间,但是这种方式,反应发生装置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实现起来困难度很大。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不同种类原子层沉积膜的制备方法和装置,其目的在于通过对原子层沉积反应温度的迅速调整,由此解决目前空间隔离原子层沉积技术不能实时控制反应温度,从而不能快速沉积多元物质原子层沉积膜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元物质原子层沉积膜制备方法,即使基片相对于原子层沉积反应腔运动,依次通过其内用于完成不同原子层沉积的原子层沉积系统,基片通过每个原子层沉积系统时,调整基片温度为相应原子层沉积反应最适温度,采用空间隔离原子层沉积方法沉积单种物质原子层沉积膜。优选地,所述原子层沉积膜制备方法,其基片通过所有原子层沉积系统后,回到初始位置,将所述基片经过所有原子层沉积系统并回到初始位置的过程作为一次循环操作,多次循环操作,从而沉积不同厚度的多元物质原子层沉积膜。按照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多元物质原子层沉积膜制备装置,包括原子层沉积反应腔、基片承载台、运动平台和温度控制装置;所述原子层沉积反应腔依次设置有多个原子层沉积系统,所述原子层沉积系统用于完成特定的原子层沉积反应;所述基片承载台,用于承载基片,设置在原子层沉积反应腔下方;所述运动平台,用于提供水平方向和垂直方向运动,与基片承载台连接,带动基片承载台运动;所述温度控制装置,设置在基片承载台下方,用于调整基片承载台温度到相应原子层沉积反应最适温度。优选地,所述原子层沉积膜制备装置,其运动平台在垂直方向上的移动精度达到lOOum级别。优选地,所述原子层沉积膜制备装置,其温度控制装置包括加热模块和冷凝模块,加热模块调整温度迅速上升,冷凝模块调整温度迅速下降。优选地,所述原子层沉积膜制备装置,其原子层沉积系统为可拆卸原子层沉积系统,包括腔体支撑架和可拆卸喷头,所述可拆卸喷头采用压片、螺钉、卡扣、基孔配合的方式固定在腔体支架上。优选地,所述原子层沉积膜制备装置,其可拆卸喷头,包括进气管路、进气口和出气口 ;所述进气口内部为空腔,其横截面为上窄下宽的梯形;所述出气口内部形成空腔,分为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其上半部分与进气口内部空腔下端的尺寸相同,其上半部分与下半部分之间设有漏斗形结构,用于过度气流;所述可拆卸喷头外壁设有凸台;进气管路与进气口固定连接,进气口与出气口可拆分的密闭连接;气体通过进气管路进入进气口,在进气口内部的空腔缓冲进入出气口,从出气口喷洒在基片上。优选地,所述原子层沉积膜制备装置,其腔体支撑架侧面设有隔离气体进气口。总体而言,通过本专利技术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1)由于能够快速改变原子层沉积反应温度的温度,从而适应不同原子层沉积反应,因此能缩短多元物质原子层沉积膜的制备时间,高效的沉积多元物质原子层沉积膜。(2)由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多元物质原子层沉积膜制备装置,因此能方便的通过现有的原子层沉积系统组装,兼容性强。(3)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温度控制装置,能快速改变基片承载台温度,从而改变基片温度,而无需改变整个反应腔的温度,功耗低,效果好,同时效率较高。优选方案,采用可拆卸的原子层沉积系统,能根据不同的原子层沉积反应,组建原子层沉积反应系统,能进一步提高原子层沉积反应效率,更高效的制备多元物质原子层沉积膜。优选方案,采用气体隔离的方式形成反应腔,无需苛刻的真空条件,因此能提高原子层沉积膜的质量,并且降低能耗。【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多元物质原子层沉积膜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装置结构示意图。在所有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用来表示相同的元件或结构,其中:101为原子层沉积系统,102为基片承载台,103为温度控制装置,104为运动平台。【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专利技术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元物质原子层沉积膜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使基片相对于原子层沉积反应腔运动,依次通过其内用于完成不同原子层沉积的原子层沉积系统,基片通过每个原子层沉积系统时,调整基片温度为相应原子层沉积反应最适温度,采用空间隔离原子层沉积方法沉积单种物质原子层沉积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蓉褚波何文杰高玉乐单斌文艳伟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