缓冲部件以及坐席构造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43694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2-12 02: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有利于坐席构造全体构造的简易化、低成本化的缓冲部件。缓冲部件(1)包括中间层(10),与其叠层固结的上层(20)以及下层(30)构成,弯曲使得端缘部的上层(20)成为表侧,下层(30)成为背侧,固定在框架上。剪切力作用于中间层,对上层和下层作用压缩/拉伸应力。由于中间层的弹力特性,以该中间层为起点,赋与上层/下层拉伸/压缩的残留应力,对缓冲部件赋与复原性,减少无负荷时褶皱的产生,还对防止弹力减弱起作用,进而,厚度方向的行程特性(压缩特性)明显增加。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缓冲部件以及坐席构造
本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汽车、飞机、火车等的乘坐物用坐席,同时也可在家具或办公用座椅等中利用的缓冲部件,以及采用该缓冲部件的坐席构造。
技术介绍
本申请人为了提高振动吸收特性、冲击吸收特性等,提出各种坐席构造,其将扭杆配置在坐席缓冲部的前部或者后部,通过由该扭杆支持的框架弹性支撑缓冲部件,或者在侧框架间或前后框架间张开设置缓冲部件,用螺旋弹簧支撑其一部分进行弹性支撑,配置缓冲部件作为张力构造体(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2)。【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3-182427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329481号公报在专利文献1、2中,采用三维立体编织物、将二维网状材料叠层到薄的聚氨酯材料上构成的物质等作为缓冲部件。但是,作为用于调整上述缓冲部件的面方向的张力、当在厚度方向加压时得到所期望的行程的手段,如上所述,以利用扭杆或者螺旋弹簧的弹簧特性为主,缓冲部件其自身改善弹力减弱特性、表面层拉紧防止褶皱、赋予行程感这样的作用、效果比较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就是鉴于上述状况而提出来的,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缓冲部件以及采用该缓冲部件的坐席构造,通过中间层对作为张力构造体使用的缓冲部件的上下层赋予张力特性(残留应力),减少螺旋弹簧等弹簧部件的配设数量,使得坐席构造全体构造简单化、低成本化。为了解决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缓冲部件的特征在于:缓冲部件由叠层构造构成,该叠层构造包括:至少一层中间层;在该中间层上叠层的上层;以及在该中间层下叠层的下层;上述中间层由所设定厚度的发泡树脂构成;上述上层以及下层各自固结在构成上述中间层的发泡树脂的表面侧以及背面侧;将上述上层设为表侧,张开设置在离开所设定间隔配置的框架之间,使得上述上层与上述下层相比,面方向张力大,作为张力构造体。上述缓冲部件较好的是,将端缘部弯曲,张开设置在上述框架之间,使得该端缘部的上层成为表侧,下层成为背侧(reverseside),上述上层与上述下层相比,面方向张力大。上述缓冲部件较好的是,上述发泡树脂和上述上层或者上述发泡树脂和上述下层,上述发泡树脂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侵入构成上述上层或者下层的织物的线之间的间隙固结。较好的是,构成上述上层或者下层的织物是二维织物或者三维织物。较好的是,构成上述上层或者下层的织物是三维织物,上述三维织物具有互相间隔配置的一对基础针织物,以及在该一对基础针织物间往复使两者结合的多条连结线,构成上述中间层的上述发泡树脂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从与该中间层邻接的上述三维织物一方的基础针织物侧侵入到各线之间的间隙,另一方面,其侵入量为与上述三维织物的另一方基础针织物的至少一部分不接触的范围。较好的是,上述三维织物的至少一方的基础针织物的针织物组织是蜂窝状。较好的是,构成上述中间层的发泡树脂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的从上述三维织物的一方的基础针织物侧的侵入量是上述三维织物厚度的1/3~2/3的范围。较好的是,构成上述中间层的发泡树脂是聚氨酯泡沫塑料。较好的是,夹持上述中间层的上层以及下层通过将作为其原织物的卷取方向的卷装方向为基准的相互位置关系设为一定的位置关系,进行叠层,将面方向的张力特性设定为各向异性或各向同性的所设定特性。较好的是,上述中间层为二层或二层以上,夹在各中间层之间的层,成为兼用作为其上部的中间层的下层和其下部的中间层的上层的层。又,较好的是,张开设置在构成坐席构造的坐席缓冲部、或坐席靠背部、或头枕部、或扶手部、或垫脚部的各框架。又,本专利技术的坐席构造的特征在于,将上述缓冲部件张开设置在构成坐席缓冲部、或坐席靠背部、或头枕部、或扶手部、或垫脚部的各框架,上述缓冲部件将上述上层设为表侧,张开设置在上述各框架之中,离开所设定间隔配置的框架之间,使得上述上层与上述下层相比,面方向张力大,作为张力构造体设置。较好的是,将上述缓冲部件的端缘部弯曲,使得该端缘部的上层成为表侧,下层成为背侧,上述缓冲部件张开设置在上述框架间。下面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本专利技术的缓冲部件夹持发泡树脂,上层和下层固结叠层。通过将上层设为表面侧,张开设置在离开所设定间隔的框架之间,使得面方向的张力朝上也起作用,使得沿面方向的上层张力比下层张力大。由此,由于中间层的弹力特性,以该中间层为起点,赋与拉伸/压缩的残留应力,拉伸应力作用于上层,压缩应力作用于下层。其结果,在中间层的发泡树脂,与上层固结的表面的朝外方拉伸的力比与下层固结的背面上的力大,对中间层的发泡树脂作用剪切力,产生使中间层朝上方拉伸的分力。由此,缓冲部件的复原性提高,减少无负荷时褶皱的产生,还对防止弹力减弱起作用,同时,厚度方向的行程特性(压缩特性)明显增加。通过使之作为坐席构造的缓冲部件使用,可以减少螺旋弹簧等的弹簧部件的配设数量,有利于坐席构造全体构造的简易化、低成本化。缓冲部件较好的是,将端缘部弯曲,张开设置在框架之间,使得端缘部的上层成为表面侧,下层成为背面侧。由此,上层一方与下层相比,张开设置时周长变长,易达到上述作用及效果。附图说明图1(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一形态涉及的缓冲部件的平面图,(b)是(a)的A-A线断面图,(c)是用于说明只张开设置下层状态的图。图2(a)是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形态的另一形态涉及的缓冲部件的平面图,(b)是(a)的A-A线断面图,(c)是用于说明只张开设置下层状态的图。图3是用于说明三维立体编织物的结构的图。图4是表示基础针织物的针织物组织一例的图。图5是表示基础针织物的针织物组织另一例的图。图6(a)~(c)是表示连结线配置方法的例子的图。图7(a),(b)是用于说明试验例中的试验方法的图。图8(a),(b)是用于说明对图1所示构造的缓冲部件做试验的试验例1的方法的图。图9(a),(b)是用于说明对图2所示构造的缓冲部件做试验的试验例2的方法的图。图10是表示在试验例1中采用制品号T27016B作为下层的缓冲部件用直径30mm的加压板加压的负荷-挠曲特性的图。图11是表示在试验例1中采用制品号T27016B作为下层的缓冲部件用直径98mm的加压板加压的负荷-挠曲特性的图。图12是表示在试验例1中采用制品号T27016B作为下层的缓冲部件用直径200mm的加压板加压的负荷-挠曲特性的图。图13是表示在试验例1中采用制品号Y27013NP作为下层的缓冲部件用直径30mm的加压板加压的负荷-挠曲特性的图。图14是表示在试验例1中采用制品号Y27013NP作为下层的缓冲部件用直径98mm的加压板加压的负荷-挠曲特性的图。图15是表示在试验例1中采用制品号Y27013NP作为下层的缓冲部件用直径200mm的加压板加压的负荷-挠曲特性的图。图16是表示在试验例2中对缓冲部件用直径30mm的加压板加压的负荷-挠曲特性的图。图17是表示在试验例2中对缓冲部件用直径98mm的加压板加压的负荷-挠曲特性的图。图18是表示在试验例2中对缓冲部件用直径200mm的加压板加压的负荷-挠曲特性的图。图19是表示在试验例3中对缓冲部件用直径30mm的加压板加压的负荷-挠曲特性的图。图20是表示在试验例3中对缓冲部件用直径98mm的加压板加压的负荷-挠曲特性的图。图21是表示在试验例3中对缓冲部件用直径200mm的加压板加压的负荷-挠曲特性的图。图22是表示在试验例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缓冲部件以及坐席构造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1.03.23 JP 2011-0650931.一种缓冲部件,由叠层构造构成,该叠层构造包括:至少一层中间层;在该中间层上叠层的上层;以及在该中间层下叠层的下层;上述中间层由所设定厚度的发泡树脂构成;上述上层以及下层各自固结在构成上述中间层的发泡树脂的表面侧以及背面侧,使得上层、中间层、下层一体化;将端缘部弯曲,张开设置在离开所设定间隔配置的框架之间,使得该端缘部的上层成为表侧,下层成为背侧,作为上述上层与上述下层相比、面方向张力大的张力构造体设置;构成上述上层或者下层的织物是三维织物;上述三维织物具有互相间隔配置的一对基础针织物,以及在该一对基础针织物间往复使两者结合的多条连结线;构成上述中间层的上述发泡树脂的厚度方向的一部分从与该中间层邻接的上述三维织物一方的基础针织物侧侵入到各线之间的间隙,另一方面,其侵入量为与上述三维织物的另一方基础针织物的至少一部分不接触的范围。2.根据权利要求1记载的缓冲部件,其特征在于:上述三维织物的至少一方的基础针织物的针织物组织是蜂窝状。3.根据权利要求1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悦则小仓由美川崎诚司有田优纪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