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43105 阅读:1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6: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管柱,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结构的转向管柱。该转向管柱,包括固定于车身上的转向管,所述转向管内设有可旋转的转向轴,所述转向轴上套有与其联动的锁套,所述转向管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向管上套有管套,所述管套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对应设置,且第二通孔开口整体位于第一通孔的开口范围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转向管柱制造标准化,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适宜推广应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汽车部件,尤其涉及一种转向管柱
技术介绍
在同一款车型中,有不同的配置,如机械点火锁为锁孔为圆孔,而一键式点火锁,锁孔为方形,它们基本结构一样,功能一样;就是锁孔这里结构不同,造成转向管柱总成需要重新开发,而转向管柱总成开发的成本相对较高及开发周期很长。中国专利公布号CN102530053A,公开了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包括一固定在车身上的固定管柱和位于固定管柱内且能再固定管柱内轴向伸缩调节的伸缩管柱,所述固定管柱和伸缩管柱之间设有当车内方向盘安全气囊起爆时带动上述伸缩管柱轴向向固定管柱内缩回的伸缩机构。该汽车转向管柱并未解决上述问题。中国专利公布号CN102202956A,公开了一种转向管柱组件,其具有罩,所述罩包括:第一元件,其具有容纳在第二元件内的端部,第二元件具有穿过其壁沿其长度部分地延伸的至少一个槽,引导套位于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之间,且相对于所述第一元件和第二元件之一固定且提供所述第一元件和所述第二元件中的另一个可在其上滑动以改变所述罩的总长度的表面, 以及夹紧机构,其将第二元件挤压到引导套上,引导套接着被挤压到第一元件上,引导套的横截面沿所述引导套的长度变化,从而改变当所述罩处于其最大长度时通过所述夹紧机构的动作提供给挤压的阻力和当所述罩在其最短长度被夹紧时所述罩提供的阻力。该转向管柱组件也未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结构的转向管柱,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转向管柱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转向管柱,包括固定于车身上的转向管,所述转向管内设有可旋转的转向轴,所述转向轴上套有与其联动的锁套,所述转向管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向管上套有管套,所述管套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对应设置,且第二通孔开口整体位于第一通孔的开口范围内。该技术方案的设计思想是:根据汽车点火锁锁舌的形状把管套的第二通孔的形状做成几个标准件,在转向管上开一个比第二通孔大的第一通孔,在装配不同车型时,根据需要选用管套,将其装配到转向管上即可,这样就不需要因为锁孔形状的问题重新开发转向管柱,使转向管柱制造标准化,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作为优选,所述锁套外壁上设有锁槽。作为优选,所述锁槽呈条形,锁槽的长度方向与锁套轴向方向一致。作为优选,所述锁槽具有四个,且在锁套外壁的周向上均匀分布。以上锁槽的结构主要是为了配合汽车上的点火锁设计。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通孔为圆形。作为优选,所述第二通孔为矩形。以上两项旨在根据不同类型的汽车点火锁的锁舌而设计。本技术转向管柱的有益效果是:使转向管柱制造标准化,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转向管柱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转向管柱的爆炸示意图。图中标号分别为:1.转向管2.转向轴3.锁套4.锁槽5.第一通孔6.管套7.第二通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具体描述。实施例:一种转向管柱,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固定于车身上的转向管1,所述转向管I内设有可旋转的转向轴2,所述转向轴2上套有与其联动的固定连接的锁套3,所述锁套3外壁上设有锁槽4,所述锁槽4呈条形,锁槽4的长度方向与锁套3轴向方向一致,所述锁槽4具有四个,且在锁套3外壁的周向上均匀分布,所述转向管I上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转向管I上套有管套6,所述管套6上设有第二通孔7,所述第二通孔7与第一通孔5对应设置,且第二通孔7开口整体位于第一通孔5的开口范围内。根据不同车 型点火锁的锁舌形状,所述第二通孔7可设计为圆形或矩形。根据汽车点火锁锁舌的形状把管套6的第二通孔7的形状做成几个标准件,在转向管I上开一个比第二通孔7大的第一通孔5,在装配不同车型时,根据需要选用管套6,将其装配到转向管I上即可,这样就不需要因为锁孔形状的问题重新开发转向管柱,使转向管柱制造标准化,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上述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构思作优选举例说明。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做的任何修改或补充或等同替代,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转向管柱,包括固定于车身上的转向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I)内设有可旋转的转向轴(2),所述转向轴(2)上套有与其联动的锁套(3),所述转向管(I)上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转向管(I)上套有管套(6),所述管套(6)上设有第二通孔(7),所述第二通孔(7)与第一通孔(5)对应设置,且第二通孔(7)开口整体位于第一通孔(5)的开口范围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套(3)外壁上设有锁槽(4)。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槽(4)呈条形,锁槽(4)的长度方向与锁套(3 )轴向方向一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锁槽(4)具有四个,且在锁套(3)外壁的周向上均匀分布。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7)为圆形。6.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通孔(7)为矩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转向管柱,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结构的转向管柱。该转向管柱,包括固定于车身上的转向管,所述转向管内设有可旋转的转向轴,所述转向轴上套有与其联动的锁套,所述转向管上设有第一通孔,所述转向管上套有管套,所述管套上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与第一通孔对应设置,且第二通孔开口整体位于第一通孔的开口范围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使转向管柱制造标准化,缩短了开发周期,提高了效率,节约了成本,适宜推广应用。文档编号B60R25/021GK203126931SQ201220709568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0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0日专利技术者李宇纬, 刘巍, 潘之杰, 赵福全 申请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 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 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转向管柱,包括固定于车身上的转向管(1),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管(1)内设有可旋转的转向轴(2),所述转向轴(2)上套有与其联动的锁套(3),所述转向管(1)上设有第一通孔(5),所述转向管(1)上套有管套(6),所述管套(6)上设有第二通孔(7),所述第二通孔(7)与第一通孔(5)对应设置,且第二通孔(7)开口整体位于第一通孔(5)的开口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宇纬刘巍潘之杰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