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铸型的压铸型部分以及相应的压铸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36414 阅读:1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8 05: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铸型(5、6、7)的压铸型部分(8、9、10、11、12),其带有至少一个第一构件(13、15、17、19、21)、至少一个第二构件(14、16、18、20、22)和至少一个由所述构件(13、14、15、16、17、18、19、20、21、22)构成的热交换室(27、36、43、51、55、62),所述第一构件具有压力区(24、25、40、60),所述热交换室用于对所述压力区(24、25、40、60)调温且可被流体流过,其中,所述第一构件(13、15、17、19、21)具有热传递面(34、41、61),所述热传递面属于热交换室(27、36、43、51、55、62)的至少一个壁且在热学上指配于所述压力区(24、25、40、60)。在此规定,第二构件(14、16、18、20、22)具有至少一个伸入到热交换室(27、36、43、51、55、62)中的流体引导凸起(64)和/或朝向第一构件(13、15、17、19、21)开口的流体引导下凹(26、49),其中,流体引导下凹(26、49)形成热交换室(27、36、43、51、62)的至少一部分,和/或,流体引导凸起(64)和/或流体引导下凹(26、49)形成第二构件(14、16、18、20、22)的特别是与热传递面(34、41、61)的走向适配的流动轮廓面(65)。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压铸装置(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压铸型的压铸型部分以及相应的压铸装置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压铸型的压铸型部分,其带有至少一个第一构件、至少一个第二构件和至少一个由这些构件构成的热交换室,所述第一构件具有压力区,所述热交换室用于对压力区调温且可被流体流过,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具有热传递面,该热传递面属于热交换室的至少一个壁且在热学上指配于压力区。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压铸装置。这种压铸型例如对于压铸装置来说用于压铸。压铸优选用于浇铸金属特别是有色金属或者特殊材料。在压铸时,把熔融的浇铸材料即熔融物在高压下以相对快的速度压入到铸型一也称为铸模(Formeinsatz)—中。在此将实现20-160m/s的熔融物流动速度和IO-1OOms的短暂的引入最终时间(Schusszeit)。铸型或压铸型在此例如由金属构成,优选由热作工具钢构成。压铸可分为热室方法和冷室方法。就前者而言,压铸装置和用于熔融物的保温炉形成一个单元。把熔融物供应给铸型的浇铸机组位于熔融物中;在每次浇铸过程中都把一定体积的熔融物压入到铸型中。而按照冷室方法,压铸装置和用于熔融物的保温炉分开地布置。仅仅对于相应的倾注(Abguss)来说必需的量被配给(dosieren)到烧铸室中,并从那里引入到铸型中。压铸型由至少一个压铸型部分构成,该压铸型部分具有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在此,第一构件具有内凹,该内凹形成热交换室。内凹或热交换室借助板状结构的第二构件封闭,以便由此把用于冷却压铸型部分的流体保持在热交换室中。该流体因而可以仅通过入口或入口阀引入到热交换室中,并通过出口或出口阀从热交换室中引出。第一构件具有压力区,在浇铸过程进行时由熔融物对该压力区施加压力。在这里,压力区是热交换室的壁的一部分。优选该壁包括热传递面,该热传递面在热学上指配于压力区。这意味着,热量可在压力区与热传递面之间传递,因而,压力区在热量传递方面指配于热传递面。第二构件优选背离压力区地布置。类似的结构例如由DE 35 02 895 Al已知。但DE 35 02 895 Al中记载的压铸型出现了如下问题:无法实现对压力区进行可靠且均匀的调温。出于这个原因,对压铸型部分的冷却必须经过适当设计,使得能产生可靠的冷却,同时,待制造的压铸构件的冷却不会因过快的和/或过于不均匀的冷却而受到不利影响。由于对压铸型部分的充分冷却的边界条件和由于对压铸构件的尽可能均匀的冷却,在制造压铸构件时产生比较短的周期时间,以便通过这种方式实现压铸构件的良好的耐久性。但这意味着,每单位时间只能制造比较少量的压铸构件。在这种背景下,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压铸型部分,其没有开头部分所述的缺点,却能同时实现良好的冷却特性和高产量(每单位时间的压铸构件)。根据本专利技术,这通过一种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压铸型部分得以实现。在此规定,第二构件具有至少一个伸入到热交换室中的流体引导凸起和/或朝向第一构件开口的流体引导下凹,其中流体引导下凹形成热交换室的至少一部分,和/或流体引导凸起和/或流体引导下凹形成第二构件的特别是与热传递面的走向适配的流动轮廓面。第二构件因而首先应具有流体引导凸起或流体引导下凹。无论流体引导凸起还是流体引导下凹都朝向第一构件。这意味着,流体引导凸起伸入到热交换室中,而流体引导下凹朝向第一构件开口。在这里,流体引导下凹应形成热交换室的至少一部分,从而流体引导下凹可被流体流过,该流体用于对压力区或热传递面调温。把调节至一定温度的流体引入到热交换室中,由此可以至少近乎控制地和/或调控地调节压力区的温度。为此,可以在压铸型部分上或中设置有至少一个温度传感器,利用该温度传感器可至少近乎确定压力区的温度。然后可以根据该确定的温度来选择或调节流体的温度和/或通流量(每单位时间的体积或质量)。流体流过热交换室,在此流经热传递面。由于该热传递面在热学上或者传热地指配于压力区,所以通过这种方式对压力区进行调温。在此,流体的温度通常明显低于压力区或压铸型部分的温度,从而待制造的压铸构件能尽快地冷却且可从压铸装置取出。因此这里与由现有技术已知的压铸型部分不同的是,热交换室至少部分地构造在第二构件中,这能实现可靠地给热传递面加载以流体,进而实现改善的冷却特性或快速地冷却压铸型部分。替代地或附加地,流体引导凸起和/或流体引导下凹形成流动轮廓面。该流动轮廓面设置在第二构件上。流动轮廓面在此系指不平整的表面结构。通过对第二构件的如此进行的轮廓设计,可以改善流体对热传递面的冲流,或者有针对性地给热传递面的一些区域加载以流体。通过这种方式还可实现改善的冷却特性或快速的冷却。流动轮廓面在此优选与热传递面的走向适配。流动轮廓面和热传递面例如可以至少局部地相互平行地伸展。通过这种方式来适当地引导流体,从而能有针对性地给热传递面的一些区域施加以流体。此点例如被规定用于热传递面的一些区域,这些区域对应于压力区的热负荷特别高的区域。替代地也可以仅仅热传递面具有这种轮廓设计,或者,热传递面和第二构件具有这种轮廓设计。热传递面和/或第二构件经过优选的轮廓设计,从而实现尽可能均匀地冷却待制造的压铸构件。通过这种方式来避免压铸构件材料中的应力,进而实现高稳定性。这里应明确地提及,压铸型部分既可用于热室方法,也可用于冷室方法,且可用于熔融物的任何材料组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规定,流体引导下凹至少大部分地特别是完全地形成热交换室。但可以规定,除了流体引导下凹外,例如在第一构件中还有另一个下凹,它与流体引导下凹一起形成热交换室。但在这里,流体引导下凹的容积应大于所述另一个下凹的容积。特别有利的是,热交换室仅仅由流体引导下凹构成,即并未设置其它下凹。一种优选的改进规定,流体引导下凹在第二构件中构造成槽形。流体引导因此是一种被第二构件包夹的下凹,从而仅设置一个开口,致使流体引导下凹朝向第一构件开口。特别地,流体引导下凹应至少在旁侧被第二构件限定。按照这种实施方式,与第二构件一例如通过螺旋连接件一连接的或可连接的第三构件例如可以形成流体引导下凹的底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设计规定,第一构件被顶盖式地或扁平地设计。第一构件的顶盖式设计在此系指,该构件一在横截面中观察一的边缘区域相比于中央区域相距第二构件的距离更远。这例如可以通过第一构件的弯供或者通过设置边缘条来实现。但替代地也可以扁平地设计第一构件,其中它在横截面中观察具有平面式的走向,即相距第二构件的距离基本保持恒定。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改进规定,第一构件的下凹至少局部地一同形成热交换室。这种实施方式在上面已经介绍过。热交换室可以完全由第一构件的下凹构成,其中在这种情况下,第二构件的流体引导凸起伸入到该下凹中。替代地,可以既设置第一构件的下凹,又设置第二构件的流体引导下凹,且共同地形成热交换室。在此优选流体引导下凹的容积大于下凹的容积。一种有利的改进规定,流动轮廓面具有至少一个由流体引导凸起和/或流体引导下凹一同形成的凸出的和/或凹入的区域。流动轮廓面原则上可以为任意形状。但它在此优选具有凸出的或凹入的区域,流动轮廓面在这些区域中连续地伸展,即没有凸起或梯段。如果设置有多个凸出的和/或凹入的区域,则它们之间的过渡部分优选也连续地伸展。通过连续的流动轮廓面,可以把热交换室设计得有利于流动,也就是说,流过该热交换室的流体受到比较小的流动阻力。此外减少了涡流和/或回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I·胡贝J·旺德M·京策尔S·尼斯勒
申请(专利权)人:乔治·费希尔服务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