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食性清真胶原蛋白肠衣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533668 阅读:3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1-03 16:2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食性清真胶原蛋白肠衣膜,组成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如下:胶原:45~60%;水:16~25%;可食性纤维:10~15%;甘油:2~10%;山梨糖醇:2~10%;油脂:2~6%;戊二醛:0.002%。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生物酶技术,在生产胶原蛋白肠衣时,把牛的二层皮用酶降解,缩短了裹灰时间和老化时间,把肠衣生产时间由原来的1~2个月缩短为2周内,极大地减少了物料的库存,减少了生产设备及设施,降低了生产成本。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清真胶原蛋白肠衣,抗拉强度大,弹性好,收缩率小,耐蒸煮,肠衣与肉馅结合牢固,产品质量好,符合灌制各种风味的肉食灌肠的要求。肠衣口径可调,适合生产口径13mm~32mm胶原蛋白肠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可食性清真胶原蛋白肠衣膜,组成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如下:胶原:45~60%;水:16~25%;可食性纤维:10~15%;甘油:2~10%;山梨糖醇:2~10%;油脂:2~6%;戊二醛:0.002%。本专利技术利用生物酶技术,在生产胶原蛋白肠衣时,把牛的二层皮用酶降解,缩短了裹灰时间和老化时间,把肠衣生产时间由原来的1~2个月缩短为2周内,极大地减少了物料的库存,减少了生产设备及设施,降低了生产成本。本专利技术的清真胶原蛋白肠衣,抗拉强度大,弹性好,收缩率小,耐蒸煮,肠衣与肉馅结合牢固,产品质量好,符合灌制各种风味的肉食灌肠的要求。肠衣口径可调,适合生产口径13mm~32mm胶原蛋白肠衣。【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
技术介绍
香肠制造业中大量使用各种肠衣,如天然肠衣(猪肠衣,羊肠衣、牛肠衣等),各种塑料肠衣,如尼龙肠衣、PVDC肠衣、纤维素肠衣及人造胶原蛋白肠衣等。天然肠衣来自猪、羊、牛等动物,其肠衣口径大小不一,尺寸长短不一,质量好坏不一,不适应机械化灌肠;塑料肠衣原料来自于石油化工,石油属于不可再生资源,生产塑料原料时对环境也会造成污染。另外,塑料肠衣不能降解,处理垃圾时对环境有一定的破坏。目前,胶原蛋白肠衣已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有关胶原蛋白肠衣制造技术,分为以胶原长纤维为主体结构采用物理方法定型的干法生产技术,以及以胶原短纤维为主体结构采用化学方法定型的湿法生产技术。如中国专利 9612253.0 ;97112636.4 ;美国专利 3.425.846(1969) ;3.634.561(1972);欧洲专利0143512A等均有概述。但无论干法技术还是湿法技术,都是把牛的二层皮经裹灰、老化、酸化、脱纤或打浆、过滤、混揉等制成胶原团,然后挤压成筒状,再经烘干、增塑、套缩或打盘、最后真空包装得到成品,从原料投入到最终成品产出,传统干法要历时2个多月,湿法也要一个多月。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食性清真胶原蛋白肠衣膜,并提供了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可食性清真胶原蛋白肠衣膜,组成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如下:胶原:45?60% ;水:16?25% ;可食性纤维:10?15% ;甘油:2?10% ;山梨糖醇:2?10% ;油脂:2?6% ;戊二醛:0.002%。所述胶原来自于牛的二层皮,即真层皮,富含胶原蛋白纤维。所述可食纤维素来自于羟丙甲纤维素(HPMC)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二者质量比为1:2。所述油脂来自于大豆油,大豆油取自大豆种子,大豆油是世界上产量最多的油脂。大豆油的种类很多,按加工方式可分为压榨大豆油、浸出大豆油;按大豆的种类可分为大豆原油,转基因大豆油。我们采用的为经处理符合GB1535-2003《大豆油》国家标准的直接供人类食用的非转基因的大豆油。来源都是从正规的食用油批发市场购得。所述可食性清真胶原蛋白肠衣膜的制备方法,工艺路线为:牛皮分割一裹灰一软化一酸化一水洗一绞碎打浆一配料混揉一均质过滤一挤压一烘干一改性增塑一套缩一包装。具体步骤如下:I)牛皮分割、裹灰:牛二层皮经清水洗净,然后分割(分割成180?250mmX 280?320mm大小的块状),用食品级氢氧化钙(熟石灰)浆(水:氢氧化钙=3:7,质量比)腌制5?7天(俗称裹灰);把氢氧化钙洗去(用水反复冲洗4?5遍),然后用水清洗,把皮料的pH值洗至8?9 (测量洗皮料后排出的水的pH,若pH为8?9,则可确定皮料的pH为8?9),然后用碱性蛋白酶进一步降解处理(处理方式具体为:将皮料置入水中,皮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5,然后加入碱性蛋白酶,加入量为皮料质量的0.5%。,在20?30°C下浸泡I小时),在酶的作用下,牛皮中的胶原蛋白纤维在短时间内被降解,纤维变得疏松,纤维间质、杂质等被除去,牛皮变为半透明状;酶处理后,把水排掉,用水清洗皮料后,送入冷藏库,在4?TC下放置(老化)2天。与传统方法比较:传统方法裹石灰浆腌制,牛皮变为半透明状需20?30天左右。本专利技术采用传统方法裹灰处理5?7天后,再使用碱性酶处理,牛皮即可变为半透明状态,只需5?7天,较传统裹灰时间缩短三分之二。所述碱性蛋白酶选自食品级木瓜酶、胰酶或胃蛋白酶,国内已有众多厂家生产,如广西庞博生物公司生产的动物蛋白水解酶。2)软化(老化):上述在冷藏库放置两天后,取出,用清水洗一遍,然后用质量浓度为0.02%的食品级软化酶(国内已有众多厂家生产,如四川省山野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中性酶)水溶液浸泡I小时(皮料与水的质量比为1:1.5),然后把水排掉,用水清洗皮料。该处理使得皮子变得非常柔软,纤维疏松;所用软化酶为中性,仅疏松牛皮中的胶原蛋白纤维,对胶原蛋白纤维没有任何破坏作用,可以使皮料变得柔软、疏松,易于吸水膨胀。与传统方法比较:传统老化是把经裹灰处理后的皮料放在冷藏库中,时间通常为3?4周,本专利技术使用软化酶处理皮料可代替传统老化(软化),可达到同等效果,但极大地缩短了老化时间。3)酸化:上述软化处理后,进行酸处理:把皮料浸入质量浓度为1%的食品级盐酸或乳酸溶液(优选乳酸溶液)中,浸泡4?6小时,则皮料膨胀吸水变为微透明状,然后排去酸溶液,用水清洗皮料2?3遍。4)绞碎、打浆:上述酸化处理后,把皮料用绞肉机绞碎,绞肉机孔板直径为6丽或14MM,然后用乳化机把绞碎的皮料高速剪切成浆状,胶浆温度低于15°C,绞刀与孔板之间的间隙设定为0.3mmο5)配料、混揉:将上述打成浆状的皮料,与羟丙甲纤维素(HPMC)、羧甲基纤维素钠(CMC)、甘油、大豆油、山梨糖醇、TG酶、乳酸混合,加入适量水,在混揉机内混合成胶原团,温度控制在200C以下,水分控制在90±0.5% (质量百分数),混揉时间2?4小时;然后把胶原团入冷藏库贮存24小时降温,第二天把胶原团用高压均质机过滤,得束状胶原,再入冷藏库贮存48小时,冷藏库温度2?7°C。皮料与羟丙甲纤维素、羧甲基纤维素钠、甘油、大豆油、山梨糖醇、TG酶、乳酸的质量比为:每IOOOkg皮料,加入5?IOkg轻丙甲纤维素,5?IOkg羧甲基纤维素钠,4?8kg豆油,4?6kg甘油,500gTG酶,5?IOkg乳酸。6)挤压、定型(常规工艺):采用挤压旋转喷头法对上述得到的束状胶原进行挤压,得管状肠衣。优选的,选取一定的挤压力22Mpa,采用挤压旋转喷头法对上述得到的束状胶原进行挤压,使蛋白纤维经旋转喷头重叠编织成直径28mm,膜厚0.05~0.06mm的管状肠衣。7)烘干、增塑(常规工艺):挤出成型后的管状肠衣在40~60°C的干燥线内经热风烘干,用由交联剂、增塑剂和防腐剂组成的混合液喷淋2遍,再次充分干燥后,出干燥线,肠衣水分控制在16~18%,厚度0.04~0.06MM,经机械压扁,然后打卷成盘状,每盘4000~6000米,第二天用套缩机缩折成管状,每根14~15米,包装入纸盒,抽真空即得成品。所述步骤5)中,TG酶为食品级生物酶,TG酶学名谷氨酰胺转胺酶(Transglutaminase,简称TGase或TG),别名转谷氨酰胺酶,由331个氨基组成的分子量约38000具有活性中心的单体蛋白质酰基转移酶。TG酶(谷氨酰胺转胺酶)能够增加加工肉制品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食性清真胶原蛋白肠衣膜,其特征在于:组成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如下:胶原:45~60%;水:16~25%;可食性纤维:10~15%;甘油:2~10%;山梨糖醇:2~10%;油脂:2~6%;戊二醛:0.002%。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令山刘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冠华蛋白肠衣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