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显示及照明的微型LED阵列器件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9357653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11-21 00:56
用于显示及照明的微型LED阵列器件及制备方法,涉及LED技术领域,解决现有制作LED微显示器存在LED的发光单元尺寸难以做小,导致分辨率受到限制,并且无法适应需要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器件的工作过程是,电流从上电极注入,从下电极流出,在器件中形成电场,使得正负载流子在发光层复合发光。其中部分光向上经过透光层,从微透镜射出;部分光向下到达反射层,被反射层反射,穿过发光层、透光层,从微透镜射出。由于该发光器件的发光原理为p-n结内的载流子复合发光,具有二极管电流电压的非线性特性,发光亮度也随注入电流的大小具有非线性特性。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电路控制相素元的亮暗,实现发光显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技术保护点】
用于显示及照明的微型LED阵列器件,包括透光层(1)、发光层(2)、反射层(3)、基片(4)、上电极(5)、上电极引线(9)、下电极(6)、下电极引线(10)、光阑(7)、微透镜(8)、粘接材料(12)和基板(11);其特征是,所述透光层(1)、发光层(2)、反射层(3)、基片(4)和微透镜(8)组成LED发光单元;所述反射层(3)的上面依次为发光层(2)、透光层(1)和微透镜(8),反射层(3)的下面为基片(4);多个LED发光单元均匀排布组成发光单元阵列,发光单元之间为光阑(7),所述光阑(7)使各个发光单元依次连接并实现发光单元的隔离;透光层(1)的上表面排布有上电极(5),光阑(7)的上表面排布有上电极引线(9),处于同一行的上电极(5)与上电极引线(9)依次相连接,在基片(4)的下表面排布有下电极(6),在光阑(7)的下表面排布有下电极引线(10),处于同一列的下电极(6)与下电极引线(10)依次相连接,所述下电极(6)与下电极引线(10)组成的下引线列与上电极(5)及上电极引线(9)组成的上引线行在方向上异面垂直;基板(11)通过粘接材料(12)固定于发光单元阵列的下表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维彪梁静秋梁中翥田超秦余欣吕金光包兴臻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