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型车稳定杆与拉臂的安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42626 阅读:1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5 06: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型车稳定杆与拉臂的安装结构,包括稳定杆(1),在所述稳定杆(1)上连接有拉臂(2),该拉臂(2)由两块对称的拉臂板(3)对接而成,所述拉臂板(3)的中部为方形板(3a),该拉臂板(3)的两端均有一个耳状凸起(3b),两块拉臂板(3)的耳状凸起(3b)相互配合,在拉臂(2)的两端对接成两个抱箍,所述稳定杆(1)位于抱箍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拉臂的结构进一步轻量化,而且使拉臂与稳定杆和车架的安装拆卸更加方便,同时具有改造成本低、提高安装效率等特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重型车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重型车上的稳定杆与拉臂的安装结构。
技术介绍
重型车整车设计,为获得更好的舒适性和足够大的抗侧倾能力,整车在前后悬架都可能装有稳定杆,而为了传递稳定杆到车架间的力必须将稳定杆与车架通过拉臂连接在一起。目前市面上常见的稳定杆与拉臂的安装结构是拉臂的两端设置两个圆孔,将稳定杆和车架通过拉臂两端的圆孔与拉臂连接在一起,这种拉臂由于其结构特性,基本上都是一体铸造成型,不能铸造得太薄,导致了拉臂的整体结构较重,同时不便于安装和拆卸。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轻量化拉臂并且安装拆卸方便的重型车稳定杆与拉臂的安装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重型车稳定杆与拉臂的安装结构,包括稳定杆(1),在所述稳定杆(I)上连接有拉臂(2),其特征在于:该拉臂(2)由两块对称的拉臂板(3)对接而成,所述拉臂板(3)的中部为方形板(3a),该拉臂板(3)的两端均有一个耳状凸起(3b),两块拉臂板(3)的耳状凸起(3b)部分对接成两个抱箍,所述稳定杆(I)位于抱箍内。当使用上述结构时,拉臂由一体铸造成型变为由两块拉臂板对接而成,可以使拉臂板进一步轻量化,在安装时,使两块拉臂板对接而成的两个抱箍分别箍在车架和稳定杆上,再通过螺栓夹紧两块 拉臂板,安装和拆卸更加方便。所述拉臂板(3)其中一端的耳状凸起(3b)两块耳板的的夹角为α,该拉臂板(3)另一端的耳状凸起(3b)两块耳板的夹角为β,且135° ( α=β ( 145°。这个角度可以使得耳状凸起刚好避开车架和稳定杆,安装拆卸更加方便。为了使稳定杆传递到车架间的力更加平稳,所述拉臂(2)通过衬套(4)安装到稳定杆(I)上,且该衬套(4)位于拉臂(2)端头的抱箍内;然后为了限制稳定杆上的衬套的旋转位移,所述衬套(4)外表面具有两个锥形凸块(4a),两个该锥形凸块(4a)中心线的夹角为Y,且Υ = α=β,在所述拉臂⑵的抱箍内设有与该锥形凸块(4a)相配合的凹槽(2a),该凹槽(2a)由两块拉臂板(3)上对称设置的两个弧形过渡板(3c)对接而成,且该弧形过渡板(3c)位于耳状凸起(3b)的边缘。为了进一步达到轻量化的目的,所述拉臂(2)的材料为铝合金。有益效果:本技术使拉臂的结构进一步轻量化,而且使拉臂与稳定杆和车架的安装拆卸更加方便,同时具有改造成本低、提高安装效率等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拉臂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衬套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图4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图3、图4、图5所示,本技术包括稳定杆1、拉臂2和衬套4等部件,所述拉臂2的材料为铝合金,该拉臂2由两块对称的拉臂板3对接而成,所述拉臂板3的中部为方形板3a,该拉臂板3的两端均有一个耳状凸起3b,两块拉臂板3的耳状凸起3b相互配合,在拉臂2的两端对接成两个抱箍,所述稳定杆I位于抱箍内。所述拉臂板3其中一端的耳状凸起3b两块耳板的的夹角为α,该拉臂板3另一端的耳状凸起3b两块耳板的夹角为β,且135°≤α =β≤145°。由图1、图4和图5所述拉臂2通过衬套4安装到稳定杆I上,该衬套4套装在稳定杆I上,且该衬套4位于拉臂2端头的抱箍内;所述衬套4外表面具有两个锥形凸块4a,两个该锥形凸块4a 中心线的夹角为Y,且Y = α=β,在所述拉臂2的抱箍内设有与该锥形凸块4a相配合的凹槽2a,该凹槽2a由两块拉臂板3上对称设置的两个弧形过渡板3c对接而成,且该弧形过渡板3c位于耳状凸起3b的边缘。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以本技术为限制,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如改变表架和基准柱的数量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重型车稳定杆与拉臂的安装结构,包括稳定杆(I),在所述稳定杆(I)上连接有拉臂(2),其特征在于:该拉臂(2)由两块结构相同的拉臂板(3)对接而成,所述拉臂板(3)的中部为方形板(3a),该拉臂板(3)的两端均有一个耳状凸起(3b),两块拉臂板(3)的耳状凸起(3b)部分对接成两个抱箍,所述稳定杆(I)穿套在抱箍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车稳定杆与拉臂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臂板(3)其中一端的耳状凸起(3b)两块耳板的夹角为α,该拉臂板(3)另一端的耳状凸起(3b)两块耳板的夹角为β,且135° ^ α = β ^ 145°。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重型车稳定杆与拉臂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臂(2)通过衬套⑷安装到稳定杆⑴上,且该衬套⑷位于拉臂(2)端头的抱箍内;所述衬套(4)外表面具有两个锥形凸块(4a),两个该锥形凸块(4a)中心线的夹角为Y,且Y =α=β,在所述拉臂(2)的抱箍内设有与该锥形凸块(4a)相配合的凹槽(2a),该凹槽(2a)由两块拉臂板(3)上对称设置的两个弧形过渡板(3c)对接而成,且该弧形过渡板(3c)位于耳状凸起(3b)的边缘。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重型车稳定杆与拉臂的安装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拉臂(2)的材料为铝合 金。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重型车稳定杆与拉臂的安装结构,包括稳定杆(1),在所述稳定杆(1)上连接有拉臂(2),该拉臂(2)由两块对称的拉臂板(3)对接而成,所述拉臂板(3)的中部为方形板(3a),该拉臂板(3)的两端均有一个耳状凸起(3b),两块拉臂板(3)的耳状凸起(3b)相互配合,在拉臂(2)的两端对接成两个抱箍,所述稳定杆(1)位于抱箍内。本技术使拉臂的结构进一步轻量化,而且使拉臂与稳定杆和车架的安装拆卸更加方便,同时具有改造成本低、提高安装效率等特点。文档编号B60G21/055GK203126452SQ20132009364公开日2013年8月14日 申请日期2013年3月1日 优先权日2013年3月1日专利技术者黄烈兵, 朱德见, 许丹宁, 李蕊, 张自涛 申请人:重庆北奔汽车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重型车稳定杆与拉臂的安装结构,包括稳定杆(1),在所述稳定杆(1)上连接有拉臂(2),其特征在于:该拉臂(2)由两块结构相同的拉臂板(3)对接而成,所述拉臂板(3)的中部为方形板(3a),该拉臂板(3)的两端均有一个耳状凸起(3b),两块拉臂板(3)的耳状凸起(3b)部分对接成两个抱箍,所述稳定杆(1)穿套在抱箍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烈兵朱德见许丹宁李蕊张自涛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北奔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