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利用浸锡法制作的单芯片封装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9525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2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浸锡法制作的单芯片封装件,所述封装件主要由框架内引脚、锡层、金属凸点、芯片和塑封体组成;所述金属凸点由芯片的压区表面采用浸锡法形成,所述框架内引脚与金属凸点的焊接区有一层电镀的锡层,框架内引脚上是锡层,锡层上是金属凸点、金属凸点上是芯片、所述塑封体包围了框架内引脚、锡层、金属凸点、芯片,芯片、金属凸点、锡层、框架内引脚构成了电路的电源和信号通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集成电路封装
,具体是一种利用浸锡法制作的单芯片封装件
技术介绍
微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集成电路复杂度的增加,一个电子系统的大部分功能都可能集成在一个单芯片内(即片上系统),这就相应地要求微电子封装具有更高的性能、更多的引线、更密的内连线、更小的尺寸或更大的芯片腔、更大的热耗散功能、更好的电性能、更高的可靠性、更低的单个引线成本等。芯片封装工艺由逐个芯片封装向圆片级封装转变,晶圆片级芯片封装技术——WLCSP正好满足了这些要求,形成了引人注目的WLCSP工艺。晶圆片级芯片规模封装(WaferLevel Chip Scale Packaging,简称WLCSP),即晶圆级芯片封装方式,不同于传统的芯片封装方式(先切割再封测,而封装后至少增加原芯片20%的体积),此种最新技术是先在整片晶圆上进行封装和测试,然后才切割成一个个的IC颗粒,因此封装后的体积即等同IC裸晶的原尺寸。WLCSP的封装方式,不仅明显地缩小内存模块尺寸,而符合行动装置对于机体空间的高密度需求;另一方面在效能的表现上,更提升了数据传输的速度与稳定性。传统的WLCSP工艺中,采用溅射、光刻、电镀技术或丝网印刷在晶圆上进行电路的刻印。现有工艺在芯片PAD上刷锡膏,再在芯片载体上(框架或基板)镀锡,然后回流焊形成有效连接。这种方法会产生较高的生产成本,并且制作周期较长。不利于产品量产的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针对上述现有WLCSP的缺陷,提出的一种利用浸锡法制作的单芯片封装件,所述单芯片制作时使用锡,在芯片PAD上从而在芯片压区金属Al或Cu表面生成5 50um左右的高温锡球,即金属凸点层。不再采用传统的溅射、光刻或丝网印刷,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同时在框架对应区域电镀一层2 50um左右的锡层,上芯时,通过Flip-Chip (倒装芯片)的工艺将芯片在框架上装配好,这里不使用DAF膜或焊料连接,而是直接将芯片压区各金属凸点与框架管脚相连,在相对低温回流焊的过程中,凸点局部融锡从而形成有效连接。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利用浸锡法制作的单芯片封装件主要由框架内引脚、锡层、金属凸点、芯片和塑封体组成;所述金属凸点由芯片的压区表面采用浸锡法形成,所述框架内引脚与金属凸点的焊接区有一层电镀的锡层,框架内引脚上是锡层,锡层上是金属凸点、金属凸点上是芯片、所述塑封体包围了框架内引脚、锡层、金属凸点、芯片,芯片、金属凸点、锡层、框架内引脚构成了电路的电源和信号通道。一种利用浸锡法制作的单芯片封装件的制作工艺按照以下步骤进行:晶圆浸锡形成高温锡球金属凸点、晶圆减薄划片、框架对应区域镀锡层、上芯、回流焊、塑封、后固化、锡化、打印、产品分离、检验、包装。说明书附图附图说明图1 IC芯片俯视图;图2 IC芯片上单个PAD剖视图;图3 PAD镀金属凸点后剖视图;图4框架剖面图;图5框架正面PAD对应区域镀锡层;图6单芯片封装上芯后产品剖面图;图7单芯片封装塑封后产品剖面图;图中,I为框架内引脚、2和3为锡层、4为金属凸点、5为芯片、6为塑封体、7为金属Al或Cu、8为锡。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一种利用浸锡法制作的单芯片封装件主要由框架内引脚1、锡层2、金属凸点4、芯片5和塑封体6组成;所述金属凸点4由芯片5的压区表面采用浸锡法形成,所述框架内引脚I与金属凸点4的焊接区有一层电镀的锡层2,框架内引脚I上是锡层2,锡层2上是金属凸点4,金属凸点4上是芯片5,所述塑封体6包围了框架内引脚1、锡层2、金属凸点4、芯片5,并一起构成了电路的整体,塑封体6对芯片5起到了支撑和保护作用,芯片5、金属凸点4、锡层2、框架内引脚I构成了电路的电源和信号通道。所述锡层2和锡层3等同。 如图所示,一种利用浸锡法制作的单芯片封装件的制作工艺,按照如下步骤进行:第一步、浸锡形成高温锡球金属凸点:芯片PAD浸入锡8中,从而在芯片5压区金属Al或Cu7表面生成5 50um左右的金属凸点4层,它取代了传统的溅射、光刻或丝网印刷工艺,具有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第二步、减薄:减薄厚度到50 μ m 200 μ m,粗糙度为Ra 0.1Omm 0.05mm ;第三步、划片:150 μ m以上晶圆同普通划片工艺,但厚度在150 μ m以下晶圆,使用双刀划片机及其工艺;第四步、框架对应区域镀锡层:在框架内引脚I上PAD对应区域电镀一层2 50um的锡层2,在芯片5压区上金属凸点4厚度足够的情况下,可以选择不在框架内引脚I上镀锡;第五步、上芯:上芯时,把芯片5倒过来,采用Flip-Chip的工艺,将芯片5上的金属凸点4焊在框架上,这里不使用DAF膜或焊料连接,而是直接将芯片5压区各金属凸点4与框架管脚相连;压焊时,不用打线,在上芯中就已经完成了芯片4与管脚间的导通、互连;第六步、回流焊:融锡,目的是把芯片5压区上的金属凸点4很好的与框架内引脚I焊接在一起;第七步、塑封、后固化、打印、产品分离、检验、包装等均与常规工艺相同。第八步、锡化,若为镍钯金框架则不用做锡化。权利要求1.一种利用浸锡法制作的单芯片封装件,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框架内引脚(I)、锡层(2)、金属凸点(4)、芯片(5)和塑封体(6)组成;所述金属凸点(4)由芯片(5)的压区表面采用浸锡法形成,所述框架内引脚(I)与金属凸点(4)的焊接区有一层电镀的锡层(2),框架内引脚(I1)上是锡层(2),锡层(2)上是金属凸点(4),金属凸点(4)上是芯片(5),所述塑封体(6)包围了框架内引脚(1)、锡层(2)、金属凸点(4)、芯片(5),芯片(5)、金属凸点(4)、锡层(2)、框架内引脚(1 )构成了电路的电源和信号通道。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利用浸锡法制作的单芯片封装件,所述封装件主要由框架内引脚、锡层、金属凸点、芯片和塑封体组成;所述金属凸点由芯片的压区表面采用浸锡法形成,所述框架内引脚与金属凸点的焊接区有一层电镀的锡层,框架内引脚上是锡层,锡层上是金属凸点、金属凸点上是芯片、所述塑封体包围了框架内引脚、锡层、金属凸点、芯片,芯片、金属凸点、锡层、框架内引脚构成了电路的电源和信号通道。本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的特点。文档编号H01L23/488GK203103280SQ201220712408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1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1日专利技术者郭小伟, 刘建军, 崔梦, 刘卫东, 谢建友 申请人:华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浸锡法制作的单芯片封装件,其特征在于:主要由框架内引脚(1)、锡层(2)、金属凸点(4)、芯片(5)和塑封体(6)组成;所述金属凸点(4)由芯片(5)的压区表面采用浸锡法形成,所述框架内引脚(1)与金属凸点(4)的焊接区有一层电镀的锡层(2),框架内引脚(1)上是锡层(2),锡层(2)上是金属凸点(4),金属凸点(4)上是芯片(5),所述塑封体(6)包围了框架内引脚(1)、锡层(2)、金属凸点(4)、芯片(5),芯片(5)、金属凸点(4)、锡层(2)、框架内引脚(1)构成了电路的电源和信号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小伟刘建军崔梦刘卫东谢建友
申请(专利权)人:华天科技西安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