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车辆的座垫框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28502 阅读:1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14 20: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用于车辆的座垫框架。在两侧上设置的纵向框架本体(11、12)在前侧和后侧处被横向框架本体(13、14)相互联接以形成座垫构架,并且面板(15)被固定到两个纵向框架本体(11、12),以从上方覆盖包括前侧横向框架本体(13)的在纵向框架本体(11、12)的前端之间的空间。前侧横向框架本体(13)的面板(15)侧包括凹形部分,以增大距面板(15)的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车辆的座垫框架,其中在被设置在两侧的纵向框架本体之间的前侧和后侧每个均被横向框架本体联接,以形成座垫的构架,并且其中面板被固定到两个纵向框架本体,使得从上方覆盖包括前侧横向框架本体的在纵向框架本体的前端之间的空间。
技术介绍
在车辆碰撞时,存在以下现象的可能性,即,坐在座椅上的乘客的身体在受到座椅安全带限制的同时在座椅的表面上滑动并且向前跌落,这是所谓的下潜现象。此时,必要的是,根据保护乘客的观点,过度的冲击负荷并不施加到乘客。因此,座椅的周边部分传统上已经被以各种方式设计。在下面描述的日本专利申请公报N0.2001-145538(JP2001-145538A)公开了一项专利技术,其中座椅靠背框架的一部分可易于修改以在车辆碰撞时防止过度负荷施加到乘客的下背。另外,一些车辆具有如下座垫:该座垫在前部中变形以抵抗从座垫的前上部施加的负荷并且还吸收通过在车辆碰撞时的下潜现象在座椅下面由向前移动的乘客产生的能量。
技术实现思路
一些车辆座椅不能变形到足以吸收由下潜现象引起的能量。这是因为,构成座椅构架的前侧横向框架本体被设置在构成座椅的前部的面板下面,并且即使当面板由于冲击负荷变形时,面板的变形也被前侧横向框架本体阻挡,这最终导致在吸收由面板变形引起的能量方面的不足。鉴于这种问题,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问题是预先使前侧横向框架本体变形以确保在横向框架本体和面板之间的空间,从而面板由于与下潜现象相关联的冲击负荷而变形并且冲击负荷能够被座椅的前部吸收。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方面中,被设置在座垫构架的两侧上的纵向框架本体被横向框架本体在前侧和后侧相互联接。面板被固定到两个纵向框架本体,以从上方覆盖包括前侧横向框架本体的在纵向框架本体的前端之间的空间。车辆座垫框架包括凹形部分,使得前侧横向框架本体的面板侧增大距面板的距离。在本专利技术的方面的用于车辆的座垫框架中,因为前侧横向框架本体的面板侧包括凹形部分以增大距面板的距离,所以当接收下潜现象伴随的冲击负荷时,面板能够充分地变形,并且因此增加在座椅的前侧中的能量吸收量是可能的。在以上方面中,前侧横向框架本体可以包括凹形部分,使得位于两个纵向框架本体的联接部之间的部分的外部横截面面积小于联接部的外部横截面面积。根据该方面,前侧横向框架本体的位于与两个纵向框 架本体联接的联接部之间的部分具有小的外部横截面面积,以增大距面板的距离,并且因此具有低的强度。然而,因为联接部的外部横截面面积保持不被减小,所以其初始强度也得以维持,并且因此维持作为座垫框架的强度是可能的。在以上方面中,该面板包括弯曲形成部,该弯曲形成部邻近于与两个纵向框架本体固定的固定部,并且可以被形成为具有与固定部相比在固定部之间的更低的高度。前侧横向框架本体的凹形部分可以接收面板的弯曲形状,并且变形开始部可以在面板的弯曲形成部下面相对设置,使得在前侧横向框架本体的纵向方向上在前侧横向框架本体和面板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整体上是均等的。根据该方面,在前侧横向框架本体的纵向方向上均匀地设定在前侧横向框架本体和面板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因此,即使当面板由于车辆碰撞而在纵向框架本体之间的任何位置处变形时,也能够保持能量吸收量是均匀的,并且能够在碰撞期间确保稳定的安全性。在以上方面中,该面板可以被形成为是倾斜的,使得面板的在固定部之间的部分从前侧到后侧高度逐渐降低,并且前侧横向框架本体的凹形部分可以被形成为是倾斜的,使得面板侧表面沿着面板的形状从前侧到后侧高度逐渐降低。根据该方面,利用面板的倾斜形状限制由下潜现象引起的乘客的身体向前和向下滑动是可能的,并且因为前侧横向框架本体的面板侧表面沿着面板的形状倾斜,所以能够进一步确保面板的变形量。因此,维持能量吸收性能是可能的。附图说明将在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类似的附图标记表示类似的元件,并且其中: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透视图;图2是实施例的分解透视图;图3是实施例的平面视图 ;图4是实施例的侧视图;图5是用于解释在实施例的前侧横向框架本体和纵向框架本体之间的联接状态的视图;图6是用于解释在实施例的前侧横向框架本体和面板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视图;图7是沿着图3的线VI1-VII截取的截面视图;图8A是根据该实施例的横向框架本体的第一变型实例的截面视图;图SB是根据该实施例的横向框架本体的第二变型实例的截面视图;并且图SC是根据该实施例的横向框架本体的第三变型实例的截面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在图1到图4中所示,车辆座垫I的构架被形成为使得纵向框架本体11、12在沿着车辆的行进方向F的两侧上被相互平行地设置,并且在纵向框架本体11、12之间的前侧和后侧分别地被横向框架本体13、14联接。面板15被固定到两个纵向框架本体11、12的前端,从而从上方覆盖包括前侧横向框架本体13的在纵向框架本体11、12之间的空间。前侧横向框架本体13形成有平坦部131,该平坦部131通过平坦化在圆筒形管道的一侧上的中央制成并且被以凹形形状形成以增大距面板15的距离。在该圆筒形管道的该侧上的中央靠近在圆筒的侧表面上的在圆筒的纵向方向上的中央。图7示出横向框架本体13的截面视图,并且平坦部131在纵向方向上的长度比构成横向框架本体13的圆筒形管道的直径长。凹形形状形成在前侧横向框架本体13中,使得相比于与两个纵向框架本体11、12联接的联接部132,位于联接部132之间的部分具有较小的外部横截面面积。这里,外部横截面面积是管道部分的截面面积与管道的中空部分的开口面积相加的面积。当横向框架本体13由实心体形成时,外部横截面面积是实心体自身的横截面面积。面板15具有弯曲形成部152,该弯曲形成部152邻近于与两个纵向框架本体11、12固定的固定部153。面板15被形成为使得在固定部153之间的平坦部151的高度低于两个固定部153的高度。同时,前侧横向框架本体13如上所述被以接收面板15的弯曲形状的凹形形状形成。另外,在前侧横向框架本体13中,变形开始部133被设置在面板15的弯曲形成部152下面使得在横向框架本体13的纵向方向上在横向框架本体13和面板15的下表面之间的距离整体上是均等的。图6示出这个状态。然而,如从图3明显地,在面板15的弯曲形成部152被形成为在关于车辆的行进方向F的横向方向上倾斜时,横向框架本体13的变形开始部133被与车辆的行进方向F平行地形成。相应地,在弯曲形成部152和变形开始部133之间的位置关系根据在纵向方向上的位置而在宽度方向上稍微地从图6所示位置改变。在图6中,变形开始部133比弯曲形成部152更靠近横向框架本体13的两端定位。换言之,变形开始部133比弯曲形成部152更靠近横向框架本体13的端部定位。当在图3中看时,在横向框架本体13的最后部分的附近建立了该位置关系;然而,当在图3中看时,在横向框架本体13的前部附近,变形开始部133比弯曲形成部152更加靠近横向框架本体13的中央定位。如在图6中所示,前侧横向框架本体13与两个纵向框架本体11、12联接的联接部132具有尺寸为L的未变形部分,该未变形部分被设定为当横向框架本体13经历变形加工时通过加工机器保持横向框架本体13。另外,面板15被形成为使得在固定部153之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车辆的座垫框架,其特征在于包括:纵向框架本体(11、12),所述纵向框架本体(11、12)被设置在座垫构架的两侧;横向框架本体(13、14),所述横向框架本体(13、14)联接所述纵向框架本体的前部,并且联接所述纵向框架本体的后部;和面板(15),所述面板(15)被固定到两个所述纵向框架本体以从上方覆盖如下空间,所述空间位于所述纵向框架本体的前端之间并且包括前侧横向框架本体(13),其中所述前侧横向框架本体的面板侧包括凹形部分,以增大距所述面板的距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森本刚史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