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九挡行星自动变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31969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4 23: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动力传动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变速器,特别涉及一种九挡行星自动变速器。包括输入轴、k1行星排、k2行星排、k3行星排、k4行星排、换挡操纵元件和输出轴;其中,四个行星排分别由行星排行星架、行星排齿圈和行星排太阳轮组成;换挡操纵元件包括离合器a、离合器b、制动器a、制动器b、制动器c和制动器d。实现了九个前进挡,获得整体性能较优的传动比特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动力传动
,涉及一种变速器,特别涉及一种九挡行星自动变速器
技术介绍
随着环保和绿色出行等要求的不断提高,车辆的动力性和燃油经济性要求使自动变速器向宽传动比范围、多挡位、小级差方向发展,中、重型商用车自动变速器的传动比范围达到了 9以上。车辆用自动变速器较多的采用行星变速机构作为变速功能部件,而行星变速机构主要由行星排和多片式换挡操纵元件组成,以达到轻量化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寻求可满足中、重型商用车使用要求的大传动比范围行星自动变速器传动方案,要求结构紧凑、操纵油油路布置方便、同轴输出。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设计一种九挡行星自动变速器,包括输入轴、kl行星排、k2行星排、k3行星排、k4行星排、换挡操纵元件和输出轴;其中,kl行星排由kl行星排行星架3、kl行星排齿圈5和kl行星排太阳轮19组成,k2行星排由k2行星排行星架6、k2行星排齿圈8和k2行星排太阳轮18组成,k3行星排由k3行星排行星架9、k3行星排齿圈11和k3行星排太阳轮17组成,k4行星排由k4行星排行星架14、k4行星排齿圈13和k4行星排太阳轮16组成;换挡操纵元件包括离合器al、离合器b2、制动器a4、制动器b7、制动器clO和制动器dl2 ;其位置关系在 于:所述离合器al和离合器b2位于kl行星排左侧,制动器a4、制动器b7、制动器ClO和制动器dl2位于行星排外层;其连接关系在于:输入轴20与离合器al主动端和离合器b2主动端、kl行星排齿圈5和k2行星排太阳轮18连接,kl行星排太阳轮19与制动器a4连接,kl行星排行星架3与制动器b7、k2行星排行星架6和k3行星排齿圈11连接,k2行星排齿圈8与制动器clO和k4行星排太阳轮16连接,k3行星排太阳轮17与离合器al的被动端连接,k3行星排行星架9与离合器b2的被动端、k4行星排行星架14和制动器dl2连接,k4行星排齿圈13与输出轴15连接。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效果在于:一、利用并联方案建立多个功率流,相比其它行星自动变速器,挡位更多。二、两个离合器相邻,便于集中布置操纵油油路,结构紧凑、操纵油路布置方便。三、采用三自由度方案,每挡接合两个操纵元件,相邻挡位切换时,只需切换一个操纵元件,可简化换挡控制。四、可实现五个减速挡位、三个增速挡位,挡位级差合理,传动比范围可达9.9以上。五、同轴输出,便于后驱和全驱布置,适用于中、重型商用车。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传动简图2为各挡位操纵元件工作表。图中,1-离合器a、2-离合器b、3-kl行星排行星架、4_制动器a、5_kl行星排齿圈、6-k2行星排行星架、7-制动器b、8-k2行星排齿圈、9-k3行星排行星架、10-制动器c、I l_k3行星排齿圈、12-制动器d、13-k4行星排齿圈、14-k4行星排行星架、15-输出轴、16_k4行星排太阳轮、17-k3行星排太阳轮、18-k2行星排太阳轮、19-kl行星排太阳轮、20-输入轴。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此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不能以此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九挡行星自动变速器,包括输入轴20、kl行星排、k2行星排、k3行星排、k4行星排、换挡操纵元件和输出轴15 ;其中,kl行星排由kl行星排行星架3、kl行星排齿圈5和kl行星排太阳轮19组成,k2行星排由k2行星排行星架6、k2行星排齿圈8和k2行星排太阳轮18组成,k3行星排由k3行星排行星架9、k3行星排齿圈11和k3行星排太阳轮17组成,k4行星排由k4行星排行星架14、k4行星排齿圈13和k4行星排太阳轮16组成;换挡操纵元件包括离合器al、离合器b2、制动器a4、制动器b7、制动器clO和制动器dl2 ;其位置关系在于:离合器al和离合器b2位于kl行星排左侧,制动器a4、制动器b7、制动器clO和制 动器dl2位于行星排外层;其连接关系在于:输入轴20与离合器al主动端和离合器b2主动端、kl行星排太阳轮19连接,kl行星排行星架3与制动器a4和k2行星排齿圈8连接,kl行星排齿圈5与k2行星排行星架6、k3行星排齿圈11和制动器clO连接,k2行星排太阳轮18与制动器b7连接,k3行星排行星架9与离合器b2被动端、k4行星排齿圈13和制动器dl2连接,k3行星排太阳轮17与离合器al被动端和k4行星排太阳轮16连接,k4行星排行星架14与输出轴15连接。离合器al和离合器b2与变速器输入轴同轴,布置在kl行星排左侧,制动器a4、制动器b7、制动器clO和制动器dl2与变速器输入轴同轴,布置在行星排外层。如图2所示,具体实施例中,.表示操纵元件接合。一挡:通过接合制动器b7和制动器dl2实现;kl行星排行星架3、k2行星排行星架6、k3行星排齿圈11、k3行星排行星架9和k4行星排行星架14固定;动力从输入轴20输入到kl行星排太阳轮19,经kl行星排齿圈5减速输出到k2行星排太阳轮18,再经k2行星排齿圈8减速输出到k4行星排太阳轮16,最后经k4行星排齿圈13减速输出到输出轴15。二挡:通过接合离合器b2和制动器dl2实现;输入轴20与k3行星排太阳轮17连接,k3行星排行星架9和k4行星排行星架14固定;动力的一部分从输入轴20输入到k3行星排太阳轮17,经k3行星排齿圈11减速输出到k2行星排行星架146,与输入到k2行星排太阳轮18的另一部分动力汇流,经k2行星排齿圈8减速输出到k4行星排太阳轮16,再经k4行星排齿圈13减速输出到输出轴15。三挡:通过接合离合器b2和制动器b7实现;输入轴20与k3行星排太阳轮17连接,kl行星排行星架3、k2行星排行星架6和k3行星排齿圈11固定;动力从输入轴20输入,一部分由k3行星排太阳轮17经k3行星排行星架9减速输出到k4行星排行星架134 ;与另一部分直接输入到k2行星排太阳轮18,经k2行星排齿圈8减速输出到k4行星排太阳轮16 ;二者汇流后经k4行星排齿圈13减速输出到输出轴15。四挡:通过接合离合器b2和制动器ClO实现;输入轴20与k3行星排太阳轮17连接,k2行星排齿圈8和k4行星排太阳轮16固定;动力从输入轴20输入,一部分由k2行星排太阳轮18经k2行星排行星架6减速输出到k3行星排齿圈11,与另一部分直接输入到k3行星排太阳轮17的动力汇流后,经k3行星排行星架9减速输出到k4行星排行星架14,再经k4行星排齿圈13增速输出到输出轴15。五挡:通过接合离合器b2和制动器a4实现;输入轴20与k3行星排太阳轮17连接,kl行星排太阳轮19固定;动力从输入轴20输入,一部分由kl行星排齿圈5经kl行星排行星架3减速输出到k3行星排齿圈11,与另一部分输入到k2行星排太阳轮18经k2行星排行星架6减速输出到k3行星排齿圈11的动力合并;与另一部分直接输入到k3行星排太阳轮17的动力汇流后,经k3行星排行星架9减速输出到k4行星排行星架14,再经k4行星排齿圈13增速输出到输出轴15。六挡:通过接合离合器al和离合器b2实现;输入轴20与k2行星排太阳轮18、k3行星排太阳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九挡行星自动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输入轴(20)、k1行星排、k2行星排、k3行星排、k4行星排、换挡操纵元件和输出轴(15);其中,k1行星排由k1行星排行星架(3)、k1行星排齿圈(5)和k1行星排太阳轮(19)组成,k2行星排由k2行星排行星架(6)、k2行星排齿圈(8)和k2行星排太阳轮(18)组成,k3行星排由k3行星排行星架(9)、k3行星排齿圈(11)和k3行星排太阳轮(17)组成,k4行星排由k4行星排行星架(14)、k4行星排齿圈(13)和k4行星排太阳轮(16)组成;换挡操纵元件包括离合器a(1)、离合器b(2)、制动器a(4)、制动器b(7)、制动器c(10)和制动器d(12);其位置关系在于:所述离合器a(1)和离合器b(2)位于k1行星排左侧,制动器a(4)、制动器b(7)、制动器c(10)和制动器d(12)位于行星排外层;其连接关系在于:输入轴(20)与离合器a(1)的主动端和离合器b(2)的主动端、k1行星排齿圈(5)和k2行星排太阳轮(18)连接,k1行星排太阳轮(19)与制动器a(4)连接,k1行星排行星架(3)与制动器b(7)、k2行星排行星架(6)和k3行星排齿圈(11)连接,k2行星排齿圈(8)与制动器c(10)和k4行星排太阳轮(16)连接,k3行星排太阳轮(17)与离合器a(1)的被动端连接,k3行星排行星架(9)与离合器b(2)的被动端、k4行星排行星架(14)和制动器d(12)连接,k4行星排齿圈(13)与输出轴(1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宇车坚志应海文齐春雨
申请(专利权)人:新乡市恒润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