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3941 阅读:2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通过前端工具沿轴向作直线动作来进行规定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以及将切换部件配置于上表面并能减小曲柄箱容积的技术。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作业工具具有:作业工具主体部、曲柄箱、曲柄机构、曲柄机构用离合器机构和切换部件。另外还具有:将曲柄箱和外部连接起来的开口部;阻塞开口部并能进行旋转动作的旋转部件;配置于曲柄箱外部并将切换部件和旋转部件连接起来,用于将作业工具使用者手动操作作出的切换部件的切换操作传递给旋转部件的切换动作传递机构。此外,旋转部件具有向曲柄箱内方向延伸的动作构件,动作构件利用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将离合器机构在动力传递状态和动力切断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作业工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作业工具,尤其是通过前端工具沿轴向作直线动作来进行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
技术介绍
在德国专利第19716976号公开公报中公开了一种冲击钻。该专利文献中所述的冲击钻中,在作业工具主体部的曲柄箱内配置有:曲柄机构,其使作为前端工具的冲击钻头进行冲击动作;以及离合器机构,其在向上述曲柄机构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状态和切断向曲柄机构传递驱动力的动力切断状态之间切换。而从便于作业者进行操作的观点来看,可将手动操作的离合器切换部件配置在作业工具主体部的上表面。对于收纳于曲柄箱内的曲柄机构、离合器机构等而言,滑动部位的润滑是必要的,而为了提高润滑性,优选将曲柄箱的容积设定得尽可能小、使其没有多余浪费的空间。因此,在设计作业工具主体部时,必须兼顾曲柄箱内的配置方式和离合器切换部件的配置方式。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以上相关各点,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合理的配置结构的作业工具。本专利技术构成了一种通过前端工具沿轴向作直线动作来进行规定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其中,作为本专利技术所谓的“作业工具”,较为典型的是如下的冲击式作业工具:令前端工具仅沿轴向进行冲击动作的电动锤,以及令前端工具既可沿轴向进行冲击动作、又可绕-->轴向进行旋转动作的冲击钻等,但本专利技术并不仅限于此,只要是前端工具可沿轴向作直线动作这种形式的工具,即使是非冲击式的作业工具,也可包含在本专利技术中。本专利技术的作业工具具有:作业工具主体部、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运动转换机构以及运动转换机构用离合器机构。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形成于作业工具主体部内,且优选具有如下结构,即,在被设定为密闭状的同时,为保证收纳于该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内的各机构部的润滑而在其中封入润滑剂。运动转换机构配置于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内,用于使前端工具作直线动作。运动转换机构用离合器机构配置于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内,并且可在向运动转换机构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状态和切断向运动转换机构传递驱动力的动力切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本专利技术的作业工具具有切换部件、开口部、旋转部件、切换动作传递机构以及动作构件。切换部件配置于作业工具主体部的上表面,作业工具使用者可手动操作该切换部件来切换离合器机构的工作状态。开口部将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和外部连接起来。旋转部件封闭开口部,并能进行旋转动作。切换动作传递机构配置于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的外部,并将切换部件和旋转部件连接起来,该机构将由作业工具使用者的手动操作所进行的切换部件的切换动作传递给旋转部件。旋转部件具有向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内方向延伸的动作构件,该动作构件利用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使离合器机构在动力传递状态和动力切断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其中,本专利技术中所谓的“利用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较为典型的是利用动作构件在与旋转部件的旋转轴向交叉方向上的位移分量。另外,作为利用该动作构件在与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方向交叉方向上的位移分量的方式,较为典型的是利用圆弧运动的位移分量,但并不仅限于此,还可以包括使动作构件沿上下方向作直线状动作的方式,例如使用像齿条齿轮那样的齿轮机构。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结构,对离合器机构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的切换-->部件配置于作业工具主体部的上表面。因此,无论使用者惯用的是哪只手,都能简便地操作到切换部件,此外当把冲击钻置于地面或作业台上等时,切换部件也不会轻易与该地面或台面发生干涉,从而能够防止切换部件被意外地切换。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作为将切换部件的切换动作传递给旋转部件的构件,切换动作传递机构被配置在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的外侧,由此,能够使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的容积减少相当于该切换动作传递机构的部分。由此,润滑剂易于在配置于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内的机构之间存留,润滑效果得到提高。另外由于利用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来完成离合器机构的切换,所以能够依靠该旋转部件来维持开口部的封闭状态。因此,虽然是采用将切换动作传递机构配置于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外部的这种结构,仍能够避免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内的润滑剂从开口部漏出的问题,并能合理地实现离合器机构的切换。如此,采用本专利技术,在实现了将切换部件配置于作业工具主体部上表面带来的好处同时,能够防止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内的润滑剂漏出到箱外,并减小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的容积,还能够提高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内的机构的润滑性。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冲击钻整体结构的侧剖视图。图2是表示冲击钻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表示的是已切换成冲击模式的状态。图3是表示冲击钻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表示的是已切换成冲击钻模式的状态。图4是表示冲击钻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表示的是已切换成钻模式的状态。图5是表示模式切换部件的俯视图,表示的是已切换成冲击模式的状态。图6是表示模式切换部件的俯视图,表示的是已切换成冲击钻模-->式的状态。图7是表示模式切换部件的俯视图,表示的是已切换成钻模式的状态。图8是表示第2切换机构的俯剖视图,表示的是已切换成冲击模式的状态。图9是表示第2切换机构的俯剖视图,表示的是已切换成冲击钻模式的状态。图10是表示第2切换机构的俯剖视图,表示的是已切换成钻模式的状态。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的冲击钻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表示的是已切换成冲击钻模式的状态。图1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的冲击钻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表示的是已切换成钻模式的状态。图13是表示摆动部件的俯视图。图14是表示摆动部件和旋转部件的侧视图。图1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方式的冲击钻整体结构的侧剖视图。图16是表示冲击钻主要部分侧剖视图。图17是说明将第1切换机构安装在齿轮罩内的安装构造及安装方法的示意图。图18是沿图17中箭头A的向视图。图19是沿图17中B-B线的剖视图。图20是沿图17中箭头C的向视图。图2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方式的冲击钻整体结构的侧剖视图。图22是表示冲击钻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表示的是冲击钻头的动作模式已切换成冲击模式的状态。图23是表示冲击钻主要部分的侧剖视图,表示的是冲击钻头的动作模式已切换成钻模式的状态。图24是表示动减振器配置结构的俯视图。图25是表示动减振器整体结构的俯视图。-->图26是沿图24中A-A线的剖视图。图27是沿图24中B-B线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以下参照图1~图10,对本专利技术的第1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以本实施方式采用电动式冲击钻作为作业工具的一例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冲击钻整体结构的侧剖视图。如图1所示,从大体上看,本实施方式的冲击钻101的主要结构包括:主体部103,其构成冲击钻101的外轮廓;冲击钻头119,其经由中空状前端工具保持件安装在该主体部103的顶端区域(图中左侧),且该冲击钻头119可从主体部103卸下,其中为方便而未图示前端工具保持件;以及把手109,其被连接在主体部103上的与冲击钻头119相反的一侧,供使用者握持。冲击钻头119被前端工具保持件保持为如下状态:可沿其轴向相对该前端工具保持件作直线动作,且沿周向相对前端工具保持件的旋转受到限制。主体部103对应于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作业工具主体”,冲击钻头119则对应于本专利技术中所述的“前端工具”。为便于说明,将冲击钻头119侧定为前侧,将把手109侧定为后侧。将附图中的水平方向定为水平方向,将附图中的铅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作业工具,通过其前端工具沿轴向作直线动作来进行加工作业,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业工具主体部;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其形成于上述作业工具主体部内;运动转换机构,其配置于上述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内,使上述前端工具作直线动作 ;运动转换机构用离合器机构,其配置于上述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内,并在向上述运动转换机构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状态和切断驱动力传递的动力切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切换部件,其配置于上述作业工具主体部的上表面,通过作业工具使用者对该切换 部件的手动操作,对上述离合器机构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开口部,其将上述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和外部连接起来;旋转部件,其封闭上述开口部,并能进行旋转动作;切换动作传递机构,其配置于上述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的外部,并将上述切换 部件和上述旋转部件连接起来,作业工具使用者手动操作来进行上述切换部件的切换动作,该切换动作通过上述切换动作传递机构传递给上述旋转部件,上述旋转部件具有向上述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内方向延伸的动作构件;上述动作构件利用上述旋转部件 的旋转动作,使上述离合器机构在动力传递状态和动力切断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JP 2005-12-2 349868/2005;JP 2005-12-12 358308/20051.一种作业工具,通过其前端工具沿轴向作直线动作来进行加工作业,其特征在于,具有:作业工具主体部;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其形成于上述作业工具主体部内;运动转换机构,其配置于上述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内,使上述前端工具作直线动作;运动转换机构用离合器机构,其配置于上述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内,并在向上述运动转换机构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状态和切断驱动力传递的动力切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切换部件,其配置于上述作业工具主体部的上表面,通过作业工具使用者对该切换部件的手动操作,对上述离合器机构的工作状态进行切换;开口部,其将上述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和外部连接起来;旋转部件,其封闭上述开口部,并能进行旋转动作;切换动作传递机构,其配置于上述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的外部,并将上述切换部件和上述旋转部件连接起来,作业工具使用者手动操作来进行上述切换部件的切换动作,该切换动作通过上述切换动作传递机构传递给上述旋转部件,上述旋转部件具有向上述运动转换机构收纳箱内方向延伸的动作构件;上述动作构件利用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动作,使上述离合器机构在动力传递状态和动力切断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动作构件由相对于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偏心设置的偏心销构成,当上述旋转部件旋转时,上述偏心销绕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偏心旋转,利用该偏心旋转动作的上下方向位移分量,对上述离合器机构的状态进行切换。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切换动作传递机构具有转轴部件,该转轴部件可绕与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正交的旋转轴线旋转,上述转轴部件和上述旋转部件之间,通过相互间以啮合方式卡合的多个锥齿轮来连接。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切换动作传递机构具有摆动部件,该摆动部件可绕与上述旋转部件的旋转轴线交叉的摆动轴线摆动;上述摆动部件具有沿该摆动部件的摆动方向分布的齿部;上述旋转部件具有圆形齿轮;上述摆动部件和上述旋转部件之间,经由上述齿部和上述圆形齿轮之间以啮合方式的卡合来连接。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业工具,其特征在于,上述前端工具由加工头构成,该加工头可作沿其轴向进行的直线动作和绕其轴向进行的旋转动作,上述作业工具还具有:旋转驱动机构,其使上述加工头进行旋转动作;旋转驱动机构用离合器机构,其在向上述旋转驱动机构传递驱动力的动力传递状态、和切断驱动力传递的动力切断状态之间进行切换,上述切换部件为模式切换部件,其在冲击钻模式、冲击模式以及钻模式之间进行模式切换,其中,在该冲击钻模式下时,驱动上述加工头进行直线动作和旋转动作复合的动作;在该冲击模式下时,驱动上述加工头只进行直线动作;在该钻模式下时,驱动上述加工头只进行旋转动作,该作业工具还具有离合器切换机构,该离合器切换机构根据上述模式切换部件的切换动作,将上述旋转驱动机构用离合器机构在动力传递状态和动力切断状态之间进行状态切换,当上述切换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古泽正规糟谷喜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