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惠特克公司专利>正文

注塑选择部件的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58901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用于选择性地模塑多个不同部件中的一个的设备,其包括一个具有一第一模腔(24)的第一模体(14)和一其内具有一第二和一第三模腔(44,46)的第二模体(16), 所述模塑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和第二模体(14,16)中的一个可选择性地相对于另一个运动,使所述第二和第三模腔(44,46)中的一个与所述第一模腔(24)连通,所述模塑设备包括一个用于产生所述一个模体(14,16)运动的致动器(56、66、88),一模架控制器(100)自动地控制所述致动器(56,66,88),和一注塑装置(26),其与模塑设备相连,用于将模塑材料注入所述第一模腔(24)。(*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模塑部件的注塑设备,特别涉及这样一种设备,其可结构变形地模塑若干不同部件中的一个,这种部件特别是电联接器壳体。用于制造注塑部件的模具通常是应用于几千个部件快速连续模塑的较高产量的场合。这些模具经常是几天或几个星期连续不断地运转制造相同的部件。若想要制造一种不同的部件,就需从模塑机中取出模具,并换上另一个模具。这当然意味着在更换模具时要使模塑机停止生产。这在经济上通常并不会引起困难,因为在较长的生产周期中生产非常大量的部件。相对短的停车换模具时间是可以容忍的。然而,当需要少量的不同部件,因而生产周期较短时,更换模具所需的停产时间就很明显了,它将使经济上的不利猛增。可结构变形的模具是公知的,可以对其进行操作来模塑不同部件。通常需要拆卸这些模具,并增加或去掉一些模块。结构变形时当然需要使模塑机停车。1993年10月26日授予Collette等的美国专利5,255,889公开了一例这种可结构变形的模具。′889专利公开了一种制造饮料瓶的吹模,其具有上模部分和下模部分,二者由不同的中间部分连接,这些中间部分可以从中部增加或者去除以模塑所需尺寸的瓶子。虽然一些同样的模具部件对于所有所模塑的部件是通用的,但结构变形过程花费了相当多的时间,致使产量下降。与大多数模塑机一样,在为使模具结构变形而停车之后必须从机器中清除旧的模塑材料。机器重新运转起来以后必须废弃最初的几个模塑件,直到工艺重新稳定下来。在1989年8月29日授予Boehm等人的美国专利4,861,534中公开了另一例可结构变形的模具。这种模具用于模塑电路板,其采用具有一排塑孔栓的单一模腔,塑孔栓可选择性地从模腔中缩回。通过只允许在电路板上制出理想孔构型所需的塑孔栓保持在模腔中,而缩回所有其它的塑孔栓,可以在电路板上制出任何所需的孔构型。然而,当需要不同尺寸的电路板时则要更换模具。需要的是一种可结构变形的模具,它可以很容易地自动变化来制造较小量的不同部件,而不会因更换模具而使机器长时间停车。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选择性地模塑多个不同部件中的一个的设备,其包括一个具有一第一模腔的第一模体和一个其内带有第二和第三模腔的第二模体。该模塑设备的第一和第二模体中的一个可选择性地相对于另一个运动,使第二和第三模腔中的一个与第一模腔连通。该模塑设备包括一个产生一模体运动的致动器。一模架控制器自动控制该致动器。注塑装置与模塑设备相连,用于将模塑材料注入第一模腔内。现在参考附图举例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其中附图说明图1为一可结构变形的模塑机的主要功能组件的图示,用于描述本专利技术;图2和3为在图1所示的机器中模塑出的一种典型的电联接器壳体的平面图和前视图;图4为沿图2中的4-4线的一横剖面图;图5、6、7、8为图1所示的机器的三个模腔的横剖面图,其示出了各模具的结构;图9为一框图,其示出了图1所示机器的控制功能。按照本专利技术的介绍,在图1中简要地示出了一注塑机10的主要功能元件。虽然本模塑机10设置成选择性地模塑若干个不同的电联接器壳体,但可以很容易地使本机器适合于任何适用的理想模塑件。如图1所示,本机器分别包括一机架12和第一、第二、第三模体14、16和18。第一模体14通过任一适当的装置刚性地连接于机架12,而第二和第三模体16和18则滑动地连接于机架,后面将对此进行说明。第一模体14包括一第一表面22和一与第一表面22相交的第一模腔24。一注入器26连接于机架12,并通过一通道28将注塑材料注入到第一腔中,通道28通过一个形成在第一模体内的孔30与第一模腔连通。也可以使通道28直接与第一模腔24连通,而不需要孔24。第二模体16包括一第二表面36,其平行于第一表面并与其相对,如图1所示。在第二表面36上形成有一切口38,从而形成两个腿40和42。腿40包括一第二模腔44,而腿42包括一第三模腔46,两个模腔均与第二表面36相交。第二模体通过两个彼此成直角设置的滑动件滑动地连接于机架12。从图1中看,一竖直设置的滑动件50的静止部分52通过任何适当的装置与机架12相连,而其可动部分54与第一表面22相对设置,因此其在平行于第一表面的方向上滑动。一第一线性致动器56,在本实施例中为一气缸,连接于机架12,且它包括一个与可动部分54相连的活塞杆58。从图1中看,一水平设置的滑动件60的静止部分62连接于滑动件50的可动部分54,而其可动部分64设置成在朝着和离开第一表面22的方向上移动,同时保持与第一表面垂直。第二模塑体16连接于滑动件60的可动部分64。一第二线性致动器66,在本实施例中为一气缸,连接于可动部分54。第二致动器66包括一活塞杆68,其连接于滑动件60的可动部分64,以便在一缩回位置和一伸出位置之间移动第二模体16;抽回位置在图1中以实线示出,而在伸出位置,第二表面36与第一表面22接合,这在图1中没有示出。设置第一致动器56是为了在一伸出位置和一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第二模体16;伸出位置在图1中以实线示出,而缩回位置在70处以虚线示出。第三模体18分别包括平行的第三和第四表面76和78。一第三模腔80穿过第三模体延伸,并与两表面76和78相交。从图1中看出,一垂直设置的滑动件82包括一个与机架12相连的静止部分84和一个连接于并承载着第三模体18的可动部分。滑动件82这样定位,使第三表面76邻近第一表面22,并与之滑动接合。一第三线性致动器,在本实施例中为一气缸,包括一活塞杆90,其连接于滑动件82的静止部分84,以在平行于第一表面22的方向上移动第三模体18。第三致动器88在一伸出位置、一中间位置和一缩回位置之间移动第三模体,伸出位置在图1中以实线示出,中间位置以标记92处的虚线示出,缩回位置以标记94处的虚线示出。第三模体18包括两个开孔96和98,它们完全贯穿模体18,并与第三表面76相交,其目的后面将予以解释。可以理解,适当地滑动所有三个模体14、16和18,就可以以本领域中熟知的方法取出模塑件。三个线性致动器56、66和88的控制是由一模架控制器100以通常的方式实施的。控制器100通过控制线路102,在本实施例中为压缩空气线路,与致动器联接,且它可以选择性地控制这三个致动器56、66和88。一光电管控制器(cell controller)104与模架控制器100相连,用以自动地向机器10发出指令,以对三个模体进行结构变形来生产所需的部件。光电管控制器(cell controller)104是在一个制造设备内控制若干台机器的运转的现有的装备件。一输入/输出终端106选择性地与模架控制器100相连,这样,操作员就可手动输入一模塑结构命令。提供一模压控制器108以控制各种标准模压功能,例如打开和关闭模具,向模塑材料注入系统发出指令,以及已完成模塑件的排出。图9为一框图,其示出上述运行功能。在那里示出了光电管控制器(cellcontroller)104和输入/输出终端106平行地与模压控制器108和模架控制器100相连。模架控制器通过控制线路102与三个线性致动器56、66和88相连并控制其运行,而模压控制器108与标准模压功能件110相连并控制其运行。作用于标准模压功能件110的装置在模塑工业中是公知的,因此在此未予示出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F·达维斯
申请(专利权)人:惠特克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