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79867 阅读:9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31 21:5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输送装置,其经长时间也不易产生润滑剂泄漏。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输送装置(12)具备具有驱动轴(14)的输送机构(16)和驱动驱动轴(14)的齿轮马达(18),其中齿轮马达(18)具备与驱动轴(14)以同轴方式连结的输出轴(58)、支承该输出轴(58)的轴承(62、64)及配置于轴承(62、64)的轴向外侧且对输出轴(58)与支承轴承(62、64)的壳体(50)之间进行密封的油封(80),该油封(80)具有单一的外侧环状部(82)、从该外侧环状部(82)向内周侧突出的支承部(83、84)及设置于该支承部(83、84)前端的2个主唇部(86、88),该2个主唇部(86、88)具有将该主唇部(86、88)向输出轴(58)施力的弹簧(90、9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专利文献I中公开有具备具有驱动轴的输送机构和驱动该驱动轴的齿轮马达且输送物在驱动轴上通过的传送带(输送装置)。该专利文献I所涉及的传送带中,齿轮马达的输出轴为具有中空部的空心输出轴,将与所述驱动轴以同轴方式连结的套筒(轴部件)插入于该空心输出轴的中空部内,借借由键或摩擦连结机构将空心输出轴和被插入的套筒连结。S卩,齿轮马达并不是安装于特定的固定物,而是安装成其整体直接横跨与驱动轴以同轴方式连结的套筒。但是,若以该状态来旋转齿轮马达的输出轴,则因反作用而使齿轮马达的壳体旋转(并不是输送机构的驱动轴),因此一般利用称作转矩臂的部件来连结齿轮马达的壳体与输送机构侧的固定部件。这种安装方式由于齿轮马达与输送机构的驱动轴的连结结构简单而在传送带等的输送装置中被广泛采用。输送物直接在旋转的驱动轴上通过或者借借由卷绕于驱动轴的输送皮带在该驱动轴上通过。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118573号公报在这种输送装置中,来自输送机构的振动和推力荷载等容易传到齿轮马达上,因此,存在齿轮马达的减速机的润滑剂的密封性能尤其输出轴附近的润滑剂的密封性能容易受损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除这种问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获得经长时间也不易产生润滑剂泄漏的输送装置。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具备具有驱动轴的输送机构和驱动该驱动轴的齿轮马达的输送装置,其通过设为如下结构来解决上述课题:所述齿轮马达具备与所述驱动轴以同轴方式连结的输出轴、支承该输出轴的轴承及配置于所述轴承的轴向外侧且对所述输出轴与支承所述轴承的部件之间进行密封的油封,该油封具有单一的外侧环状部、从该外侧环状部向内周侧突出的支承部及设置于该支承部的前端的2个主唇部,该2个主唇部具有将该主唇部向所述输出轴施力的施力机构。认为在这种输送装置中,例如由于输送机构的驱动轴沿轴向移动而使减速机的输出轴沿轴向移动时,容易使其相对于油封向轴向滑动,这就成为了早期劣化的原因。本专利技术中,因此作为油封采用了具有单一的外侧环状部、从该外侧环状部向内周侧突出的支承部及设置于该支承部前端的2个主唇部的油封。另外,本专利技术中,主唇部是指在该油封中发挥主 要密封功能的唇部。通常最大的唇部构成主唇部。即,具有2个主唇部意味着具有发挥同等(主要)密封功能的唇部具有2个。2个主唇部分别具有将该主唇部向输出轴施力的施力机构。因此,作为用于输送装置的齿轮马达的油封,本专利技术所涉及的油封的密封能力非常高。而且,由于外侧环状部为I个,因此能够进行如下(装配刚性高的)安装:即使输送机构的驱动轴及减速机的输出轴相对于(假设固定得牢固的)齿轮马达的支承部件(壳体等)沿轴向移动,油封也不会随此移动。其结果,能够长期维持较高的密封能力。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获得经长时间也不易产生润滑剂泄漏的输送装置。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输送装置且局部包括放大截面的俯视图。图2是上述输送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图1的 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图中:12_输送装置,14-驱动轴,16-输送机构,18-齿轮马达,24-输送皮带,30-固定架,32-转矩臂连结机构,34-马达,36-减速机,50-壳体,50A-壳体主体,50B-壳体罩,58-输出轴,62、64_轴承,80、81油封,82-外侧环状部,86、88_第I主唇部、第2主唇部,90、91_弹簧,PU P2-输送物。具体实施例方式以下,根据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进行详细说明。图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一例所涉及的输送装置且局部包括放大截面的俯视图,图2是上述输送装置的主视图,图3是图1的主要部分放大截面图。该输送装置12具备具有驱动轴14的输送机构16和驱动该驱动轴14的齿轮马达18。驱动轴14上借由键20固定有主动轮22。虽然未图示,但靠图1及图2的纸面的右侧设置有从动轮,在该主动轮22与从动轮之间环状地卷绕有输送皮带24。另外,如图2所示,该输送物P1、P2、……载置于输送皮带24上而被输送。也如同图2所描述,输送物P1、P2、......未必一定要构成为载置于驱动轴14的“正上方(即如文字表述那样的轴上Cl)”,即使如同本实施方式驱动轴14上卷绕着输送皮带24,输送物P1、P2、……载置于该输送皮带24上的情况,也包含于本专利技术中“输送物在驱动轴上通过”的概念中。驱动轴14借由轴承25、26旋转自如地支承于输送机构16的固定架(固定部件)30(固定于固定架的部件30A)。齿轮马达18借由转矩臂连结机构32与输送机构16的固定架30连结(后述)。以下对齿轮马达18的结构进行说明。齿轮马达18是马达34和减速机36 —体化而成的。马达34的马达轴34A的前端形成有准双曲面小齿轮38。准双曲面小齿轮38与准双曲面齿轮40啮合。准双曲面齿轮40借由键44固定于中间轴42。中间轴42借由一对轴承46、48旋转自如地支承于(齿轮马达18的)减速机36的壳体50的壳体主体50A。另外,壳体50通过贯穿螺栓51 (附图中省略了标注,而仅在图2中以相同符号51图示出贯穿螺栓孔来替代)来连结壳体主体50A和壳体罩50B。中间轴42上借由键52固定有正齿轮54。正齿轮54与输出齿轮56啮合。输出齿轮56借由键60固定于输出轴58。在该实施方式中输出轴58为具有中空部58A的空心输出轴。输出轴58的内周形成有遍及该输出轴58全长的键槽58B。另一方面,驱动轴14侧也形成有(以错开相位示出的)键槽14A。输出轴58借由横跨该键槽58B和键槽14A之间的键57与驱动轴14以同轴方式连结为可传递转矩。输出轴58借由一对轴承62、64旋转自如地支承于减速机36的壳体50 (的主体50A及罩50B:支承轴承的部件)。该实施方式中,采用不具有密封部件的开放型轴承(不是具有密封部件的所谓的密封轴承)来作为轴承62、64。负载侧轴承62的外圈62A与形成于壳体主体50A的台阶部50A1抵接。并且,负载侧轴承62的内圈62B与所述输出齿轮56抵接,输出齿轮56与形成于输出轴58的台阶部58C抵接。另一方面,负载相反侧轴承64的外圈64A与设置于壳体罩50B的台阶部50B1抵接,内圈64B与设置于输出轴58的突起58D抵接。输出轴58其一端与驱动轴14的台阶部14D抵接。由此,通过将螺栓70隔着与输出轴58的端部58E抵接的盖体66而拧入到形成于驱动轴14的螺孔14S,来使驱动轴14的端面14C与盖体66之间的距离LI缩短,从而能够将驱动轴14和输出轴58沿轴向牢固地固定。如前述,该实施方式中,齿轮马达18借由转矩臂连结机构32与输送机构16的固定架(固定部件)30连结。当为以同轴方式安装于输送装置12的驱动轴14的齿轮马达18时,一旦直接旋转马达轴34A,则(不是输送机构16的驱动轴14旋转而是)因反作用使整个齿轮马达18绕驱动轴14旋转。以为了防止该现 象而连结齿轮马达18的壳体50和输送机构16的固定架30为目的而使用转矩臂连结机构32。该实施方式中,转矩臂连结机构32由转矩臂72、用于将该转矩臂72共同紧固/固定于齿轮马达18的减速机36的壳体50(的主体50A)的所述贯穿螺栓(仅图示贯穿螺栓孔)51、用于将转矩臂72固定于输送机构16的固定架30的螺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送装置,其具备具有驱动轴的输送机构和驱动该驱动轴的齿轮马达,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马达具备: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轴以同轴方式连结;轴承,支承该输出轴;及油封,配置于所述轴承的轴向外侧且对所述输出轴与支承所述轴承的部件之间进行密封,该油封具有单一的外侧环状部、从该外侧环状部向内周侧突出的支承部及设置于该支承部前端的2个主唇部,该2个主唇部具有将该主唇部向所述输出轴施力的施力机构。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1.31 JP 2012-0174891.一种输送装置,其具备具有驱动轴的输送机构和驱动该驱动轴的齿轮马达,其特征在于, 所述齿轮马达具备: 输出轴,与所述驱动轴以同轴方式连结; 轴承,支承该输出轴;及 油封,配置 于所述轴承的轴向外侧且对所述输出轴与支承所述轴承的部件之间进行密封, 该油封具有单一的外侧环状部、从该外侧环状部向内周侧突出的支承部及设置于该支承部前端的2个主唇部, 该2个主唇部具有将该主唇部向所述输出轴施力的施力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输出轴为具有中空部的空心输出轴, 所述驱动轴或与该驱动轴以同轴方式一体化的轴部件插入于该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矶崎哲志松叶久辉
申请(专利权)人:住友重机械工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