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90653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6: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车辆用座椅。在车辆用座椅(1)上,在座椅座垫(3)的侧部配置有手动式操作杆(5)。车辆用座椅(1)中,在操作杆(5)上安装有形状比操作杆(5)薄的可挠性的带件(5C),通过把持带件(5C)进行的拉伸操作来对操作杆(5)进行操作。(*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用座椅。详细而言,涉及在座椅主体的侧部配置有手动式的操作杆的车辆用座椅。
技术介绍
以往,在车辆用座椅中,存在对座椅靠背的靠背角度的固定状态进行解除操作的杆设置于座椅座垫的车宽方向外侧的侧部位置的车辆用座椅(日本特开2011-83349)。上述杆形成提拉操作式的结构,以就座者从车辆外侧将手放在上述杆上进行操作的方式构成。但是,在上述现有技术中,在一人乘坐的车辆等中座椅座垫与车辆侧壁之间的间隙狭窄的情况下,存在难以将手放在上述杆上进行提拉操作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作为解决上述问题的方案而作出,本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为,SP使从横向将手放在操作杆上的空间狭窄,也能够简便地对操作杆进行操作。第一技术方案为一种在座椅主体的侧部配置有手动式的操作杆的车辆用座椅。车辆用座椅如下形成:在操作杆上安装有可挠性的带件,能够通过把持带件进行的拉伸操作来对操作杆进行操作。根据该第一技术 方案,通过在操作杆上安装可挠性的带件,即使从横向将手放在操作杆上的空间狭窄,也能够简便地使手到达并把持形状比操作杆薄的具有可挠性的带件。因此,通过把持带件进行的操作,能够简便地对操作杆进行操作。第二技术方案以上述第一技术方案为基础,操作杆具有:与座椅主体连接的金属制的杆主体;及安装于杆主体上的树脂制的端框;带件安装于端框上。在上述端框上设置有用于把持操作的平坦的手指放置面。根据该第二技术方案,使用者除了能够进行把持带件的拉伸操作,还能够进行直接把持操作杆(端框)的操作,当座椅主体滑动或倾斜而发生了状态变化时,能够适当选择并使用易于把持操作的方法,能够更简便地对操作杆进行操作。第三技术方案以上述第二技术方案为基础,操作杆形成就座者向拉近方向进行操作的旋转操作式结构,带件以向旋转操作方向延伸的方式安装于操作杆的前端部。根据该第三技术方案,能够减轻带件的拉伸操作力,并且,带件朝向就座者易于把持的位置延伸,因此能够更简便地进行操作杆的操作。带件是可挠性结构,因此即使与就座者相干扰也难以感到异物感,不会使就座舒适度变差。第四技术方案以上述第三技术方案为基础,带件挂在形成于端框背面的平坦面上,并构成为,对该带件进行拉伸操作而产生的力笔直地作用在端框的平坦面上。而且,构成为,端框以面来承受对带件进行操作的力。根据该第四技术方案,由于端框以面来承受对带件进行操作的力,因而能够减轻因带件的拉伸操作而产生的作用于端框上的载荷。而且,由于带件的拉伸操作力笔直地作用在端框的平坦面上,因而能够有效地传递操作力,能够进一步提高操作性。附图说明以下将参照附图描述本技术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的特征、优点以及技术和工业上的显著性,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其中:图1是表示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的概略结构的立体图。图2是表示座椅靠背和座椅座垫之间的连接部的侧视图。图3是沿着图2的II1-1II线的剖视图。图4是倾斜装置的分解立体图。图5是表示座椅靠背骨架和倾斜装置之间的连接构造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座椅座垫骨架和倾斜装置之间的连接构造的立体图。图7是沿着图2的YD - YD线的剖视图。图8是表示倾斜装置的锁定状态的沿着图7的VD1- VDI线的剖视图。图9是表示倾斜装置的非锁定状态的剖视图。图10是表示座椅座垫骨架的结构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用于实施本技术的方式进行说明。首先,使用图广图10对实施例1的车辆用座椅I的结构进行说明。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座椅I如图1所示形成为以下结构:作为其座席部的座椅主体具有作为靠背的座椅靠背2和作为就座部的座椅座垫3。座椅座垫3设置于车辆的地板上,座椅靠背2形成为以下结构:其两侧的下端部相对于座椅座垫3分别经由介于它们之间的倾斜装置4进行连接,其中,上述倾斜装置4作为能够停止旋转的旋转轴装置而发挥作用。详细而言,各倾斜装置4分别设置于形成座椅靠背2的骨架的座椅靠背骨架2f的左右两侧的下端部和形成座椅座垫3的骨架的座椅座垫骨架3f的左右两侧的后端部之间,并将座椅靠背骨架2f的左右两侧的下端部相对于座椅座垫骨架3f的左右两侧的后端部分别以能够绕同轴彼此相对旋转的状态进行连接。由此,座椅靠背2被连接成能够相对于座椅座垫3向座椅前后方向调节靠背角度的状态。上述各倾斜装置4通过它们内部具备的停止旋转构造(锁定构造),能够在使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发生变化的状态(非锁定状态)和进行锁定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详细而言,操作轴4c分别与各倾斜装置4的中心部相通。上述各倾斜装置4随着各操作轴4c的轴旋转操作而在锁定/非锁定的各状态之间进行切换。各操作轴4c通过连杆4r彼此一体地连接,从而能够使各倾斜装置4的锁定/非锁定的切换操作左右同步地一齐进行。上述各倾斜装置4通常被后述的弹簧的施力构造保持为锁定的状态。换言之,倾斜装置4被保持成处于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被固定的状态。通过提拉操作杆5的操作,各操作轴4c被一齐地进行轴旋转操作,从而解除上述座椅靠背2的靠背角度的固定状态,其中,上述操作杆5设置于座椅座垫3的车宽方向外侧(图1的纸面右侧)的侧部。通过该解除操作,座椅靠背2处于能够自由调节其靠背角度的状态。而且,通过停止上述解除操作,各倾斜装置4再次通过这些弹簧施力构造而返回到锁定状态,座椅靠背2返回到其靠背角度被固定的状态。在上述操作杆5上安装富有可挠性的带状的带件5C,通过就座者(使用者)直接把持操作杆5而进行提拉操作或者把持带件5C而进行拉伸操作,都能够对操作杆5进行提拉操作。对于该操作杆5的结构,在后文中进行详细说明。此处,在上述座椅靠背骨架2f的左右两侧部和座椅座垫骨架3f的左右两侧部之间分别挂装有螺旋弹簧6,该螺旋弹簧6始终朝向座椅前方侧对座椅靠背2进行旋转施力。如图2所示,螺旋弹簧6的内侧的端部(内端6a)被挂装固定于切折板3d (参照图10)的各上缘部,螺旋弹簧6的外侧的端部(外端6b)分别被挂装固定于向L字板2d的两外侧伸出的板部的后缘部,其中,上述切折板3d是在座椅座垫骨架3f的左右两外侧的侧部裁切并翻起而形成的。L字板2d分别与座椅靠背骨架2f的左右两外侧的侧部结合。通过这些螺旋弹簧6的作用力,座椅靠背2在其靠背角度的固定状态被解除时竖起至与就座者的背部接触的位置,并能够追随就座者的背部前后倾动的动作而自由地改变其靠背角度位置。此处,上述的座椅靠背2在其靠背角度位置处于从朝向上方侧笔直地立起的位置向座椅后方侧倾倒的后倾姿势的角度范围内时,通过停止上述的操作杆5的操作,其靠背角度返回到被固定的状态(锁定状态),但当靠背角度位置进入了从上述立起位置向座椅前方侧倾倒的前倾姿势的角度范围内的状态时,即使停止操作杆5的操作,靠背角度也不会被固定。前者的靠背角度返回到固定状态的角度范围由后述的设定于各倾斜装置4的锁定区的旋转范围形成,后者的靠背角度不返回到固定状态的角度范围由后述的设定于各倾斜装置4的自由区的旋转范围形成。通过上述自由区的范围设定,在人未就座于车辆用座椅I的状态下,对操作杆5进行操作,通过上述螺旋弹簧6的作用力使座椅靠背2向座椅前方侧倾倒时,若座椅靠背2倾倒至超过上述立起位置的位置,则即使之后手离开对操作杆5的操作,座椅靠背2也能够大幅度向前倾倒至叠于座椅座垫3的上表面部的位置。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座椅,在座椅主体的侧部配置有手动式的操作杆(5),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操作杆上安装有可挠性的带件(5C),能够通过把持所述带件进行的拉伸操作来对所述操作杆进行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木雅司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纺织株式会社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