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汪烈生专利>正文

非破损泄气型气囊装甲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819943 阅读:126 留言:1更新日期:2014-03-30 13:5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非破损泄气型气囊装甲,传统汽车保险杠通常采用稳定的褶皱变形、破损的吸能方式保护司乘人员,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凯夫拉布与橡胶基体制作复合型泄气气囊装甲,用于汽车前后两端的碰撞防护,其表层不用喷漆,采用添加着色剂的硅橡胶作为美观层,其核心部件为泄气装置,泄气装置由排气孔、封门构成,当汽车发生中高速碰撞时,气囊装甲空腔内的高压气体推开或爆开封门,在一定时间内释放气体的流量,控制气囊装甲的凹陷度吸能,封上封门、充气气囊装甲回复原形,即克服了汽车碰撞易破损的难题,同时又很好的保护了司乘人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破损泄气型气囊装甲
本专利技术涉及非破损泄气型气囊装甲,本专利技术的功能在于提高汽车前后两端的抗碰撞防护能力,当汽车发生中高速碰撞时高压气体推开或爆开封门,释放气体气囊凹陷吸能,封上封门、充气气囊装甲回复原形,即克服了汽车碰撞易破损的难题,同时又很好的保护了司乘人员。
技术介绍
目前,轿车保险杠绝大多采用塑料,保险杠的结构由面部塑料与杠梁之间夹层泡沫结构塑料,用于吸收冲击能。杠梁的刚性强度通常不宜过高,太过牢固和坚硬,反而不利于冲击能的吸收,因此,通常的做法是刚度和强度适中及结构上进行优化,比如鸟巢的结构更利于冲击能的吸收。传统汽车保险杠无非就是采用稳定的褶皱变形、破损、凹陷的吸能方式保护司乘人员!要知道破损、变形、凹陷、刮花均需花钱进行维修的,尤其是车体被侧面高速撞击,司乘人员受到的危害更大。有没有一种柔软、高强度、非破损、凹陷吸能的设计方案来克服传统保险杠先天的不足呢?2013年8月3日鄙人对一种柔软且不失弹性的多层复合泄气型气囊装甲申请了专利技术专利且同日申请了技术专利(申请号:201310344878.2和201320488038.9),10月份末样品研发成功,由于没有驾照,出于安全考虑,样品选用四轮沙滩摩托车做碰撞实验,其功能和设计效果基本实现。其采用泡沫橡胶与芳纶多层粘接复合,做成半体的气囊与杠梁硬基支撑面组装成一封闭的气囊装甲,充气嘴和泄气装置设置在杠梁硬基支撑面上。泄气装置的工作原理:利用汽车碰撞的冲击能使填充在气囊装甲内的高压气体推开或爆开封门,在一定时间内释放气体的流量,控制气囊装甲的凹陷度吸收冲击能。由于是先申请专利再研发样品,通过研发样品后才意识到,之前申请的专利权主体重点强调保护如何用泡沫橡胶与芳纶做成气囊装甲,泄气装置仅仅是个补充功能,而非保护主体。而且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中也没讲述泄气装置实质的工作原理和构造,专利技术专利只需公布,模仿者完全可以不假思索,生产另一种类似功能的强韧型复合泄气型气囊装甲,如:用橡胶替代泡沫橡胶与增强织物布复合做气囊装甲,要知道汽车外胎的构造和生产工艺与之很类似,唯一的差别在于一个是间隔多层的复合,轮胎是多层单面的与橡胶复合,只需添加泄气功能。其弹性虽然不佳,但也可通过泄气凹陷获得很好的吸能效果,其生产工艺更简单且不侵犯原专利,这可是天大的漏洞!泄气装置的构造很简单且有多种方式,通过实验鄙人获得两种可靠的方案,一种为瓶塞式泄气法,另一种为气爆式泄气法。瓶塞式泄气装置,它由排气孔(可设计数个)、孔塞、塞绳条组成,孔塞采用弹性且具有气密性的材料制成,孔塞插入排气孔作为气囊装甲的封门,塞绳条与孔塞连接固定在气囊装甲上,当汽车发生中高速碰撞时,气压挤出孔塞释放高压气体,气囊装甲凹陷吸收冲击能,将射出的孔塞插回排气孔、充气,气囊装甲回复原形。气爆式泄气装置,它由气密性的纸膜做封门,采用中心带孔的垫圈或中心带孔的磁铁及垫圈,利用螺栓或磁铁的吸力固定纸膜且封堵排气孔,当汽车发生中高速碰撞时,填充在气囊装甲内的高压气体将能量传导给纸膜,纸膜被挤爆破裂,高压气体从排气孔释放,气囊装甲凹陷吸收碰撞冲击能,更换纸膜、充气,气囊装甲回复原形。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非破损泄气型气囊装甲,本专利技术的功能在于提高汽车前后两端的抗碰撞防护能力,当汽车发生中高速碰撞时高压气体推开或爆开封门,释放气体气囊凹陷吸能,封上封门、充气气囊装甲回复原形,即克服了汽车碰撞易破损的难题,同时又很好的保护了司乘人员。本专利技术是这样实现的:非破损泄气型气囊装甲,它由半体气囊、杠梁硬基支撑面、充气嘴、泄气装置组成,充气嘴、泄气装置设置在半体气囊的下端即地面端,便于加气和封堵泄气装置的排气孔,半体气囊与杠梁硬基支撑面的粘接组装成一封闭气囊,高压气体通过充气嘴充入气囊空腔内;半体气囊成型工艺为采用数个模腔间隙不同的模具组,通过逐层的注入添加配合剂橡胶基材的方法,将增强体如:凯芙拉纤维布、碳纤维布、玻璃纤维布均匀逐层的置入橡胶基材中,其中:增强纤维布浸溃或涂覆粘接剂,在指定的模具上经裁剪、褶皱、粘贴成与模具组匹配的尺寸、形状,再置入模具组中,模具组分为模具A[内壁]和模具B[外壁],若增强体纤维布的层数设定为3层,相应的模具B的数量应为4个,模具B1、模具B2、模具B3、模具B4,模具A与模具B1组合,模腔内注入混炼的橡胶基材构成第一层,开模后橡胶还体在模具A上不取下,橡胶坯体涂覆一层粘接剂与其尺寸、形状匹配的增强纤维布坯体粘合,增强纤维布坯体上再涂覆一层粘接剂与模具B2、B3组合,模腔内也注入橡胶基材、粘贴增强纤维布坯体、涂覆粘接剂与模具B4组合,模腔内注入添加着色剂、补强剂、阻燃剂的液体硅橡胶,经硫化后作为半体气囊的美观层,美观层为本色,不需喷漆美化就不易留下刮痕;其核心部件为泄气装置,泄气装置由排气孔、封门构成,当汽车发生中高速碰撞时,气囊装甲空腔内的高压气体推开或爆开封门,在一定时间内释放气体的流量,控制气囊装甲的凹陷度吸收冲击能,封上封门、充气,气囊装甲回复原形。非破损泄气型气囊装甲,其核心部件为瓶塞式泄气装置,它由排气孔、孔塞、塞绳条组成,孔塞采用弹性且具有气密性的材料制成,孔塞插入排气孔作为气囊装甲的封门,塞绳条与孔塞连接固定在气囊装甲上,当汽车发生中高速碰撞时,气压挤出孔塞释放高压气体,气囊装甲凹陷吸收冲击能,将射出的孔塞插回排气孔、充气,气囊装甲回复原形。非破损泄气型气囊装甲,其核心部件为气爆式泄气装置,它由气密性的纸膜做封门,采用中心带孔的垫圈或中心带孔的磁铁及垫圈,利用螺栓或磁铁的吸力固定纸膜且封堵排气孔,当汽车发生中高速碰撞时,填充在气囊装甲内的高压气体将能量传导给纸膜,纸膜被挤爆破裂,高压气体从排气孔释放,气囊装甲凹陷吸收碰撞冲击能,更换纸膜、充气,气囊装甲回复原形。本专利技术的优点:采用高强度的芳纶纤维布多层的复合增强气囊装甲,气囊装甲的表层材质为添加着色剂的硅橡胶,不用喷漆其外观就能与整车完美融合且不易刮花;中轻度的碰撞,气囊装甲只需释放高压气体吸收冲击能,就可很好的保护车体和司乘人员安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非破损泄气型气囊装甲,它由半体气囊、杠梁硬基支撑面、充气嘴、泄气装置组成,充气嘴、泄气装置设置在半体气囊的下端即地面端,便于加气和封堵泄气装置的排气孔,半体气囊与杠梁硬基支撑面的粘接组装成一封闭气囊,高压气体通过充气嘴充入气囊空腔内;半体气囊成型工艺为采用数个模腔间隙不同的模具组,通过逐层的注入添加配合剂橡胶基材的方法,将增强体如:凯芙拉纤维布、碳纤维布、玻璃纤维布均匀逐层的置入橡胶基材中,其中:增强纤维布浸渍或涂覆粘接剂,在指定的模具上经裁剪、褶皱、粘贴成与模具组匹配的尺寸、形状,再置入模具组中,模具组分为模具A[内壁]和模具B[外壁],若增强体纤维布的层数设定为3层,相应的模具B的数量应为4个,模具B1、模具B2、模具B3、模具B4,模具A与模具B1组合,模腔内注入混炼的橡胶基材构成第一层,开模后橡胶坯体在模具A上不取下,橡胶坯体涂覆一层粘接剂与其尺寸、形状匹配的增强纤维布坯体粘合,增强纤维布坯体上再涂覆一层粘接剂与模具B2、B3组合,模腔内也注入橡胶基材、粘贴增强纤维布坯体、涂覆粘接剂与模具B4组合,模腔内注入添加着色剂、补强剂、阻燃剂的液体硅橡胶,经硫化后作为半体气囊的美观层,美观层为本色,不需喷漆美化就不易留下刮痕;其核心部件为泄气装置,泄气装置由排气孔、封门构成,当汽车发生中高速碰撞时,气囊装甲空腔内的高压气体推开或爆开封门,在一定时间内释放气体的流量,控制气囊装甲的凹陷度吸收冲击能,封上封门、充气,气囊装甲回复原形。...

【技术特征摘要】
1.非破损泄气型气囊装甲,它由半体气囊、杠梁硬基支撑面、充气嘴、泄气装置组成,充气嘴、泄气装置设置在半体气囊的下端即地面端,便于加气和封堵泄气装置的排气孔,半体气囊与杠梁硬基支撑面的粘接组装成一封闭气囊,高压气体通过充气嘴充入气囊空腔内;半体气囊成型工艺为采用数个模腔间隙不同的模具组,通过逐层的注入添加配合剂橡胶基材的方法,将增强体如:凯芙拉纤维布、碳纤维布、玻璃纤维布均匀逐层的置入橡胶基材中,其中:增强纤维布浸溃或涂覆粘接剂,在指定的模具上经裁剪、褶皱、粘贴成与模具组匹配的尺寸、形状,再置入模具组中,模具组分为模具A[内壁]和模具B[外壁],若增强体纤维布的层数设定为3层,相应的模具B的数量应为4个,模具B1、模具B2、模具B3、模具B4,模具A与模具B1组合,模腔内注入混炼的橡胶基材构成第一层,开模后橡胶坯体在模具A上不取下,橡胶坯体涂覆一层粘接剂与其尺寸、形状匹配的增强纤维布坯体粘合,增强纤维布坯体上再涂覆一层粘接剂与模具B2、B3组合,模腔内也注入橡胶基材、粘贴增强纤维布坯体、涂覆粘接剂与模具B4组合,模腔内注入添加着色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烈生
申请(专利权)人:汪烈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克拉拉县山景市谷歌公司] 2015年01月26日 02:16
    2.残破损坏。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