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四川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多孔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8525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5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孔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及其制备方法,其特点是采用溶胶-凝胶法、原位聚合法、溶液直接掺杂法、插层复合法制备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再将复合薄膜放入惰性气体的高压釜中,在惰性气体下,于温度30~150℃,压力为5~60MPa,保温保压0.5~12h,使气体溶解到复合薄膜中;然后迅速泄压至常压,使聚酰亚胺/无机纳米粒子复合薄膜中形成许多泡核,于温度150~330℃,发泡1~60秒,即得到多孔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该无机纳米粒子在聚酰亚胺基体中充当成核剂,不但降低了气体的成核位垒,增加了成核点的数量,而且使成核点在聚酰亚胺基体中分布更均匀、更稳定,使得到的微孔尺寸更小,分布更均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其特点是采用溶胶-凝胶法、原位聚合法、溶液直接掺杂法、插层复合法制备聚酰亚胺复合薄膜,再将复合薄膜放入惰性气体的高压釜中,在惰性气体下,于温度30~150℃,压力为5~60MPa,保温保压0.5~12h,使气体溶解到复合薄膜中;然后迅速泄压至常压,使聚酰亚胺/无机纳米粒子复合薄膜中形成许多泡核,于温度150~330℃,发泡1~60秒,即得到多孔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该无机纳米粒子在聚酰亚胺基体中充当成核剂,不但降低了气体的成核位垒,增加了成核点的数量,而且使成核点在聚酰亚胺基体中分布更均匀、更稳定,使得到的微孔尺寸更小,分布更均匀。【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属于高分子材料的加工领域。
技术介绍
随着微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微电子元件的功能不断增强而体积却不断减小,导致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尺寸也不断缩小,而金属互连的电阻、电容、延迟不断增加,导致信号传输延迟和串扰,直接影响了器件的性能。为了降低信号传输延迟及介电损耗而导致功耗的增加,满足信号的高速传输,要求介电层之间的绝缘材料具有更低的介电常数。聚酰亚胺具有优异的介电性能、机械性能、耐辐射性能、耐湿热性能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在微电子工业中广泛用于芯片表面的钝化与封装材料、α粒子屏蔽材料、多层布线的层间绝缘材料和用于制图、通孔的光致抗蚀剂材料,以及柔性印制电路板的基体材料和液晶显示器件的取向膜材料等,成为电子元件连接和保护用的新型材料。然而,一般聚酰亚胺的介电常数在3.0~3.4左右,远远不能满足亚微米器件所需要的介电常数值。为了降低聚酰亚胺的介电常数,大量技术工作投入到改进聚酰亚胺介电性能的研究当中。根据文献报道,降低聚酰亚胺介电常数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引入脂肪链或低介电常数的嵌段,增加材料的自由体积。聚酰亚胺的自由体积增加,可以降低单位体积内极化基团的数目,从而达到降低介电常数之目的。2)向聚酰亚胺主链中引入氟原子。这是因为C-F键较C-H键有较小的偶极和较低的极化率,同时氟原子还能增加自由体积,这两个因素都能降低材料的介电常数。3)在基体中引入微孔。由于空气的介电常数为1,因此引入纳米级微孔是降低材料介电常数行之有效的方法。比较而言,方法I)通过向聚酰亚胺主链中引入脂肪链或低介电常数嵌段的方法来降低其介电常数,效果非常有限。同时引入的非刚性链会使聚酰亚胺的机械性能、热性能下降,热膨胀系数增大。方法2)向聚酰亚胺主链中引入氟原子可有效地降 低其介电常数,但含氟聚酰亚胺的成本比较高,而且含氟聚酰亚胺的介电常数也很难降到2.0以下。大量研究表明,不含纳米孔的电介质材料很难达到2.0以下的介电常数。由于空气的介电常数为1,纳米孔结构可大幅降低材料自身的介电常数。近年来,科研人员越来越多地将目光集中在纳米孔低介电常数材料的研究上,期望通过对纳米孔材料的研究,获得能够满足微电子工业需求的超低介电常数材料。B.Krause等将聚酰亚胺薄膜放入充满高压二氧化碳的容器中保压一段时间,快速泄压后放入油浴中发泡,得到孔径20~500纳米的泡孔。内部含有纳米微孔的聚酰亚胺薄膜的介电常数可以降至 1.77(Ultralow-k dielectrics made by supercritical foamingof thin polymer films, Advanced Materials, 2002,14 (15), 1041-1046)。但该方法存在二氧化碳在聚酰亚胺基体中溶解度较低和难以控制纳米孔在基体中均匀分布的问题。中国专利CN102702561A公开了一种低密度热塑性聚酰亚胺微发泡材料的制备方法。专利中针对物理发泡剂二氧化碳、氮气、氩气等在热塑性聚酰亚胺基体中表现出的低溶解度问题,添加少量的有机溶剂,如四氢呋喃、氯仿、乙醇、甲醇、丙酮等作为辅助溶剂,显著提高了物理发泡剂在聚酰亚胺中的溶解度,从而得到了膨胀倍率高、材料密度小的聚酰亚胺发泡材料。添加有机溶剂提高了聚酰亚胺吸收物理发泡剂的能力,但是制备过程中引入了有机溶剂会造成环境问题和增加设备的成本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其特点是在物理发泡成孔之前,向聚酰亚胺基体中引入无机纳米粒子,无机纳米粒子在聚酰亚胺中均匀分散,起成核剂的作用,降低气体的成核位垒,增加成核点的数量,使成核点在聚酰亚胺基体中分布更均匀,并且有利于增加成核点的稳定性。纳米粒子引入到基体中以后,纳米粒子与聚酰亚胺基体的界面使自由体积增大,提高气体渗入基体的能力和速度,从而降低保压过程的压力,缩短保压时间,降低发泡成孔的温度,降低聚酰亚胺成孔对气体吸收量的要求。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由以下技术措施实现,其中所述原料份数除特殊说明外,均为重量份数。多孔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包括聚酰亚胺/无机纳米粒子复合薄膜,其中,聚酰亚胺为热塑性聚酰亚胺,其结构式为【权利要求】1.一种多孔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该纳米复合薄膜包括聚酰亚胺/无机纳米粒子复合薄膜, -ο ο.其中,聚酰亚胺为热塑性聚酰亚胺,其结构式为-B-— A为以下结构单元: \ 9 中的至少一种; B为以下结构单元: 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多孔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聚酰亚胺/无机纳米粒子复合薄膜的制备 采用溶胶-凝胶法、原位聚合法、溶液直接掺杂法和插层复合法,其中优选溶胶-凝胶法制备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其中无机纳米粒子的质量分数为聚酰亚胺基体的1%~40%,尽量使无机纳米粒子在聚酰亚胺中分散均匀,避免发生团聚; 2)聚酰亚胺/无机纳米粒子复合薄膜的成孔 (1)浸溃过程 将上述制备的聚酰亚胺/无机纳米粒子复合薄膜放入高压釜中,在惰性气体下,于温度30~150°C,压力为5~60MPa,保温保压0.5~12h,使气体溶解到聚酰亚胺/无机纳米粒子复合薄膜中; (2)成核过程 将上述聚酰亚胺/无机纳米粒子复合薄膜在高压釜中迅速泄压至常压,泄压时间为0.5~10秒,由于热力学不稳定作用的推动,使聚酰亚胺/无机纳米粒子复合薄膜中形成许多泡核; (3)微孔的形成过程 将上述形成许多泡核的聚酰亚胺/无机纳米粒子复合薄膜放入油浴中加热发泡,油浴温度为150~330°C,发泡时间为I~60秒,然后冷却定型,得到多孔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 得到多孔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分为三层:致密的外层、中间过渡层和微孔内层,厚度为0.01~5毫米,复合薄膜内层闭孔结构微孔分布均匀,微孔内部包含一个纳米粒子,微孔孔径为80~1000纳米,微孔内部的纳米粒子的粒径小于微孔的孔径,由于制备工艺参数的不同,上述微孔孔壁是密实结构,或者孔壁上存在分布均匀更小的孔,孔径为0.1~60纳米。3.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多孔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惰性气体为二氧化碳、氮气或IS气中的任一种。4.按照权利要求2所述多孔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溶胶-凝胶法制备聚酰亚胺/无机纳米粒子复合薄膜为; 方法(I):在浓度为5~30wt%聚酰亚胺的前驱体聚酰胺酸有机溶液中,按照聚酰胺酸与无机物前驱体的质量比为100: I~40的比例加入无机物前驱体,充分混合均匀,按常规方法制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孔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其特征在于该纳米复合薄膜包括聚酰亚胺/无机纳米粒子复合薄膜,其中,聚酰亚胺为热塑性聚酰亚胺,其结构式为A为以下结构单元:中的至少一种;B为以下结构单元:的至少一种;无机纳米粒子为二氧化硅、二氧化钛、炭黑、蒙脱土、碳化硅、钛酸钡、石墨烯、碳酸钙、氧化锌、滑石粉、三氧化二铁、三氧化二铝或层状硅酸盐中的任一种;无机粒子的粒径为10~800nm;无机纳米粒子也是多孔聚酰亚胺纳米复合薄膜的成核剂。FDA00003842535800011.jpg,FDA00003842535800012.jpg,FDA00003842535800021.jpg,FDA00003842535800031.jpg,FDA00003842535800032.jp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鹏波李晓文吴东森邹华为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