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桐子的快速繁殖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480957 阅读:9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25 13: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小桐子的快速繁殖方法,包括苗床准备、处理插穗、苗床管理三个步骤,利用沙粒作为苗床改变了传统的育苗办法,经翻晒的沙粒温度高,使得病虫害大幅减少,经过消毒、施肥后的沙粒,保证了苗床的通气性和高温度,满足了小桐子树苗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温度高、病虫害少、营养足的要求,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低,而且周期短、生产量大,特别适用于工厂化、规模化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苗床准备、处理插穗、苗床管理三个步骤,利用沙粒作为苗床改变了传统的育苗办法,经翻晒的沙粒温度高,使得病虫害大幅减少,经过消毒、施肥后的沙粒,保证了苗床的通气性和高温度,满足了小桐子树苗在生长过程中需要的温度高、病虫害少、营养足的要求,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低,而且周期短、生产量大,特别适用于工厂化、规模化生产。【专利说明】
本专利技术涉及植物繁殖
,更具体的说,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小桐子是每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喜阳光,怕寒,畏涝。小桐子的果实含油量在40-60%之间,超过常见的油料作物,其在生物医药和农药方面也具有广泛的开发应用前景、是一种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的可再生资源。小桐子油中含有的棕榈酸、硬脂酸等饱和脂肪酸以及亚油酸等不饱和脂肪酸,小桐子油的理化性质与石油十分接近,是公认的最具发展前景的生物柴油能源植物。因此,种植小桐子以获取生物柴油,是一种发展可再生能源的重要手段,具有极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但是,目前小桐子只是零星、分散地生长在云南、四川等一些山区,没有能够实现规模化种植,使得小桐子的果实没法集中,对其资源的利用大多还只停留在野生、粗放的方式上。品质混杂、产量低、质量差、退化现象严重等问题成为制约小桐子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小桐子是一种耐干旱、耐粗放管理的树种,在野生状态下是以种子繁殖为主。但由于小桐子种子的含油率高,故而不耐高温,不易储藏,而且易被虫蛀。所以,经储藏的种子发芽率低,不宜以种子为材料大批量繁殖幼苗。小桐子个体之间,在雌雄花的比例、发枝、丛生、坐果、含油率等许多方面差异很大。传统的扦插技术会出现成活率低、生根慢且少,有的甚至病虫害严重,品种退化等问题。的研究已有报道,专利ZL200610010984号文件公开了一种小桐子繁殖扦插技术,采用硬枝扦插并结合苗床宜干不宜湿的田间管理方式,扦插温度在25°C _30°C之间,保持空气相对湿度为80-90%,控制土壤有效含水量在5_10%。该专利直接采用田间管理方式进行硬枝扦插,但是田间的土壤并不能够提供最佳的育苗环境,因为土壤虽然能够提供很好的营养环境 ,但是裸露的下剪口斜面还是很容易感染,导致病虫害弓丨起的成活率低、生根率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使用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的方式彻底解决小桐子品杂、量少、退化严重的问题。在本专利技术的中,所述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I)苗床准备河沙经0.3目的筛子过筛后在阳光下晒3-5天,每隔0.5-2小时进行一次翻搅,将晒后的所述河沙再次经I目筛子过筛后形成沙粒备用,并对所述沙粒在使用前用5-10PPM含量的漂白粉喷洒消毒;在四面透光、地势较高的培育室内将河沙平铺,河沙厚度10-20cm。(2)处理插穗将具有一定年限的母枝剪成下剪口为斜面、长度为3_4cm的插穗,剔除叶片,上端用熔蜡封涂,下剪口斜面在5-10PPM的漂白粉浸泡5-10min后涂抹上泥浆。(3)苗床管理用所述沙粒埋过所述下剪口斜面,埋好后的3-5天内喷洒至少一次0.5%-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温度控制在25-31°C之间,湿度保持在80%以上,沙粒上要不见水溃。在本专利技术的中,所述插穗选取2-3年生树的母枝,每个所述插穗至少具有一个腋芽。在本专利技术的中,所述插穗从母枝剪下并处理完毕后,使用保鲜膜包裹,置于4°C冰箱保存。在本专利技术的中,每平方米苗床内插穗数量为500-1000。在本专利技术的中,每平方米苗床使用磷酸二氢钾的质量为15_35g。在本专利技术的中,所述泥浆的制备方法为:选取较肥沃的田间土,加水搅拌成泥浆,田间土与水的质量比为1: 1-2。本专利技术的快捷、有效,能使母体植株所具有的优良性状得到保存,经采用沙粒消毒、施肥、生根等综合技术,清除了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大大提高了苗种的成活率,解决了小桐子这种能源植物种苗标准化、规模化、工厂化生产的难题。【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专利技术实 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小桐子生长在土地贫瘠的干旱地带,充分证明了小桐子抗逆性和适应性都很强,我们在生产实践中根据了小桐子耐贫瘠,栽种繁殖方法简单、管理粗放、生长速度快等特点,模拟小桐子原始生长环境实现快速繁殖。本专利技术的包括苗床准备、处理插穗、苗床管理三个步骤,苗床准备步骤为在平坦、四面透光、地势较高的培育室内铺上10-20cm厚的沙粒,优选的,培育室的门窗用塑料膜布好,沙粒主要选用河沙,将河沙经0.3目的筛子过筛后在阳光下晒3-5天,在晒的过程中要反复翻搅,优选0.5-2小时翻搅一次,将翻晒过的河沙用I目的筛子过筛后形成沙粒备用,这样可以减少病菌和虫害,在埋穗的前3天再用5-10PPM漂白粉喷洒消毒。处理插穗前有剪取插穗的步骤,主要选取生长健壮、无病害、结果多、含油量高的2-3年生树的母枝,每个插穗至少具有一个腋芽,剪去叶片和叶柄,每段插穗长度3-4cm,剪成下剪口斜面,剔除叶片。处理插穗步骤包括将剪下的插穗上端用熔蜡封涂,下剪口斜面在5-10PPM的漂白粉浸泡5-10min后涂抹上泥浆。插穗从母枝剪下并处理完毕后即可直接栽种在苗床上,未能及时栽种的插穗可以使用保鲜膜包裹,置于4°C冰箱保存。泥浆的制备方法为:选取较肥沃的田间土,优选为粘性较好的黄心土,加水搅拌成泥浆,黄心土与水的质量比为1: 2,黄心土为一般湿度时,黄心土与水的质量比为1:1.2-1.5,具体质量比可根据所用田间土的干湿情况而定,泥浆不可过稀也不可过干,以具备一定的流动性又不会有过多的渗出水为最佳。泥浆中丰富的氮、磷、钾等矿物质和腐殖质为插穗的生芽、生根阶段提供的必需的营养物质,同时为根部的生长提供了最佳的水环境,小桐子本身喜热、畏涝,苗床内过多的水分很容易照成小桐子烂根的发生,这也是在田间土壤上扦插成活率很低的一个重要原因。使用沙粒作为苗床虽然可以保证根部的通气性和高温度,但是沙粒本身的保水性很差,洒在沙粒上的水分流失很快使得下剪口斜面所处的水环境很不稳定,在洒水的时候水分过多,洒水过后在很短的时间内水分即会流失照成水分过少,并且,下剪口斜面对于沙粒内的水分吸收不好,直接将插穗置于沙粒内会使小桐子处于一种又旱又涝的境地,泥浆的存在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泥浆可以在洒水的时候吸收水分,沙粒中的水分流失后仍然保存湿度。苗床管理步骤具体包括将沙粒埋过插穗的下剪口斜面,埋好后的3-5天内喷洒至少一次0.5%-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每平方米苗床使用磷酸二氢钾的质量为15-35g,可以一次喷洒完毕,也可以稀释成较高倍数分多次喷洒一替代洒水过程,温度控制在25-31°C之间,湿度保持在80%以上,洒水的次数主要根据育苗地具体的天气情况,一般每周在沙粒上喷透1-2次水,以沙粒上不见水溃为最佳,优选的,每平方米苗床内插穗数量为500-1000。特选取广东省揭西县金和镇作为基地,该基地位于广东省东部,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在21.5°C,年平均降水量为2097.4mm,年平均无霜期340天以上,年平均日照为1797.7小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桐子的快速繁殖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繁殖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苗床准备河沙经0.3目的筛子过筛后在阳光下晒3?5天,每隔0.5?2小时进行一次翻搅,将晒后的所述河沙再次经1目筛子过筛后形成沙粒备用,并对所述沙粒在使用前用5?10PPM含量的漂白粉喷洒消毒;在四面透光、地势较高的培育室内将河沙平铺,沙粒厚度10?20cm;(2)处理插穗将具有一定年限的母枝剪成下剪口为斜面、长度为3?4cm的插穗,剔除叶片,上端用熔蜡封涂,下剪口斜面在5?10PPM的漂白粉浸泡5?10min后涂抹上泥浆;(3)苗床管理用所述沙粒埋过所述下剪口斜面,埋好后的3?5天内喷洒至少一次0.5%?3%的磷酸二氢钾水溶液,温度控制在25?31℃之间,湿度保持在80%以上,沙粒上要不见水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芷仪王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星宇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