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离心式粗粉分离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7918 阅读:1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4: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式粗粉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由外圆锥体和内圆锥体组成;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出口管;出口管的两侧各设置有三个用于分离细粉和粗粉挡板;壳体的下端、出口管的正下方设置有进口管;进口管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平行排列的回粉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可以较好的分离出煤粉中的粗粉,使用效果更好。(*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分离器,尤其涉及一种用在磨煤机出口的用于分离煤粉粗粉的分离器。
技术介绍
为了保证干燥效果和降低制粉电耗,气粉混合物在磨煤机出口应具有一定的速度,这样带出的煤粉就含有一定数量的颗粒较大的煤粉,如果不把颗粒较大的煤粉从中分离出来,锅炉的机械因不完全燃烧,磨损要增大因此要应用到粗粉分离器。现有的分离器,结构复杂、使用效果也较差,不能较好的分离煤粉中的粗粉。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离心式粗粉分离器。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离心式粗粉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由外圆锥体和内圆锥体组成;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出口管;出口管的两侧各设置有三个用于分离细粉和粗粉挡板;壳体的下端、出口管的正下方设置有进口管;进口管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平行排列的回粉管。本技术结构 简单、设计科学合理,可以较好的分离出煤粉中的粗粉,使用效果更好。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进口管;2.外圆锥体;3.内圆锥体;4.出口管;5.挡板;6.回粉管;7.壳体。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主要包括进口管1、外圆锥体2、内圆锥体3、出口管4、挡板5、回粉管6和壳体7。壳体7由外圆锥体2和内圆锥体3组成。壳体7的上端设置有出口管4,用于排出合格的煤粉(图中黑点表示的是合格的煤粉)。出口管4的两侧各设置有三个挡板5用于分离细粉和粗粉。壳体7的下端出口管4的正下方设置有进口管1,用于进入煤粉。进口管I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平行排列的回粉管6,用于回收较粗的煤粉。根据煤种和燃烧,借助调节挡板的最佳开度可以更加有效的把煤粉中的粗煤粉有效的分离出来,可以使煤粉得到更充分的燃烧,有效的保护了锅炉机械,节约了能源。上述实施方式并非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技术也并不仅限于上述举例,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范围内所做出的变化、改型、添加或替换,也均属于本技术的 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离心式粗粉分离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外圆锥体和内圆锥体组成;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出口管;所述出口管的两侧各设置有三个用于分离细粉和粗粉挡板; 所述壳体的下端、出口管的正下方设置有进口管;所述进口管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平行排列的回粉管。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离心式粗粉分离器,包括壳体,壳体由外圆锥体和内圆锥体组成;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出口管;出口管的两侧各设置有三个用于分离细粉和粗粉挡板;壳体的下端、出口管的正下方设置有进口管;进口管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平行排列的回粉管。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科学合理,可以较好的分离出煤粉中的粗粉,使用效果更好。文档编号B02C23/10GK203091056SQ2013200586公开日2013年7月31日 申请日期2013年2月2日 优先权日2013年2月2日专利技术者李乐, 崔晓芳 申请人:成都玺汇科技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离心式粗粉分离器,包括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由外圆锥体和内圆锥体组成;所述壳体的上端设置有出口管;所述出口管的两侧各设置有三个用于分离细粉和粗粉挡板;所述壳体的下端、出口管的正下方设置有进口管;所述进口管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平行排列的回粉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乐崔晓芳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玺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