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速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9547871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9 0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以滑动阻力小的结构对旋转自如地外嵌于轴上的外齿轮进行轴向的限位从而获得传递效率高的减速装置。该减速装置(G1)具有输入轴(16)、外嵌于该输入轴(16)上的外齿轮(26)、配置于输入轴(16)与外齿轮(26)之间的轴承(B2),由外齿轮(26)兼作该轴承(B2)的外圈,其中,轴承(B2)的滚子(62、63)的轴向的移动通过固定于输入轴(16)上的内圈即第1限位部件(60),和固定于外齿轮(26)上的挡圈即第2限位部件而受到限制,从而,外齿轮(26)相对于输入轴(16)的轴向的移动受到限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减速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减速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具有外嵌于轴上的外齿轮的减速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一种偏心摆动型减速装置,其具有偏心体轴、组装(外嵌)于该偏心体轴的外周上的外齿轮、以及配置在偏心体轴与外齿轮之间的轴承。该减速装置具有外齿轮所内啮合的内齿轮,并且将外齿轮与内齿轮的相对旋转作为减速输出而取出。在这种减速装置中,外齿轮作为所谓行星齿轮而发挥功能,并且经由轴承旋转自如地组装于偏心体轴上。从而,尤其在该轴承不具有内圈或外圈中的其中之一或者不具有两者的情况下,如何对外齿轮进行轴向限位便成为问题。在专利文献I所涉及的减速装置中,2个外齿轮沿轴向并排组装,从而使位于该2个外齿轮的轴向两侧部上的轮架部件以及外壳部件分别作为“限位部件”而发挥作用,通过该轮架部件以及外壳部件进行两个外齿轮分离方向的限位。并且,在各外齿轮之间夹着衬垫,使该衬垫作为进行两个外齿轮接近方向的限位的“限位部件”而发挥作用。以往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41747号公报(图1)然而,在这种使位于外齿轮的轴向侧部的部件和夹在外齿轮之间的部件作为外齿轮的限位部件而发挥作用的结构中,所存在的问题是在外齿轮与相应的限位部件之间的滑动阻力容易变大、且减速装置的能量(力矩)传递损失有增大的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种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过以滑动阻力小的结构来对该种外齿轮即经由不具有内圈或外圈中的至少其中之一的轴承而旋转自如地外嵌于轴上的外齿轮进行轴向的限位,从而获得传递效率高的减速装置。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减速装置解决了上述课题,该减速装置具有轴、外嵌于该轴上的外齿轮、以及配置在所述轴与所述外齿轮之间的轴承,由所述轴或所述外齿轮兼作该轴承的内圈及外圈中的至少其中之一,所述减速装置具有如下结构,即通过固定于所述轴上或与其成为一体的第I限位部件,和固定于所述外齿轮上或与其成为一体的第2限位部件来限制所述轴承的滚动体的轴向的移动,由此所述外齿轮相对于所述轴的轴向移动受到限制。根据本专利技术,轴承的滚动体通过固定于所述轴上或与其成为一体的第I限位部件而相对于轴受到轴向的限位,另一方面,通过固定于外齿轮上或与其成为一体的第2限位部件,相对于外齿轮受到轴向的限位。因此,轴承的滚动体的轴向移动相对于轴或相对于外齿轮均受到限制,结果外齿轮的轴向移动经由该轴承的滚动体而相对于“轴”受到限制。另外,当所述轴承具有(例如通过压入等)固定于轴上的内圈的情况下,所述第I限位部件的概念中包括该内圈。并且当轴承具有固定于外齿轮上的外圈的情况下,所述第2限位部件的概念中包括该外圈。固定于轴上或与其成为一体的第I限位部件与滚动体之间的滑动阻力,或者固定于外齿轮上或与其成为一体的第2限位部件与滚动体之间的滑动阻力,与如以往使外齿轮抵接于轮架部件或外壳部件而进行限位的情况相比更小。因此,其结果能够以较小的滑动阻力对外齿轮进行限位,能够获得传递效率高的减速装置。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以滑动阻力小的结构对旋转自如地外嵌于轴上的外齿轮进行轴向的限位,从而能够获得传递效率高的减速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组装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减速装置的叉车的车轮驱动装置的结构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3是表示上述实施方式的变形例的相当于图2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一例的主要部分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减速装置被应用于叉车的车轮驱动装置中的构成例的剖视图。图2是其主要部分剖视图。马达12的输出轴12A经由花键14而与减速装置Gl的输入轴16相连结。在本实施方式中,输入轴16相当于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轴”。输入轴16配置在后述外齿轮24、26的径向中央。在输入轴16上一体形成有具有从该输入轴16的轴心偏移的轴心的2个偏心体18、20。两个偏心体18、20彼此具有180度的相位差而偏心。另外,偏心体也可以在与输入轴分体构成的基础上,通过键等固定于输入轴。在该情况下,具备(与输入轴分体的)偏心体的轴相当于本专利技术的“轴”。在各偏心体18、20的外周(轴的外周),经由轴承B1、B2而外嵌有外齿轮24、26。关于外齿轮24、26的轴承B1、B2周边的结构,将在后面详细地叙述。外齿轮24、26内啮合于内齿轮28。内齿轮28主要包括:构成内齿的圆筒状内齿销28A、28B、贯穿该内齿销28A、28B而旋转自如地保持这些内齿销的保持销28C、以及旋转自如地支承该保持销28C并与外壳30成为一体的内齿轮主体28D。内齿轮28的内齿的齿数(内齿销28A、28B的数量)比外齿轮24、26的外齿的齿数仅多一些(在该实施方式中仅多出I个)。另外,在外齿轮24、26的轴向车体侧配置有固定在车体框架32上的凸缘体34,在轴向车体相反侧经由轮架螺栓36以及轮架销42配置有与该凸缘体34成为一体的轮架体38。在该轮架体38上一体形成有内销40。内销40沿周向等间距设置有多根,并与滑动促进部件44 一起以保持间隙的方式贯穿内销孔24A、26A并嵌入凸缘体34的凹部34A中,所述内销孔24A、26A在外齿轮24、26上从其中心偏移并沿周向等间距贯穿而形成。内销40经由滑动促进部件44而与外齿轮24,26的所述内销孔24A、26A的一部分抵接,约束外齿轮24、26的自转(只容许摆动)。同样,轮架销42沿周向等间距设有多根,并以保持间隙的方式贯穿轮架销孔24B、26B并抵接于凸缘体34的轴向端部,所述轮架销孔24B、26B在外齿轮24、26上从其中心偏移并沿周向等间距贯穿而形成。然而,轮架销42与外齿轮24、26的所述轮架销孔24B、26B完全不抵接,并不有助于约束外齿轮24、26的自转。减速装置Gl的外壳30经由主轴承46、47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固定于车体框架32的)凸缘体34以及轮架体38上。外壳30上经由框架48而安装有叉车(省略整体图示)51的轮胎50。从图1明确可知,减速装置Gl收容于轮胎50的轴向范围内(图1中2点划线范围内)。输入轴16经由一对角接触球轴承52、54而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凸缘体34及轮架体38上。由凸缘体34的凹部34A和输入轴16的车体侧阶梯部16A来约束车体侧的角接触球轴承52的轴向移动。由轮架体38的阶梯部38A和输入轴16的车体相反侧阶梯部16B来约束车体相反侧的角接触球轴承54的轴向移动。从而,输入轴16的轴向移动通过凸缘体34及轮架体38在所有方向上均受到约束。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该一对角接触球轴承52、54面对面配置,当凸缘体34以及轮架销38被连结起来时会受到适当的预负荷。从而在轴向上输入轴16被牢固地定位。参考图2,示出外齿轮24、26的轴承B1、B2周边的结构。图2中描绘出车体相反侧外齿轮26的轴承B2的周边。由于车体侧外齿轮24的轴承BI周边的结构也具有相同的结构,因此,在此为了便于说明,着重对轴承B2的周边进行说明。该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轴承B2配置在输入轴(轴)16与外齿轮26之间且由外齿轮26兼作外圈。S卩,轴承B2由内圈60、滚子(滚动体)62、63、也作为外圈的外齿轮26、以及将滚子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减速装置,其具有轴、外嵌于该轴上的外齿轮、及配置于所述轴与所述外齿轮之间的轴承,且由所述轴或所述外齿轮兼作该轴承的内圈及外圈的至少其中之一,该减速装置的特征在于,所述轴承的滚动体的轴向移动通过在所述轴上被固定或成为一体的第1限位部件、和在所述外齿轮上被固定或成为一体的第2限位部件而受到限制,从而所述外齿轮相对于所述轴的轴向移动受到限制。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减速装置,其具有轴、外嵌于该轴上的外齿轮、及配置于所述轴与所述外齿轮之间的轴承,且由所述轴或所述外齿轮兼作该轴承的内圈及外圈的至少其中之一,该减速装置的特征在于, 所述轴承的滚动体的轴向移动通过在所述轴上被固定或成为一体的第I限位部件、和在所述外齿轮上被固定或成为一体的第2限位部件而受到限制,从而所述外齿轮相对于所述轴的轴向移动受到限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由所述外齿轮兼作所述外圈。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减速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2限位部件由固定于所述外齿轮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塚正幸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