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啮合齿轮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74132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22 07: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内啮合齿轮泵,所述内啮合齿轮泵(1)具备:箱体(2),内部形成有收纳室(4);外啮合齿轮(20)及内啮合齿轮(30),在各两端面抵接于收纳室(4)的内壁面的状态下收纳于该收纳室(4)内;以及旋转轴(25),贯通箱体(2)的中心部。在外啮合齿轮(20),于其中心部形成有嵌插旋转轴(25)的贯通孔(21),且于两端面形成有通往贯通孔(21)的内周面与齿根的油槽(23),且在内啮合齿轮(30),于其两端面上形成有从内啮合齿轮(30)的外周面通往齿根的油槽。利用从各油槽(23)漏出的液压油,而将外啮合齿轮(20)及内啮合齿轮(30)的端面润滑。(*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具备齿部的一部分相互啮合的外啮合齿轮及内啮合齿轮的内啮合齿轮泵
技术介绍
所述内啮合齿轮泵通常包含:外啮合齿轮,在外周面上形成有齿部,并且在形成于中心部的贯通孔中嵌插着旋转轴;环状的内啮合齿轮,在内周面上形成有齿部;及箱体等,形成有收纳这两个齿轮的收纳室;且,在形成于所述箱体的收纳室的内壁面,形成有称为月牙形的新月状间隔片。而且,所述外啮合齿轮及内啮合齿轮在其两端面抵接于形成在箱体的收纳室的内壁面(内端面)的状态下收纳在收纳室内,所述外啮合齿轮在其中心相对于所述内啮合齿轮的中心偏心的状态下,以各齿轮的齿部的一部分相互哨合的方式配置在所述内哨合齿轮的环内,且各齿轮中未啮合的齿部的一部分之间由所述间隔片隔开。而且,在所述收纳室的内壁面,相较所述间隔片在外啮合齿轮及内啮合齿轮的旋转方向上游侧开口有用以抽吸液压油的吸入流路,且相较所述间隔片在旋转方向下游侧开口有用以喷出液压油的喷出流路。该内啮合齿轮泵适当利用驱动马达等,使所述旋转轴旋转,从而使外啮合齿轮旋转,由此,也将旋转力传递至与外啮合齿轮啮合的内啮合齿轮,从而使两齿轮在偏心状态下旋转。由此,在所述旋转方向上游侧,因啮合状态的齿部不断逐渐脱离,所以,齿部间的空间扩大,将液压油从开口部吸入至各齿轮的齿部间。而且,在所述旋转方向下游侧,因各齿轮的齿部逐渐接近,所以,齿部间的空间变窄,齿部间的液压油受到加压而从开口部喷出。然而,已知·在此种内啮合齿轮泵中存在以下说明的问题。即,在所述内啮合齿轮泵中,为抑制液压油从各齿轮的两端面与收纳室的内壁面之间泄漏,而将这些面间的间隙极其缩小,且在各齿轮的两端面抵接于收纳室的内壁面的状态下进行收纳。因此,在使各齿轮旋转时,当该各齿轮的两端面与收纳室的内壁面之间产生摩擦,两者间的润滑不充分的情况下,会出现在齿轮的两端面产生卡滞之类的问题。此夕卜,在所述内啮合齿轮泵中,存在外啮合齿轮比内啮合齿轮更易于在两端面产生卡滞的倾向。这是由于在外啮合齿轮的贯通孔中嵌插着旋转轴,外啮合齿轮因该旋转轴受到约束,故外啮合齿轮因自由度比内啮合齿轮小,而以更强的力滑接于所述收纳室内壁面。另一方面,若为了防止卡滞,而增大各齿轮的两端面与收纳室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则无法有效地防止液压油泄漏。这样一来,在所述内哨合齿轮泵中,必须同时解决在齿轮的两端面产生卡滞的问题与液压油泄漏增加这两个相反的问题。因此,以往,为了解决所述问题,而提出有各齿轮的两端面上形成有储油池的内啮合齿轮式油泵(日本专利实开昭60-77783号公报)。该内啮合齿轮式油泵在外啮合齿轮及内啮合齿轮的齿部的两端面形成凹陷(储油池),使蓄积在该凹陷内的油伴随外啮合齿轮及内啮合齿轮旋转而漏到各齿轮的两端面与收纳室的内壁面之间,借此润滑这些面间,减轻摩擦,抑制齿部的两端面上产生的卡滞。而且,也无需增大齿轮的两端面与收纳室的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因而,可将液压油泄漏抑制为最小限度,而且可抑制齿部的两端面上产生的卡滞。 然而,如上所述,在所述内啮合齿轮泵中,存在外啮合齿轮比内啮合齿轮更易于在其两端面产生卡滞的倾向。而且,根据本技术者等人的见解,产生卡滞的部分并不仅限于齿部的两端面,也包括较其中心侧的区域、即齿根到贯通孔的区域,以及该中心侧的区域是与用以吸入液压油的开口部及用以喷出液压油的开口部无关的区域,且不存在与从吸入用开口部向喷出用开口部移动的液压油直接接触的机会,所以,与所述齿部端面相比,该中心侧的区域更易于产生卡滞。然而,上述以往的内啮合齿轮式油泵是在齿部的两端面形成凹陷,蓄积液压油,且使油从该凹陷漏出,因而其周边、即齿部端面的区域由漏出的油进行润滑,但关于所述中心侧的区域,如上所述,由于面间的间隙极小,因而油尚未浸透,便已耗尽,导致该部产生卡滞。这样一来,在所述以往的内啮合齿轮式油泵中,存在虽可抑制齿部的两端面上产生的卡滞,但无法有效抑制在所述中心侧的区域产生的卡滞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鉴于以上实际情况而完成,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将液压油泄漏抑制为最小限度,而且可有效抑制齿轮的两端面整面的卡滞的内啮合齿轮泵。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内卩齿合齿轮泵,其具备:外啮合齿轮,在外 周面上形成有齿部,并且在中心部形成有贯通孔;环状的内啮合齿轮,在内周面上形成有齿部;旋转轴,嵌插在所述外啮合齿轮的贯通孔;及箱体,形成有收纳所述外啮合齿轮以及所述内啮合齿轮的内部空间;所述外啮合齿轮以及所述内啮合齿轮是在相互偏心以使齿部的一部分相互啮合的状态、且在所述外啮合齿轮以及所述内啮合齿轮的两端面抵接于形成所述内部空间的内壁面的状态下,收纳在所述内部空间内,该内啮合齿轮泵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啮合齿轮的两端面上分别形成有通往所述贯通孔内周面与齿部外表面的油槽。而且,在所述内啮合齿轮泵中,内啮合齿轮也可在其两端面分别形成有通往该内哨合齿轮外周面与齿部外表面的油槽。这样一来,便与外哨合齿轮的情况相同,液压油通过该油槽从齿部外表面流向内啮合齿轮外周面,且因内啮合齿轮旋转,故在该油槽内流通的液压油漏出,所以,可将内啮合齿轮的两端面整面及内啮合齿轮外周面润滑。因此,可抑制可能产生于该内啮合齿轮的两端面整面的卡滞发生。而且,即使不增大内啮合齿轮的两端面与所述内壁面之间的间隙,也可抑制卡滞发生,所以,可将液压油的泄漏量抑制为最小限度。而且,在所述内啮合齿轮泵中,形成在所述外啮合齿轮及内啮合齿轮的油槽优选在各齿轮的两端面上分别形成有多个。这样一来,可将各齿轮的两端面整面均匀地润滑,从而可更有效地抑制卡滞发生。进而,形成在外啮合齿轮及内啮合齿轮的油槽优选形成为以各自的齿轮的中心点为中心的放射状,而且,优选等间隔地形成在各自的齿轮的圆周方向上。这样一来,同样地液压油均匀地漏出,可将各齿轮的两端面整面均匀地润滑,从而可进一步有效地防止卡滞发生。此外,形成在外啮合齿轮及内啮合齿轮的油槽的数量或宽度、深度考虑各齿轮的大小或液压油的泄漏量而适当设定即可,但宽度优选2 6_,深度优选0.015 0.020_。与现有技术相比较,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的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在于:由于在外啮合齿轮的两端面上分别形成有通往贯通孔内周面与齿部外表面的油槽,故液压油通过该油槽流向贯通孔内周面。而且,由于外啮合齿轮旋转,故在该油槽内流通的液压油漏出,且可利用该漏出的油,将所述外啮合齿轮的两端面整面(尤其从齿根至贯通孔的中心侧的区域)与形成所述内部空间的内壁面之间润滑,从而可有效地抑制外啮合齿轮的两端面整面上产生卡滞。而且,也无需增大外啮合齿轮的两端面与所述内壁面之间的间隙,因而,也可将液压油的泄漏量抑制为最小限度。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内啮合齿轮泵的正截面图;图2是图1中箭线A-A方向的截面图;图3是图1中箭线B-B方向的截面图;图4是表 示本实施方式的内啮合齿轮泵的外啮合齿轮的前视图;图5是表示图4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外啮合齿轮的侧视图;图6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内啮合齿轮泵的内啮合齿轮的前视图;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本实施方式的内啮合齿轮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_内哨合齿轮泵;2-箱体;3-本体;4_收纳室;6_间隔片;7-吸入侧凹部;8_喷出侧凹部;9-罩体;11_吸入流路;1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内啮合齿轮泵,其具备:?外啮合齿轮,在外周面上形成有齿部,并且在中心部形成有贯通孔;?环状的内啮合齿轮,在内周面上形成有齿部;?旋转轴,嵌插在所述外啮合齿轮的贯通孔;及?箱体,形成有收纳所述外啮合齿轮以及所述内啮合齿轮的内部空间;?所述外啮合齿轮以及所述内啮合齿轮是在相互偏心以使齿部的一部分相互啮合的状态、且在所述外啮合齿轮以及所述内啮合齿轮的两端面抵接于形成所述内部空间的内壁面的状态下,收纳在所述内部空间内,该内啮合齿轮泵的特征在于:?所述外啮合齿轮的两端面上分别形成有通往所述贯通孔内周面与齿部外表面的油槽。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山胁研郎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