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泰和专利>正文

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969403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26 02: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为直接以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驱动周转轮系组(EpicyclicGearSets)、或先经传动装置驱动周转轮系组,再经周转轮系组的两个输出轴与所驱动负载之间,个别设置无段变速传动装置以随机对所驱动的负载轮组作驱动速比及驱动转矩的变动以驱动所结合的共同负载体;上述两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之间,可依需要选择进一步设有限滑差速器(LimitedSlipDifferential)、或具滑动耦合转矩的双端轴联结装置所构成的稳定装置。(*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Multi variable speed drive system with epicyclic group system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unner system with weeks groups of variable speed drive system for direct drive rotary power source to rotational kinetic energy of epicyclic gear trains (EpicyclicGearSets), the first group or by transmission device to drive the epicyclic gear train group, then the two output shaft of epicyclic gear train group and driven by the load between the individual settings variable speed driving device with a random load wheel driven drive ratio and the drive torque to drive the load changes together with the body; between the output end of the two transmission device, according to need to choose a set of 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 (LimitedSlipDifferential) and stable device composed of double end shaft coupling device or with the sliding coupling torqu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为直接以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驱动周转轮系组(Epicyclic Gear Sets)、或先经传动装置驱动周转轮系组(Epicyclic Gear Sets),再经周转轮系组(Epicyclic Gear Sets)的两个输出轴与所驱动负载之间,个别设置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以随机对所驱动的负载轮组作驱动速比及驱动转矩的变动以驱动所结合的共同负载体,上述两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的输出端之间,可依需要选择进一步设有限滑差速器(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或具滑动耦合转矩的双端轴联结装置所构成的稳定装置,而于两负载之间作差动运转时,借稳定装置以稳定驱动系统的运作。
技术介绍
传统由单动力对设置于共同负载体的两个或两个以上个别负载间作差速驱动时,通常借经由差动轮组以达成差速功能,此方式无法在两负载形成转矩差为其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为直接以回转动力源的回转动能驱动周转轮系组(Epicyclic Gear Sets)、或先经传动装置驱动周转轮系组(Epicyclic Gear Sets),再经周转轮系组(Epicyclic Gear Sets)的两个输出轴与所驱动负载之间,个别设置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以随机对所驱动的负载轮组作驱动速比及驱动转矩的变动以驱动所结合的共同负载体;前述共同负载体L100主要为指车辆的车体,以设置回转动力源、相关操作及传动接口装置,以及依需要设置由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负载轮组,及设置不被回转动力源P100所驱动的非动力轮以共同承载共同负载体L100;此项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的无段变速装置,为供个别驱动设置于共同负载体两侧的轮组,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ontinuous Variable Transmission),为由例如橡胶皮带式(Rubber Belt Type)、金属皮带式(Metal Belt Type)、链带式(Chain Type)的无段变速传动装置、或电子式无段变速传动装置(ECVT)、或磨擦盘式(Friction Disk Type) 、或公知异轴式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等多种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所构成,包括采用可个别随负载转矩自动变速比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或采用可个别被动随输入侧驱动转速及/或负载转矩自动变速比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或采用借由外部外部操作接口MI100主动操控速比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供作以下全部或部分功能的操控,包括:(1) 主动同步操控无段变速装置CVT100、无段变速装置CVT200的速比;(2) 主动个别操控无段变速装置CVT100、无段变速装置CVT200的速比为不同以主动操控个别无段变速装置间不同速比的比例;-- 外部操作接口MI100:为由人力或机力或电能所操控的操作机构及/或机电装置及/或固态电路所构成的线型模拟或数字式或混合式的外部操控装置,供操控回转动力源P100的运转状态,及/或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的运作;此项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进一步可在沿共同负载体L100驱动方向两侧呈横向同轴线的相对位置,所设置相同的传动运转组件之间,设置限滑差速器(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或具滑动耦合转矩的双端轴联结装置所构成的稳定装置,而于两负载之间作差动运转时,借稳定装置以稳定驱动系统的运作,稳定装置包括由限滑差速器(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或具有滑动阻尼的耦合装置所构成的耦合转矩的双端轴联结装置如借由流体黏滞效应、流力阻尼效应、机械摩擦效应、或电磁涡流效应、或发电反转矩效应所构成的呈双端轴结构的稳定装置,其两回转端分别联结于:供设置于以下传动运转组件的横向同轴线的相对位置的一处或一处以上,含: (一)设置于左侧与右侧相对的轮组转部之间;(二)设置于左侧与右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的相对输出端之间;(三)设置于左侧与右侧离合装置的相对输出端之间;(四)设置于左侧与右侧传动装置的相对输入端或输出端之间;(五)设置于左侧轮组与右侧轮组转部之间;借上述设置稳定装置供于驱动运作中,因个别负载端的负载变动,或因相对的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的运转状态的操控需要,或运作不稳定时,供借稳定装置稳定系统的运作;此项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进一步可在个别的无段变速传动装置输入端至负载端轮组之间,设置固定速比的加速或减速或变换转向有段或无段传动装置,包括设置于以下一处或一处以上,含:(一)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的输入端;(二)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三)设置于离合装置的输入端;(四)设置于离合装置的输出端;(五)设置于负载端轮组输入端;上述传动装置为由机械式的齿轮组、或链轮组、或皮带轮组或连杆组所构成,为具有加速或减速或变换转向的固定速比传动装置或可由人工操作或自动或半自动变速比或带式无段变速装置或液流式无段变速装置(Torque Converter)的传动装置所构成;此项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进一步可在个别的无段变速传动装置输入端至负载端轮组之间设置离合装置,包括设置于以下一处或一处以上,含:(一)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的输入端;(二)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三)设置于传动装置的输入端;(四)设置于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五)设置于负载端轮组输入端;上述离合装置包括由人力或离心力所操控,或经由外部操作接口的操控,而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的可作传动连结或脱离功能的离合装置或结构,具有回转输入端及回转输出端;输出端离合装置进一步包括可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操控由连结到脱离之间耦合转矩大小,例如可借激磁电流操控耦合转矩的电磁式湿式多板式离合装置,或借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的湿式多板式离合装置所构成;输出端离合装置的结构包括: (一)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而可作传动连结或脱离功能操控的离合装置或结构;(二)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而可作传动连结到脱离间的连续耦合转矩大小的线性操控;(三)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而可作传动连结或脱离,而于脱离后,具小于连结转矩的限转矩耦合功能;(四)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而可作传动连结或脱离,而于脱离后,具小于连结转矩的可随转差增加而增大的线性阻尼功能;(五)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为直接以回转动力源(P100)的回转动能驱动周转轮系组(Epicyclic?Gear?Sets)、或先经传动装置(T101)驱动周转轮系组(Epicyclic?Gear?Sets),再经周转轮系组(Epicyclic?Gear?Sets)的两个输出轴与所驱动负载之间,个别设置无段变速传动装置以随机对所驱动的负载轮组作驱动速比及驱动转矩的变动以驱动所结合的共同负载体,前述共同负载体(L100)主要为指车辆的车体,以设置回转动力源、相关操作及传动接口装置,以及依需要设置由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负载轮组,及设置不被回转动力源(P100)所驱动的非动力轮以共同承载共同负载体(L100);此项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的无段变速装置,为供个别驱动设置于共同负载体两侧的轮组,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ontinuous?Variable?Transmission),为由例如橡胶皮带式(Rubber?Belt?Type)、金属皮带式(Metal?Belt?Type)、链带式(Chain?Type)的无段变速传动装置、或电子式无段变速传动装置(ECVT)、或磨擦盘式(Friction?Disk?Type)?、或公知异轴式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等多种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所构成,包括采用可个别随负载转矩自动变速比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或采用可个别被动随输入侧驱动转速及/或负载转矩自动变速比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或采用借由外部外部操作接口(MI100)主动操控速比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供作以下全部或部分功能的操控,包括:(1)?主动同步操控无段变速装置(CVT100)、无段变速装置(CVT200)的速比;(2)?主动个别操控无段变速装置(CVT100)、无段变速装置(CVT200)的速比为不同以主动操控个别无段变速装置间不同速比的比例;???外部操作接口(MI100):为由人力或机力或电能所操控的操作机构及/或机电装置及/或固态电路所构成的线型模拟或数字式或混合式的外部操控装置,供操控回转动力源(P100)的运转状态,及/或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的运作;此项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进一步可在沿共同负载体(L100)驱动方向两侧呈横向同轴线的相对位置,所设置相同的传动运转组件之间,设置限滑差速器(Limited?Slip?Differential)、或具滑动耦合转矩的双端轴联结装置所构成的稳定装置,而于两负载之间作差动运转时,借稳定装置以稳定驱动系统的运作,稳定装置包括由限滑差速器(Limited?Slip?Differential)、或具有滑动阻尼的耦合装置所构成的耦合转矩的双端轴联结装置如借由流体黏滞效应、流力阻尼效应、机械摩擦效应、或电磁涡流效应、或发电反转矩效应所构成的呈双端轴结构的稳定装置,其两回转端分别联结于:供设置于以下传动运转组件的横向同轴线的相对位置的一处或一处以上,含:?(一)设置于左侧与右侧相对的轮组转部之间;(二)设置于左侧与右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的相对输出端之间;(三)设置于左侧与右侧离合装置的相对输出端之间;(四)设置于左侧与右侧传动装置的相对输入端或输出端之间;(五)设置于左侧轮组与右侧轮组转部之间;借上述设置稳定装置供于驱动运作中,因个别负载端的负载变动,或因相对的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的运转状态的操控需要,或运作不稳定时,供借稳定装置稳定系统的运作;此项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进一步可在个别的无段变速传动装置输入端至负载端轮组之间,设置固定速比的加速或减速或变换转向有段或无段传动装置,包括设置于以下一处或一处以上,含:(一)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的输入端;(二)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三)设置于离合装置的输入端;(四)设置于离合装置的输出端;(五)设置于负载端轮组输入端;上述传动装置为由机械式的齿轮组、或链轮组、或皮带轮组或连杆组所构成,为具有加速或减速或变换转向的固定速比传动装置或可由人工操作或自动或半自动变速比或带式无段变速装置或液流式无段变速装置(Torque?Converter)的传动装置所构成;此项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进一步可在个别的无段变速传动装置输入端至负载端轮组之间设置离合装置,包括设置于以下一处或一处以上,含:(一)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的输入端;(二)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三)设置于传动装置的输入端;(四)设置于传动装置的输出端;(五)设置于负载端轮组输入端;上述离合装置包括由人力或离心力所操控,或经由外部操作...

【技术特征摘要】
2012.02.23 US 13/403,198;2012.03.02 US 13/410,4271.一种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为直接以回转动力源(P100)的回转动能驱动周转轮系组(Epicyclic Gear Sets)、或先经传动装置(T101)驱动周转轮系组(Epicyclic Gear Sets),再经周转轮系组(Epicyclic Gear Sets)的两个输出轴与所驱动负载之间,个别设置无段变速传动装置以随机对所驱动的负载轮组作驱动速比及驱动转矩的变动以驱动所结合的共同负载体,前述共同负载体(L100)主要为指车辆的车体,以设置回转动力源、相关操作及传动接口装置,以及依需要设置由回转动力源所驱动的负载轮组,及设置不被回转动力源(P100)所驱动的非动力轮以共同承载共同负载体(L100);
此项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的无段变速装置,为供个别驱动设置于共同负载体两侧的轮组,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ontinuous Variable Transmission),为由例如橡胶皮带式(Rubber Belt Type)、金属皮带式(Metal Belt Type)、链带式(Chain Type)的无段变速传动装置、或电子式无段变速传动装置(ECVT)、或磨擦盘式(Friction Disk Type) 、或公知异轴式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等多种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所构成,包括采用可个别随负载转矩自动变速比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或采用可个别被动随输入侧驱动转速及/或负载转矩自动变速比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或采用借由外部外部操作接口(MI100)主动操控速比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供作以下全部或部分功能的操控,包括:(1) 主动同步操控无段变速装置(CVT100)、无段变速装置(CVT200)的速比;(2) 主动个别操控无段变速装置(CVT100)、无段变速装置(CVT200)的速比为不同以主动操控个别无段变速装置间不同速比的比例;
-- 外部操作接口(MI100):为由人力或机力或电能所操控的操作机构及/或机电装置及/或固态电路所构成的线型模拟或数字式或混合式的外部操控装置,供操控回转动力源(P100)的运转状态,及/或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的运作;
此项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进一步可在沿共同负载体(L100)驱动方向两侧呈横向同轴线的相对位置,所设置相同的传动运转组件之间,设置限滑差速器(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或具滑动耦合转矩的双端轴联结装置所构成的稳定装置,而于两负载之间作差动运转时,借稳定装置以稳定驱动系统的运作,稳定装置包括由限滑差速器(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或具有滑动阻尼的耦合装置所构成的耦合转矩的双端轴联结装置如借由流体黏滞效应、流力阻尼效应、机械摩擦效应、或电磁涡流效应、或发电反转矩效应所构成的呈双端轴结构的稳定装置,其两回转端分别联结于:供设置于以下传动运转组件的横向同轴线的相对位置的一处或一处以上,含: 
(一)设置于左侧与右侧相对的轮组转部之间;
(二)设置于左侧与右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的相对输出端之间;
(三)设置于左侧与右侧离合装置的相对输出端之间;
(四)设置于左侧与右侧传动装置的相对输入端或输出端之间;
(五)设置于左侧轮组与右侧轮组转部之间;
借上述设置稳定装置供于驱动运作中,因个别负载端的负载变动,或因相对的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的运转状态的操控需要,或运作不稳定时,供借稳定装置稳定系统的运作;
此项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进一步可在个别的无段变速传动装置输入端至负载端轮组之间,设置固定速比的加速或减速或变换转向有段或无段传动装置,包括设置于以下一处或一处以上,含:
(一)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的输入端;
(二)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的输出端;
(三)设置于离合装置的输入端;
(四)设置于离合装置的输出端;
(五)设置于负载端轮组输入端;
上述传动装置为由机械式的齿轮组、或链轮组、或皮带轮组或连杆组所构成,为具有加速或减速或变换转向的固定速比传动装置或可由人工操作或自动或半自动变速比或带式无段变速装置或液流式无段变速装置(Torque Converter)的传动装置所构成;
此项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进一步可在个别的无段变速传动装置输入端至负载端轮组之间设置离合装置,包括设置于以下一处或一处以上,含:
(一)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的输入端;
(二)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的输出端;
(三)设置于传动装置的输入端;
(四)设置于传动装置的输出端;
(五)设置于负载端轮组输入端;
上述离合装置包括由人力或离心力所操控,或经由外部操作接口的操控,而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的可作传动连结或脱离功能的离合装置或结构,具有回转输入端及回转输出端;输出端离合装置进一步包括可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操控由连结到脱离之间耦合转矩大小,例如可借激磁电流操控耦合转矩的电磁式湿式多板式离合装置,或借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的湿式多板式离合装置所构成;
输出端离合装置的结构包括: 
(一)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而可作传动连结或脱离功能操控的离合装置或结构;
(二)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而可作传动连结到脱离间的连续耦合转矩大小的线性操控;
(三)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而可作传动连结或脱离,而于脱离后,具小于连结转矩的限转矩耦合功能;
(四)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而可作传动连结或脱离,而于脱离后,具小于连结转矩的可随转差增加而增大的线性阻尼功能;
(五)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而可作传动连结或脱离,而于脱离后,具小于连结转矩的可随转差增加而变小的线性阻尼功能;
(六)(一)~(五)包括径向离合装置;
(七)(一)~(五)包括轴向离合装置;
此项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可类推供应用于前轮驱动、或后轮驱动、或四轮驱动、或多轮全轮驱动或两侧以履带驱动的车辆、或工程用、农用或特种载具。
2.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包括借设置于共同负载体(L100)的回转动力源(P100)的回转输出端直接、或经传动装置(T101)驱动第一周转轮系组(EG101),而于第一周转轮系组(EG101)两输出端中的左侧输出轴(1011),供与设置于共同负载体(L100)负载端的左侧轮组(W100)之间设置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而于第一周转轮系组(EG101)两输出端中的右侧输出轴(1012)与右侧轮组(W200)之间,设置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构成可差速及变速比运转的驱动系统,其主要构成如下:
-- 回转动力源(P100):为由回转输出动能的动力源所构成,如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弹簧动力源、液压动力源、气压动力源、飞轮动力源或人力、或兽力、风能动力源、及/或由配置相关操控装置及能源供应及/或储存装置的电力驱动的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内转式或外转式的回转式马达所构成;其输出端包括直接输出或经离合器再输出;
-- 输入端离合装置(CL101):为供设置于回转动力源(P100)输出端与第一传动装置(T101)输入端之间,可操控回转动力源(P100)对第一传动装置(T101)的回转动能作传动或中断传动的操控,输入端离合装置(CL101)包括由人力或离心力所操控,或经由外部操作接口(MI100)的操控,而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的可作传动连结或脱离功能的离合装置或结构,具有回转输入端及回转输出端;此项输入端离合装置(CL101)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 传动装置(T101):为由机械式的齿轮组、或链轮组、或皮带轮组或连杆组所构成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或无段变速的传动装置,供设置于回转动力源(P100)与第一周转轮系组(EG101)之间,此项传动装置(T101)可依需要选用;
-- 第一周转轮系组(EG101):为具输入轴及可作差动的两输出轴所构成的周转轮系组,供直接接受引擎回转动能所驱动或由引擎经传动装置(T101)所驱动,而由可作差动运转的两输出轴中的左侧输出轴(1011)为供驱动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的输入端,右侧输出轴(1012)为供驱动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的输入端;
-- 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CVT200):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ontinuous Variable Transmission),为由例如橡胶皮带式(Rubber Belt Type)、金属皮带式(Metal Belt Type)、链带式(Chain Type)的无段变速传动装置、或电子式无段变速传动装置(ECVT)、或磨擦盘式(Friction Disk Type) 、或公知异轴式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等多种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所构成,包括采用可个别随负载转矩自动变速比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或采用可个别被动随输入侧驱动转速及/或负载转矩自动变速比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或采用借由外部操作接口(MI100)主动操控速比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供作以下全部或部分功能的操控,包括:(1) 主动同步操控无段变速装置(CVT100)、无段变速装置(CVT200)的速比;(2) 主动个别操控无段变速装置(CVT100)、无段变速装置(CVT200)的速比为不同以主动操控个别无段变速装置间不同速比的比例;
-- 外部操作接口(MI100):为由人力所操控或系统所操控的机械式操控装置,为由机电装置及/或固态电路所构成的线型模拟或数字式或两者混合所构成,用以直接操控回转动力源(P1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的运作速比,或用以操控控制装置(ECU100),进而操控回转动力源(P100)的运转状态,及/或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的运作速比;
-- 控制装置(ECU100):为由机电装置及/或电子电路组件及/或功率半导体及/或微处理器及软件所构成,供连接电源(B100)及接受外部操作接口(MI100)的操控或系统操控运转状态的信号所操作,供操控回转动力源(P100)的运转状态,及/或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的运作速比;
-- 稳定装置(SDT100)为借由限滑差速器(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或具有滑动阻尼耦合转矩的双端轴联结装置所构成,包括借由流体黏滞效应、流力阻尼效应、机械摩擦效应、或电磁涡流效应、或发电反转矩效应所构成的呈双端轴结构的稳定装置,其两回转端分别联结于负载端的左侧轮组(W100与右侧轮组(W200)之间,供于驱动运作中,因个别负载端左右两侧负载变动导致运作不稳定时,借设置于左右两侧轮组间的稳定装置(SDT100)的滑动阻尼耦合转矩作稳定系统的运作;此项稳定装置(SDT100)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 传动装置 (T100、T200):传动装置 (T100)的输出端为供驱动负载端的左侧轮组(W100),输入端为接受来自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输出端的回转动能所驱动,传动装置 (T200的输出端为供驱动右侧轮组(W200),输入端为接受来自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输出端的回转动能所驱动,传动装置(T100)及传动装置 (T200)为由机械式的齿轮组、或链轮组、或皮带轮组或连杆组所构成,为具有加速或减速或变换转向的固定速比或可切换多段速比的传动装置,或包括由人工操作或自动或半自动变速比或带式无段变速装置或液流式无段变速装置(Torque Converter)的传动装置所构成;此项传动装置(T100、(T200)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 输出端离合装置(CL100、CL200):输出端离合装置(CL100)为供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的输出端与轮组(W100)之间,供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对轮组(W100)输出的回转动能,输出端离合装置(CL200)为供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的输出端与轮组(W200)之间,供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对轮组(W200)输出的回转动能,输出端离合装置(CL100)及输出端离合装置(CL200)包括由人力或离心力所操控,或经由外部操作接口(MI100)及控制装置(ECU100)的操控,而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的可作传动连结或脱离功能的离合装置或结构,具有回转输入端及回转输出端;输出端离合装置进一步包括可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操控由连结到脱离之间耦合转矩大小,例如可借激磁电流操控耦合转矩的电磁式湿式多板式离合装置,或借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的湿式多板式离合装置所构成;
输出端离合装置(CL100、CL200)的结构包括: 
(一)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而可作传动连结或脱离功能操控的离合装置或结构;
(二)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而可作传动连结到脱离间的连续耦合转矩大小的线性操控;
(三)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而可作传动连结或脱离,而于脱离后,具小于连结转矩的限转矩耦合功能;
(四)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而可作传动连结或脱离,而于脱离后,具小于连结转矩的可随转差增加而增大的线性阻尼功能;
(五)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而可作传动连结或脱离,而于脱离后,具小于连结转矩的可随转差增加而变小的线性阻尼功能;
(六)(一)~(五)包括径向离合装置;
(七)(一)~(五)包括轴向离合装置;
此项输出端离合装置(CL100、CL200)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 共同负载体(L100)可依需要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非动力轮;
借上述装置的运作,在共同负载体(L100)被回转动力源(P100)驱动运转中,而负载端左侧的轮组(W100)及右侧的轮组(W200)作差速运转时,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及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之间,随负载端的轮组(W100)及轮组(W200)的负载变动个别作速比调整,以及由第一周转轮系组(EG101)的两输出端作差动运转的调整,以对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输入端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输入端之间作差速驱动。
3.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包括借设置于共同负载体(L100)的回转动力源(P100)的回转输出端直接、或经传动装置(T101)驱动第一周转轮系组(EG101),而于第一周转轮系组(EG101)两输出端其中左侧输出轴(1011),供与设置于共同负载体(L100)的左侧所设置的负载端左侧后方的轮组(W100)及左侧前方的轮组(W300)之间,个别设置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及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300),而右侧输出轴(1012)与共同负载体(L100)右侧所设置的负载端右侧后方的轮组(W200)及右侧前方的轮组(W400)之间,个别设置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及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400),供构成可差速运转驱动系统,其主要构成如下:
-- 回转动力源(P100):为由回转输出动能的动力源所构成,如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弹簧动力源、液压动力源、气压动力源、飞轮动力源或人力、或兽力、风能动力源、及/或由配置相关操控装置及能源供应及/或储存装置的电力驱动的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内转式或外转式的回转式马达所构成;其输出端包括直接输出或经离合器再输出;
-- 输入端离合装置(CL101):为供设置于回转动力源(P100)输出端与第一传动装置(T101)输入端之间,可操控回转动力源(P100)对第一传动装置(T101)的回转动能作传动或中断传动的操控,输入端离合装置(CL101)包括由人力或离心力所操控,或经由外部操作接口(MI100)的操控,而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的可作传动连结或脱离功能的离合装置或结构,具有回转输入端及回转输出端;此项输入端离合装置(CL101)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 传动装置 (T101):为由机械式的齿轮组、或链轮组、或皮带轮组或连杆组所构成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或无段变速的传动装置,供设置于回转动力源(P100)与第一周转轮系组(EG101)之间,此项传动装置(T101)可依需要选用;
-- 第一周转轮系组(EG101):为具输入轴及可作差动的两输出轴所构成的周转轮系组,供直接接受引擎回转动能所驱动或由引擎经传动装置(T101)所驱动,而由可作差动运转的两输出轴中的左侧输出轴(1011)为供驱动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及CVT300)的输入端,右侧输出轴(1012)为供驱动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及CVT400)的输入端;
-- 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CVT200、CVT300、CVT400):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ontinuous Variable Transmission),为由例如橡胶皮带式(Rubber Belt Type)、金属皮带式(Metal Belt Type)、链带式(Chain Type)的无段变速传动装置、或电子式无段变速传动装置(ECVT)、或磨擦盘式(Friction Disk Type) 、或公知异轴式无段变速传动装置等多种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所构成,包括采用可个别随负载转矩自动变速比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或采用可个别被动随输入侧驱动转速及/或负载转矩自动变速比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或采用借由外部操作接口(MI100)主动操控速比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供作以下全部或部分功能的操控,包括:(1) 主动同步操控无段变速装置(CVT100)、无段变速装置(CVT200)的速比;(2) 主动个别操控无段变速装置(CVT100)、无段变速装置(CVT200)的速比为不同以主动操控个别无段变速装置间不同速比的比例;(3) 主动同步操控无段变速装置(CVT300)、无段变速装置(CVT400)的速比;(4) 主动个别操控无段变速装置(CVT300)、无段变速装置(CVT400)的速比为不同以主动操控个别无段变速装置间不同速比的比例;(5) 主动同步操控无段变速装置(CVT100)、无段变速装置(CVT200)、无段变速装置(CVT300)、无段变速装置(CVT400)的速比;(6) 主动个别操控无段变速装置(CVT100)、无段变速装置(CVT200)、无段变速装置(CVT300)、无段变速装置(CVT400)的速比为不同以主动操控个别无段变速装置间不同速比的比例;
-- 外部操作接口(MI100):为由人力所操控或系统所操控的机械式操控装置,为由机电装置及/或固态电路所构成的线型模拟或数字式或两者混合所构成,用以直接操控回转动力源(P1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3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400)的运作速比,或用以操控控制装置(ECU100),进而操控回转动力源(P100)的运转状态,及/或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3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400)的运作速比;
-- 控制装置(ECU100):为由机电装置及/或电子电路组件及/或功率半导体及/或微处理器及软件所构成,供连接电源(B100)及接受外部操作接口(MI100)的操控或系统操控运转状态的信号所操作,供操控回转动力源(P100)的运转状态,及/或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及/或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3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400)的运作速比;
-- 稳定装置(SDT100、SDT200)为借由限滑差速器(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或具有滑动阻尼耦合转矩的双端轴联结装置所构成,包括借由流体黏滞效应、流力阻尼效应、机械摩擦效应、或电磁涡流效应、或发电反转矩效应所构成的呈双端轴结构的稳定装置,其中稳定装置(SDT100)两回转端分别联结于负载端的左侧后方的轮组(W100)与右侧后方的轮组(W200)之间,稳定装置(SDT200)两回转端分别联结于负载端左侧前方的轮组(W300)与右侧前方的轮组(W400)之间,供于驱动运作中,因个别负载端左右两侧负载变动导致运作不稳定时,借设置于左右两侧相对轮组间的稳定装置(SDT100)及/或稳定装置(SDT200)的滑动阻尼耦合转矩作稳定系统的运作;此项稳定装置(SDT100)及/或稳定装置(SDT200)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 传动装置(T100、T200、T300、T400):传动装置(T100)的输出端为供驱动负载端左侧后方轮组(W100),输入端为接受来自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输出端的回转动能所驱动,传动装置(T200)的输出端为供驱动右侧后方轮组(W200),输入端为接受来自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输出端的回转动能所驱动,传动装置(T300)的输出端为供驱动负载端左侧前方的轮组(W300),输入端为接受来自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300)输出端的回转动能所驱动,传动装置(T400)的输出端为供驱动右侧前方的轮组(W400),输入端为接受来自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400)输出端的回转动能所驱动,传动装置 (T100、T200、T300、T400)为由机械式的齿轮组、或链轮组、或皮带轮组或连杆组所构成,为具有加速或减速或变换转向的固定速比或可切换多段速比的传动装置,或包括由人工操作或自动或半自动变速比或带式无段变速装置或液流式无段变速装置(Torque Converter)的传动装置所构成;此项传动装置(T100、T200及/或T300、T400)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 输出端离合装置(CL100、CL200、CL300、CL400):输出端离合装置(CL100)为供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的输出端与轮组(W100)之间,供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对轮组(W100)输出的回转动能,输出端离合装置(CL200)为供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的输出端与轮组(W200)之间,供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对轮组(W200)输出的回转动能,输出端离合装置(CL300)为供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300)的输出端与轮组(W300)之间,供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300)对轮组(W300)输出的回转动能,输出端离合装置(CL400)为供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400)的输出端与轮组(W400)之间,供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400)对轮组(W400)输出的回转动能;
此项输出端离合装置(CL100、CL200、CL300、CL400)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 共同负载体(L100)可依需要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非动力轮;
借上述装置的运作,在共同负载体(L100)被回转动力源(P100)驱动运转中,于负载端左侧后方的轮组(W100)及右侧后方的轮组(W200)作差速运转时,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及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之间,随负载端的轮组(W100)及轮组(W200)的负载变动个别作速比调整,以及由第一周转轮系组(EG101)的两输出端作差动运转的调整,以对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输入端及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输入端之间作差速驱动;同样的于负载端左侧前方的轮组(W300)及右侧前方的轮组(W400)作差速运转时,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300)及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400)之间,随负载端的轮组(W300)及轮组(W400)的负载变动个别作速比调整,以及由第一周转轮系组(EG101的两输出端左侧输出轴(1011)、右侧输出轴(1012)作差动运转的调整,以对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300)输入端及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400)输入端之间作差速驱动;若轮组(W100)与轮组(W200)之间以及轮组(W300)与轮组(W400)之间同时作差速运转时,则由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之间及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300)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400)之间,以及第一周转轮系组(EG101)两输出端左侧输出轴(1011)、右侧输出轴(1012)之间共同形成差动的互动。
4.如申请专利范围第1项所述的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包括借设置于共同负载体(L100)的回转动力源(P100)的回转输出端直接、或经传动装置(T101)驱动第一周转轮系组(EG101),而于第一周转轮系组(EG101)两输出端其中左侧输出轴(1011)供与设置于共同负载体(L100)的左侧所设置的负载端左侧后方的轮组(W100)及左侧前方的轮组(W300)及左侧中间的轮组(W500)之间,个别设置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及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300)及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500),而右侧输出轴(1012)与共同负载体(L100)右侧所设置的负载端右侧后方的轮组(W200)及右侧前方的轮组(W400)及右侧中间的轮组(W600)之间,个别设置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及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400)及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600),供构成可差速运转驱动系统,其主要构成如下:
-- 回转动力源(P100):为由回转输出动能的动力源所构成,如内燃引擎、外燃引擎、弹簧动力源、液压动力源、气压动力源、飞轮动力源或人力、或兽力、风能动力源、及/或由配置相关操控装置及能源供应及/或储存装置的电力驱动的交流或直流、无刷或有刷、同步或异步、内转式或外转式的回转式马达所构成;其输出端包括直接输出或经离合器再输出;
-- 输入端离合装置(CL101):为供设置于回转动力源(P100)输出端与第一传动装置(T101)输入端之间,可操控回转动力源(P100)对第一传动装置(T101)的回转动能作传动或中断传动的操控,输入端离合装置(CL101)包括由人力或离心力所操控,或经由外部操作接口(MI100)的操控,而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的可作传动连结或脱离功能的离合装置或结构,具有回转输入端及回转输出端;此项输入端离合装置(CL101)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 传动装置 (T101):为由机械式的齿轮组、或链轮组、或皮带轮组或连杆组所构成固定速比或可变速比或无段变速的传动装置,供设置于回转动力源(P100)与第一周转轮系组(EG101)之间,此项传动装置(T101)可依需要选用;
-- 第一周转轮系组(EG101):为具输入轴及可作差动的两输出轴所构成的周转轮系组,供直接接受引擎回转动能所驱动或由引擎经传动装置(T101)所驱动,而由可作差动运转的两输出轴中的左侧输出轴(1011)为供驱动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CVT300、CVT500)的输入端,右侧输出轴(1012)为供驱动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CVT400、CVT600)的输入端;
-- 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CVT200、CVT300、CVT400、CVT500、CVT600):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ontinuous Variable Transmission),包括采用可个别随负载转矩自动变速比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或采用可个别被动随输入侧驱动转速及/或负载转矩自动变速比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或采用借由外部操作接口(MI100)主动操控速比结构型态的无段变速装置,供作以下全部或部分功能的操控,包括:(1) 主动同步操控无段变速装置(CVT100)、无段变速装置(CVT200)的速比;(2) 主动个别操控无段变速装置(CVT100)、无段变速装置(CVT200)的速比为不同以主动操控个别无段变速装置间不同速比的比例;(3) 主动同步操控无段变速装置(CVT300)、无段变速装置(CVT400)的速比;(4) 主动个别操控无段变速装置(CVT300)、无段变速装置(CVT400)的速比为不同以主动操控个别无段变速装置间不同速比的比例;(5) 主动同步操控无段变速装置(CVT500)、无段变速装置(CVT600)的速比;(6) 主动个别操控无段变速装置(CVT500)、无段变速装置(CVT600)的速比为不同以主动操控个别无段变速装置间不同速比的比例;(7) 主动同步操控无段变速装置(CVT100)、无段变速装置(CVT200)、无段变速装置(CVT300)、无段变速装置(CVT400)、无段变速装置(CVT500)、无段变速装置(CVT600)的速比;(8) 主动个别操控无段变速装置(CVT100)、无段变速装置(CVT200)、无段变速装置(CVT300)、无段变速装置(CVT400)、无段变速装置(CVT500)、无段变速装置(CVT600)的速比为不同以主动操控个别无段变速装置间不同速比的比例;
-- 外部操作接口(MI100):为由人力所操控或系统所操控的机械式操控装置,为由机电装置及/或固态电路所构成的线型模拟或数字式或两者混合所构成,用以直接操控回转动力源(P1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3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4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5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600)的运作速比,或用以操控控制装置(ECU100),进而操控回转动力源(P100)的运转状态,及/或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3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4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5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600)的运作速比;
-- 控制装置(ECU100):为由机电装置及/或电子电路组件及/或功率半导体及/或微处理器及软件所构成,供连接电源(B100)及接受外部操作接口(MI100)的操控或系统操控运转状态的信号所操作,供操控回转动力源(P100)的运转状态,及/或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及/或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3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400),及/或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500),及/或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600)的运作速比;
-- 稳定装置(SDT100、SDT200、SDT300)为借由限滑差速器(Limited Slip Differential)、或具有滑动阻尼耦合转矩的双端轴联结装置所构成,包括借由流体黏滞效应、流力阻尼效应、机械摩擦效应、或电磁涡流效应、或发电反转矩效应所构成的呈双端轴结构的稳定装置,其中稳定装置(SDT100)两回转端分别联结于负载端的左侧后方的轮组(W100)与右侧后方的轮组(W200)之间,稳定装置(SDT200)两回转端分别联结于负载端左侧前方的轮组(W300)与右侧前方的轮组(W400)之间,稳定装置(SDT300)两回转端分别联结于负载端的左侧中间的轮组(W500)与右侧中间的轮组(W600)之间,供于驱动运作中,因个别负载端左右两侧负载变动导致运作不稳定时,借设置于左右两侧相对轮组间的稳定装置(SDT100)及/或稳定装置(SDT200)及/或稳定装置(SDT300)的滑动阻尼耦合转矩作稳定系统的运作;此项稳定装置(SDT100)及/或稳定装置(SDT200)及/或稳定装置(SDT300)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 传动装置 (T100、T200、T300、T400、T500、T600):传动装置 (T100)的输出端为供驱动负载端左侧后方的轮组(W100),输入端为接受来自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输出端的回转动能所驱动,传动装置 (T200)的输出端为供驱动右侧后方的轮组(W200),输入端为接受来自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输出端的回转动能所驱动,传动装置(T300)的输出端为供驱动负载端的左侧轮组(W300),输入端为接受来自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300)输出端的回转动能所驱动,传动装置(T400)的输出端为供驱动右侧前方的轮组(W400),输入端为接受来自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400)输出端的回转动能所驱动,传动装置 (T500)的输出端为供驱动负载端的左侧中间的轮组(W500),输入端为接受来自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500)输出端的回转动能所驱动,传动装置(T600)的输出端为供驱动右侧中间的轮组(W600),输入端为接受来自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600)输出端的回转动能所驱动,传动装置(T100、T200、T300、T400、T500、T600)为由机械式的齿轮组、或链轮组、或皮带轮组或连杆组所构成,为具有加速或减速或变换转向的固定速比或可切换多段速比的传动装置,或包括由人工操作或自动或半自动变速比或带式无段变速装置或液流式无段变速装置(Torque Converter)的传动装置所构成;此项传动装置(T100、T200及/或T300、T400、T500、T600)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 输出端离合装置(CL100、CL200、CL300、CL400、CL500、CL600):输出端离合装置(CL100)为供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的输出端与轮组(W100)之间,供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对轮组(W100)输出的回转动能,输出端离合装置(CL200)为供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的输出端与轮组(W200)之间,供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对轮组(W200)输出的回转动能,输出端离合装置(CL300)为供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300)的输出端与轮组(W300)之间,供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300)对轮组(W300)输出的回转动能,输出端离合装置(CL400)为供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400)的输出端与轮组(W400)之间,供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400)对轮组(W400)输出的回转动能,输出端离合装置(CL500)为供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500)的输出端与轮组(W500)之间,供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500)对轮组(W500)输出的回转动能,输出端离合装置(CL600)为供设置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600)的输出端与轮组(W600)之间,供操控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600)对轮组(W600)输出的回转动能,输出端离合装置(CL100、CL200、CL300、CL400、CL500、CL600)包括由人力或离心力所操控,或经由外部操作接口(MI100)及控制装置(ECU100)的操控,而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的可作传动连结或脱离功能的离合装置或结构,具有回转输入端及回转输出端;输出端离合装置进一步包括可借由电力及/或磁力及/或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操控由连结到脱离之间耦合转矩大小,例如可借激磁电流操控耦合转矩的电磁式湿式多板式离合装置,或借机力及/或气压力及/或液压力所驱动的湿式多板式离合装置所构成;
此项输出端离合装置(CL100、CL200、CL300、CL400、CL500、CL600)可依需要选择设置或不设置; 
-- 共同负载体(L100)可依需要设置一个或一个以上的非动力轮;
借上述装置的运作,在共同负载体(L100)被回转动力源(P100)驱动运转中,于负载端左侧后方的轮组(W100)与右侧后方的轮组(W200)作差速运转时,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之间,随负载端的轮组(W100)与轮组(W200)的负载变动个别作速比调整,以及由第一周转轮系组(EG101)的两输出端作差动运转的调整,以对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输入端及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输入端之间作差速驱动;同样的于负载端左侧前方的轮组(W300)与右侧前方的轮组(W400)作差速运转时,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300)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400)之间,随负载端的轮组(W300)与轮组(W400)的负载变动个别作速比调整,以及由第一周转轮系组(EG101)的两输出端左侧输出轴(1011)、右侧输出轴(1012)作差动运转的调整,以对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300)输入端及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400)输入端之间作差速驱动;同样的于负载端左侧中间的轮组(W500)与右侧中间的轮组(W600)作差速运转时,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500)及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600)之间,随负载端的轮组(W500)及轮组(W600)的负载变动个别作速比调整,以及由第一周转轮系组(EG101)的两输出端左侧输出轴(1011)、右侧输出轴(1012)作差动运转的调整,以对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500)输入端及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600)输入端之间作差速驱动;若轮组(W100)与轮组(W200)之间及/或轮组(W300)与轮组(W400)之间及/或轮组(W500)与轮组(W600)之间同时作差速运转时,则由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100)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200)之间,及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300)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400)之间,以及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500)与无段变速传动装置(CVT600)之间,以及第一周转轮系组(EG101)两输出端左侧输出轴(1011)、右侧输出轴(1012)之间共同形成差动的互动。
5.如申请专利范围第3项所述的具周转轮系组的多组无段变速驱动系统,包括借设置于共同负载体(L100)的回转动力源(P100)的回转输出端直接、或经传动装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泰和
申请(专利权)人:杨泰和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