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7522623 阅读:20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7-12 03:4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作业工具,其减速机构不存在齿隙。该作业工具具有行星减速机构(131),行星减速机构(131)具有:驱动部件(135),其被动力源(111)驱动而转动;从动部件(139),其与驱动部件(135)设在同一轴线上且能转动,顶端工具(119)还连接在其上;中间部件(137),其设在驱动部件(135)和从动部件(139)之间。其中,中间部件(137)为行星部件,驱动部件(135)被驱动而转动时,在作用于中间部件(137)和驱动部件(135)之间的接触面上的摩擦力的作用下,中间部件(137)至少产生自转,以此对驱动部件(135)的转动进行减速并将转动动力传递给从动部件(139)。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作业工具,由该作业工具驱动顶端工具而进行所需的加工作业。
技术介绍
在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173739号(专利文献1)中公开有一种螺丝拧紧机,其具有作为动力传递机构的行星齿轮机构,由该行星齿轮机构对电机的转动进行减速并将转动动力传递给顶端工具。当螺丝拧紧机具有行星齿轮机构时具有以下优点不仅能获得较大的减速比和拧紧力,还能将输入轴和输出轴设在同一轴线上等。但是采用齿轮减速机构时,由于存在齿隙,而其为噪音产生源。特别对于转速较高的减速器,其影响越是明显。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技术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8-173739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作业工具,其减速机构不存在齿隙。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例,作业工具构成为驱动顶端工具而对被加工件进行所需的加工作业。所述作业工具具有动力源,其用来驱动顶端工具;行星减速机构,由其将该动力源的转动动力传递给顶端工具。行星减速机构具有驱动部件,其被动力源驱动而转动;从动部件,其与上述驱动部件设在同一轴线上且能转动,顶端工具连接在该从动部件上;中间部件,其设在驱动部件和从动部件之间。其中,中间部件为行星部件,驱动部件被驱动而转动时,在作用于中间部件和该驱动部件之间的接触面上的摩擦力的作用下,该中间部件至少产生自转,以此对驱动部件的转动进行减速并将转动动力传递给从动部件。另外,本专利技术中的“所需的加工作业”,包括驱动作为顶端工具的拧紧用工作头以使其转动而完成的螺丝拧紧作业、或是依靠砂轮或者研磨材的转动或偏心转动而完成的磨削·研磨作业,或是通过被驱动而转动的锯刀对被加工件进行的切割作业等等。由于本专利技术的行星减速机构由摩擦力将驱动部件的转动动力传递给从动部件,所以能消除齿轮减速机构中一定存在的齿隙。从而能降低用行星减速机构进行驱动时的噪音。另外,与行星齿轮机构相比,由于本专利技术采用由摩擦力传递转动动力的方式,所以形状较为简单,这样其制作也变得容易。当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2所述的作业工具时,其采用以下结构在驱动部件和从动部件之间设置与驱动部件的转动轴线呈倾斜状态的锥部,中间部件与该锥部摩擦接触, 并且,在负载状态下,在中间部件和锥部之间施加推压力。另外,本技术方案中的“负载状态”,是指容许转动动力从驱动部件传递给从动部件的状态,换言之,是指能将驱动部件的转动动力传递给从动部件的状态。采用该技术方案时,由于采用使中间部件推压在锥部上而产生摩擦力,再由该摩擦力将驱动部件的转动动力传递给从动部件的结构,所以能使沿转动轴线方向作用于上述锥部的推压力,通过楔紧作用而由交叉于该转动轴线方向的径向力来放大它,由此能获得较大的摩擦力,因而本专利技术能提高动力传递性能。另外,为利用楔紧作用而在锥部产生大于转动轴线方向上的力的径向力,优选将该锥部与转动轴线方向的倾角设定为大于0度而小于45度,尤其优选其在20度以下。当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3所述的作业工具时,其采用以下结构在无负载状态下, 始终在中间部件和锥部之间施加规定大小的预压。另外,本技术方案中的“预压”,较为典型的情况是通过弹性部件的弹力作用来实现。采用该技术方案时,由于采用了在无负载状态下始终有预压作用的结构,所以能可靠地保持中间部件和锥部之间的接触状态。当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4所述的作业工具时,其采用以下结构驱动部件和从动部件被驱动而转动时,在中间部件和锥部之间另行施加除规定大小的预压以外的推压力。 另外,本技术方案中的“推压力”,较为典型的情况是根据从驱动部件到从动部件的转动动力传递路径上产生的负载(转动阻力),在加压方向上使中间部件以及锥部相对移动而实现。采用该技术方案时,由于采用在中间部件和锥部之间另行施加推压力的结构,所以能提高锥部和中间部件之间的接触面上的摩擦力,因而本专利技术能进一步提高动力传递性能。当采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5所述的作业工具时,其采用以下结构其行星减速机构具有行星架,该行星架用来保持作为中间部件的行星部件。从动部件作为行星架而承受由行星部件传递来的动力。采用该技术方案时,由于采用了从动部件由行星架构成的结构,所以能以中间部件的公转速度驱动从动部件而使其转动。专利技术效果本专利技术能提供一种作业工具,其减速机构不存在齿隙。 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1实施方式的整个螺丝拧紧机的侧剖面图。图2是表示图1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表示处于初始状态。图3是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表示螺丝拧紧作业的开始状态(表示拧紧用工作头与主轴一起被推向机身部一侧,驱动齿轮的转动动力传递给主轴的动力传递状态)。图4是表示图1中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表示用来确定拧入深度的定位器抵靠在被加工件上的状态。图5是表示图1的主要部分的放大图,表示螺丝拧紧作业的结束状态(表示拧紧用工作头被进一步拧入而切断动力传递的状态)。图6是表示沿图1的剖切线A-A剖切的剖面图。图7是表示沿图1的剖切线B-B剖切的剖面图。图8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2实施方式的螺丝拧紧机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剖面图,表示动力传递被切断的初始状态。图9是表示上述动力传递机构的剖面图,表示动力传递状态。图10是表示沿图8的剖切线C-C剖切的剖面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3实施方式的螺丝拧紧机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剖面图,表示动力传递被切断的初始状态。图12是表示上述动力传递机构的剖面图,表示动力传递状态。图13是表示沿图11的剖切线D-D剖切的剖面图。图1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第4实施方式的电动圆盘锯的动力传递机构的剖面图,表示动力传递被切断的初始状态。图15是表示上述动力传递机构的放大剖面图。图16是表示沿图14的剖切线E-E剖切的剖面图。图17是表示凸轮面形状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1,电动螺丝拧紧机(作业工具);103,机身部(作业工具机身);105,电机壳体;107,齿轮箱;107a,止动件;109,把手;109a,扳机;111,驱动电机(动力源);113,电机轴;115,小齿轮;116,片簧;117,主轴;117a,工作头插入孔;117b,小径轴部;117c,凸缘部;117d,弹簧收装孔;117e,后端面;118,钢球;119,拧紧用工作头(顶端工具);119a, 细径部;121,轴承;123,定位器;131,动力传递机构;133,固定毂;134,轴承;135,驱动齿轮(驱动部件);135a,主体部;135b,轮齿;135c,底壁;137,滚子(中间部件);138,挡圈; 139,滚子保持部件;139a,主体部;141,轴承;143,轴承;145,滚子设置槽;146,固定毂的锥面;147,驱动齿轮的锥面;149,压缩弹簧;153,固定毂;153a,锥面;154,圆柱销;155,驱动齿轮(驱动部件);155a,轮齿;155b,内周面;157,滚珠(中间部件);158,压缩螺旋弹簧; 159 ;滚珠保持部件(从动部件);159a,圆柱体;161,固定毂;162,轴承;163,驱动齿轮(驱动部件);1M,筒部;IMa,锥面;I65,从动筒状部(从动部件);16 ,锥面;I66,推力轴承;167,滚子(中间部件);168,压缩弹簧;169,滚子保持部件;169a,凸部;169b,主体部; 169c,滚子设置槽;250,电动圆盘锯(作业工具);251,基座;251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生田洋规花井贵将伊藤晃浩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