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4231354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在具有动态吸振器的作业工具中,吸收与动态吸振器和作业工具主体侧间的安装位置有关的尺寸误差,并且有益于动态吸振器长轴方向小型化的技术。作业工具具有动态吸振器,该动态吸振器具有主体部、配重和弹性元件,主体部是由在同轴上配置成相向状的多个筒状构件形成的。弹性元件向多个筒状构件作用加载力。多个筒状构件在承受弹性元件的加载力的状态下固定在作业工具主体侧。在多个筒状构件上分别形成有强制激振用的通气构件,多个通气构件中的至少一个通气构件能够相对于一个筒状构件在长轴方向相对移动,该强制激振用的通气构件向该筒状构件的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在与筒状构件的长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插入通气构件安装部中来进行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像锤或锤钻等那样直线状地驱动前端工具的作业工具中的动态吸振器的安装技术。
技术介绍
在JP特开2006-62039号公报(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将用于降低在利用作为前 端工具的工具头进行锤击作业时产生的振动的动态吸振器安装在作业工具主体上的安装 技术,尤其公开了将利用容置工具头驱动用的曲柄机构的曲柄室内的压力变动强制性地驱 动配重的强制激振式动态吸振器安装在作业工具主体上的安装技术。 在上述公报中记载的动态吸振器中,由连接成能够在长轴方向上相对移动的多个 筒状构件形成主体部,并且,在各筒状构件内以能够与该筒状构件相对移动的方式配置有 作为弹性元件承受构件的弹簧支架,该作为弹性元件承受构件的弹簧支架用于承受隔着配 重配置在两侧的作为弹性元件的螺旋弹簧的弹力,并且,动态吸振器经两弹簧支架相对筒 状构件的移动动作固定在作业工具主体的卡止部上,由此动态吸振器安装在作业工具主体 上。因而,在向作业工具主体安装动态吸振器时,允许多个筒状构件在长轴方向上相对移 动,从而能够调整向径向突出设置在一个筒状构件的外表面上的强制激振用连接口与设置 在另一个筒状构件上的强制激振用连接口的配置间隔。由此,在向作业工具主体上安装动 态吸振器时,在作为安装侧的筒状构件的连接口与作为被安装侧的作业工具主体侧的连接 孔间的位置关系上,即使产生因制造上或者组装时的尺寸误差而引起的位置偏差,也能够 合理地吸收该尺寸误差。 但是,在考虑作业工具的小型化或者使用性时,合理的是利用作业工具主体侧面 等的空余空间安装动态吸振器,但是由于结构上的原因难以确保动态吸振器的配置空间。 特别是确保与工具主体的长轴方向有关的空间更加困难,对动态吸振器长轴方向的小型化 的要求高。 专利文献1 :JP特开2006-62039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而提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在具有动态吸振器的作 业工具中,吸收与动态吸振器和作业工具主体侧之间的安装位置有关的尺寸误差,并且有 益于使动态吸振器长轴方向小型化的技术。 为了达成上述课题,形成了本专利技术。 根据本专利技术作业工具的优选的方式,构成具有作业工具主体和动态吸振器的作业 工具,所述作业工具主体容置有用于直线状地驱动前端工具的动作机构,所述动态吸振器 安装在作业工具主体上,在驱动前端工具时进行减振。此外,作为本专利技术中的"作业工具" 相当于具有代表性的锤或者电锤钻等冲击工具。动态吸振器具有主体部、容置在主体部内 且能够沿着该主体部的长轴方向移动的配重、使配重与主体部之间连接的弹性元件。并且,3主体部包括在同轴上配置成相向状的多个筒状构件,在所述多个筒状构件组合为能够在长 轴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状态下形成主体部。此外,至少利用弹性元件使配重与筒状构件之间 连接即可,还包括利用减振元件使配重与筒状构件之间连接的结构。另外,筒状构件的剖面 形状不受限制。弹性元件以使两筒状构件相互分离的方式对多个筒状构件作用加载力。另 外,多个筒状构件在至少一个筒状部直接承受弹性元件的加载力的状态下被支撑在作业工 具主体侧。作为本专利技术的"弹性元件"相当于具有代表性的螺旋弹簧。 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作业工具优选的方式,在多个筒状构件上分别形成有强制激 振用的通气构件,所述强制激振用的通气构件向该筒状构件的径向外侧突出,并且在与筒 状构件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插入形成在作业工具主体侧的通气构件安装部中来进行 安装。并且,多个通气构件中的至少一个通气构件能够相对于一个筒状构件在长轴方向相 对移动。在这种情况下,本专利技术的"强制激振用的通气构件"是为了实现如下的功能而设置 的,B卩,在是动作机构例如具有将马达的旋转输出变换成直线运动的曲柄机构和利用该曲 柄机构通过空气弹簧被驱动的冲击元件的冲击工具的情况下,利用在曲柄机构进行驱动时 发生的作业工具主体内部的变动压力强制性地激振动态吸振器的配重。具体地说,设置成 一个通气构件为了将容置曲柄机构的作业工具主体的压力变动区域(曲柄室)内的压力变 动导入一个筒状构件的内部空间而将该内部空间和压力变动区域连通,另一个通气构件使 另一个筒状构件的内部空间与作业工具主体的内部空间、例如容置冲击元件的圆筒的内部 空间连通。 如上所述,在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方式中,动态吸振器的主体部是通过使多个筒状构件 能够在长轴方向上相对移动来组合而成的,并且多个两筒状构件在承受弹性元件的加载力 的状态下支撑在作业工具主体侧。换言之,在本专利技术中,筒状构件是兼有固定在作业工具主 体上的现有弹性元件承受构件的功能的结构,由此,废弃了弹性元件承受构件,能够相应地 使动态吸振器长轴方向的尺寸縮短以使动态吸振器小型化。其结果,易于确保作业工具主 体侧的用于动态吸振器的配置空间。 另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在上述结构的基础上,分别设置在多个筒状构件上的通气构件 中的至少一个通气构件能够相对于筒状构件在长轴方向上相对移动。通过该结构,在向作 业工具主体上安装动态吸振器时,即使作业工具主体侧的通气构件安装部的配置间隔与动 态吸振器的通气构件的配置间隔间存在制造上或者组装时的偏差,也能够一边吸收该偏差 一边将通气构件安装在通气构件安装部上,由此能够提高动态吸振器安装在工具主体部上 的安装性。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作业工具的其他方式,承受弹性元件的加载力的筒状构件在比承受该加载力的弹性元件承受面更靠内侧的长轴方向中央侧,在承受弹性元件的加载力的状态下被设置在作业工具主体上的固定部固定。通过该结构,因为能够在长轴方向长度的范围内支撑动态吸振器,所以更易于确保作业工具主体侧的动态吸振器的配置空间。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作业工具的其他方式,通气构件形成在筒状的滑套(slidesleeve)上,所述筒状的滑套以能够在所述筒状构件的长轴方向上自由滑动的方式安装在筒状构件的外侧。通过该结构,能够在长轴方向上进行通气构件相对于通气构件安装部的位置调整,从而能够合理地吸收偏差。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作业工具的其他方式,作业工具主体包括容置动作机构的两个壳体,所述动态吸振器被安装成跨越所述两个壳体。例如,在作业工具为对被加工材料进行锤 击作业或者电锤作业的冲击工具的情况下,容置向作为前端工具的工具头施加冲击力的冲 击机构的圆筒相当于一个壳体,容置曲柄机构的曲柄壳体相当于另一个壳体。根据本专利技术, 能够良好地适用于具有像动态吸振器被安装成跨越两个壳体那样结构的作业工具主体的 机种的冲击工具。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作业工具的其他方式,通气构件由与筒状构件不同的构件形成,呈弹性状地安装在该筒状构件上。在这里,所说的"呈弹性状地安装"广泛地包括如下等方式,即,通气构件以相对于筒状构件至少允许在长轴方向上移动的方式通过例如橡胶等弹性构件安装在筒状构件上,或者通气构件本身由能够进行弹性变形的材料形成。由于形成上述结构,所以能够获得吸收在向作业工具主体上安装动态吸振器时的偏差的效果。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作业工具的其他方式,通气构件由橡胶管形成。根据该结构,能够降低制造成本,并且不会使筒状构件在径向上大型化。 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作业工具的其他方式,作业工具主体包括容置动作机构的两个壳 体,动态吸振器安装在上述的两个壳体中的一个壳体上。在这种情况下,在作业工具为对被 加工材料进行锤击作业或者电锤作业的冲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作业工具,具有作业工具主体和动态吸振器,所述作业工具主体容置有用于直线状地驱动前端工具的动作机构,所述动态吸振器安装在所述作业工具主体上,在驱动所述前端工具时进行减振,其特征在于,所述动态吸振器具有主体部、容置在所述主体部内并能够在该主体部的长轴方向上移动的配重、使所述配重与所述主体部之间连接的弹性元件,所述主体部具有在同轴上配置成相向状的多个筒状构件,在所述多个筒状构件组合为能够在长轴方向上相对移动的状态下形成所述主体部,所述弹性元件以使两筒状构件相互分离的方式对所述多个筒状构件作用加载力,所述多个筒状构件在承受所述弹性元件的加载力的状态下被固定在所述作业工具主体侧,在所述多个筒状构件上分别形成有强制激振用的通气构件,其中所述强制激振用的通气构件向该筒状构件的径向外侧突出,并且,通过在与所述筒状构件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上插入形成在所述作业工具主体侧的通气构件安装部中而被安装,多个所述通气构件中的至少一个通气构件能够相对于一个筒状构件在长轴方向相对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尾藤进也小西拓郎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