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900863 阅读:1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作业工具,其装载有动态吸振器,对实现工具主体内的动态吸振器的合理配置有效。作为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作业工具的锤钻在内部空间(110)中配置有动态吸振器(151),所述内部空间(110)是在主体部(103)内相比驱动马达(111)位于运动变换部(113)一侧的空间,由运动变换部(113)的外缘规定该空间的内侧,并且由驱动马达(111)的马达外轮廓规定该空间的外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如锤或锤钻等那样的将前端工具直线驱动的作业工具
技术介绍
作为这种作业工具的一个例子,在下述的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设置有减 振部的电动锤的结构。专利文献1中公开的电动锤具有动态吸振器,由此使 锤击作业时的锤低振动化,其中,该动态吸振器是对伴随锤击作业而引起的 锤钻头长轴方向的振动进行减振的装置。动态吸振器形成为如下结构,艮P, 具有配重,该配重沿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运动,从而对在锤击作业时的锤进 行减振,其中,该配重能够在螺旋弹簧施加的推压力作用的状态下进行直线 运动。但是,在设计将对实现振动降低效果有效的上述动态吸振器装载在工具 主体中的作业工具时,需要如下技术,S卩,通过有效地利用工具主体内的空 余空间,从而合理地装载该动态吸振器,来避免作业工具整体大型化。专利文献l:国际公开第05/105386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相关的问题而作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在装载有动态 吸振器的作业工具中,对实现合理配置工具主体内的动态吸振器有效的技术。为了完成上述课题,本专利技术的作业工具是直线状驱动长轴的前端工具, 使该前端工具执行规定的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并至少具有工具主体、驱动 马达、马达输出轴、运动变换部、空气弹簧室、冲击件、内部空间及动态吸 振器。在此所说的"作业工具"广泛地包括如锤、锤钻等这样的通过前端工 具直线运动来对被加工材料执行加工作业的形式的作业工具。驱动马达为容置在工具主体中的马达。驱动马达的马达输出轴沿前端工 具的长轴方向延伸。运动变换部包括摆动构件及驱动件,在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配设在相比驱动马达位于前端工具一侧的位置处。摆动构件通过马达输出轴的旋转而 在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进行摆动动作。驱动件与马达输出轴平行配置,并 通过摆动构件的摆动中的长轴方向上的分量而在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直线 运动。空气弹簧室连接在驱动件上。冲击件构成为冲击构件,通过驱动件的 直线运动,经由空气弹簧室,即通过空气弹簧的作用冲击前端工具。内部空间是在工具主体内相比驱动马达位于运动变换部一侧的空间,由 运动变换部的外缘规定该空间的内侧,并且由驱动马达的马达外轮廓规定该 空间的外侧。动态吸振器包括配重和将该配重弹性支撑在工具主体上的弹性构件,由 弹性构件弹性支撑的配重一边克服弹性构件的弹力, 一边沿前端工具的长轴 方向直线运动,由此实现加工作业时对所述工具主体的减振。此外,关于本 专利技术的"配重的直线运动",该直线运动方向不是仅限定于前端工具的长轴 方向,只要至少具有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的分量即可。另外,该动态吸振 器配置在上述内部空间中。在此,关于上述内部空间,是在工具主体内相比驱动马达位于运动变换 部一侧的空间,形成在运动变换部周围的空间易于形成空余空间,因此能够 由运动变换部的外缘规定空间的内侧。另一方面,在进行设计使工具主体本 身与驱动马达的马达外轮廓相匹配的情况下,能够由该马达外轮廓规定空间 的外侧。因而,通过在这样的内部空间中配置动态吸振器,能够实现合理配 置动态吸振器,不会使工具主体大型化并且有效地利用该工具主体的空余空 间。此外,在本专利技术中,关于"内部空间中动态吸振器的配置"广泛地包括 动态吸振器的整体或者一部分位于内部空间中的形式。在本专利技术的作业工具的优选方式中,所述动态吸振器配置在如下的位置 上,即,该位置是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在与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交叉的方向 上的工具主体的剖面上,从连接摆动构件和驱动件的线上偏离的位置。根据 这样的结构,能够利用内部空间中的从连接摆动构件和驱动件的线上偏离的 特别是用于配置动态吸振器有效的空间。在本专利技术的作业工具的优选方式中,所述弹性构件构成为弹性支撑配重 的螺旋弹簧。另外,所述配重具有弹簧容置部,该弹簧容置部容置螺旋弹簧 的一个端部,其中,所述弹簧容置部在该配重的前面侧及后面侧中的至少一侧沿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呈凹状延伸。根据这样的结构,能够对在螺旋弹簧 容置并组装在配重的弹簧容置空间中的状态下的动态吸振器在前端工具的长 轴方向上的长度进行抑制,能够在该长轴方向上实现动态吸振器的紧凑化。本专利技术的其他方式的作业工具是直线状驱动长轴的前端工具,使该前端 工具执行规定的加工作业的作业工具,其至少具有工具主体、驱动马达、马 达输出轴、运动变换部、空气弹簧室、冲击件、动力传递部、内部空间及动 态吸振器。关于该作业工具中的工具主体、驱动马达、马达输出轴、运动变换部、 空气弹簧室、冲击件及动态吸振器的结构,与上述的工具主体、驱动马达、 马达输出轴、运动变换部、空气弹簧室、冲击件及动态吸振器的结构相同。动力传递部包括保持元件及传递齿轮。保持元件沿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 延伸并保持前端工具。传递齿轮随着马达输出轴的旋转使保持元件绕轴旋转, 从而驱动所述前端工具旋转。内部空间是在工具主体内相比驱动马达位于运动变换部一侧的空间,由 运动变换部的外缘或者驱动马达的马达外轮廓规定该空间的内侧,并且由传 递齿轮的齿轮外轮廓规定该空间的外侧。并且,在该内部空间中配置有动态 吸振器。在此关于该内部空间,是在工具主体内相比驱动马达位于运动变换部一 侧的空间,由于形成在运动变换部周围的空间易于形成空余空间,因此能够 由运动变换部的外缘或者驱动马达的马达外轮廓规定空间的内侧。另一方面, 在进行设计使工具主体的上部与传递齿轮的齿轮外轮廓相匹配的情况下,能 够由该传递齿轮的齿轮外轮廓规定空间的外侧。因而,通过在这样的内部空 间配置动态吸振器,能够合理配置动态吸振器,不会使工具主体大型化并有 效地利用该工具主体的空余空间。另外,在本专利技术的作业工具的优选方式中,所述的动态吸振器配置在如 下的位置上,即,该位置是在所述内部空间中,在与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交 叉的方向上的工具主体的剖面上,从驱动件向工具上侧偏离的位置。根据这 样的结构,能够利用内部空间的从驱动件向工具上侧偏离的特别是配置动态 吸振器有效的空间。根据本专利技术,在装载有动态吸振器的作业工具中,能够实现工具主体内的动态吸振器的合理配置。 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锤钻101的整体结构的侧剖视图。图2是针对图1中的锤钻101,局部表示与图l不同的部位的侧剖视图。图3是表示图2中的锤钻101的A-A线的剖面结构的图。图4是局部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锤钻101的侧剖视图。图5是表示图4中的锤钻101的B-B线的剖面结构的图。图6是局部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锤钻101的侧剖视图。图7是表示图6中的锤钻101的C-C线的剖面结构的图。图8是局部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锤钻101的侧剖视图。图9是表示图8中的锤钻101的D-D线的剖面结构的图。图10是表示与图9所示的形式类似的形式的剖面结构。图11是局部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锤钻101的侧剖视图。图12是表示图11中的锤钻101的E-E线的剖面结构的图。图13是表示其它实施方式的锤钻201的整体结构的侧剖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作业工具"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方式 使用电动式的锤钻作为作业工具的一个例子进行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关于本专利技术的作业工具的第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 图3。图1是表示第一 实施方式的锤钻101的整体结构的侧剖视图。另外,图2是针对图1中的锤 钻101局部表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作业工具,其直线驱动长轴的前端工具,使该前端工具执行规定的加工作业,其特征在于,具有: 工具主体; 驱动马达,其容置在所述工具主体中; 所述驱动马达的马达输出轴,其沿所述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延伸; 运动变换部,其包 括摆动构件和驱动件,该运动变换部在所述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配设在相比所述驱动马达位于所述前端工具一侧的位置处,其中,所述摆动构件通过所述马达输出轴的旋转而在所述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进行摆动动作,所述驱动件与所述马达输出轴平行配置,并通过所述摆动构件的摆动中的长轴方向上的分量在所述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上直线运动; 空气弹簧室,其连接在所述驱动件上; 冲击件,其通过所述驱动件的直线运动,经由所述空气弹簧室来冲击所述前端工具; 内部空间,其是在所述工具主体内相比所述 驱动马达位于所述运动变换部一侧的空间,由所述运动变换部的外缘规定该空间的内侧,并且由所述驱动马达的马达外轮廓规定该空间的外侧; 动态吸振器,其包括配重和将该配重弹性支撑在所述工具主体上的弹性构件,由所述弹性构件弹性支撑的所述配重一边克 服所述弹性构件的弹力,一边沿所述前端工具的长轴方向直线运动,由此实现加工作业时对所述工具主体的减振,并且所述动态吸振器配置在所述内部空间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青木阳之介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牧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