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665020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4 00: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到具有装配孔(3)的装配板(A)上的发光装置(100),包括壳体(1)和发光模块(2),其中所述发光模块(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并相对于所述壳体(1)在纵向上移动,所述壳体(1)安装在所述装配板(A)的第一侧(S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装配板(A)的与所述第一侧(S1)相对的第二侧(S2)的操纵件(4);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1)和发光模块(2)上的第一调节部件和第二调节部件,所述操纵件(4)与第一调节部件作用并且所述第一调节部件与第二调节部件作用,以至少允许所述发光模块(2)经过所述装配孔(3)相对于所述壳体(1)在纵向上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发光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安装到装配板、例如天花板上的发光装置、特别是筒灯。
技术介绍
筒灯是一种常见的照明装置,广泛用于办公室、大厅以及礼堂中。筒灯嵌入到屋顶或者墙壁中从而确保美观效果。近年来,随着LED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LED灯光源也开始越来越多的应用到了筒灯中。为了满足多种应用场合的需要,筒灯中的发光模块可升降地固定在发光装置中。由此可以调节使筒灯的出光面和其装配面位于同一平面,以获得垂直于装配面的出射光。还可以使被枢转地固定在筒灯中的发光模块延伸出装配面,以获得相对于装配面倾斜地出射光。在现有技术中,可以借助于安装在筒灯的壳体中的弹簧来实现对发光模块进行这种相对于装配面、或相对于筒灯的壳体的升降调节。这种弹簧被弹性地夹持在壳体背离装配板的端面和发光模块之间,通过调整螺栓来调节弹簧被释放的长度,由此可以借助于弹簧的弹力在垂直于装配面的方向上将发光模块至少部分地推出壳体。但是伴随这种弹力,在筒灯中也会出现不可避免的摩擦力,由此会大大影响筒灯的使用寿命,并且在选择这种弹簧时必须考虑发光模块的自重。另外由于控制发光模块在壳体中进行升降的弹簧位于天花板背面,因此在筒灯已经安装在天花板上的情况下,很难在天花板的正面对发光模块的升降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发光装置,操作者可以简单地在发光装置的出光面一侧对发光装置进行调节,以使发光装置中的发光模块可以在发光装置中相对于装配面进行几乎无摩擦的升降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用于安装到具有装配孔的装配板上的发光装置,包括壳体和发光模块,其中所述发光模块设置在所述壳体内并相对于所述壳体在纵向上移动,所述壳体安装在所述装配板的第一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装配板的与所述第一侧相对的第二侧的操纵件;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和所述发光模块上的第一调节部件和第二调节部件,所述操纵件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作用并且所述第一调节部件与所述第二调节部件作用,以至少允许所述发光模块经过所述装配孔相对于所述壳体在纵向上移动。通过在发光装置中设置分别位于装配板、例如天花板两侧的调节结构,可以实现从发光装置的出光面一侧来控制发光模块相对于壳体的升降。用户仅仅需要例如在天花板的正面调整操纵件,就可以借助于位于天花板背面的第一和第二调节部件来简单并且低磨损地改变发光模块相对于壳体的位置。在一种特别优选的情况下,通过操纵调节部件可以使例如位于天花板背面的发光模块经过装配孔移动到天花板的正面一侧,并且可以相对于天花板进行摆动。“纵向”在本文中是指垂直于装配板的方向。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设计方案,所述操纵件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作用并且所述第一调节部件与所述第二调节部件作用以允许所述发光模块在相对于所述壳体锁定的第一状态和相对于所述壳体滑动的第二状态之间转换,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中,所述发光模块经过所述装配孔相对于所述壳体在纵向上移动。发光装置从第一状态到第二状态的转换或者从第二状态到第一状态的转换在此优选地借助于位于第二侧的操纵件和位于第一侧的第一调节部件之间的作用连接来触发,被操纵件带动的第一调节部件又同时带动第二调节部件,由此可以使发光模块被锁定在壳体中,或者可以相对于壳体进行升降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设计方案,所述操纵件在周向上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一调节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调节部件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切换。由此将操纵件在第二侧的周向转矩传递给位于第一侧的第一调节部件,用户可以直接触及操纵件并对其进行旋抒,以使发光模块在第一侧相对于壳体进行滑动、即升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设计方案,所述第一调节部件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在所述第一状态中,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调节部件作用;在所述第二状态中,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二调节部件作用。第一调节部件作为可活动的部件,分别利用其设计不同的第一面或第二面与固定的第二调节部件进行作用,以使发光装置分别处于第一状态或第二状态。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设计方案,所述第一调节部件包括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壳体的内周壁上的第一螺杆,所述第二调节部件包括第二螺杆,所述第一螺杆包括作为所述第一面的螺纹区域和所述第二面的平面区域。当第一螺杆的螺纹区域和第二螺杆上的螺纹结构彼此啮合时,壳体和发光模块彼此锁定;当第一螺杆的平面区域接触第二螺杆上的螺纹结构时,壳体和发光模块并未彼此锁定,因此有可能相对移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设计方案,所述第一调节部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杆末端的偏心转轴,所述偏心转轴与所述操纵件作用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一螺杆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转换。偏心转轴作为力传递件将施加在操纵件上的力传递给第一螺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设计方案,所述操纵件为环形件,所述操纵件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上具有用于容纳并引导所述偏心转轴的导向槽,其中所述导向槽中设置有用于所述偏心转轴的第一止挡点和第二止挡点。偏心转轴在第一和第二止挡点之间进行转动,由此偏心地带动第一转轴相对于第二转轴进行自转。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设计方案,所述偏心转轴在所述第一止挡点和所述第二止挡点之间运动,使得在所述第一止挡点和第二止挡点之间,所述第一螺杆进行在所述第一状态和所述第二状态之间的至少一次转换。在第一螺杆上可以具有多个彼此平行的平面区域,由此在第一螺杆被偏心转轴带动进行自转时,可以至少实现一次第一和第二螺杆从啮合状态到非啮合状态(或从非啮合状态到啮合状态)的改变。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设计方案,所述壳体的内周壁上形成有容纳所述第一螺杆的第一容纳槽,所述第一容纳槽设计为在垂直于所述装配板的方向上沿所述内周壁延伸的U形槽。第一螺杆可以相对于第二螺杆自转地容纳在U形槽中,并且不会脱出。优选地,所述第一螺杆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螺杆。因此,固定在发光模块上的第二螺杆在纵向方向上总是可以和壳体中的第一螺杆作用连接。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设计方案,所述发光模块包括灯头和承载所述灯头的承载座,所述第二调节部件设置在所述承载座的外周壁上。借助于固定在承载座外周壁上的第二调节部件,可以使始终位于壳体中的承载座和灯头一起被锁定或运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设计方案,所述承载座具有管形轮廓,所述承载座的部分区域远离所述壳体凹陷,以形成容纳所述第二调节部件的第二容纳槽。第二调节部件在纵向方向上固定在第二容纳槽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设计方案,所述壳体的内周壁上设置有滑槽,所述承载座的外周壁上固定有滑杆,所述滑杆形状配合地容纳在所述滑槽中。由此可以确保承载座始终在纵向方向上在壳体内滑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设计方案,所述壳体包括彼此垂直的具有管形轮廓的主体和固定环,所述主体、所述固定环和操纵件依次同心地固定在一起。主体和固定环可以是一体制成或利用例如焊接等工艺连接为一体。固定环上设置有相应于导向槽的开口。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设计方案,还包括设置在所述操纵件朝向所述壳体的一侧上的至少一个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延伸穿过在所述固定环上预设的限位孔,将所述操纵件沿第一方向压向所述固定环。优选地,所述固定件为压片弹簧。限位孔在周向上具有一定的长度,防止固定件对操纵件的周向运动产生影响。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设计方案,在所述固定环背离所述装配板的一侧上设置压紧机构,所述压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安装到具有装配孔(3)的装配板(A)上的发光装置(100),包括壳体(1)和发光模块(2),其中所述发光模块(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并相对于所述壳体(1)在纵向上移动,所述壳体(1)安装在所述装配板(A)的第一侧(S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装配板(A)的与所述第一侧(S1)相对的第二侧(S2)的操纵件(4);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1)和所述发光模块(2)上的第一调节部件和第二调节部件,所述操纵件(4)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作用并且所述第一调节部件与所述第二调节部件作用,以至少允许所述发光模块(2)经过所述装配孔(3)相对于所述壳体(1)在纵向上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用于安装到具有装配孔(3)的装配板(A)上的发光装置(100),包括壳体(1)和发光模块(2),其中所述发光模块(2)设置在所述壳体(1)内并相对于所述壳体(1)在纵向上移动,所述壳体(1)安装在所述装配板(A)的第一侧(SI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调节结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安装在所述装配板(A)的与所述第一侧(SI)相对的第二侧(S2)的操纵件(4);分别设置在所述壳体(1)和所述发光模块(2)上的第一调节部件和第二调节部件,所述操纵件(4)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作用并且所述第一调节部件与所述第二调节部件作用,以至少允许所述发光模块(2)经过所述装配孔(3)相对于所述壳体(1)在纵向上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光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件(4)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作用并且所述第一调节部件与所述第二调节部件作用以允许所述发光模块(2)在相对于所述壳体(1)锁定的第一状态(I)和相对于所述壳体(1)滑动的第二状态(II)之间转换,其中在所述第二状态(II)中,所述发光模块(2)经过所述装配孔(3)相对于所述壳体(I)在纵向上移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发光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件(4)在周向上旋转,以带动所述第一调节部件相对于所述第二调节部件在所述第一状态(I)和所述第二状态(II)之间切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发光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具有第一面和第二面,在所述第一状态(I)中,所述第一面和所述第二调节部件作用;在所述第二状态(II)中,所述第二面和所述第二调节部件作用。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发光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包括可旋转地固定在所述壳体(1)的内周壁上的第一螺杆(5),所述第二调节部件包括第二螺杆(6),所述第一螺杆(5)包括作为所述第一面的螺纹区域(51)和所述第二面的平面区域(5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发光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部件还包括连接在所述第一螺杆(5)末端的偏心转轴(7),所述偏心转轴(7)与所述操纵件(4)作用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一螺杆(5)在所述第一状态(I)和所述第二状态(II)之间转换。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发光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操纵件(4)为环形件,所述操纵件(4)朝向所述壳体(1)的一侧上具有用于容纳并引导所述偏心转轴(7)的导向槽(8),其中所述导向槽(8)中设置有用于所述偏心转轴(7)的第一止挡点(9)和第二止挡点(10)。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发光装置(100),其特征在于,所述偏心转轴(7)在所述第一止挡点(9)和所述第二止挡点(10)之间运动,使得在所述第一止挡点(9)和第二止挡点(10)之间所述第一螺杆(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袁未来陈友吴孔义明玉生
申请(专利权)人: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