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陆两栖车车轮升降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930666 阅读:3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17 22:26
水陆两栖车车轮升降装置,包括立架,立架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置设有丝杠,丝杠采用轴承座与立架安装相连,丝杠的一端与电机传动相连,丝杠上旋装有丝杠螺母,丝杠螺母的前侧面沿前后水平方向设有前销轴,丝杠螺母的后侧面沿前后水平方向设有后销轴,后销轴的轴线和前销轴的轴线相重合,丝杠螺母的前方沿左右方向设有前摆臂,前摆臂上沿前摆臂的轴向设有前长通槽,前销轴向前伸出的部分穿过前长通槽,丝杠螺母的后方沿左右方向设有后摆臂,后摆臂上沿后摆臂的轴向设有后长通槽,后销轴向后伸出的部分穿过后长通槽。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安全可靠,故障率低,提升起来的车轮可保持原有的垂直状态的水陆两栖车车轮升降装置。

Amphibious vehicle wheel lifting device

Wheel lifting device for amphibious vehicles, including vertical frame, central vertical frame along the vertical direction is provided with a set screw, screw the bearing seat and the vertical frame which is arranged, one end of the lead screw is connected with the drive motor and lead screw is screwed with a screw nut, the front side of the screw nut along the square before and after water is provided with a front pin shaft, a post the side of the screw nut along the horizontal direction after the pin axis, after pin and pin axis coincide, screw nut in front of the left and right direction arm swinging a front front swing arm is provided with a groove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before long before the swing arm, the front pin extends forward through the front part of long groove the rear screw nut, the left and right direction with the rear arm, swing arm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rear arm is provided with a long groove after, after the pin shaft extending after the part after passing through a long groove. The purpose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 wheel lifting device of amphibious vehicle which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compact structure, safe and reliable performance and low failure rat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水陆两栖车车轮升降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两栖车车轮升降装置的结构通常比较复杂,体积很大,安装使用时对车辆的悬架部分要求有较大的变更,对车轮的提升高度较低,升起的车轮的底端处于向外探出的倾斜状态,导致在水中行走时车体宽度加大,难以满足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安全可靠,故障率低,提升起来的车轮可保持原有的垂直状态的水陆两栖车车轮升降装置。本专利技术的水陆两栖车车轮升降装置,包括转向节,转向节安装在车轮的中部,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在车架上的立架,立架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置设有丝杠,丝杠采用轴承座与立架安装相连,丝杠的一端与电机传动相连,丝杠上旋装有丝杠螺母,丝杠螺母的前侧面沿前后水平方向设有前销轴,丝杠螺母的后侧面沿前后水平方向设有后销轴,后销轴的轴线和前销轴的轴线相重合,所述丝杠螺母的前方沿左右方向设有前摆臂,前摆臂上沿前摆臂的轴向设有前长通槽,所述前销轴向前伸出的部分穿过前长通槽,所述丝杠螺母的后方沿左右方向设有后摆臂,后摆臂上沿后摆臂的轴向设有后长通槽,所述后销轴向后伸出的部分穿过后长通槽,所述前摆臂的里端和所述后摆臂的里端与扭矩传递杆的外侧壁固定相连,扭矩传递杆的轴线位于前后水平方向,扭矩传递杆采用多个轴承座与所述车架安装相连,扭矩传递杆的前后端部分别与一个车轮支撑架的里端相连,二个车轮支撑架外端的中部分别与一个所述转向节的上部铰接相连,每个转向节的下部分别与一个横下臂的外端铰接相连,每个横下臂里侧的后端沿前后水平方向分别设有后卡销轴,每个横下臂里侧的前端沿前后水平方向分别设有前卡销轴,前卡销轴和后卡销轴的轴线相重合,每个前卡销轴和每个后卡销轴的两端分别卡装在一个卡座上的卡槽内,卡槽为开口向上的半圆弧形,全部卡座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上,每个所述车轮支撑架分别与减震器的顶端安装相连,减震器的底端与位于其下方的所述横下臂安装相连。本专利技术的水陆两栖车车轮升降装置,其中每个所述车轮支撑架的侧面分别设有一个连接臂,每个连接臂的外端分别与一个车轮支撑架一侧的中部固定相连,每个连接臂的里端分别与一个减振扭簧相连,减振扭簧安装在所述车架上。本专利技术的水陆两栖车车轮升降装置,其中所述轴承座的数量为4-8个,所述丝杠的底端通过减速器与所述电机传动相连。本专利技术的水陆两栖车车轮升降装置在使用时,当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水陆两栖车车轮升降装置的两栖汽车需要在水中运动时,可让设置电机驱动丝杠旋转,让旋装在丝杠上的丝杠螺母向上运动,向上运动的丝杠螺母会带着前销轴和后销轴向上运动,向上运动的前销轴、后销轴的中部则会一边在前长通槽、后长通槽内滑动,一边对应地顶起前摆臂、后摆臂,摆动的前摆臂、后摆臂则会让扭矩传递杆转动,转动的扭矩传递杆又会带着二个车轮支撑架转动,让二个车轮支撑架的外端抬起来,车轮支撑架的外端会将转向节竖直向上提起,转向节会带着车轮一起向上运动,从而将车轮提升离开水面,以降低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水陆两栖车车轮升降装置的两栖汽车在水中行走的阻力。当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水陆两栖车车轮升降装置的两栖汽车需要回到陆地上行驶时,可让设置电机驱动丝杠旋转,让旋装在丝杠上的丝杠螺母向下运动,向下运动的丝杠螺母会带着前销轴和后销轴向下运动,向下运动的前销轴、后销轴的中部则会一边在前长通槽、后长通槽内滑动,一边对应地压下前摆臂、后摆臂,摆动的前摆臂、后摆臂则会让扭矩传递杆转动,转动的扭矩传递杆又会带着二个车轮支撑架转动,让二个车轮支撑架的外端降下来,车轮支撑架的外端会让转向节竖直向下运动,转向节会带着车轮一起下降,从而可让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水陆两栖车车轮升降装置的两栖汽车在陆地上运动。因此,本专利技术的水陆两栖车车轮升降装置具有结构简单、紧凑,性能安全可靠,故障率低,提升起来的车轮可保持原有的垂直状态的特点。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水陆两栖车车轮升降装置作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水陆两栖车车轮升降装置的结构示意图的主视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为图1中的立架部分的放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专利技术的水陆两栖车车轮升降装置,包括转向节10,转向节10安装在车轮的中部,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在车架I上的立架2,立架2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置设有丝杠3,丝杠3采用轴承座4与立架2安装相连,丝杠3的一端与电机5传动相连,丝杠3上旋装有丝杠螺母6,丝杠螺母6的前侧面沿前后水平方向设有前销轴7,丝杠螺母6的后侧面沿前后水平方向设有后销轴8,后销轴8的轴线和前销轴7的轴线相重合,丝杠螺母6的前方沿左右方向设有前摆臂9,前摆臂9上沿前摆臂9的轴向设有前长通槽,前销轴7向前伸出的部分穿过前长通槽,丝杠螺母6的后方沿左右方向设有后摆臂11,后摆臂11上沿后摆臂11的轴向设有后长通槽,后销轴8向后伸出的部分穿过后长通槽,前摆臂9的里端和后摆臂11的里端与扭矩传递杆13的外侧壁固定相连,扭矩传递杆13的轴线位于前后水平方向,扭矩传递杆13采用多个轴承座15与车架I安装相连,扭矩传递杆13的前后端部分别与一个车轮支撑架16的里端相连,二个车轮支撑架16外端的中部分别与一个转向节10的上部铰接相连,每个转向节10的下部分别与一个横下臂19的外端铰接相连,每个横下臂19里侧的后端沿前后水平方向分别设有后卡销轴12,每个横下臂19里侧的前端沿前后水平方向分别设有前卡销轴20,前卡销轴20和后卡销轴12的轴线相重合,每个前卡销轴20和每个后卡销轴12的两端分别卡装在一个卡座21上的卡槽内,卡槽为开口向上的半圆弧形,全部卡座21分别固定在车架I上,每个车轮支撑架16分别与减震器22的顶端安装相连,减震器22的底端与位于其下方的横下臂19安装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的改进,上述每个车轮支撑架16的侧面分别设有一个连接臂23,每个连接臂23的外端分别与一个车轮支撑架16 —侧的中部固定相连,每个连接臂23的里端分别与一个减振扭簧相连,减振扭簧安装在车架I上。作为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改进,上述轴承座15的数量为4-8个,丝杠3的底端通过减速器与电机5传动相连。当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水陆两栖车车轮升降装置的两栖汽车需要在水中运动时,可让设置电机5驱动丝杠3旋转,让旋装在丝杠3上的丝杠螺母6向上运动,向上运动的丝杠螺母6会带着前销轴7和后销轴8向上运动,向上运动的前销轴7、后销轴8的中部则会一边在前长通槽、后长通槽内滑动,一边对应地顶起前摆臂9、后摆臂11,摆动的前摆臂9、后摆臂11则会让扭矩传递杆13转动,转动的扭矩传递杆13又会带着二个车轮支撑架16转动,让二个车轮支撑架16的外端抬起来,车轮支撑架16的外端会将转向节10竖直向上提起,转向节10会带着车轮一起向上运动,从而将车轮提升离开水面,以降低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水陆两栖车车轮升降装置的两栖汽车在水中行走的阻力。在车轮被提升起来的过程中,转向节10的下部会带着横下臂19的外端一起向上运动。当使用本专利技术的水陆两栖车车轮升降装置的两栖汽车需要回到陆地上行驶时,可让设置电机5驱动丝杠3旋转,让旋装在丝杠3上的丝杠螺母6向下运动,向下运动的丝杠螺母6会带着前销轴7和后销轴8向下运动,向下运动的前销轴7、后销轴8的中部则会一边在前长通槽、后长通槽内滑动,一边对应地压下前摆臂9、后摆臂11,摆动的前摆臂9、后摆臂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水陆两栖车车轮升降装置,包括转向节(10),转向节(10)安装在车轮的中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沿竖直方向设置在车架(1)上的立架(2),立架(2)的中部沿竖直方向设置设有丝杠(3),丝杠(3)采用轴承座(4)与立架(2)安装相连,丝杠(3)的一端与电机(5)传动相连,丝杠(3)上旋装有丝杠螺母(6),丝杠螺母(6)的前侧面沿前后水平方向设有前销轴(7),丝杠螺母(6)的后侧面沿前后水平方向设有后销轴(8),后销轴(8)的轴线和前销轴(7)的轴线相重合,所述丝杠螺母(6)的前方沿左右方向设有前摆臂(9),前摆臂(9)上沿前摆臂(9)的轴向设有前长通槽,所述前销轴(7)向前伸出的部分穿过前长通槽,所述丝杠螺母(6)的后方沿左右方向设有后摆臂(11),后摆臂(11)上沿后摆臂(11)的轴向设有后长通槽,所述后销轴(8)向后伸出的部分穿过后长通槽,所述前摆臂(9)的里端和所述后摆臂(11)的里端与扭矩传递杆(13)的外侧壁固定相连,扭矩传递杆(13)的轴线位于前后水平方向,扭矩传递杆(13)采用多个轴承座(15)与所述车架(1)安装相连,扭矩传递杆(13)的前后端部分别与一个车轮支撑架(16)的里端相连,二个车轮支撑架(16)外端的中部分别与一个所述转向节(10)的上部铰接相连,每个转向节(10)的下部分别与一个横下臂(19)的外端铰接相连,每个横下臂(19)里侧的后端沿前后水平方向分别设有后卡销轴(12),每个横下臂(19)里侧的前端沿前后水平方向分别设有前卡销轴(20),前卡销轴(20)和后卡销轴(12)的轴线相重合,每个前卡销轴(20)和每个后卡销轴(12)的两端分别卡装在一个卡座(21)上的卡槽内,卡槽为开口向上的半圆弧形,全部卡座(21)分别固定在所述车架(1)上,每个所述车轮支撑架(16)分别与减震器(22)的顶端安装相连,减震器(22)的底端与位于其下方的所述横下臂(19)安装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克于魁龙贾小平李志刚李炯刘洋李军张磊邢旺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翌鑫澳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