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介质加热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72638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16 05:13
提供一种能够使多个扁平换热管和PTC加热器间及其出/入口集管部彼此间充分地紧贴而装入壳体内的热介质加热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具有扁平管部(20)和出/入口集管部(21、22)的扁平换热管(17)和PTC加热器(18)层叠多层并由换热按压部件(16)按压扁平换热管(17)的一面侧而装入壳体的内底面的热介质加热装置中,层叠的多个扁平换热管(17)中的至少最上层的扁平换热管(17a)的被换热按压部件(16)按压的一面形成为使扁平管部(20)和出/入口集管部(21、22)平坦化后的平面形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热介质加热装置及具备该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使用PTC加热器对热介质进行加热的热介质加热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
技术介绍
在适用于电动车、混合动力车等的车辆用空调装置中,对作为供暖用的热源的被加热介质进行加热的热介质加热装置之一,已知有使用了将正特性热敏电阻元件(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 ;以下,称为PTC元件)作为发热要素的PTC加热器。在这种热介质加热装置中,在专利文献I中提出了如下方案:设置将具备热介质的入口以及出口的壳体内分割为加热室和热介质的循环室的多个隔壁,在由该隔壁划分而成的加热室侧以与隔壁相接的方式插入设置PTC加热元件,并对隔着隔壁在循环室侧流通的热介质进行加热。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提出了一种层叠构造的热介质加热装置,夹着PTC元件在其两面设置电极板、绝缘层以及导热层而构成平板状的PTC加热器,在该PTC加热器的两面层叠具有热介质的入口以及出口且相互连通的一对热介质流通箱,并且在其外表面侧设置有收容控制基板的基板收容箱以及盖体。然而,在专利文献I所提出的热介质加热装置中,存在如下问题:难以将PTC加热元件紧贴地插入设置于作为导热面的隔壁之间,隔壁和PTC加热元件间的接触热阻变大,导热效率降低。另外,在专利文献2所提出的热介质加热装置中,虽然能够提高PTC加热器和热介质流通箱的紧贴性,并能够降低接触热阻,但是难于将PTC加热器多层配置,因此平面面积变大,并且需要热介质流通箱、专用的基板收容箱,在小型轻量化、低成本化方面有局限。因此,人们开发了一种如下构成的热介质加热装置:使用扁平构造的换热管,将该扁平换热管和PTC加热器层叠多层,并将其按压装入壳体内。在层叠了多个扁平换热管的结构的换热单元中,如专利文献3所示那样构成为,多数情况下使用使冷媒等的出/入口集管部和扁平管部一体地冲压成形后的一对成形板材贴合而成的管,已知有在扁平管部内设置内部鳍片的结构、在扁平管部的一端部并排设置出/入口集管部的结构、在两端部分开设置的结构等,在多个扁平换热管之间层叠地配置外部鳍片、被冷却品、加热源等。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8 - 710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8 - 56044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7 - 32202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课题然而,在将扁平管部和出/入口集管部一体地成形的扁平换热管的情况下,通常与扁平管部的管厚相比,出/入口集管部的集管厚度大,为了使层叠多层的扁平换热管的扁平管部和PTC加热器间、扁平换热管的入口集管部彼此间以及出口集管部彼此间紧贴,需要对多个平面部即扁平管部和出/入口集管部同时进行按压。然而,由于各个元件存在尺寸公差、装配公差等,因此难以对多个平面部同时且均匀地进行按压,有时不能同时确保扁平管部和PTC加热器间以及出/入口集管部彼此间的紧贴性。若不能确保扁平管部和PTC加热器间的紧贴性,则两者间的接触热阻增大、导热效率恶化,另一方面,若出/入口集管部彼此间无法充分地紧贴,则难以确保对设于出/入口集管部的连通孔周围进行密封的O形圈等的密封性,会产生热介质泄漏的风险。因此,有时不得不优先确保连通孔周围的密封性,而不能充分地确保扁平管部和PTC加热器间的紧贴性。本专利技术鉴于这种情况而做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多个扁平换热管的扁平管部和PTC加热器间以及其出/入口集管部彼此间各自充分地紧贴而装入壳体内的热介质加热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热介质加热装置以及具备该装置的车辆用空调装置采用以下的方法。即,本专利技术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热介质加热装置具备:多个扁平换热管,从入口集管部流入的热介质在扁平管部流通后从出口集管部流出;PTC加热器,装入于多个所述扁平换热管的扁平管部之间;壳体,所述扁平换热管以及所述PTC加热器交替地层叠多层而装入所述壳体;以及换热按压部件,对层叠多层的所述扁平换热管的一面侧进行按压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内底面进行紧固固定,其中,层叠的多个所述扁平换热管中的至少最上层的扁平换热管的被所述换热按压部件按压的一面形成为使所述出/入口集管部和所述扁平管部平坦化后的平面形状。根据所述第一方式,热介质加热装置中,扁平换热管和PTC加热器交替地层叠多层,其扁平换热管的一面侧被换热按压部件按压而被紧固固定于壳体的内底面,层叠的多个扁平换热管的中的至少最上层的扁平换热管的被换热按压部件按压的一面形成为使出/入口集管部和扁平管部平坦化后的平面形状。因此,能够使换热按压部件的一面与层叠多层的最上层的扁平换热管的形成为平坦的平面形状的一面接触,对其大致整个面大致均匀地进行按压而将扁平换热管以及PTC加热器向着壳体的内底面紧固固定。因此,能够提高多个扁平换热管的出/入口集管部彼此间以及扁平换热管的扁平管部与PTC加热器之间的紧贴性,确保出/入口集管部的连通孔周围的密封性,并能够降低扁平换热管与PTC加热器之间的接触热阻而提高导热效率,使热介质加热装置小型高性能化。另外,通过使最上层的扁平换热管的一面平坦化,能够降低层叠的多个扁平换热管的层叠方向尺寸(厚度),从而能够相应地使热介质加热装置紧凑化。此外,在所述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热介质加热装置中,也可以是,层叠多层的所述扁平换热管中的最下层的扁平换热管的与所述壳体的内底面相接的一面形成为使所述出/入口集管部和所述扁平管部平坦化后的平面形状。根据所述第一方式,层叠多层的扁平换热管中的最下层的扁平换热管的与壳体的内底面相接的一面形成为将出/入口集管部和扁平管部平坦化后的平面形状。因此,在由换热按压部件对层叠多层的扁平换热管以及PTC加热器的最上层的扁平换热管的一面侧进行按压并紧固固定于壳体的内底面时,能够使最下层的扁平换热管的被平坦化后的一面与壳体的内底面接触,而以其大致整个面大致均匀地承受该按压力。因此,由此还能够提高多个扁平换热管的出/入口集管部彼此间以及扁平换热管的扁平管部与PTC加热器之间的紧贴性,确保出/入口集管部的连通孔周围的密封性,并能够降低扁平换热管与PTC加热器之间的接触热阻而提高导热效率,使热介质加热装置小型高性能化。另外,通过将最下层的扁平换热管的一面平坦化,能够降低层叠后的多个扁平换热管的层叠方向尺寸(厚度),从而相应地使热介质加热装置紧凑化。此外,在所述第一方式所涉及的热介质加热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多个扁平换热管形成为使所述出/入口集管部和所述扁平管部一体地冲压成形后的一对成形板材贴合而成的管,并形成为所述最上层和/或最下层的扁平换热管的一方的所述成形板材所成形的所述出/入口集管部和所述扁平管部被平坦化后的平面形状。根据所述第一方式,多个扁平换热管形成为使出/入口集管部和扁平管部一体地冲压成形后的一对成形板材贴合而成的管,并形成为最上层和/或最下层的扁平换热管的一方的成形板材所成形的出/入口集管部和扁平管部被平坦化后的平面形状。因此,通过变更构成配置于最上层和/或最下层的扁平换热管的一对成形板材中的一方的成形板材,即将成形于该一方的成形板材的出/入口集管部成形为与扁平管部相同的平面高度,能够制造将出/入口集管部和扁平管部平坦化后的最上层和/或最下层的扁平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热介质加热装置,具备:多个扁平换热管,从入口集管部流入的热介质在扁平管部流通后,从出口集管部流出;PTC加热器,装入于多个所述扁平换热管的扁平管部之间;壳体,所述扁平换热管以及所述PTC加热器交替地层叠多层而装入所述壳体;以及换热按压部件,对层叠多层的所述扁平换热管的一面侧进行按压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内底面进行紧固固定,所述热介质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层叠的多个所述扁平换热管中的至少最上层的扁平换热管的被所述换热按压部件按压的一面形成为使所述出/入口集管部和所述扁平管部平坦化后的平面形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9.28 JP 2011-2126141.一种热介质加热装置,具备: 多个扁平换热管,从入口集管部流入的热介质在扁平管部流通后,从出口集管部流出; PTC加热器,装入于多个所述扁平换热管的扁平管部之间; 壳体,所述扁平换热管以及所述PTC加热器交替地层叠多层而装入所述壳体;以及换热按压部件,对层叠多层的所述扁平换热管的一面侧进行按压并相对于所述壳体的内底面进行紧固固定, 所述热介质加热装置的特征在于, 层叠的多个所述扁平换热管中的至少最上层的扁平换热管的被所述换热按压部件按压的一面形成为使所述出/入口集管部和所述扁平管部平坦化后的平面形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介质加热装置,其中, 层叠多层的所述扁平换热管中的最下层的扁平换热管的与所述壳体的内底面相接的一面形成为使所述出/入口集管部和所述扁平管部平坦化后的平面形状。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热介质加热装置,其中, 所述多个扁平换热管形成为使所述出/入口集管部和所述扁平管部一体地冲压成形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南聪国枝直人
申请(专利权)人:三菱重工汽车空调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