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对InP基RFIC晶圆进行磁流变减薄抛光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41089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8 17:5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对InP基RFIC晶圆进行磁流变减薄抛光的方法,包括:将InP基RFIC晶圆与UV膜进行键合:将InP基RFIC晶圆需要抛光的一面垂直向下浸入油基抛光液中,进行磁流变减薄抛光;对抛光后的InP基RFIC晶圆进行清洗;将InP基RFIC晶圆与UV膜进行分离。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磁流变抛光方法降低了抛光过程中对InP基RFIC晶圆的挤压应力,物理损伤大大降低。在磁场作用下形成的抛光液流体粘度高,弹性好,贴合InP基RFIC晶圆紧密,避免了传统CMP工艺中由于抛光盘型变误差造成的加工精度失真,对InP基RFIC晶圆形成很好的抛光效果,整个磁流变抛光过程稳定,速度快,可控性好,重复度高,无粉尘污染,抛光最终衬底厚度达到20μm,表面Ra<2nm。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包括:将InP基RFIC晶圆与UV膜进行键合:将InP基RFIC晶圆需要抛光的一面垂直向下浸入油基抛光液中,进行磁流变减薄抛光;对抛光后的InP基RFIC晶圆进行清洗;将InP基RFIC晶圆与UV膜进行分离。利用本专利技术,采用磁流变抛光方法降低了抛光过程中对InP基RFIC晶圆的挤压应力,物理损伤大大降低。在磁场作用下形成的抛光液流体粘度高,弹性好,贴合InP基RFIC晶圆紧密,避免了传统CMP工艺中由于抛光盘型变误差造成的加工精度失真,对InP基RFIC晶圆形成很好的抛光效果,整个磁流变抛光过程稳定,速度快,可控性好,重复度高,无粉尘污染,抛光最终衬底厚度达到20μm,表面Ra<2nm。【专利说明】—种对InP基RFIC晶圆进行磁流变减薄抛光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InP RFIC制备
,尤其涉及一种对InP基射频集成电路(RadioFrequency Integrated Circuit, RFIC)晶圆进行磁流变减薄抛光的方法。
技术介绍
随着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军事领域,射频微波信号频率越来越高,频段越来越宽,数字芯片的处理能力越来越强,现代战争逐渐进入了信息化时代和数字化时代。电子器件的快速发展使信号的传输速率越来越快,II1-V族化合物凭借其优良的频率特性,其半导体器件和相关的超高速数字/数模混合电路正在成为军事通讯、雷达、制导、空间防御、高速智能化武器及电子对抗等现代化国防装备的核心部件之一。特别是在太赫兹研究领域,Inp材料的使用方兴未艾。在众多的II1-V族化合物半导体器件中,InP材料具有独特的优势,这主要得益于其优良的材料特性,例如InGaAs和InP之间很小的晶格失配,以及很高的电子饱和速率等等,所以不论HEMT结构或者HBT结构,都有非常优异的高频、大功率性能。但是InP材料的物理性能却很差,非常易碎,很小的碰撞或振动都会导致晶圆碎裂而前功尽弃,因此InP材料的制造加工就面临很多工艺上的难题。超高频率、大功率的InP RFIC制造工艺中,有一项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难题,就是其减薄抛光工艺,这主要是由于两项原因决定的。其一,大功率RFIC在工作时产生的热量很大,由于发热使得RFIC的温度升高而导致噪声增大,信号失真,严重的情况下会导致RFIC烧穿失效的结果。其二,因为超高频,特别是在太赫兹波段工作的RFIC要求很低的寄生的电阻和电容,InP基材料衬底必须达到很纤薄的厚度和很高的光洁度,近似镜面效果。对于以上两点,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法对InP基晶圆衬底进行减薄抛光,使InP基晶圆达到很薄的厚度,并且减薄抛光的表面要实现镜面效果以满足背面金属的强力粘附。在减薄抛光工艺完成之后在InP基晶圆衬底抛光面制作大面积的散热金属,将正面RFIC电路和背面散热金属通过金属联通,实现热量的有效释放,降低寄生效应。基于此解决方案,针对InP材料脆弱的物理性能,本专利技术开发了 。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以解决抛光过程中对InP衬底的挤压应力和物理损伤。避免了传统CMP工艺中由于抛光盘型变误差造成的加工精度失真,达到对InP衬底的高精度抛光效果的目的。( 二 )技术方案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包括:步骤1:将InP基RFIC晶圆与UV膜进行键合:步骤2:将InP基RFIC晶圆需要抛光的一面垂直向下浸入油基抛光液中,进行磁流变减薄抛光;步骤3:对抛光后的InP基RFIC晶圆进行清洗;步骤4:将InP基RFIC晶圆与UV膜进行分离。上述方案中,步骤I中所述将InP基RFIC晶圆与UV膜进行键合,包括:将待减薄的InP基RFIC晶圆放置于UV粘膜上,放于热板上,热板温度60°C,在2 X 10_2mabr真空下,施加0.6bar压强于InP基RFIC晶圆上进行键合,键合时间20分钟。上述方案中,步骤2中所述将InP基RFIC晶圆需要抛光的一面垂直向下浸入油基抛光液中,进行磁流变减薄抛光,包括:使用真空夹具吸附步骤I完成UV键合的InP基RFIC晶圆,将InP基RFIC晶圆需要抛光的一面垂直向下浸入油基抛光液中,进行磁流变减薄抛光。上述方案中,所述油基抛光液主要成分包括(体积比):人造金刚石CBN颗粒,颗粒直径50?200nm,体积5?8% ;轻基铁30?40% ;娃油50?60% ;稳定剂2?5%。所述磁流变减薄抛光中,真空夹具转速80?200rpm,磁场强度H为300?500kA / m。上述方案中,步骤3中所述对抛光后的InP基RFIC晶圆进行清洗,包括:采用去离子水将抛光后的InP基RFIC晶圆冲洗干净,40°C N2吹干。上述方案中,步骤4中所述将InP基RFIC晶圆与UV膜进行分离,包括:将InP基RFIC晶圆放入UV去胶机进行UV照射,UV波段185?365nm,照射时间20分钟,使UV粘胶分解,取下InP基RFIC晶圆。(三)有益效果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这种对InP基RFIC晶圆进行磁流变减薄抛光的方法,采用磁流变抛光液,可以降低抛光过程中对InP基RFIC晶圆的挤压应力,物理损伤大大降低。在磁场作用下形成的抛光液流体粘度高,弹性好,贴合InP基RFIC晶圆紧密,避免了传统CMP工艺中由于抛光盘型变误差造成的加工精度失真,对InP基RFIC晶圆形成很好的抛光效果,整个磁流变抛光过程稳定,速度快,可控性好,重复度高,无粉尘污染,抛光最终衬底厚度达到20 μ m,表面 Ra〈2nm。【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对InP基RFIC晶圆进行磁流变减薄抛光的方法流程图;图2是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对InP基RFIC晶圆进行磁流变减薄抛光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并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1所示,图1是依照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对InP基RFIC晶圆进行磁流变减薄抛光的方法流程图,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将InP基RFIC晶圆与UV膜进行键合:在本步骤中,是将待减薄的InP基RFIC晶圆放置于UV粘膜上,放于热板上,热板温度60°C,在2X 10_2mabr真空下,施加0.6bar压强于InP基RFIC晶圆上进行键合,键合时间20分钟。步骤2:将InP基RFIC晶圆需要抛光的一面垂直向下浸入油基抛光液中,进行磁流变减薄抛光;在本步骤中,是使用真空夹具吸附步骤I完成UV键合的InP基RFIC晶圆,将InP基RFIC晶圆需要抛光的一面垂直向下浸入油基抛光液中,进行磁流变减薄抛光,如图2所示;抛光液主要成分包括(体积比):人造金刚石CBN颗粒,颗粒直径50?200nm,体积5?8% ;羟基铁30?40% ;硅油50?60% ;稳定剂2?5% ;真空夹具转速80?200rpm ;磁场强度H为300?500kA / m。步骤3:对抛光后的InP基RFIC晶圆进行清洗;步骤2完成后,将步骤2的UV键合InP基RFIC晶圆用DI水冲洗干净,40°C N2吹干。步骤4:将InP基RFIC晶圆与UV膜进行分离;将完成步骤3的InP基RFIC晶圆放入UV去胶机进行UV照射,UV波段185?3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对InP基RFIC晶圆进行磁流变减薄抛光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步骤1:将InP基RFIC晶圆与UV膜进行键合:步骤2:将InP基RFIC晶圆需要抛光的一面垂直向下浸入油基抛光液中,进行磁流变减薄抛光;步骤3:对抛光后的InP基RFIC晶圆进行清洗;步骤4:将InP基RFIC晶圆与UV膜进行分离。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