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深井、超深井大排量复合举升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9650644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2-08 02:5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深井、超深井大排量复合举升系统,其包括:储流器,所述储流器为一中空的封闭柱体,其上、下两端对应插接有上油管及下油管,所述储流器中设有一电潜泵,所述电潜泵连接于所述上油管的下端,所述上油管中容置有一电缆,所述电缆与所述电潜泵相接;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其进口通过第一管线与所述上油管的上端相连通,其排水口通过第二管线连接于增压装置的入口,所述增压装置的出口连接有一第三管线;反循环水力喷射泵,其上端与所述下油管的下端相连接,其下端通过第一油管连接有封隔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工作时能大排量举升深井、超深井中的油液。(*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深井、超深井大排量复合举升系统
本技术属于深层、超深层油藏开采领域,涉及一种深井、超深井大排量复合举升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勘探理论和技术的创新,深、超深层油气田陆续得到发现,开发中后期随着油层能量的降低和含水的升高,绝大多数油井在经过短暂的自喷采油期后便转入机械采油阶段,因此机械采油是将地层原油举升至地面的重要手段,然而对于深井、超深井举升,单一的举升方式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和问题,难以实现深井、超深井大排量举升。有鉴于此,本设计人根据多年从事本领域和相关领域的生产设计经验,研制出一种深井、超深井大排量复合举升系统,以期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深井、超深井大排量复合举升系统,在工作时能大排量举升深井、超深井中的油液。为此,本技术提出一种深井、超深井大排量复合举升系统,其包括:储流器,所述储流器为一中空的封闭柱体,其上、下两端对应插接有上油管及下油管,所述储流器中设有一电潜泵,所述电潜泵连接于所述上油管的下端,所述上油管中容置有一电缆,所述电缆与所述电潜泵相接;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其进口通过第一管线与所述上油管的上端相连通,其排水口通过第二管线连接于增压装置的入口,所述增压装置的出口连接有一第三管线;反循环水力喷射泵,其上端与所述下油管的下端相连接,其下端通过第一油管连接有封隔器。如上所述的深井、超深井大排量复合举升系统,其中,所述储流器中另设有一气液分离器,所述气液分离器的入口连接于所述下油管的上端,其出气口通过导气管与所述上油管相连通,其出液口则与所述储流器的内腔相连通。如上所述的深井、超深井大排量复合举升系统,其中,所述封隔器的下端通过第二油管连接有一喇叭口。本技术提出的深井、超深井大排量复合举升系统,通过设置反循环水力喷射泵、电潜泵及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等装置,工作时反循环水力喷射泵将油层产出液吸入,将其与动力液的混合液举升到储流器后,通过电潜泵将混合液举升到地面,一方面,反循环水力喷射泵无需把产出液举升至地面,减小了地面动力设备的加压限制,可以增加反循环水力喷射泵的下入深度,另一方面,电潜泵下入深度减小,不但避免了电潜泵受井深高温的影响,还降低了电缆费用,再者,通过油气水三相分离器,使分离后的水经加压装置后可反循环至套管中,作为反循环水力喷射泵的动力液,提升了循环利用效率。另外,在本技术使用时,反循环水力喷射泵与电潜泵互不干扰,能相对独立作业,储流器能实现液流与电潜泵的有效接触,气液分离器则避免了液流中所含气体对电潜泵的影响。总之,本技术工作稳定,性能可靠,可有效进行大排量接替举升,实现对深井、超深井的大排量举升采油作业,解决了目前深井、超深井大排量举升过程中存在的检泵周期短、井下泵事故多及泵效低等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深井、超深井大排量复合举升系统的整体组成示意图。主要元件标号说明:I储流器11上油管12下油管13电潜泵14电缆15气液分离器16导气管2油气水三相分离器31第一管线32第二管线33第三管线4增压装置5反循环水力喷射泵61第一油管62第二`油管7封隔器8喇叭口【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1,本技术提出的深井、超深井大排量复合举升系统,其包括:储流器1,所述储流器I为一中空的封闭柱体,其上、下两端对应插接有上油管11及下油管12,所述储流器I中设有一电潜泵13,所述电潜泵13连接于所述上油管11的下端,所述上油管11中容置有一电缆14,所述电缆14与所述电潜泵13相接;油气水三相分离器2,其进口通过第一管线31与所述上油管11的上端相连通,其排水口通过第二管线32连接于增压装置4的入口,所述增压装置4的出口连接有一第三管线33 ;反循环水力喷射泵5,其上端与所述下油管12的下端相连接,其下端通过第一油管61连接有封隔器7。其中,所述储流器I中另设有一气液分离器15,所述气液分离器15的入口连接于所述下油管12的上端,其出气口通过导气管16与所述上油管11相连通,其出液口则与所述储流器I的内腔相连通。进一步地,所述封隔器7的下端通过第二油管62连接有一喇叭Π 8。本技术提出的深井、超深井大排量复合举升系统,具体实施中,上油管11、储流器1、反循环水力喷射泵5、封隔器7及喇叭口 8下入井下套管9内,油气水三相分离器2及增压装置4放置在井口附近的地面上,并将电缆14的上端与地面的电源相连接,油气水三相分离器2的出气口、出油口对应与输气管线21及输油管线22相连接,第三管线33与油套环空相连通,其中,为进一步提高采油效率,如图所示,喇叭口 8靠近油层10处;坐封封隔器7,将油套环空分隔为上环空9a及下环空9b,初始采油时,预先通过该上环空9a持续注入水,使进入该上环空9a中的水作为动力液进行反循环,根据反循环水力喷射泵5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可知(其为现有技术,以下仅做简要叙述):当该动力液经反循环水力喷射泵5侧壁的入口高速进入其内腔后,会在反循环水力喷射泵5中形成负压区,使得油层的产出液在负压作用下经喇叭口 8向上流动,进入水力喷射泵5中,并与动力液混合后,向上经下油管12被举升至储流器I的气液分离器15内进行分离,一方面,分离出的液体充满储流器I的内腔,并通过电潜泵13向上举升进入上油管11内,另一方面,分离出的气体通过导气管16传输到上油管11内,并与电潜泵举升后的液体再次混合,并向上被举升至地面;随后,该液体经第一管线31,进入油气水三相分离器2进行分离,分离出的油、气分别进入输油、输气管线,分离出的水则经第二管线32流至增压装置4加压,再由第三管线33重新循环到套管的上环空中,作为反循环水力喷射泵的动力液,至此,通过本技术,可持续对井下油层进行采油作业,无需再向该上环空9a另外注水。本技术提出的深井、超深井大排量复合举升系统,通过设置反循环水力喷射泵、电潜泵及油气水三相分离器等装置,工作时反循环水力喷射泵将油层产出液吸入,将其与动力液的混合液举升到储流器后,通过电潜泵将混合液举升到地面,一方面,反循环水力喷射泵无需把产出液举升至地面,减小了地面动力设备的加压限制,可以增加反循环水力喷射泵的下入深度,另一方面,电潜泵下入深度减小,不但避免了电潜泵受井深高温的影响,还降低了电缆费用,再者,通过油气水三相分离器,使分离后的水经加压装置后可反循环至套管中,作为反循环水力喷射泵的动力液,提升了循环利用效率。另外,在本技术使用时,反循环水力喷射泵与电潜泵互不干扰,能相对独立作业,储流器能实现液流与电潜泵的有效接触,气液分离器则避免了液流中所含气体对电潜泵的影响。总之,本技术工作稳定,性能可靠,可有效进行大排量接替举升,实现对深井、超深井的大排量举升采油作业,解决了目前深井、超深井大排量举升过程中存在的检泵周期短、井下泵事故多及泵效低等问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示意性的【具体实施方式】,并非用以限定本技术的范围。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的构思和原则的前提下所作出的等同变化与修改,均应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深井、超深井大排量复合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井、超深井大排量复合举升系统包括:储流器,所述储流器为一中空的封闭柱体,其上、下两端对应插接有上油管及下油管,所述储流器中设有一电潜泵,所述电潜泵连接于所述上油管的下端,所述上油管中容置有一电缆,所述电缆与所述电潜泵相接;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其进口通过第一管线与所述上油管的上端相连通,其排水口通过第二管线连接于增压装置的入口,所述增压装置的出口连接有一第三管线;反循环水力喷射泵,其上端与所述下油管的下端相连接,其下端通过第一油管连接有封隔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深井、超深井大排量复合举升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深井、超深井大排量复合举升系统包括: 储流器,所述储流器为一中空的封闭柱体,其上、下两端对应插接有上油管及下油管,所述储流器中设有一电潜泵,所述电潜泵连接于所述上油管的下端,所述上油管中容置有一电缆,所述电缆与所述电潜泵相接; 油气水三相分离器,其进口通过第一管线与所述上油管的上端相连通,其排水口通过第二管线连接于增压装置的入口,所述增压装置的出口连接有一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滕张德海孙振宇曹继红许俊岩刘满军赵吉成李红爽杨昕黄智任德强张健张红霞王英明郝爽刘智勇张春强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