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自磨式煤粉燃烧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895812 阅读:17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8 01: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自磨式煤粉燃烧器,包括外层保护壳、助燃介质腔、煤粉管和燃烧口,所述的助燃介质腔位于外层保护壳内并与燃烧口相通,所述的煤粉管设置在外层保护壳内并与燃烧口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煤粉管与燃烧口接口处的煤粉储存管,在煤粉储存管的末端设置挡板,煤粉储存管与挡板形成封闭的内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煤粉管的末端设置煤粉储存管和挡板形成封闭的内腔,煤粉在输送过程中先在封闭的内腔中停留并与后续的煤粉形成自磨效应从而发生变向,避免了煤粉在输送变向时与煤粉管的直接摩擦,使煤粉燃烧器的使用寿命提高,降低维修频率。(*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燃烧设备,特别是一种用于工业炉窑的煤粉燃烧器。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和曾有的关于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部,燃烧设备、燃烧方法类,燃烧设备技术对炉内燃烧器的需求都做过很有效的努力,也曾设计过许多优秀的技术方案,如2010年中国专利局公告的由石家庄圣宏达热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申报的,专利为:201020543954.4号的技术是《一种脊式炉内燃烧器》的专利,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机械工程、照明、加热、武器、爆破部,燃烧设备、燃烧方法类,燃烧设备技术方面是一例很有价值的专利技术,它有效的解决了块状物料的均匀煅烧技术问题。但尚有不足,它还很难解决工业煤粉在燃烧载体内输送过程中的煤粉管易磨损,使用寿命低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提高燃烧器内煤粉管使用寿命的一种自磨式煤粉燃烧器。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自磨式煤粉燃烧器,包括外层保护壳、助燃介质腔、煤粉管和燃烧口,所述的助燃介质腔位于外层保护壳内并与燃烧口相通,所述的煤粉管设置在外层保护壳内并与燃烧口相通,还包括设置在煤粉管与燃烧口接口处的煤粉储存管,在煤粉储存管的末端设置挡板,煤粉储存管与挡板形成封闭的内腔。在所述的外层保护壳内设有降温介质填充的降温介质腔。所述的燃烧口为多个。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煤粉管的末端设置煤粉储存管和挡板形成封闭的内腔,煤粉在输送过程中先在封闭的内腔中停留并与后续的煤粉形成自磨效应从而发生变向,避免了煤粉在输送变向时与煤粉管的直接摩擦,使煤粉燃烧器的使用寿命提高,降低维修频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图中,1、外层保护壳,2、煤粉管,3、降温介质腔,4、燃烧口,5、助燃介质腔,6、煤粉储存管,7、挡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为一种自磨式煤粉燃烧器,由于在煤粉管的末端设置煤粉储存管和挡板形成封闭的内腔,煤粉在输送过程中先在封闭的内腔中停留并与后续的煤粉形成自磨效应从而发生变向,避免了煤粉在输送变向时与煤粉管的直接摩擦,使煤粉燃烧器的使用寿命提高,降低维修频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如图1、图2所示,一种自磨式煤粉燃烧器,包括外层保护壳1、助燃介质腔5、煤粉管2和燃烧口 4,外层保护壳I采用耐热合金钢加工制造成矩形结构,横向贯穿安装在工业炉窑内,外层保护壳I设有降温介质腔3,在降温介质腔3内填充有降温介质用来降温保护外层保护壳I,在外层保护壳I的下侧各设有多个燃烧口 4,煤粉管2通过煤粉储存管6与燃烧口 4相通且设置于与燃烧口 4相对应的外层保护壳I内,助燃介质腔5位于外层保护壳I内并与燃烧口 4相通,煤粉储存管6的末端设有挡板7,挡板7与煤粉储存管6形成封闭的内腔。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工业炉窑对炉内物料进行煅烧时,工业煤粉注入煤粉管2内并通过煤粉储存管6自磨转向输送到燃烧口 4处,工业煤粉在燃烧口 4处与形成旋转气流的助燃介质充分混合,点火燃烧后,对炉内物料进行煅烧。由于在煤粉管的末端设置煤粉储存管和挡板形成封闭的内腔,煤粉在输送过程中先在封闭的内腔中停留并与后续的煤粉形成自磨效应从而发生变向,避免了煤粉在输送变向时与煤粉管的直接摩擦,使煤粉燃烧器的使用寿命提高,降低维修频率。权利要求1.一种自磨式煤粉燃烧器,包括外层保护壳(I)、助燃介质腔(5)、煤粉管(2)和燃烧口(4),所述的助燃介质腔(5)位于外层保护壳(I)内并与燃烧口(4)相通,所述的煤粉管(2)设置在外层保护壳(I)内并与燃烧口(4)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煤粉管(2)与燃烧口(4)接口处的煤粉储存管(6),在煤粉储存管(6)的末端设置挡板(7),煤粉储存管(6)与挡板(7)形成封闭的内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磨式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外层保护壳(I)内设有降温介质填充的降温介质腔(3)。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磨式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烧口(4)为多个。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自磨式煤粉燃烧器,包括外层保护壳、助燃介质腔、煤粉管和燃烧口,所述的助燃介质腔位于外层保护壳内并与燃烧口相通,所述的煤粉管设置在外层保护壳内并与燃烧口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煤粉管与燃烧口接口处的煤粉储存管,在煤粉储存管的末端设置挡板,煤粉储存管与挡板形成封闭的内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由于在煤粉管的末端设置煤粉储存管和挡板形成封闭的内腔,煤粉在输送过程中先在封闭的内腔中停留并与后续的煤粉形成自磨效应从而发生变向,避免了煤粉在输送变向时与煤粉管的直接摩擦,使煤粉燃烧器的使用寿命提高,降低维修频率。文档编号F23D1/00GK203036633SQ201220731750公开日2013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7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7日专利技术者曹和军, 张辉宏 申请人:石家庄圣宏达热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磨式煤粉燃烧器,包括外层保护壳(1)、助燃介质腔(5)、煤粉管(2)和燃烧口(4),所述的助燃介质腔(5)位于外层保护壳(1)内并与燃烧口(4)相通,所述的煤粉管(2)设置在外层保护壳(1)内并与燃烧口(4)相通,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在煤粉管(2)与燃烧口(4)接口处的煤粉储存管(6),在煤粉储存管(6)的末端设置挡板(7),煤粉储存管(6)与挡板(7)形成封闭的内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和军张辉宏
申请(专利权)人:石家庄圣宏达热能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