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注塑模具传感器及其传感部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3216193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6-05-12 20:5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注塑模具传感器及其传感部件的制造方法,涉及注塑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具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部件和第二传感部件;所述第一传感部件包括用于设置在型芯上的、与供电电路的一极电连接的第一极板;所述第二传感部件包括用于设置在型腔上的、与所述供电电路的另一极电连接的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位置相对设置,且在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设有供塑料熔体穿流的通道。解决现有注塑模具传感器存在的功能单一且制造成本高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注塑模具传感器及其传感器部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介绍
在塑料加工行业中,实现生产的高效、低成本且节能环保是企业取胜于竞争激烈的市场的制胜法宝。注塑工艺作为塑料加工的关键技术,其技术的好坏显然决定着注塑产品生产的高效性和稳定性。注塑技术中,在注塑成型的试模阶段,必须对制品的成型工艺进行设置和优化,以减少试模次数,进而缩短试模时间。同时,注塑成型过程作为一种典型的批次生产过程,维持良好而稳定的成型过程是得到高质量制品的必备条件,若需达到这一条件,须一精准的注塑过程质量控制为基础。当前的注塑模具通过加装一些传感器,以检测模具内的温度、压力等参数,但功能相对单一,仅能测量注塑过程中型腔压力或温度的变化。同时现有在模具中加装的传感器价格昂贵,增加了模具的生产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的注塑模具传感器存在的功能单一且制造成本高的问题,提供了。本专利技术就上述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技术方案如下:—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注塑模具传感器,包括:第一传感部件和第二传感部件;所述第一传感部件包括用于设置在型芯上的、与供电电路的一极电连接的第一极板;所述第二传感部件包括用于设置在型腔上的、与所述供电电路的另一极电连接的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位置相对设置,且在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设有供塑料熔体穿流的通道。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注塑模具传感器中,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平行设置。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注塑模具传感器中,所述第一传感部件进一步包括用于安装在所述型芯中的导电主体,所述第一极板设于所述导电主体的顶部,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导电主体电连接;在所述导电主体的侧部上设有用于形成所述导电主体、所述第一极板分别与所述型芯绝缘的绝缘层。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注塑模具传感器中,所述导电主体与所述第一极板一体成型。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注塑模具传感器中,所述导电主体的底部进一步包括呈圆柱状的连接部,且在所述导电主体的底部设有贯穿所述连接部的螺孔、与所述螺孔的螺纹配合的螺栓,在所述螺栓内部设有供导线穿过并与所述导电主体电连接的线孔。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注塑模具传感器中,所述导电主体的材质可为P20模具钢、S136模具钢、718模具钢、718H模具钢。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注塑模具传感器中,所述绝缘层的材质可为氧化铝陶瓷、氧化锆陶bL.0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注塑模具传感部件的制造方法,包括步骤:S11、提供导电材料作为传感部件的主体的备料; S12、对所述导电材料进行加工形成导电主体;S13、将绝缘材料喷涂至所述导电主体的侧部表面、底部表面上形成绝缘层,并在所述导电主体的底部表面上预留有用于电接触的预留接触面,以得到位于所述导电主体顶部表面的第一极板、用于连接所述导线的所述导电主体的底部。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注塑模具传感部件的制造方法中,所述S13步骤进一步包括:S131、制作一带有线孔的螺栓,根据所述螺栓的尺寸对所述导电主体的底部进行钻孔并攻螺纹形成与所述螺栓螺纹匹配的螺纹孔;S132、将导线穿入线孔中并使所述导线与所述导电主体形成电连接。本专利技术上述的注塑模具传感部件的制造方法中,所述S13步骤进一步包括:S133、对所述绝缘层进行磨削加工,使所述绝缘层形成包覆于所述导电主体上的绝缘套层。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带来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的传感器采用两个传感部件,即第一传感部件和第二传感部件,将第一传感部件和第二传感部件分别设置在对应地动模和定模上,更具体地,第一传感部件设置在动模或定模上的型芯中,第二传感部件设置在定模或动模上的型腔中。第一传感部件和第二传感部件均具有对应地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在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位置相对且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设有供塑料熔体穿流的通道的情况下,动模与定模合模,供电电路对第一传感器部件和第二传感部件供电,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形成电容,塑料熔体被注入并从通道中穿流,引起电容容值的变化,进而实现感应;利用此原理,简化传统应用在注塑模具中的传感器的结构,降低传感器的制造成本,且其通过检测电容容值的变化实现塑料熔体的填充速度、压力、温度、时间、填充速率与压力切换快速、有效地在线检测;同时本专利技术还提供本专利技术中传感器的传感部件的制造方法,在保证传感器所能实现的功能的同时,降低传感器的制造成本,且易于维护保养。【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传感器应用原理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的塑料熔体在塑料填充容纳腔中流通的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传感部件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第一传感部件A-A剖面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传感部件在注塑模具中常设位置示意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传感部件具体应用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传感部件制造方法示意图;图8是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传感部件制造方法中进一步的S13步骤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作进一步地详细描述。为便于理解,首先介绍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原理。两个通电(加电压)的电极板在彼此靠近且在两电极板之间设有绝缘体的状态下,两电极板上会聚集一定量的电荷并反映为两电极板形成的容值,为Co = ε.A/d,其中,ε为两电极板之间绝缘体的介电常数,A为两电极板相对作用面积,d为两电极板之间的相对距离。改变三个参数中任意一个,都会改变容值。本专利技术正是利用其参数变化对应容值变化的原理。参见图1,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具传感器I包括分别设在型芯中和型芯外的第一传感部件11和第二传感部件12,第一传感部件11包括用于设置在型芯上,且用于与供电电路的一极电连接的第一极板。第二传感部件12包括用于设置在型芯外与第一极板位置相对设置的第二极板,且第二极板用于与供电电路的另一极电连接。与此同时,在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之间设有供塑料熔体穿流的通道23。结构简单,降低注塑模具传感器的制造成本。此处,第二极板常设置在型腔上,当然也可设置在塑料填充容纳腔中。第一传感部件11与第二传感部件12的形状可相同,但必须具有与供电电路连接的第一极板和第二极板。以下实施例中,采用的第一传感部件11和第二传感部件12的结构相同,仅设置的位置有所不同(第一传感部件设在型芯中,第二传感部件设在与第一传感部件位置相对的型腔上,位置可对换),因此仅介绍第一传感部件11及其制造方法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注塑模具传感器的优选结构和制造方法。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相对设置,在供电电路供电时,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形成电容结构,此时,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介质为空气;当有塑料熔体流经二者间的通道23时,第一极板与第二极板之间的介质为塑料熔体。由于介质空气与介质塑料熔体的介电常数不同,且塑料的介电常数远大于空气的介电常数,在通道23中的介质发生变化过程中,其变化导致容值的显著地改变,通过采集容值的变化量来表征当前塑料填充容纳腔中塑料熔体填充的速度、填充压力、填充温度、填充时间以及填充流速控制/压力控制切换(V/P切换)等以实现多种感应功能,进而可实现注塑工艺的在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注塑模具传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传感部件和第二传感部件;所述第一传感部件包括用于设置在型芯上的、与供电电路的一极电连接的第一极板;所述第二传感部件包括用于设置在型腔上的、与所述供电电路的另一极电连接的第二极板;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位置相对设置,且在所述第一极板与所述第二极板之间设有供塑料熔体穿流的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尹运文莫胜勇杨毅汪智勇高福荣
申请(专利权)人:群达模具深圳有限公司深圳市福达智能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