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1,12-亚氨基苯并[c]菲类化合物、中间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9661293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13 08:0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1,12-亚氨基苯并[c]菲类化合物,具有如式(Ⅰ)所示的结构式,其中,Ar1,Ar2,Ar3分别独立地选自C6-C50芳香基、取代C6-C50芳香基或C1-C20烷基。该化合物可用作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荧光发光层和磷光发光层的主体材料,可以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亮度和发光效率提高,并降低其驱动电压,延长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1,12-亚氨基苯并[C]菲类化合物、中间体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化合物,尤其涉及用于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层主体材料的化合物;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化合物的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及其在有机电致发光器件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有机电致发光(以下简称0LED)及相应的研究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1963年P.Pope等人首先发现了有机物单晶蒽的电致发光现象,但由于技术条件的限制,其驱动电压高达400V,未能引起广泛的关注。1987年美国柯达公司的C.W.Tang等人用蒸镀Alq3制成了一种非晶膜型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将驱动电压降到了 20V以内,OLED才引起世人关注(Appl.Phys.Lett.1987 51 (12):913-915)。这类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由于具有亮度高,视角宽,光电响应速度快,电压低,功耗小,色彩丰富,对比度高,结构轻薄,工艺过程简单等优点,可广泛用于平面发光元件如平板显示器和面光源,因此得到了广泛地研究、开发和使用。染料通常不能单独作为OLED的发光层,需要将其掺杂在合适的主体材料中,形成主客体发光层。如US5935721、US200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1,12?亚氨基苯并[c]菲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Ⅰ)所示的结构式:其中,Ar1,Ar2,Ar3分别独立地选自C6?C50芳香基、取代C6?C50芳香基或C1?C20烷基。FDA00002198545300011.jpg

【技术特征摘要】
2011.12.29 CN 201110451346.X1.一种1,12-亚氨基苯并[C]菲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I )所示的结构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1,12-亚氨基苯并[c]菲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取代C6-C5tl芳香基为C6-C5tl芳香基被C1-C12的烷基所取代;所述的C1-C2tl烷基为C1-C2tl的直链烷基、支链烷基或环烷基取代的烷基。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1,12-亚氨基苯并[c]菲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r1, Ar2, Ar3分别独立地选自C6-C24芳香基,取代C6-C24芳香基或C1-C8烷基。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所述的1,12-亚氨基苯并[c]菲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Ar1, Ar2, Ar3分别独立地选自式(I)至式(212)所示取代基: 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1,12-亚氨基苯并[c]菲类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选自以下结构式: 6.一种用于制备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1,12-亚氨基苯并[c]菲类化合物的中间体,其特征在于:具有如式(M5)所示的结构式: 7.一种制备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1,12-亚氨基苯并[c]菲类化合物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下述步骤: 所述权利要求6所述的式(M5)所示中间体经N-烷基化或者N-芳基化生成N-取代的中间体,经过溴代反应生成4,9位双溴代产物,然后经过suzuki偶联反应或者SN2取代反应,获得目标产物。8.一种制备权利要求6所述式(M5)所示中间体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9.一种制备权利要求6所述式(M5)所示中间体的方法,包括下述步骤: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勇王占奇段炼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