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机械手,其特征在于:包括爪部、转轴和轴筒三部分;所述爪部由支架和至少两个指爪构成,所述两个指爪中部铰接在支架上,支架后端与转轴连接,对应于两指爪的尾端各设有一液压缸,两液压缸的活塞与对应的指爪尾端连接,转轴的中心设有供油孔与上述两液压缸分别连接,以此构成杠杆式抓取机构;所述转轴转动支撑于轴筒内,液压马达的输出轴上设有第一伞形齿轮,转轴上对应连接有第二伞形齿轮,第一伞形齿轮与第二伞形齿轮相啮合,以此构成爪部绕轴360°旋转机构。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机械手具有设计合理、性价比高、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工作效率高、可靠性好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液压机械手,该液压机械手作为操作部,可广泛适用于建筑行业、工农业生产行业中的操作机、吊装机、抓钢机上。
技术介绍
现有建筑行业、工农业生产行业中,操作机、挖掘机、吊装机、抓钢机的出现和使用,提高了生产现代化程度,减轻人们的劳动强度,成倍提高了生产效率。现有的操作机、挖掘机、吊装机、抓钢机,不管是电动还是液压的,其机械手(对于操作机就是操作爪,对挖掘机就是铲斗,对于抓钢机就是抓斗和汽车吊的吊钩)通常只能作上下的摆动,最多能开闭抓取,而无法完成绕臂轴的360°自由旋转,使其实际应用过程中,不能准确定位来抓取对象,给实际生产带来众多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目的是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爪部不可绕臂轴的360°自由旋转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既可抓取又可绕臂轴360°旋转的液压机械手。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机械手,包括爪部、转轴和轴筒三部分;所述爪部由支架和至少两个指爪构成,所述两个指爪对称于中心轴线以中部铰接在支架上,支架后端与转轴连接,所述支架后部或转轴前部上对应于两指爪的尾端各设有一液压缸,两液压缸的活塞向外伸出与对应的指爪尾端连接,转轴的中心沿轴向设有供油孔与上述两液压缸分别连接,以此构成杠杆式抓取机构。所述转轴转动支撑于轴筒内,轴筒上设有液压马达,该液压马达的输出轴朝向转轴伸出,其上设有第一伞形齿轮,转轴上对应连接有第二伞形齿轮,第一伞形齿轮与第二伞形齿轮相啮合,以此构成爪部绕轴360°旋转机构。并且,所述轴筒后端上对应于转轴的供油孔设有供油接口,该供油接口与供油孔对接连通,在供油接口与供油孔对接处设有密封装置。上述技术方案中的有关内容解释如下:1、上述方案中,所述转轴通过中部轴承和后部轴承支撑于轴筒内。-->2、上述方案中,所述轴筒由后部筒身和前部罩壳连接构成,所述前部罩壳与转轴间形成一密封润滑油腔,所述液压马达对应于密封油腔设置于前部罩壳上,其输出轴伸入密封润滑油腔,所述第一伞形齿轮、第二伞形齿轮均设置于该密封润滑油腔内。3、上述方案中,所述密封装置为机械密封装置,机械密封装置的固定结构是现有技术。4、上述方案中,所述指爪的前部内侧可设有齿,以利于抓住物品;最佳是指爪前端铰接有爪头,爪头的爪面可以是带防滑齿的平面或圆弧面,该爪头可按使用的需要更换。5、上述方案中,所述“前、后”方向是按使用状态来定的,设定爪部爪口朝向的方向为前方,相反方向即为后方,从附图1为例来看,图纸的上方即是前,图纸的下方向即是后。6、上述方案中,所述爪部中,指爪的数量可以是两个、三个、四个甚至更多,它们只要绕支架的中心轴线均匀对称布置即可。7、上述方案中,所述爪部中的支架与转轴可以是两个部件相连接,也可以是一体的,即支架后端向后延伸出转轴。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效果:1、由于本专利技术设有巧妙的爪部绕轴360°旋转机构,使爪部在抓取物品前、抓取物品的同时和抓取物品后,均可按需要绕臂轴360°旋转调整角度,使操作手动作更灵活,抓取操作更加方便和快捷。2、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杠杆式抓取机构,抓取能力强,抓取力量大,并且爪头对作用对象的夹固也很稳定。3、本专利技术噪音低、节能、结构简单、经济实用、操作方便、安全可靠,工作效率高。附图说明附图1为本专利技术机械手的结构示意图;附图2为本专利技术机械手的另一种爪部指爪结构。以上附图中:1、爪部;2、支架;3、指爪;4、爪头;5、转轴;6、液压缸;7、供油孔;8、轴筒;9、底部轴承;10、中部轴承;11、筒身;12、罩壳;13、液压马达;14、第一伞形齿轮;15、第二伞形齿轮;17、后端板;18、供油接口;19、机械密封;20、动环;21、静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描述:实施例:参见附图1所示,一种机械手,包括爪部1、转轴5和轴筒8三部分。参见附图1所示,所述爪部1由支架2和两个指爪3构成,两个指爪3的内侧设有尖齿(如图1所示),指爪3还可以在前端铰接爪面是带防滑齿的适合坯件形状的曲面的爪头4(参见附图2)。两个指爪3对称于支架2的中心轴线以中部铰接在支架2的突出部位上,支架2后端向后同轴心连接出转轴5,支架2后部或转轴5前部上对应于两指爪3的尾端分别固接一液压缸6,两液压缸6的活塞向外伸出与对应的指爪3尾端固接,转轴5的中心沿轴向设有供油孔与两液压缸6分别连接,以此构成以指爪3和支架3的铰接头为支撑点的杠杆式抓取机构。参见附图1所示,底部轴承9和中部轴承10的内圈和外圈分别与转轴5和轴筒8用螺栓固接,这样转轴5转动支撑于轴筒8内,轴筒8由后部筒身11和前部罩壳12用一组螺栓固接,前部罩壳12与转轴5间形成密封润滑油腔,液压马达13对应于密封油腔固接在前部罩壳12上,该液压马达13的输出轴朝向转轴5伸出,其上固接第一伞形齿轮14,转轴5上对应固接有第二伞形齿轮15,第一伞形齿轮14与第二伞形齿轮15相啮合,以此构成液压爪部绕轴360°旋转机构。第一伞形齿轮14、第二伞形齿轮15均在密封润滑油腔内。参见附图1所示,轴筒8后端设后端板封口,后端板17上对应于转轴5中心轴线的供油孔7设有供油接口18。后端板17分别与轴筒8和后端板封口16用螺栓固接,供油接口18与供油孔7对接连通,并且,在供油接口18与供油孔7对接处设有机械密封19,机械密封19的动环20底座固接在轴筒8的朝向后端板17的中心,对应的静环21固接在后端板17上,动环20上作用有补偿弹簧。参见附图1所示,本实例工作过程如下:工作时,液压系统经供油接口18经供油孔7向两液压缸6注油,控制两液压缸6的活塞向外伸出或缩入,驱动两指爪3后端向外或向内运动,两指爪3的前端即向内抓取或向外放松,以此完成抓取动作。在上述抓取物品的同时、之前或之后,还可由液压系统驱动液压马达13,从而带动固接在其输出轴上的第一伞形齿轮14转动,由第一伞形齿轮14带动固接在转轴5上的第二伞形齿轮15旋转,最终带动爪部1作360°旋转运动。-->上述实施例只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构思及特点,其目的在于让熟悉此项技术的人士能够了解本专利技术的内容并据以实施,并不能以此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根据本专利技术精神实质所作的等效变化或修饰,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机械手,其特征在于:包括爪部、转轴和轴筒三部分;所述爪部由支架和至少两个指爪构成,所述两个指爪对称于中心轴线以中部铰接在支架上,支架后端与转轴连接,所述支架后部或转轴前部上对应于两指爪的尾端各设有一液压缸,两液压缸的活塞向外伸出与对应的指爪尾端连接,转轴的中心沿轴向设有供油孔与上述两液压缸分别连接,以此构成杠杆式抓取机构;所述转轴转动支撑于轴筒内,轴筒上设有液压马达,该液压马达的输出轴朝向转轴伸出,其上设有第一伞形齿轮,转轴上对应连接有第二伞形齿轮,第一伞形齿轮与第二伞形齿轮相啮合,以此构成爪部绕轴360°旋转机构;并且,所述轴筒后端上对应于转轴的供油孔设有供油接口,该供油接口与供油孔对接连通,在供油接口与供油孔对接处设有密封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机械手,其特征在于:包括爪部、转轴和轴筒三部分;所述爪部由支架和至少两个指爪构成,所述两个指爪对称于中心轴线以中部铰接在支架上,支架后端与转轴连接,所述支架后部或转轴前部上对应于两指爪的尾端各设有一液压缸,两液压缸的活塞向外伸出与对应的指爪尾端连接,转轴的中心沿轴向设有供油孔与上述两液压缸分别连接,以此构成杠杆式抓取机构;所述转轴转动支撑于轴筒内,轴筒上设有液压马达,该液压马达的输出轴朝向转轴伸出,其上设有第一伞形齿轮,转轴上对应连接有第二伞形齿轮,第一伞形齿轮与第二伞形齿轮相啮合,以此构成爪部绕轴360°旋转机构;并且,所述轴筒后端上对应于转轴的供油孔设有供油接口,...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钱成,
申请(专利权)人:钱成,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