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负载敏感阀块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06720 阅读:2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07: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负载敏感阀块,包括:压力补偿阀,压力补偿阀与变量泵的出油口连通;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压力补偿阀通过方向流量控制装置与工作油口连接,当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待机状态时,工作油口与油箱连通,当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变量泵的出油口与工作油口连通;工作油口通过反馈油路与变量泵的负载传感油口连通,反馈油路还与压力补偿阀连通。由于本方案提供的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和压力补偿阀组合实现的功能与负载敏感多路阀实现的功能相同,并且本方案提供的阀块全部由普通液压阀组合而成,操作方便,经济实用,所以,本方案提高了负载敏感系统的通用性。(*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负载敏感阀块
本技术涉及液压系统控制
,尤其涉及一种负载敏感阀块。
技术介绍
如今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类对能源的需求越来越多,能源供应日益紧张,所以,研发、生产和使用节能设备已是刻不容缓。目前使用的普通液压回路,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能量损失,当液压阀关闭时,液压泵处于卸荷、高压待机或高压溢流状态,从而造成压力和能量的损失,同时伴随着一定的噪音。为了解决液压回路存在的能量损失的问题,负载敏感系统被提出。负载敏感系统是一种感受系统压力与流量需求,且仅提供所需求的流量和压力的液压回路。现在的负载敏感系统大多采用负载敏感多路阀和变量柱塞泵,但是,负载敏感多路阀的价格比较昂贵,制造复杂,加工难度大,且使用时不能和普通液压阀混用,通用性比较差。因此,如何解决负载敏感系统通用性差的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目前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供一种负载敏感阀块,用于解决负载敏感系统通用性差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负载敏感阀块,包括:压力补偿阀,所述压力补偿阀与变量泵的出油口连通;方向流量控制装置,所述压力补偿阀通过所述方向流量控制装置与工作油口连接,当所述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待机状态时,所述工作油口与油箱连通,当所述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变量泵的出油口与所述工作油口连通;所述工作油口通过反馈油路与所述变量泵的负载传感油口连通,所述反馈油路还与所述压力补偿阀连通。优选地,所述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换向阀与单向节流阀,所述换向阀通过所述单向节流阀与所述工作油口连通,且所述单向节流阀沿所述换向阀至所述工作油口的方向上节流。优选地,所述工作油口包括第一工作油口与第二工作油口,所述换向阀通过第一单向节流阀与所述第一工作油口连通,所述换向阀通过第二单向节流阀与所述第二工作油口连通,所述工作油口与所述反馈油路之间连接有梭阀,所述第一工作油口与所述梭阀的第一进油口连通,所述第二工作油口与所述梭阀的第二进油口连通,所述梭阀的出油口与所述反馈油路连通。优选地,所述方向流量控制装置至所述压力补偿阀的所述反馈油路上设置有阻尼孔。本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负载敏感阀块,包括压力补偿阀,所述压力补偿阀与变量泵的出油口连通;方向流量控制装置,所述压力补偿阀通过所述方向流量控制装置与工作油口连接,当所述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待机状态时,所述工作油口与油箱连通,当所述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变量泵的出油口与所述工作油口连通;所述工作油口通过反馈油路与所述变量泵的负载传感油口连通,所述反馈油路还与所述压力补偿阀连通。如此设置,当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待机状态时,该负载敏感阀块和变量泵处于一种低压待机的平衡状态,当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低压液压油依次通过压力补偿阀和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到达工作油口,同时,低压液压油经过反馈油路反馈到压力补偿阀和变量泵的负载传感油口。此时,反馈到变量泵负载传感油口的液压油促使变量泵的排量变大,变量泵开始向负载敏感阀块供给压力油,最终,变量泵的排量和压力与负载的需求一致。由于本方案提供的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和压力补偿阀组合实现的功能与负载敏感多路阀实现的功能相同,并且本方案提供的阀块全部由普通液压阀组合而成,操作方便,经济实用,所以,本方案提高了负载敏感系统的通用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方案提供的一种负载敏感阀块的工作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方案提供的一种负载敏感阀块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后侧向视图;图4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方案提供的多个负载敏感阀块组合叠加时的工作原理图;图1至图4中:压力补偿阀1、第一油口 11、换向阀2、单向节流阀3、梭阀4、第一工作油口 51、第二工作油口 52、反馈油路6、阻尼孔61、负载传感油口 7、第二油口 8、集成阀块9。【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是提供一种负载敏感阀块,用于解决负载敏感系统通用性差的问题。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照图1至图3,图1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方案提供的一种负载敏感阀块的工作原理图;图2为本技术具体实施例方案提供的一种负载敏感阀块的外观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后侧向视图。在一种具体实施例中,本方案提供了一种负载敏感阀块,包括:压力补偿阀1,压力补偿阀I与变量泵的出油口连通;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压力补偿阀I通过方向流量控制装置与工作油口连接,当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待机状态时,工作油口与油箱连通,当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变量泵的出油口与工作油口连通;工作油口通过反馈油路6与变量泵的负载传感油口 7连通,反馈油路6还与压力补偿阀I连通。本具体实施例中的负载敏感阀块和负载敏感变量泵配合使用,构成一个反馈回路。具体的,该负载敏感阀块包括压力补偿阀1、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工作油路与反馈油路6,还包括将各个液压阀集成在一起的集成阀块9。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具有换向和节流的功能,具体可以为比例换向阀,或者可以为换向阀2与单向节流阀3的组合使用,为了降低成本和便于布置,此处的方向流量控制装置选用换向阀2和单向节流阀3的组合,且单向节流阀3沿换向阀2至工作油口的方向上节流。变量泵的出油口通过第一油口 11与压力补偿阀I连通。换向阀2与压力补偿阀I连通,以控制液压油的通断和流动方向。换向阀2通过工作油路与工作油口连通,工作油路的数量根据工作油口的数量而设置,工作油路上串联有单向节流阀3,以控制通过的液压油的流量,经过单向节流阀3的液压油直接流向工作油口并到达执行元件。在单向节流阀3与工作油口之间的油路上引出一个反馈油路6,工作油口通过反馈油路6与变量泵的负载传感油口 7连通,反馈油路6还与压力补偿阀I连通,以检测负载的需求状态。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执行元件的不同,工作油口的数量可以为一个或多个,本实施例以两个工作油口来介绍该负载敏感系统的工作原理。优选地,工作油口包括第一工作油口 51与第二工作油口 52,换向阀2连接两条通向工作油口的工作油路,且每一条工作油路上均串联有一个单向节流阀3,即换向阀2通过第一单向节流阀与第一工作油口 51连通,换向阀2通过第二单向节流阀与第二工作油口 52连通。工作油口与反馈油路6之间连接有梭阀4,第一工作油口 51与梭阀4的第一进油口连通,第二工作油口 52与梭阀4的第二进油口连通,梭阀4的出油口与反馈油路6连通,如此设置,无论第一工作油口 51或第二工作油口 52进油时,都能使压力反馈到压力补偿阀I和变量泵的负载传感油口 7。如图1所示,此处的换向阀2选用了电磁换向阀,当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处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负载敏感阀块,其特征在于,包括:压力补偿阀(1),所述压力补偿阀(1)与变量泵的出油口连通;方向流量控制装置,所述压力补偿阀(1)通过所述方向流量控制装置与工作油口连接,当所述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待机状态时,所述工作油口与油箱连通,当所述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变量泵的出油口与所述工作油口连通;所述工作油口通过反馈油路(6)与所述变量泵的负载传感油口(7)连通,所述反馈油路(6)还与所述压力补偿阀(1)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负载敏感阀块,其特征在于,包括: 压力补偿阀(1),所述压力补偿阀(I)与变量泵的出油口连通; 方向流量控制装置,所述压力补偿阀(I)通过所述方向流量控制装置与工作油口连接,当所述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待机状态时,所述工作油口与油箱连通,当所述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处于工作状态时,所述变量泵的出油口与所述工作油口连通; 所述工作油口通过反馈油路(6)与所述变量泵的负载传感油口(7)连通,所述反馈油路(6 )还与所述压力补偿阀(I)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负载敏感阀块,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向流量控制装置包括换向阀(2)与单向节流阀(3),所述换向阀(2)通过所述单向节流阀(3)与所述工作油口连通,且所述单向节流阀(3)沿所述换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光朋朱英贾连辉赵华王锴
申请(专利权)人:中铁隧道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