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减振手把的手持式工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4939 阅读:1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机(2),尤其是锤钻和/或冲击锤,具有一壳体(4)及一减振的、相对该壳体(4)弹性地支撑的具有两个基本上平行的腿(20,22)的手把(10)以及在每个腿(20或22)与该壳体(4)之间设置的与该腿(20或22)及壳体(4)铰接地连接的耦合件(44或46)。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所述耦合件(44,46)通过一使这些耦合件(44,46)的运动同步的连接元件(48)相互连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手持式工具机、尤其是锤钻 和/或冲击锤,具有一个壳体及一个相对壳体弹性支撑的减振手把。
技术介绍
尤其在具有冲击驱动装置的手持式工具机中,例如在锤钻、锤凿及类 似的工具机中,手持式工具机会受到显著的振动。当该振动传递到用于将 手持式工具机压在工件上的手把上时,该振动不仅使操作者感到不舒服, 而且在长期经历的情况下会导致对健康的伤害。因此为了冲击锤的线性减 振迄今使用了双壳壳体,其中,整个锤在其工作方向上被弹性地悬置在一 个外部的壳中。但该结构相对地费事及因此昂贵。由WO 03/011532已公知了开始部分所述类型的一种工具机,它具有一 个通过弹簧相对壳体支撑的减振的弓形手把。该手把具有两个基本上平行 的腿,它们在壳体的手把的互补的空槽中可在工具机的工作方向上线性运 动地被导向。为了保证当由操作者将一个在一侧上或不与工具机的工作 方向平行地定向的压力施加在手把上时,诉述两个腿不会在孔中倾斜并且 两个腿相对壳体彼此同步地运动,两个腿各通过一个杠杆与壳体连接,杠 杆的外端部被铰接在相应的腿上,而其内端部被铰接在工具机壳体的位于 手把的两个腿之间的区域中。因为在手把与工具机壳体之间无直接的连接, 则可达到手把相对振动的壳体的良好的去耦合。此外通过杠杆结构可增强 手把的稳定性。此外由DE 10 2004 019 776A1也已公知了,为了减振,工具机手把的 两个腿通过耦合件与工具机的壳体铰接地连接。另外由DE 101 38 123 Al公知了一种具有减振手把的工具机,其中两 个与手把及壳体铰接地连接的耦合件中的一个节省空间地设置在空心手把 的内部及其另 一个设置在壳体的内部。虽然通过这些结构可达到令人满意的减振或振动去耦合,但不能总是 作到这些结构这样地组合在壳体和/或手把中或者这样地安装在壳体和/ 或手把的内部,使得这些结构在工具机的工作方向上具有足够小的位置需 要量,而不会导致工具机结构长度的增大。由这些现有技术出发本专利技术的任务在于,对开始部分所述类型的工具 机作出如下的改进,即,对于手把的振动去耦合所需的部件可节省空间地 设置在壳体和或手把的内部及尤其是在工具机的工作方向上仅需要很小的 位置,使得由手把本身以及工具机壳体的用于接收手把的腿、耦合件及弹 簧的部件所组成的工具机手把区域的结构长度可尽可能地縮小。
技术实现思路
该任务通过权利要求1的特征来解决,§卩,耦合件通过使这些耦合件 运动同步的连接元件相互连接。本专利技术基于这样的认识如果使手把的两个腿的运动不是通过耦合件 本身、而是通过耦合件之间的仅铰接在两个耦合件上的一附加的连接元件 来同步,而该连接元件既不与壳体也不与手把连接,则用于手把的振动去 耦合所需的部件的位置需要量可保持得很小。以此方式,耦合件的形状可 更好地适配于工具机手把区域中所提供的位置及由此可得到一个紧凑的及 同时成本上有利的结构。本专利技术的一个优选的构型在于,连接元件构造成连接杆,该连接杆的 相反的端部合乎目的地铰接在所述耦合件上,使得该连接元件基本上横向 于工具机的工作方向地定向,这有助于该工具机结构长度的縮小。一个特别节省空间的方案在于,连接元件及耦合件的一些部分设置在 构成空心的弓形手把的内部,由此所需部件的一部分可从工具机壳体里移 出来。在此情况下,两个耦合件合乎要求地通过弓把的腿的敞开的端部伸 入手把的空心的内部中,在这里这两个耦合件通过该连接元件相耦合,该 连接元件合乎目的地通过手把的空心轭延伸。在此情况下有利地,至少一个耦合件构造成双臂杠杆,其一个杠杆臂 与壳体铰接地连接,其另一杠杆臂在空心手把内铰接在所述连接元件上, 其中,两个杠杆臂之间的杠杆在与手把的一个腿铰接地连接。另一个耦合件有利地也构造成双臂杠杆,但该双臂杠杆的一个杠杆臂与手把的一个腿 铰接地连接及另一杠杆臂在手把内部与所述连接元件铰接地连接,而在两 个杠杆臂之间的杠杆本身铰接在壳体上。变换地,至少一个耦合件可构造成盘,该盘在其中心可转动地与壳体 连接及在离其中心的隔开一个距离上与所述腿中的一个以及与所述连接元 件铰接地连接。手把相对壳体的弹性支撑可合乎目的地借助一个设置在手把与壳体之 间的压簧来实现,该压簧优选以其长度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两个腿的旁边。附图说明以下将借助在附图中所示的实施例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附图表示 图h —个手持式工具机的简要侧视图2:图1中具有未负载的手把的手持式工具机的一后部的手把区域的 部分剖割的放大侧视图3:根据图2的一个视图,但通过在手把上施加一个压力将手持式工 具机压在了一个工件上;图4:具有未负载的手把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另一实施例的一后部的手把 区域的部分剖割的放大侧视图5:根据图4的一个视图,但通过在手把上施加一个压力将手持式工 具机压在了一个工件上;图6:具有未负载的手把的手持式工具机的又一实施例的一后部的手把 区域的部分剖割的放大侧视图7:根据图6的一个视图,但通过在手把上施加一个压力将手持式工具机压在了一个工件上。 具体实施例方式图1中概要表示的钻锤或冲击锤形式的手持式工具机2基本上由一个 壳体4,一个用于接收一刀具8的刀具保持器6及一个由壳体4包围的驱动 装置(未示出)构成,该驱动装置用于旋转地和/或冲击地驱动安装在刀具 保持器6中的刀具8。驱动装置以公知的方式由一个驱动电动机及一个也由驱动电动机驱动 的冲击机构组成,该驱动电动机通过一个减速变速器或换挡变速器旋转地驱动刀具保持器6,借助该冲击机构则可对刀具保持器6中的刀具施加作用 在工具机2的工作方向A上的冲击力。壳体4在其背着刀具保持器6的端部上设有一个弓形手把10,该手把 与一个设在刀具保持器6附近的标号12处壳体4上的附加手把14 一起用 于握住及保持住工具机2。超出于壳体4之外的弓形手把10与壳体4 一起 包围着一个用于操作者的手的抓握孔及尤其是在垂直的工作中、即在工作 方向A垂直以及刀具8向下指向时使工具机2的固定保持及导向变得容易, 而附加手把更确切地说是在水平定向的或轻微倾斜的工作方向A上被使 用。如在图2至7最清楚地表示的,弓形手把10基本上由一个轭形件18 及两个与工具机2的工作方向A平行的腿件20, 22组成,这些腿的自由端 部穿过壳体4的向前限定抓握孔16的壁形件28的两个相互隔开地布置的 开孔24, 26伸入到壳体4的远离刀具保持器6的手把区域内部的一室30 中。被壳体4包围的室30包含一个设在弓形手把10的一部分与壳体34之 间的螺旋压簧34,该螺旋压簧优选至少部分地设置在腿20, 22的旁边。弹 簧34将处在未负载状态中的弓形手把10向后压在一个后终端位置中(图2, 4及6),在该后终端位置中,弓形手把10的腿20, 22上的向后延伸的止 挡面36止挡在互补的、壳体4的沿工作方向A向前延伸的止挡面38上, 这些止挡面48围绕着开孔24, 26地构造在壁形件28的内侧面上。当由操 作者的手将刀具8压在一个工件上,从而在弓形手把IO上施加了压力吋, 如箭头F所示,弓形手把10将抵抗弹簧34的力被压向工作方向A,其中, 在弹簧34被压紧时,弓形手把在一个前终端位置中(图3, 5及7)用腿 20, 22的前端部止挡在一个与工作方向垂直的止挡面40上,该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手持式工具机,尤其是锤钻和/或冲击锤,具有一壳体及一减振的、相对该壳体弹性地支撑的、具有两个基本上平行的腿的手把以及在每个腿与该壳体之间设置的与该腿及壳体铰接地连接的耦合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耦合件(44,46)通过一使这些耦合件(44,46)的运动同步的连接元件(48)相互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G迈克斯纳J伦纳茨J科利克L施密德J施尼茨勒
申请(专利权)人:罗伯特博世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DE[德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