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炭素煅烧回转窑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9021873 阅读:1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9 03: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铝用阳极生产领域的回转窑,特别是涉及一种炭素煅烧回转窑。它包括窑体、内衬、窑头、窑尾、二次风供给系统、三次风供给系统,其中二次风供给系统是由二次风风机、前二次风管和后二次风管构成,前二次风管和后二次风管都是由3-6个风管构成,风管呈环绕状等距离布置在窑体上,相邻风管间的直线距离为1.2-1.5米;三次风供给系统是由三次风风机、前三次风管和后三次风管构成;前三次风管和后三次风管都是由3-6个风管构成,风管呈环绕状等距离布置在窑体上,相邻风管间的直线距离为1.2-1.5米。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利于充分利用挥发分燃烧,保持较长的煅烧带及其高温,提高煅后焦的产品质量,降低了能耗。(*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铝用阳极生产领域的回转窑,特别是涉及一种炭素煅烧回转窑
技术介绍
用于铝电解行业炭素煅烧石油焦用的炭素煅烧回转窑,目前的炭素煅烧回转窑二、三次风管安装位置没有与挥发份大量逸出的位置相适应,造成挥发份未能充分燃烧或延迟了燃烧的起始时间,使原设计的煅烧带后移,石油焦未能按最佳的煅烧方案煅烧,这也是煅烧焦理化指标较差的主要原因之一。二、三次风管位置的不合理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能源浪费,降低能源的有效利用率,这也是目前大多碳素厂能源消耗量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此外,燃料与助燃空气因二、三次风管而导致的不科学配比还会产生大量的尾气,其中含有大量的氮、硫化合物等有害气体排入大气,对环境也造成严重的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炭素煅烧回转窑,目的是解决目前的炭素煅烧回转窑二、三次风管安装不合理,造成挥发份未能充分燃烧或延迟燃烧起始时间,使原设计的煅烧带后移,煅后焦理化指标差,能源消耗的问题。为解决上述实际问题,本技术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炭素煅烧回转窑,它包括窑体、内衬、窑头、窑尾、二次风供给系统、三次风供给系统,其中二次风供给系统是由二次风风机、前二次风管和后二次风管构成,前二次风管和后二次风管都是由3- 6个风管构成,风管呈环绕状等距离布置在窑体上,相邻风管间的直线距离为1.2-1.5米;三次风供给系统是由三次风风机、前三次风管和后三次风管构成;前三次风管和后三次风管都是由3-6个风管构成,风管呈环绕状等距离布置在窑体上,相邻风管间的直线距离为1.2-1.5米。上述的二次风供给系统的前端距离窑头为10-14米。上述的三次风供给系统的后端距离窑尾为14-18米。上述的相邻风管间的夹角为60-120度。上述的窑体长为60-70米。由于采用上述结构,使得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效果:本技术将炭素煅烧回转窑二次风管、三次风管传统的一字排列改为双环状排列,保证二次、三次风供风量,有利于充分利用挥发分燃烧,保持较长的煅烧带及其高温,提高煅后焦的产品质量;二次风管、三次风管的安装位置更加合理,使石油焦煅烧过程中挥发分溢出的位置与时间相适应,提高煅烧焦理化指标,解决了目前碳素行业能源消耗量大、尾气排放污染环境问题。本技术实现了单台回转窑每小时生产15t的煅烧石油焦、正常生产时,不额外消耗燃料。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炭素煅烧回转窑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窑体;2、内衬;3、窑头;4、窑尾;5、二次风供给系统,6、三次风供给系统;7、二次风风机;8、前二次风管;9、后二次风管;10、三次风风机;11、前三次风管;12、后三次风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如图1所示,本技术一种炭素煅烧回转窑,它包括窑体1、内衬2、窑头3、窑尾4、二次风供给系统5、三次风供给系统6,其中二次风供给系统5是由二次风风机7、前二次风管8和后二次风管9构成,前二次风管8和后二次风管9都是由3-6个风管构成,风管呈环绕状等距离布置在窑体I上,相邻风管间的直线距离为1.2-1.5米,相邻风管间的夹角为60-120度;三次风供给系统6是由三次风风机10、前三次风管11和后三次风管12构成,前三次风管11和后三次风管12都是由3-6个风管构成,风管呈环绕状等距离布置在窑体I上,相邻风管间的直线距离为1.2-1.5米,相邻风管间的夹角为60-120度;二次风供给系统5的前端距离窑头3为10-14米;三次风供给系统6的后端距离窑尾4为14-18米。窑体长为60-70 米。权利要求1.一种炭素煅烧回转窑,它包括窑体(I)、内衬(2)、窑头(3)、窑尾(4)、二次风供给系统(5)、三次风供给系统(6),其特征在于二次风供给系统(5)是由二次风风机(7)、前二次风管(8)和后二次风管(9)构成,前二次风管(8)和后二次风管(9)都是由3-6个风管构成,风管呈环绕状等距离布置在窑体(I)上,相邻风管间的直线距离为1.2-1.5米;三次风供给系统(6 )是由三次风风机(10 )、前三次风管(11)和后三次风管(12 )构成;前三次风管(11)和后三次风管(12)都是由3-6个风管构成,风管呈环绕状等距离布置在窑体(I)上,相邻风管间的直线距离为1.2-1.5米。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炭素煅烧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次风供给系统(5)的前端距离窑头(3)为10-14米。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炭素煅烧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三次风供给系统(6)的后端距离窑尾(4)为14-18米。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炭素煅烧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相邻风管间的夹角为 60-120 度。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炭素煅烧回转窑,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窑体(I)长为60-70米。·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铝用阳极生产领域的回转窑,特别是涉及一种炭素煅烧回转窑。它包括窑体、内衬、窑头、窑尾、二次风供给系统、三次风供给系统,其中二次风供给系统是由二次风风机、前二次风管和后二次风管构成,前二次风管和后二次风管都是由3-6个风管构成,风管呈环绕状等距离布置在窑体上,相邻风管间的直线距离为1.2-1.5米;三次风供给系统是由三次风风机、前三次风管和后三次风管构成;前三次风管和后三次风管都是由3-6个风管构成,风管呈环绕状等距离布置在窑体上,相邻风管间的直线距离为1.2-1.5米。本技术有利于充分利用挥发分燃烧,保持较长的煅烧带及其高温,提高煅后焦的产品质量,降低了能耗。文档编号F27B7/36GK203116499SQ20132003853公开日2013年8月7日 申请日期2013年1月24日 优先权日2013年1月24日专利技术者李振国, 谭易君, 段璐璐, 董轩, 杨智生, 李强 申请人:沈阳创联炉窑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炭素煅烧回转窑,它包括窑体(1)、内衬(2)、窑头(3)、窑尾(4)、二次风供给系统(5)、三次风供给系统(6),其特征在于二次风供给系统(5)是由二次风风机(7)、前二次风管(8)和后二次风管(9)构成,前二次风管(8)和后二次风管(9)都是由3?6个风管构成,风管呈环绕状等距离布置在窑体(1)上,相邻风管间的直线距离为1.2?1.5米;三次风供给系统(6)是由三次风风机(10)、前三次风管(11)和后三次风管(12)构成;前三次风管(11)和后三次风管(12)都是由3?6个风管构成,风管呈环绕状等距离布置在窑体(1)上,相邻风管间的直线距离为1.2?1.5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振国谭易君段璐璐董轩杨智生李强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创联炉窑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