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全封闭式输送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19989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2: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全封闭式输送泵,包括壳体、电机、动力主轴及回转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容腔、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与所述容腔连通;所述电机、动力主轴及回转部件设置于所述容腔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新型全封闭式传输泵,电机及回转部件设置于壳体内,避免传输过程中因液体泄漏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及输送效率下降,增加了输送泵的安全系数,提高了输送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输送泵,特别涉及一种用于输送冷媒液体的新型全封闭式输送泵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的输送泵,主要包括叶轮、泵体和电机,叶轮设置于泵体内,电机设置于电机壳体内,叶轮中心设有叶轮轴,该叶轮轴与电机轴连接,并在叶轮轴与电机轴连接处设有轴承,该轴承处于轴承壳体内,三个壳体依次排列,叶轮依靠电机驱动其转动。输送腐蚀性或有毒性液体,对于输送泵的密封性要求极高;考虑到输送效率,密封性的好坏也直接影响输送效率的高低;这样就需要各工件之间采用密封性连接,提高所需工件的加工精度,才能保证各工件安装后紧密贴合,达到高的密封性;也就增加了生产成本,提高了加工难度。另一方面,输送泵安装过程中,工件之间的轻微摩擦或碰撞都会影响其密封效果,大大增加了安装难度,降低了输送泵的生产速率及合格率。随着泵的使用时间增长,密封圈也会老化或变形,使得密封性下降,导致液体泄漏,既影响工作环境,影响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同时降低了输送效率。因长时间的使用,工件之间因摩擦将不断磨损,降低输送泵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及密封性,会产生噪音,影响工作环境。输送泵动力主轴的安装方式也会影响到输送泵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输送泵动力主轴采用三点以上(包括三点)支撑的方式安装,稳定性不高,工作噪音大,影响工作环境。输送泵中的导流装置与泵内壁密封设置的结构,提高了导流装置尺寸加工精度及加工难度,从而导致加工成本增加,安装难度加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高密封性的新型全封闭式输送泵。为实现以上目的,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新型全封闭式输送泵,包括壳体、电机、动力主轴及回转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容腔、进液口和出液口 ;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与所述容腔连通;所述电机、动力主轴及回转部件设置于所述容腔内;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动力主轴驱动所述回转部件旋转;还包括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设置于所述动力主轴上并位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导流装置侧壁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进液口位置相对;所述导流装置的上槽壁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容腔与所述凹槽;所述动力主轴与所述导流装置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回转部件旋转将流体从所述进液口吸入,经所述凹槽、第一通孔、容腔后从所述出液口输出。优选地是,所述电机包括电机架、电机定子及电机转子;所述电机架设置有电机腔;所述电机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电机腔连通,流体经所述第二通孔进入电机腔再自所述出液 口输出;所述电机转子与所述动力主轴一体式设置;所述电机定子与所述动力主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电机腔内且伸出所述电机腔外与所述回转部件连接;所述电机定子设置在所述电机腔内并环绕所述电机转子设置。优选地是,所述电机腔内设有凸台;所述凸台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电机转子及动力主轴穿过所述第三通孔并可转动地设置。优选地是,所述第三通孔内设有第一轴承;所述动力主轴通过所述第一轴承可转动地设置;所述第一轴承上端突出于所述凸台上端面;所述动力主轴上还设有轴承挡板;所述第一轴承阻挡所述轴承挡板使轴承挡板与所述凸台保持间隙。 优选地是,所述第一轴承为滑动轴承。优选地是,所述导流装置设置有第四通孔,所述动力主轴端部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第四通孔内;所述导流装置下端设置有可将所述第四通孔封闭的端盖;所述端盖与所述导流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一密封圈。优选地是,所述导流装置的上槽壁与所述壳体内壁之间设置有第二密封圈。优选地是,所述动力主轴通过第二轴承与所述导流装置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第二轴承设置于所述第四通孔内。优选地是,所述回转部件与所述电机架21之间、所述回转部件与所述导流装置之间设置有第三密封圈。优选地是,所述回转部件为啮合齿轮组件或叶轮。优选地是 ,所述回转部件为内啮合齿轮组件,包括外齿轮与内齿轮;所述外齿轮与所述内齿轮之间具有流体通道;所述回转部件旋转将流体从所述进液口吸入,依次经凹槽、第一通孔、流体通道、容腔后从出液口输出。优选地是,所述电机包括电机架、电机定子及电机转子;所述电机架设置有电机腔;所述电机架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所述电机腔连通,流体经所述第二通孔进入所述电机腔再自所述出液口输出;所述电机转子与所述动力主轴一体式设置;所述电机定子与所述动力主轴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电机腔内且伸出所述电机腔外与所述回转部件连接;所述电机定子设置在所述电机腔内并环绕所述电机转子设置;所述回转部件旋转将流体从所述进液口吸入,依次经所述凹槽、第一通孔、流体通道、第二通孔、电机腔、容腔后从所述出液口输出。优选地是,所述壳体包括底座及罩壳。所述罩壳安装于所述底座上;所述进液口设置于所述底座上,所述出液口设置于所述罩壳上。本技术提供的全封闭式传输泵,电机及回转部件设置于壳体内,避免传输过程中因液体泄漏而导致的环境污染及输送效率下降,增加了输送泵的安全系数,提高了输送效率。电机壳体与动力主轴通过滑动轴承可转动地连接,减小了噪音,提高了输送泵在使用过程中的稳定性;滑动轴承一端突出电机壳体凸台的结构设计,避免了电机转子与电机壳体凸台端面的接触,减小了动力主轴转动时电机转子与电机壳体凸台之间的摩擦,避免了因长时间摩擦而导致的工件损坏,延长输送泵的使用寿命,同时减小了噪音。导流装置的上槽壁通过密封圈与泵壳体之间通过第二密封圈密封,导流装置下端与端盖之间通过设置第一密封圈将导流装置的第四通孔下端密封,一方面避免输送液体通过进液口进入输送泵后泄漏进动力主轴与导流装置之间的缝隙内,因为输送液体泄漏进动力主轴与导流装置之间会导致液体倒流,影响液体的正常输送;另一方面降低了导流装置的加工难度及安装难度,避免因安装导流装置时因与泵壳体内壁碰撞摩擦导致的工件损坏,影响密封性。全封闭式传输泵内还设有端盖,用于阻挡电机导线进入电机壳体内部而造成的导线损坏,提高了新型全封闭式输送泵的安全性。动力主轴通过第一轴承与第二轴承两点支撑安装,使得全封闭输送泵在使用过程中更加稳固。本技术中的新型全封闭式输送泵,回转部件选用啮合齿轮组件或叶轮。其中优选内啮合齿轮组件为回转部件,具有输送平稳、效率高、噪音小、使用寿命长等优点;经试验,至少可以将噪音降低20分贝以上。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的新型全封闭式输送泵主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新型全封闭式输送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一种输送泵结构剖视示意图;图4为图3所示的导流装置安装方法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2所示,为新型全封闭式输送泵,包括壳体1、电机2、动力主轴3及回转部件4,壳体I上设置有容腔15、进液口 13和出液口 14;进液口 13和出液口 14均与容腔15连通。壳体I包括底座11及罩壳12。罩壳12安装于底座11上;进液口 13设置于底座11上,出液口 14设置于罩壳12上。电机2、动力主轴3及回转部件4设置于容腔15内,电机2通过动力主轴3驱动回转部件4旋转。还包括导流装置5,导流装置5设置于动力主轴3上并位于容腔15内。导流装置5侧壁设置有凹槽56,凹槽56与进液口 13位置相对。导流装置5的上槽壁51设置有沿轴 向延伸的第一通孔57,第一通孔57连通容腔15与凹槽56。动力主轴3与导流装置5可相对转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新型全封闭式输送泵,包括壳体、电机、动力主轴及回转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上设置有容腔、进液口和出液口;所述进液口和出液口均与所述容腔连通;所述电机、动力主轴及回转部件设置于所述容腔内;所述电机通过所述动力主轴驱动所述回转部件旋转;还包括导流装置,所述导流装置设置于所述动力主轴上并位于所述容腔内;所述导流装置侧壁设置有凹槽;所述凹槽与所述进液口位置相对;所述导流装置的上槽壁设置有沿轴向延伸的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连通所述容腔与所述凹槽;所述动力主轴与所述导流装置可相对转动地连接;所述回转部件旋转将流体从所述进液口吸入,经所述凹槽、第一通孔、容腔后从所述出液口输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戴康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瑚石制冷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