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客输送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704759 阅读:7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22 05:0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等的乘客输送机。提供一种乘客输送机,在使用驱动带使扶手带循环移动时,由摩擦引起的能量损失会减小,扶手带的磨损也不会增大。该乘客输送机具有扶手带(5)和设置在扶手带(5)内周面的驱动带(6),而在扶手带(5)的内周面(52)上具有沟槽(53),且驱动带(6)收纳在该沟槽(53)内部。(*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乘客输送机本申请以日本专利申请2013-8526号(申请日:2013年I月21日)为基础,享受该申请的优先利益。本申请参照该申请,并包含同申请的全部内容。
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涉及一种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等乘客输送机。
技术介绍
以往,提出了一种乘客输送机,该乘客输送机具备:扶手带,卷绕于乘客输送机左右一对的扶手并能够循环移动;驱动带,与上述扶手带的内周面接触且向与上述扶手带相同的方向循环移动,并向上述扶手带传递驱动力。但是,上述乘客输送机存在如下问题,虽然扶手带与驱动带容易接触和分离,但因为其没有左右方向的约束力,当从左右方向向扶手带施力时,就会与扶手等接触并产生摩擦力,从而能量损失会增大,与扶手带接触的驱动带的面的磨损会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问题,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旨在提供一种乘客输送机,用驱动带使扶手带循环移动时,能够减小由摩擦引起的能量损失,扶手带的磨损也不会增大。技术方案I涉及的乘客输送机,具备:多个梯级,环状连结并能循环移动;左右一对扶手,立设在上述梯级的两侧;扶手带,卷绕于上述扶手,能够循环移动,在其内周面形成有沟槽;驱动带,配设于上述扶手带的沟槽内,沿着与上述扶手带相同的方向循环移动,并对上述扶手带传递驱动力。根据技术方案2,如技术方案I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在上述驱动带的外周面设有帆布。根据技术方案3,如技术方案I所述的乘客输送机,上述驱动带为平面带;在上述扶手带的沟槽的角部形成有倾斜面。根据技术方案4,如技术方案I所述的乘客输送机,上述驱动带为V型带,上述扶手带的沟槽为V型沟槽。根据技术方案5,如技术方案I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在上述驱动带上形成多个V型的凹凸部,在上述扶手带的沟槽形成有多个V型沟槽。根据技术方案6,如技术方案I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在上述扶手的凹陷弯曲的下层弯曲部中,在上述扶手的上部设置有滑动体或滑轮,上述滑动体或上述滑轮配设在上述驱动带和上述扶手带之间。根据技术方案7,如技术方案I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在上述扶手带与上述驱动带的归路上的重叠运行部分设有夹压装置,该夹压装置通过固定辊和加压辊对上述扶手带和上述驱动带进行夹压。根据技术方案8,如技术方案I所述的乘客输送机,进一步具备位于上述扶手带和上述驱动带进入的入口处的入口安全装置,上述入口安全装置具备:推压部,从上述入口突出,且能被推压至上述入口内部;制动构件,在上述入口内部仅对从上述驱动带分离的上述扶手带施压使其停止运行;停止单元,当上述推压部被推压至入口内部时,通过上述制动构件仅对上述扶手带施压。根据技术方案9,如技术方案2所述的乘客输送机,上述驱动带的内周面是摩擦系数低且平滑的面。根据技术方案10,如技术方案I所述的乘客输送机,上述乘客输送机为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根据本技术,用驱动带使扶手带循环移动时,使由摩擦引起的能量损失减小,扶手带的磨损也不会增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I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的整体结构的侧视图。图2是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是驱动带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带驱动装置的侧视图。图5是下层弯曲部的侧视图。图6是图5中B-B线的剖视图。图7是图5中C-C线的剖视图。图8是第2实施方式的扶手带和驱动带的纵剖视图。图9是第2实施方式中变更例的扶手带和驱动带的纵剖视图。图10是第3实施方式的自动扶梯100的侧视图。图11是说明第4实施方式中通常状态下的入口安全装置的图。图12是说明紧急停止状态下的入口安全装置的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作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乘客输送机的自动扶梯。实施方式I根据图1至图7说明实施方式I涉及的自动扶梯100。另外,下面的说明中,假设自动扶梯100处于上升状态。(I)自动扶梯100的结构根据图1说明自动扶梯100的结构。如图1所示,自动扶梯100具备:桁架1,安装于建筑物的下层和上层之间;多个梯级2,环状连接并循环移动;梯级驱动装置3,使梯级2循环移动;左右一对扶手4,配设于梯级2的两侧;扶手带5,缠绕于扶手4并循环移动。此外,自动扶梯100具备:驱动带6,配设于扶手带5的内侧;带驱动装置7,驱动该驱动带6。多个梯级2,通过安装于梯级链条8而环状连结。梯级驱动装置3具备:梯级链轮9a,配置于上层乘降口的乘降板下方;梯级链轮9b,配置于下层乘降口的乘降板下方;电动机10,使梯级链轮9a旋转驱动。在梯级链轮9a与梯级链轮9b之间架设有梯级链条8,梯级链轮9a通过电动机10的驱动而旋转驱动。通过梯级链轮9a的旋转驱动,梯级链条8在梯级链轮9a与梯级链轮9b之间循环移动,从而使安装于梯级链条8的梯级2也一体地循环移动。在梯级链轮9a的旋转轴11上,连结有第I链轮12和第2链轮13两个链轮。在第I链轮12与设置于电动机10的链轮14之间架设有链条15。在第2链轮13与用于向带驱动装置7传递驱动力的链轮16之间架设有链条17。左右一对扶手4立设于桁架I上且平行相对,并配置于循环移动的梯级2的两侧。在扶手4的边缘部分设置有导轨18和导向辊19,用于引导循环移动的驱动带6和扶手带5。导向辊19设置于在上层侧和下层侧中循环移动的驱动带6与扶手带5折返的位置。(2)扶手带5的结构根据图2和图3说明扶手带5的结构。图2是图1中A-A线的剖视图,图3是驱动带6的立体图。如图2所示,扶手带5是剖面形状呈C型的带,沿设置于扶手4的导轨18而配置。扶手带5的外周面51是乘客手扶的部分,扶手带5与梯级2同步循环移动。扶手带5的内周面52上,沿着运行方向设置有沟槽53,该沟槽53的两侧部被斜切,形成倾斜面54。如图2和图3所示,驱动带6是平面带,配置于导轨18与扶手带5之间,其外周面61与扶手带5的内周面52接触,内周面62与导轨18及导向辊19接触。驱动带6被带驱动装置7驱动而循环移动,且在与扶手带5接触的区域向扶手带5传递驱动力,从而使驱动带6与扶手带5同步循环移动。而且,驱动带6配置于扶手带5内部并收纳于扶手4内部,因此不会露出外部。因此,驱动带6的与扶手带5接触的面(驱动带6的外周面61)及扶手带5的与驱动带6接触的面(扶手带5的内周面52)共同形成为摩擦系数大的面,特别是驱动带6的外周面61上设置有帆布63。另一方面,驱动带6的内周面62形成摩擦系数小的平滑的面。此外,在驱动带6的内部,沿运行方向埋设有多条具有强固作用的钢丝。( 3 )带驱动装置7的结构根据图4说明带驱动装置7的结构。如图4所示,带驱动装置7具备构成多个组的驱动辊20和加压辊21。驱动辊20接触于驱动带6的外周面61 (驱动带6上的与扶手带5接触的面)而旋转驱动。加压辊21配置于与驱动辊20 —起夹持驱动带6的位置,是用于向驱动带6的内周面62施压的加压体。加压辊21上安装有能调节施力的弹簧22,加压辊21通过弹簧22的施力将驱动带6向驱动辊20推压。加压辊21和弹簧22配置于扶手4的内部,且配置于通过将被称作内壁架的扶手4的一部分卸下而从扶手4外侧手能够到的位置。驱动带6上的与驱动辊20接触的外周面61,是与扶手带5的内周面52接触的面,因而摩擦系数被设定为较大值。从而,驱动辊20与驱动带6的外周面61接触时,能够从驱动辊20很好地向驱动带6传递驱动力。另一方面,驱动带6上的与加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具备:多个梯级,环状连结,并能够循环移动;左右一对扶手,立设在上述梯级的两侧;扶手带,卷绕于上述扶手并能够循环移动,且在内周面形成有沟槽;驱动带,配设于上述扶手带的沟槽内,沿着与上述扶手带相同的方向循环移动,向上述扶手带传递驱动力。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1.21 JP 2013-0085261.一种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梯级,环状连结,并能够循环移动; 左右一对扶手,立设在上述梯级的两侧; 扶手带,卷绕于上述扶手并能够循环移动,且在内周面形成有沟槽; 驱动带,配设于上述扶手带的沟槽内,沿着与上述扶手带相同的方向循环移动,向上述扶手带传递驱动力。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驱动带的外周面设有帆布。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带为平面带; 在上述扶手带的沟槽的角部形成有倾斜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上述驱动带为V型带; 上述扶手带的沟槽为V型沟槽。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在于, 在上述驱动带上形成有多个V型凹凸部; 在上述扶手带的沟槽形成有多个V型沟槽。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乘客输送机,其特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佳延河本齐菊池孝幸海田勇一郎加藤一美山口哲仲井雅彦池之上康贵舛田刚敏
申请(专利权)人:东芝电梯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