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烟气脱硝的蒸汽加热大蒸发量卧式液氨蒸发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987359 阅读:20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8-01 0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用于烟气脱硝的蒸汽加热大蒸发量卧式液氨蒸发器,包括蒸发器本体(1),蒸发器本体(1)内设有蒸汽过渡腔、冷凝水出水腔及氨过渡腔,氨过渡腔内设有换热管(15),蒸汽过渡腔通过换热管(15)与冷凝水出水腔接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应用时便于制造大量的氨气,如此能保证烟气脱硝系统脱硝过程中同步供给相应需求量的氨气,提高了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烟气脱硝系统的脱硝效率。(*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蒸发器,具体是用于烟气脱硝的蒸汽加热大蒸发量卧式液氨蒸发器
技术介绍
煤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氮氧化物NOx,氮氧化物NOx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在含碳物质存在的情况下NOx能进一步生成光化学烟雾,更重要的是NOx会形成酸雨并且破坏臭氧层,导致温室效应,给自然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严重的危害。烟气脱硝成是继烟气脱硫之后我国控制火力发电厂污染物排放的又一个重点领域,从现有的脱硝工艺看,无论是选择性催化还原法(即SCR),还是非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NCR)工艺都是利用氨气作为还原剂将烟气中的NOx还原成N2和H2O,从而实现脱硝的目的。在烟气量大或者烟气中NOx浓度高的情况下,所需要的还原剂——氨气的耗量也需要增加才能使烟气的NOx浓度达标排放。目前的烟气脱硝系统普遍采用液氨蒸发所得到的氨气作为还原剂,现有烟气脱硝系统不便于在脱硝过程中同步制造大量氨气,为了保证脱硝过程中氨气的供给,人们预先制备好氨气后再进行脱硝工艺,这就影响了脱硝的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 解决现有烟气脱硝系统在氨气需求量大时需预先制备氨气而影响脱硝效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用于烟气脱硝的蒸汽加热大蒸发量卧式液氨蒸发器,其在脱硝过程中同步制造大量氨气操作方便,进而能满足烟气脱硝系统的高氨耗量。本技术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用于烟气脱硝的蒸汽加热大蒸发量卧式液氨蒸发器,包括蒸发器本体,所述蒸发器本体内设有蒸汽过渡腔、冷凝水出水腔及氨过渡腔,所述氨过渡腔内设有换热管,所述蒸汽过渡腔通过换热管与冷凝水出水腔接通。本技术应用时经过本技术的蒸汽经过蒸汽过渡腔后进入换热管,蒸汽经过换热管时与氨过渡腔内的液氨进行换热,蒸汽变成冷凝水进入冷凝水出水腔内,而氨过渡腔内的液氨换热后变成可用于烟气脱硝系统的气氨。所述蒸发器本体内设有隔板和管板,所述管板分隔蒸发器本体内腔体构成两个腔体,所述隔板和换热管分别位于管板分隔的两个腔体内,两个腔体中容置换热管的腔体为氨过渡腔,两个腔体中容置隔板的腔体由隔板分隔成蒸汽过渡腔和冷凝水出水腔,所述换热管通过其两开口端固定在管板上来接通蒸汽过渡腔与冷凝水出水腔。本技术通过隔板将容置隔板的腔体分隔成蒸汽过渡腔和冷凝水出水腔,如此,能防止蒸汽不经过换热管而直接从冷凝水出水腔排出;本技术通过管板来固定换热管,这不仅保证换热管固定结构的稳定,而且便于换热管的安装和拆卸。所述蒸发器本体设有蒸汽进口、冷凝水出口、液氨进口及气氨出口,所述蒸汽进口与蒸汽过渡腔接通,冷凝水出口与冷凝水出水腔接通,气氨出口位于蒸发器本体顶部,且液氨进口和气氨出口均与氨过渡腔接通。本技术应用时液氨通过液氨进口进入氨过渡腔,蒸汽通过蒸汽进口进入蒸汽过渡腔,并经换热管与氨过渡腔内的液氨换热后,蒸汽变成冷凝水并进入冷凝水出水腔后从冷凝水出口流出,氨过渡腔内的液氨换热后变成气氨并从气氨出口排出用于烟气脱硝系统。所述气氨出口接通氨过渡腔的通道上设有丝网除雾器。本技术通过增设丝网除雾器,如此能防止气氨夹带的少量液氨从气氨出口排出。为了便于监控氨过渡腔内的压力和温度,作为优选,所述蒸发器本体顶部设有接通氨过渡腔的远传温度计接口、远传压力表接口及就地压力表接口。在本技术应用时远传温度计接口用于安装远传温度计,远传压力表接口用于安装远传压力表,就地压力表接口用于安装就地压力表。所述蒸发器本体顶部设有接通氨过渡腔的安全阀接口。本技术通过增设安全阀接口便于安装安全阀,当氨过渡腔内压力超过一定限度时,安全阀能自动跳转对氨过渡腔进行泄压,进而可防止发生事故。为了便于将氨过渡腔内的污物排出,所述蒸发器本体底部设有接通氨过渡腔的排污口。为了便于监控氨过渡腔内的液位,作为优选,所述蒸发器本体侧壁设有两个接通氨过渡腔的液位计接口,两个液位计接口分别靠近蒸发器本体的顶部和底部。在本技术应用时两个液位计接口分别连接有一个液位计,通过两个液位计来监控氨过渡腔内的液位,进而使氨过渡腔内的液位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为了便于换热管的安装和增大换热管与氨过渡腔内液氨的接触面积,作为优选,所述换热管为U形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技术的蒸发器本体内设有蒸汽过渡腔、冷凝水出水·腔及氨过渡腔,氨过渡腔内设有换热管,蒸汽过渡腔通过换热管与冷凝水出水腔接通,整体结构简单,便于实现,在本技术应用时蒸汽经过换热管与氨过渡腔内液氨进行换热后变成冷凝水进入冷凝水出水腔内,氨过渡腔内液氨与换热管内蒸汽换热后变成气氨,气氨排出后用于烟气脱硝系统,本技术针对不同需求量的气氨,只需计算出换热管与氨过渡腔内液氨所需的换热面积,重新布局换热管即可保证气氨的供给量,如此,在烟气脱硝系统所需气氨的需求量大时,增加换热管体积来增加换热管与氨过渡腔内液氨的接触面积,进而能提高气氨的生成量,即可保证烟气脱硝系统在脱硝过程中气氨需求量大时也能通过本技术同步供给气氨,保证了脱硝效率。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应的名称为:1、液氨蒸发器本体,2、蒸汽进口,4、液氨进口,5、气氨出口,6、安全阀接口,7、远传温度计接口,8、远传压力表接口,9、就地压力表接口,10、液位计接口,11、排污口,12、隔板,13、管板,14、管板固定法兰,15、换热管,16、丝网除雾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1:如图1所示,用于烟气脱硝的蒸汽加热大蒸发量卧式液氨蒸发器,包括蒸发器本体1,其中,蒸发器本体I设有蒸汽过渡腔、冷凝水出水腔、氨过渡腔、蒸汽进口 2、冷凝水出口 3、液氨进口 4及气氨出口 5,其中,蒸汽过渡腔位于冷凝水出水腔上方,蒸汽进口 2位于蒸发器本体I顶部,冷凝水出口 3位于蒸发器本体I底部,蒸汽进口 2与蒸汽过渡腔接通,冷凝水出口 3与冷凝水出水腔接通,气氨出口 5位于蒸发器本体I顶部,液氨进口 4和气氨出口 5均与氨过渡腔接通。氨过渡腔内设有换热管15,蒸汽过渡腔通过换热管15与冷凝水出水腔接通。在本实施例应用时,对蒸发器本体I的外壳进行保温,进而防止热量损失。实施例2: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结构进行了限定:蒸发器本体I内设有隔板12和管板13,管板13通过管板固定法兰14固定在蒸发器本体I上。管板13分隔蒸发器本体I内腔体构成两个腔体,隔板12和换热管15分别位于管板13分隔的两个腔体内,两个腔体中容置换热管15的腔体为氨过渡腔,两个腔体中容置隔板12的腔体由隔板12分隔成蒸汽过渡腔和冷凝水出水腔。换热管15优选采用U形管,换热管15通过其两开口端固定在管板13上来接通蒸汽过渡腔与冷凝水出水腔,其中,换热管15与管板13通过胀焊结合进行密封固定,避免液氨从焊缝处泄漏出来。实施例3: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基础上做出了以下改进:本实施例的气氨出口5接通氨过渡腔的通道上设有丝网除雾器16,本实施例通过丝网除雾器16能避免气氨夹带的少量液氨从气氨出口 5排出。本实施例在实施例1 3中任意一个实施例的基础上做出了以下改进:本实施例的蒸发器本体I顶部设有接通氨过渡腔的远传温度计接口 7、远传压力表接口 8及就地压力表接口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用于烟气脱硝的蒸汽加热大蒸发量卧式液氨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蒸发器本体(1),所述蒸发器本体(1)内设有蒸汽过渡腔、冷凝水出水腔及氨过渡腔,所述氨过渡腔内设有换热管(15),所述蒸汽过渡腔通过换热管(15)与冷凝水出水腔接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道华吴学良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锐思环保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