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PC型开放式压铸机的测控系统,该测控系统由工控PC机、设在工控PC机总线槽中的ISA总线光纤适配卡,通过光缆与光纤适配卡一个端子双向连接的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通过光缆与光纤适配卡另一个端子双向连接的通用输入输出信号接口模块、与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的多个输出端分别对应连接的多个伺服驱动器,与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分别对应连接的各接线端子组成;多个伺服驱动器的输出端与设置在压铸机上的各电机的控制端对应连接,光纤适配卡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操作面板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简化了压铸机的电器连线,提高了测控系统的稳定性,节约了制造成本,能提高压铸机的加工效率和压铸件质量。(*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对压铸机进行测控的控制系统,具体涉及一种PC型开放式压铸机的测控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压铸机的控制系统主要是采用可编程控制器PLC实现的,由于压铸机的机床床身十分庞大,这种形式导致了电器接线十分复杂,走线距离过长,容易被外界的电磁信号所干扰,压铸机的可靠性难以得到保证,而且由于可编程控制器PLC本身功能的限制,无法实现图形化人机界面和对压射工艺的定量分析。如果需要扩展这方面的功能,则必须连接专用人机界面模块和数据采集卡,这样不仅导致了各模块间数据通讯速度迟缓,增加了系统复杂性,使成本增加,而且严重影响了系统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传统的压铸机的控制系统所存在的接线繁琐、结构复杂、可靠性差,在加工中无法调控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改进的PC型开放式压铸机的测控系统,它能简化系统的结构和降低成本、加快数据通讯调控速度和提高系统的稳定性。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PC型开放式压铸机的测控系统,包括工控PC机、光纤适配卡、若干个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通用输入输出信号接口模块、若干个伺服驱动器及多个接线端子;其特点是,所述的工控PC机的总线槽中设置光纤适配卡;所述的若干个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通过光缆将各相邻之间的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相连接;所述的若干个通用输入输出信号接口模块通过光缆将各相邻之间的通用输入输出接口模块相连接;所述的光纤适配卡的一个光纤连接端子通过光缆与首个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的光纤连接端子连接,光纤适配卡的另一个光纤连接端子通过光缆与首个通用输入输出信号接口模块的光纤连接端子相连接,光纤适配卡的信号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操作面板连接;所述的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的多个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各个伺服驱动器的输入端对应连接,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的多个信号端分别与各接线端子双向对应连接;所述的多个伺服驱动器的输出端与设置在压铸机上的各电机的电源控制端对应连接。上述的PC型开放式压铸机的测控系统,其中,所述的光纤适配卡由光纤通讯传送器与初期化平台双向连接组成。上述的PC型开放式压铸机的测控系统,其中,所述的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由可编程大规模门阵列集成块、多个光纤通讯传送器、初期化平台、时钟模块、A/D转换模块、D/A转换模块组成;可编程大规模门阵列集成块分别与各光纤通讯传送器、伺服驱动器的信号端、压铸机上的各开关与继电器双向对应连接;可编程大规模门阵列集成块的多个信号输入端分别与初期化平台、时钟模块、压铸机上的位置编码器对应连接;可编程大规模门阵列集成块的信号输出端与D/A转换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的A/D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时钟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上述的PC型开放式压铸机的测控系统,其中,所述的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中的多个光纤通讯传送器分别与光纤适配卡中的各光纤通讯传送器通过光缆双向对应连接。上述的PC型开放式压铸机的测控系统,其中,所述的A/D转换模块的输入端与压铸机上的模拟传感器的输出端通过导线连接。上述的PC型开放式压铸机的测控系统,其中,所述的D/A转换模块的输出端与伺服驱动器的输入端通过导线连接。本技术PC型开放式压铸机的测控系统由于采用了上述的技术方案,使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的优点和积极效果1、本技术由于在测控系统中设有的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与工控PC机配套进行控制,并在工控PC机中设有光纤适配卡,采用了光纤总线的通讯方式,省去了压铸机传统控制系统中的可编程控制器PLC,使压铸机电器设备的连线大为简化,节约了成本,同时使工控PC机的资源的得到了充分的利用,从根本上解决了电磁干扰的问题,有效提高了系统的稳定性。2、本技术由于在测控系统中设有的可编程伺服接口可根据压铸机上控制执行机构的数量加以扩展,应用方便。3、本技术由于在测控系统中设有时钟模块,通过软件PLC实现了频率达1KHz的实时数据采样,持续采样时间可以达到10秒钟。省去了专用的数据采集卡。4、本技术由于在系统中设有工控PC机,通过用户的操作面板和软件PLC,使得人机界面之间可以快速地交换数据,采样数据可以迅速地显示在人机界面,实时性强、运行稳定可靠、人机界面友好、美观。5、本技术与压铸机配套使用,通过图形化人机界面可以实时地对压射工艺进行定量分析,为压射工艺的调整提供了有效的依据。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对本技术PC型开放式压铸机的测控系统的一实施例结合其附图的描述,可以进一步理解本技术的目的、具体结构特征和优点。其中,附图为图1是本技术PC型开放式压铸机的测控系统的电路框图。图2是本技术PC型开放式压铸机的测控系统的电路原理图。图3是本技术PC型开放式压铸机的测控系统对压铸机控制操作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PC型开放式压铸机的测控系统是与压铸机配套使用,在PC型开放式压铸机的测控系统中可根据压铸机上控制执行机构的数量配置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2、通用输入输出信号接口模块3、伺服驱动器4的数量,如增加执行机构的数量,可相应增加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2、通用输入输出信号接口模块3、伺服驱动器4数量,加以扩展应用。请参见图1所示,PC型开放式压铸机的测控系统由市售的工控PC机1(型号为AWS-8124)、若干个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2(型号为DC120)、若干个通用输入输出信号接口模块3(采用通用的IO接口模块型号为IM200)、若干个伺服驱动器4(型号为KT270)及多个接线端子5(型号为TB36)、光纤适配卡6(型号为FP60)组成;工控PC机1的总线槽中设置光纤适配卡6(型号为FP60),在工控PC机中采用了PIII800CPU和256Mb内存,机箱中提供了4条ISA总线插槽。其中插入了一块PCA-6770半长CPU卡和一块光纤适配卡6。光纤适配卡采用了ISA总线与工控PC机进行通讯,光纤适配卡与现场设备之间的数据交换采用了VersioBusTM总线通讯协议,它可以实现高达20Mbps的通讯速率。若干个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2通过光缆将各相邻之间的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相连接;若干个接口模块3(型号为IM200)通过光缆将各相邻之间的接口模块相连接;通用输入输出信号接口模块3一共可以提供32路数字输入信号端口和32路数字输出信号端口;光纤适配卡6的一个光纤连接端子1通过光缆与首个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2的光纤连接端子1连接,光纤适配卡6的另一个光纤连接端子2通过光缆与首个接口模块3的光纤连接端子1相连接;光纤适配卡6的信号输入端3通过导线与用户操作面板7连接;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2的多个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各个伺服驱动器4的输入端对应连接;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2的多个信号端分别与各接线端子5相对应双向连接;多个伺服驱动器4的输出端与设置在压铸机上的各电机8的电源控制端对应连接。各接线端子5通过导线与机床上的开关和继电器双向连接。请参见图2所示,是本实施例中以举一个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2(型号为DC120)与相关功能模块连接的测控电路,该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2由可编程大规模门阵列集成块21、多个光纤通讯传送器22、初期化平台23、时钟模块24、A/D转换模块25、D/A转换模块26组成;可编程大规模门阵列集成块21分别与各光纤通讯传送器22、伺服驱动器4的信号端、连接在接线端子5上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PC型开放式压铸机的测控系统,包括工控PC机、光纤适配卡、若干个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通用输入输出信号接口模块、若干个伺服驱动器及多个接线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工控PC机的总线槽中设置光纤适配卡;所述的若干个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通过光缆将各相邻之间的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相连接;所述的若干个通用输入输出信号接口模块通过光缆将各相邻之间的通用输入输出接口模块相连接;所述的光纤适配卡的一个光纤连接端子通过光缆与首个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的光纤连接端子连接,光纤适配卡的另一个光纤连接端子通过光缆与首个通用输入输出信号接口模块的光纤连接端子相连接,光纤适配卡的信号输入端通过导线与操作面板连接;所述的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的多个控制信号输出端分别与各个伺服驱动器的输入端对应连接,可编程伺服接口模块的多个信号端分别与各接线端子双向对应连接;所述的多个伺服驱动器的输出端与设置在压铸机上的各电机的电源控制端对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知峰,程松,李良能,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开通数控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