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叉车平衡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06914 阅读:1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08: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叉车平衡重,包括由成形钢片组焊成的中空壳体,中空壳体的空腔由空腔顶部的上盖封盖,所述上盖与中空壳体的两侧面及背面之间弧面过渡,所述中空壳体的背面为部分球面,中空壳体的空腔内灌注有矿石混凝土,所述矿石混凝土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矿石混凝土密度大于中层矿石混凝土,中层矿石混凝土密度大于上层混凝土密度,摈弃了传统技术中铸造成型的实体性平衡重结构和方形棱边结构,平衡重可通过矿石混凝土来控制重心位置,避免重心太高或太低,防止叉车转弯时平衡重出现晃动等现象,提高了叉车的安全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合理紧凑、制作工艺简单、造型独特优美、耗能低且污染少,易于大批量生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叉车平衡重
本技术涉及叉车,具体来说是一种新型叉车平衡重。
技术介绍
叉车尤其是平衡重叉车在企业的物流系统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广泛应用于车站、港口、机场、工厂、仓库等国民经济部门,是机械化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的高效设备。现有叉车的平衡重通常采用铸铁铸造成型技术生产,这种平衡重是实体性配重块,其铸造生产工艺耗能大,污染严重,生产成本高,已无法满足行业的快速更新和节能环保的要求。平衡重用于保持叉车在工作过程中处于平稳状态,提高叉车的稳定性,但上述的平衡重其重心位置偏高,在叉车转弯时,平衡重容易发生晃动,增加了叉车的危险性。因此,传统技术中的叉车平衡重结构还需进一步改进和提升。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新型叉车平衡重,其具有制作工艺简单、造型独特优美、重心低等特点。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叉车平衡重,包括由成形钢片组焊成的中空壳体,中空壳体的空腔由空腔顶部的上盖封盖,所述上盖与中空壳体的两侧面及背面之间弧面过渡,所述中空壳体的背面为部分球面,中空壳体的空腔内灌注有矿石混凝土,所述矿石混凝土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矿石混凝土密度大于中层矿石混凝土,中层矿石混凝土密度大于上层混凝土密度。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中空壳体的外侧壁在上层矿石混凝土与中层矿石混凝土、中层矿石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的分界位置内凹分别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二凹槽中分别嵌装装饰条。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中空壳体内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前后延伸的散热管道和排气管道,在散热管道的两侧空间位置设置有两条第一加强筋,该两条第一加强筋由焊接在其下方的第二加强筋连接,所述第二加强筋位于散热管道与排气管道之间,第二加强筋的两端与中空壳体的空腔腔壁焊接。进一步,所述中空壳体上位于所述排气管道的下方位置还设置有牵引通道,在所述牵引通道的两侧位置设置有第三加强筋,该第三加强筋的下端与中空壳体的空腔底面抵接,第三加强筋的上端与排气管道的底面焊接。进一步,所述中空壳体前侧面的下部两侧设置有与叉车尾架配合的球面形缺口,两球面形缺口之间设置有螺栓连接孔,螺栓连接孔与所述牵引通道连通,中空壳体前侧面的上部两侧设置有与叉车尾架配合的挂钩槽。优选的,所述上、中、下三层矿石混凝土所占空间比例为5:4:1,上、中、下层矿石混凝土密度分别为4.12、4.20和4.25吨/立方米。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成形钢片组焊成中空壳体,在中空壳体中灌注矿石混凝土,摈弃了传统技术中铸造成型的实体性平衡重结构,焊接工艺相对铸造工艺气耗能明显降低,污染少,成本低,特别是中空结构大大的减少了铸铁的使用,更进一步降低了平衡重的生产成本;平衡重的上盖与中空壳体的两侧面及背面之间弧面过渡,中空壳体的背面为部分球面,摒弃了传统技术中的方形棱边结构,便于平衡重外观的艺术造型多样化,提升了整体美观性;矿石混凝土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矿石混凝土密度大于中层矿石混凝土,中层矿石混凝土密度大于上层混凝土密度,这种结构使得平衡重可通过矿石混凝土来控制重心位置,避免重心太高或太低,防止叉车转弯时平衡重出现晃动等现象,提高了叉车的安全性。本技术结构简单合理紧凑、制作工艺简单、造型独特优美、耗能低且污染少,易于大批量生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图3是图1的第三角度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隐藏掉上盖和背面后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是图4保留第一凹槽时的另一角度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照图f图5,本技术的一种新型叉车平衡重,其包括由成形钢片组焊成的中空壳体I,中空壳体I的空腔A由空腔顶部的上盖2封盖,上盖2为若干成形钢片之一而与其他成形钢片焊接在一起来封盖所述空腔A,所述上盖2与中空壳体I的两侧面11及背面13之间通过弧形片12弧面过渡,弧形片12为成形钢片且与中空壳体I的侧面U、背面13和上盖2之间焊接连接,所述中空壳体I的背面13为部分球面,即背面13为球面的一部分,中空壳体I的空腔A内灌注有矿石混凝土,所述矿石混凝土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矿石混凝土密度大于中层矿石混凝土,中层矿石混凝土密度大于上层混凝土密度,根据灌注的矿石混凝土密度的不同和不同层矿石混凝土的量来控制平衡重的重心位置。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壳体I的外侧壁在上层矿石混凝土与中层矿石混凝土、中层矿石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的分界位置内凹分别形成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5,第一凹槽14和第二凹槽15为单独的成形钢片条,所述第一、二凹槽14、15中分别嵌装装饰条,其中装饰条未绘示,装饰条的设置增加了平衡重的美观性,平衡重不会显得单调空乏;中空壳体I的内侧壁在第一、二凹槽14、15位置内凸,当灌装矿石混凝土时,很容易的通过目测将下层矿石混凝土灌装到第二凹槽15所在位置,将中层矿石混凝土灌装到第一凹槽14所在位置,以此来控制每一层矿石混凝土在中空壳体I的空腔A中所占空间比例,方便快捷的控制重心的位置。所述中空壳体I内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前后延伸的散热管道16和排气管道17,其中前后延伸中的前后指的是以叉车前行方向作为前方得到的方向,散热管道16与叉车的发动机散热风扇相对应,以便将发动机的热量排放到外界,排气管道17与发动机的废气排气口相对应,用于排除发动机产生的废气;在上盖2与散热管道16之间设置有两个用于安装起吊螺柱的筒体6,在散热管道16的两侧空间位置设置有两条第一加强筋3,第一加强筋3前后走向,第一加强筋3的前端同中空壳体I的腔体内壁焊接,该两条第一加强筋3的后端由焊接在其下方的第二加强筋4连接,第二加强筋4沿车宽方向走向,所述第二加强筋4位于散热管道16与排气管道17之间,第一加强筋3和第二加强筋4的设置,使得当空腔A中灌注矿石混凝土时,部分矿石混凝土可依附于该第一加强筋3和第二加强筋4上,第一、二加强筋3、4起到承受矿石混凝土重量的目的,减轻空腔A的腔壁和排气管道17受到的压力,防止其变形,为提高第二加强筋4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加强筋4与中空壳体I的空腔A的腔壁焊接,焊接位置位于第一凹槽14的内凸部位。所述中空壳体I上位于所述排气管道17的下方位置还设置有牵引通道18,牵引通道18中安装有牵引螺栓(未绘示),用于叉车出现故障时被牵引等,在所述牵引通道18的两侧位置设置有第三加强筋5,该第三加强筋5的下端与中空壳体I的空腔底面抵接,第三加强筋5的上端与排气管道17的底面焊接,第三加强筋5提高了排气管道17的强度,避免其受压变形等。另外,第一加强筋3、第二加强筋4和第三加强筋5的设置,使得当叉车在行驶过程中平衡重与其它物体发生碰撞时,中空壳体I不容易发生变形,避免在中空壳体I的表面碰撞出凹坑等而影响外观。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空壳体I前侧面的下部两侧设置有与叉车尾架配合的球面形缺口 19,两球面形缺口 19之间设置有螺栓连接孔20,优选螺栓连接孔20与所述牵引通道18连通,中空壳体I前侧面的上部两侧设置有与叉车尾架配合的挂钩槽21,平衡重通过挂钩槽21卡在叉车尾架上,然后通过螺栓穿过螺栓连接孔20后同叉车尾架连接,配合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叉车平衡重,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成形钢片组焊成的中空壳体,中空壳体的空腔由空腔顶部的上盖封盖,所述上盖与中空壳体的两侧面及背面之间弧面过渡,所述中空壳体的背面为部分球面,中空壳体的空腔内灌注有矿石混凝土,所述矿石混凝土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矿石混凝土密度大于中层矿石混凝土,中层矿石混凝土密度大于上层混凝土密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叉车平衡重,其特征在于:包括由成形钢片组焊成的中空壳体,中空壳体的空腔由空腔顶部的上盖封盖,所述上盖与中空壳体的两侧面及背面之间弧面过渡,所述中空壳体的背面为部分球面,中空壳体的空腔内灌注有矿石混凝土,所述矿石混凝土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矿石混凝土密度大于中层矿石混凝土,中层矿石混凝土密度大于上层混凝土密度。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型叉车平衡重,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壳体的外侧壁在上层矿石混凝土与中层矿石混凝土、中层矿石混凝土与下层混凝土的分界位置内凹分别形成第一凹槽和第二凹槽,所述第一、二凹槽中分别嵌装装饰条。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型叉车平衡重,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空壳体内由上往下依次设置有前后延伸的散热管道和排气管道,在散热管道的两侧空间位置设置有两条第一加强筋,该两条第一加强筋由焊接在其下方的第二加强筋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宝彦田东林程勇
申请(专利权)人:牛力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