座椅支承机构、座椅结构以及悬架座位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526953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6-04 14:52
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座椅支承机构在带升降器的同时,即使在调整为任意的高度的情况下也发挥座垫框架的悬架功能。在座垫框架(10)的宽度方向上架设且对座垫框架(10)进行弹性支承的扭力杆(330、340)支承于在滑动件(20)与座垫框架(10)之间配设的连杆机构(40)。即使基于升降器(30)的高度调整而使连杆机构(40)的姿势发生了位移,扭力杆(330、340)的位置也随之进行位移。扭力杆(330、340)即使以任意的高度进行位移也不发生改变地对座垫框架(10)进行弹性支承,因此即使在调整为任意的高度的情况下也能够以规定弹性进行支承,能够发挥规定的振动吸收特性。

Seat support mechanism, seat structure, and suspension seat

The seat support mechanism of the present invention performs the suspension function of the seat cushion frame even when the height is adjusted to an arbitrary height. A torsion bar (330, 340), which is mounted in the width direction of the seat cushion frame (10) and elastically supports the cushion frame (10), is supported by a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40) provided between the sliding member (20) and the seat cushion frame (10). The position of the connecting rod mechanism (40) is shifted even if the height of the lifter (30) is adjusted, and the position of the torsion bar (330, 340) is displaced accordingly. A torsion bar (330, 340) even at an arbitrary height displacement is not changed to a seat frame (10) of the elastic support, so even after adjusting for arbitrary height condition to elastic support can play the provisions, the provisions of the vibration ab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座椅支承机构、座椅结构以及悬架座位
本专利技术涉及对座垫的高度进行调整的带升降器的座椅支承机构、以及具备该座椅支承机构的座椅结构以及悬架座位。
技术介绍
交通工具用座位等的座椅结构通常除了具备对其前后位置进行调整的滑动件以外,还具备对座垫的上下位置(高度)进行调整的升降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将具有左右一对后部连杆机构和左右一对前部连杆机构的连杆机构配置于座垫的座垫框架与上导轨之间,操作设置于座垫的侧部的杆而施加输入转矩,由此,传递旋转力而使设置于座垫框架的齿轮旋转,使该座垫框架相对于上导轨上下移动。另一方面,本申请人提出了如下交通工具用座位:沿着宽度方向在座垫框架的前后双方或一方配置有扭力杆,隔开规定间隔地将臂支承于该扭力杆,在臂之间配设框架并在该框架上配设有二维或三维的网构件(参照专利文献2、3)。另外,本申请人在专利文献4中公开具备横向摆动吸收功能的悬架机构,并且公开将该横向摆动吸收用的悬架机构层叠配设于上下振动吸收用的悬架机构的上部。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4-92718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6-345952号公报专利文献3:日本特开2006-345953号公报专利文献4:日本特开2014-213752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升降器的机构不限定于专利文献1的升降器的机构,而已知各种类型的升降器的机构。然而,无论是哪种类型的升降器的机构,均基本上仅具有调整座垫(座垫框架)的高度的功能。也已知除了高度调整还同时进行前后位置调整的升降器的机构,但均只不过是作为以座垫框架的高度为主的位置调整用而使用。另一方面,在专利文献2、3中,由扭力杆支承网构件,因此具有行驶时的振动吸收功能强这一特征。但是,该扭力杆终究是对支承于座垫框架的网构件进行弹性支承的构件,并非将座垫框架自身弹性地支承于上导轨的构件。若将座垫框架自身弹性支承于上导轨,则不限定于将网构件支承于该座垫框架的情况,对于向该座垫框架配置缓冲盘、面状弹簧并将聚氨酯材料载置于其上的构造,也能够利用对座垫框架进行支承的弹性构件的弹性来提高振动吸收功能。然而,座垫框架优选是能够通过升降器来调整上下高度的构造,若一并具有两者的功能,则会变为复杂的构造,成本也必须升高。另外,即使在该座垫框架设为将基于升降器的高度调整与振动吸收用的弹性作用组合而成的构造的情况下,若将其与专利文献4所示那样的悬架机构组合,则也能够期待更高的振动吸收功能。本专利技术鉴于上述内容,其课题在于,提供带升降器且即使在将座垫框架调整为任意的高度的情况下也能够与缓冲件的配置方式无关地以规定弹性进行支承的座椅支承机构、以及具备该座椅支承机构且尤其适于交通工具用座位的座椅结构。另外,本专利技术的课题在于,提供将具备该座椅支承机构的座椅结构进一步与其他悬架机构组合而能够发挥更高的振动吸收功能的悬架座位。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座椅支承机构具备:升降器,其进行座垫的高度调整;以及连杆机构,其设置于对所述座垫的座垫框架进行支承的基部与所述座垫框架之间,并通过高度调整而进行位移,所述座椅支承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器构成为具有:离合器机构,其施加旋转力;和旋转力传递机构,其具备借助从所述离合器机构传递的旋转力而旋转的旋转体,并且,所述座椅支承机构具有扭力杆,该扭力杆以一端部与所述升降器中的旋转力传递机构的旋转体的旋转中心连结、且另一端部与所述连杆机构连结的方式沿着所述座垫框架的宽度方向架设,所述扭力杆兼具如下功能:即,在通过所述升降器进行高度调整时,将与所述连杆机构连结的另一端部作为固定端并利用所述扭力杆的弹性力来对所述座垫框架进行高度调整的功能;以及在输入外部振动时,通过由所述座垫框架相对于所述基部的相对位移而引起的所述连杆机构的运动,将与所述旋转力传递机构的旋转体连结的一端部作为固定端并利用所述扭力杆的弹性力吸收振动的功能。优选的是,所述连杆机构具备位于所述座垫框架的前部且在宽度方向上分开设置的一对前部连杆机构、以及位于后部且在宽度方向上分开设置的一对后部连杆机构,作为所述扭力杆,具有与所述前部连杆机构对应的前部扭力杆以及与所述后部连杆机构对应的后部扭力杆,所述前部扭力杆的一端部与所述旋转力传递机构的旋转体连结,另一端部与所述前部连杆机构的前部可动连杆连结,所述后部扭力杆的一端部与所述旋转力传递机构的旋转体连结,另一端部与所述后部连杆机构的后部可动连杆连结。优选的是,所述前部连杆机构与所述后部连杆机构是分别独立地发挥功能的独立悬架式的机构。所述座椅支承机构可以构成为:具有将所述前部连杆机构与所述后部连杆机构连结的连结可动连杆,所述前部连杆机构与所述后部连杆机构同步地进行动作。优选的是,所述旋转力传递机构的旋转体具有通过所述离合器机构的旋转力而旋转的前部旋转体和通过与所述前部旋转体连结的连结驱动连杆而旋转的后部旋转体,所述前部旋转体的旋转中心连结有所述前部扭力杆的一端部,所述后部旋转体的旋转中心连结有所述后部扭力杆的一端部。优选构成为,所述前部旋转体或所述后部旋转体中的任一方是通过所述离合器机构的输出齿轮而旋转的扇形齿轮,所述扇形齿轮的旋转中心连结所述前部扭力杆或所述后部扭力杆的一端部。优选的是,所述基部作为安装于交通工具的地板上的滑动件的上导轨而构成。另外,本专利技术的座椅结构具备由所述座椅支承机构支承的座垫,所述座椅结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座垫具有在沿所述座垫框架的前后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配设的两个框架构件之间架设的基底网、以及覆盖所述基底网而配设的缓冲构件,所述基底网配设为:该基底网的前端缘侧以及后端缘侧缠绕于所述各框架构件,且所述前端缘与所述后端缘之间通过弹簧构件而连结,所述弹簧构件与构成所述座椅支承机构的所述扭力杆串联排列。优选的是,所述基底网由二维或三维的布帛构成,所述弹簧构件由螺旋弹簧构成。优选的是,覆盖所述基底网而配设的所述缓冲构件由聚氨酯材料、三维的布帛或该聚氨酯材料与该三维的布帛的组合构成。另外,本专利技术的悬架座位的特征在于,在具有左右、前后以及上下这三个方向的振动吸收功能的悬架机构的上部支承有座椅结构的基部,所述座椅结构具备由所述座椅支承机构支承的座垫。优选的是,本专利技术的悬架座位中,所述座垫具有在沿所述座垫框架的前后方向隔开规定间隔地配设的两个框架构件之间架设的基底网、以及覆盖所述基底网而配设的缓冲构件,所述基底网配设为该基底网的前端缘侧以及后端缘侧缠绕于所述各框架构件,所述前端缘与所述后端缘之间通过弹簧构件而连结,所述弹簧构件与构成所述座椅支承机构的所述扭力杆串联排列。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座椅支承机构,沿着座垫框架的宽度方向架设且对座垫框架进行弹性支承的扭力杆支承于在基部与座垫框架之间配设的连杆机构。因此,即使基于升降器的高度调整而使连杆机构的姿势发生了位移,扭力杆的位置也随之进行位移。扭力杆即使以任意的高度进行位移,也不发生改变地对座垫框架进行弹性支承,因此即使在调整为任意的高度的情况下也能够以规定的弹性进行支承,能够发挥规定的振动吸收特性。即,本专利技术兼具如下功能:即,在通过升降器进行高度调整时,利用与连杆机构连结的扭力杆的弹性力来对座垫框架进行高度调整的功能;和在输入外部振动时,利用相同的扭力杆的弹性力来吸收座垫框架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座椅支承机构、座椅结构以及悬架座位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座椅支承机构,其具有:升降器,其进行座垫的高度调整;以及连杆机构,其设置于对所述座垫的座垫框架进行支承的基部与所述座垫框架之间,并通过高度调整而进行位移,所述座椅支承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器构成为具有:离合器机构,其施加旋转力;和旋转力传递机构,其具备通过从所述离合器机构传递的旋转力而旋转的旋转体,并且,所述座椅支承机构具有扭力杆,所述扭力杆以一端部与所述升降器中的旋转力传递机构的旋转体的旋转中心连结、且另一端部与所述连杆机构连结的方式沿着所述座垫框架的宽度方向架设,所述扭力杆兼具如下功能:即,在通过所述升降器进行高度调整时,将与所述连杆机构连结的另一端部作为固定端并利用所述扭力杆的弹性力来对所述座垫框架进行高度调整的功能;以及在输入外部振动时,通过由所述座垫框架相对于所述基部的相对位移而引起的所述连杆机构的运动,将与所述旋转力传递机构的旋转体连结的一端部作为固定端并利用所述扭力杆的弹性力吸收振动的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0.16 JP 2014-211638;2015.05.19 JP 2015-102311.一种座椅支承机构,其具有:升降器,其进行座垫的高度调整;以及连杆机构,其设置于对所述座垫的座垫框架进行支承的基部与所述座垫框架之间,并通过高度调整而进行位移,所述座椅支承机构的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器构成为具有:离合器机构,其施加旋转力;和旋转力传递机构,其具备通过从所述离合器机构传递的旋转力而旋转的旋转体,并且,所述座椅支承机构具有扭力杆,所述扭力杆以一端部与所述升降器中的旋转力传递机构的旋转体的旋转中心连结、且另一端部与所述连杆机构连结的方式沿着所述座垫框架的宽度方向架设,所述扭力杆兼具如下功能:即,在通过所述升降器进行高度调整时,将与所述连杆机构连结的另一端部作为固定端并利用所述扭力杆的弹性力来对所述座垫框架进行高度调整的功能;以及在输入外部振动时,通过由所述座垫框架相对于所述基部的相对位移而引起的所述连杆机构的运动,将与所述旋转力传递机构的旋转体连结的一端部作为固定端并利用所述扭力杆的弹性力吸收振动的功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座椅支承机构,其中,所述连杆机构具备位于所述座垫框架的前部且在宽度方向上分开设置的一对前部连杆机构、以及位于后部且在宽度方向上分开设置的一对后部连杆机构,作为所述扭力杆,具有与所述前部连杆机构对应的前部扭力杆以及与所述后部连杆机构对应的后部扭力杆,所述前部扭力杆的一端部与所述旋转力传递机构的旋转体连结,另一端部与所述前部连杆机构的前部可动连杆连结,所述后部扭力杆的一端部与所述旋转力传递机构的旋转体连结,另一端部与所述后部连杆机构的后部可动连杆连结。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支承机构,其中,所述前部连杆机构与所述后部连杆机构是分别独立地发挥功能的独立悬架式的机构。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座椅支承机构,其中,所述座椅支承机构具有将所述前部连杆机构与所述后部连杆机构连结的连结可动连杆,所述前部连杆机构与所述后部连杆机构同步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朝居辉三井上胜博藤田悦则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三角工具加工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