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车辆的车外排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77191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5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地铁车辆的车外排水装置,属于轨道车辆排水设计技术领域。包括安装在车顶两侧的雨檐和车体侧面的端墙,所述雨檐和端墙均为挤压型材,在所述雨檐和端墙内部具有贯通的空腔,且相邻的雨檐和端墙之间通过焊接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结构改进,将雨水和空调水直接通过端部排水结构流入端墙型腔,结构简洁,容易安装和维护,外形美观;排水结构不需在车内安装管接头通入底架,有效避免车体底架开孔,焊接管接头,节省内部空间;并且只需一个短管相连,减少接头之间漏水、橡胶管老化现象。(*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地铁车辆的车外排水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地铁车辆的车外排水装置,属于轨道车辆排水设计

技术介绍
目前排水在车辆设计时一般采取车内排水结构,即车内管道相接,通入底架排出车底的排水结构。此结构多处管接头之间容易发生漏水,橡胶管道使用寿命短,车体和内饰要留有开孔,管道占用空间,不易安装维护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出一种用于地铁车辆的车外排水装置,能够节省内部空间,减少管接头之间发生漏水现象,方便安装和日常维护。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的用于地铁车辆的车外排水装置,包括安装在车顶两侧的雨檐和车体侧面的端墙,所述雨檐和端墙均为挤压型材,在所述雨檐和端墙内部具有贯通的空腔,且相邻的雨檐和端墙之间通过焊接连接。进一步的,前述的地铁车辆的车外排水装置,所述车顶两侧的雨檐上具有管接头,两侧雨檐上的所述管接头通过软管和卡环相互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结构改进,将雨水和空调水直接通过端部排水结构流入端墙型腔,结构简洁,容易安装和维护,外形美观;排水结构不需在车内安装管接头通入底架,有效避免车体底架开孔,焊接管接头,节省内部空间;并且只需一个短管相连,减少接头之间漏水、橡胶管老化现象。【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雨檐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安装示意图。图3为图2的A点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3的B点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地铁车辆的车外排水装置,结构如图1和图4所示,包括安装在车顶两侧的雨檐3和车体侧面的端墙4,雨檐3和端墙4均为挤压型材,在雨檐和端墙内部具有贯通的空腔,且相邻的雨檐和端墙之间通过焊接连接;车顶两侧的雨檐上具有管接头1,两侧雨檐上的管接头通过软管和卡环2相互连接。本实施例的雨檐和端墙型腔均是通过挤压型材成形,除车内一段管接头用卡环连接外,其余接口处均是焊接结构。该结构操作方便,减少车体加工量,节省内部空间,减少管接头之间发生漏水现象,外形美观漂亮,方便安装和维护,有很好的应用前景。除上述实施例外,本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地铁车辆的车外排水装置,包括安装在车顶两侧的雨檐和车体侧面的端墙,所述雨檐和端墙均为挤压型材,在所述雨檐和端墙内部具有贯通的空腔,且相邻的雨檐和端墙之间通过焊接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车顶两侧的雨檐上具有管接头,两侧雨檐上的所述管接头通过软管和卡环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地铁车辆的车外排水装置,包括安装在车顶两侧的雨檐和车体侧面的端墙,所述雨檐和端墙均为挤压型材,在所述雨檐和端墙内部具有贯通的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田菲张弛章义王维郭占轩张晓珍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