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梁树宁专利>正文

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891782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7-07 00:51
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其装设于汽车驾驶座或副驾驶座的旁侧的车内壁上且位于安全带引出端的下方,特别是设于汽车副驾驶座旁侧B柱上,其包括:包括至少一个钩体,该钩体具有一个支撑部,该支撑部相对该车内壁表面形成一倾斜角度,支撑部与车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穿插部供安全带的带体穿设,该支撑部的内侧面供支撑于汽车安全带的一侧表面,使安全带穿过该穿插部后于该支撑部处形成一个拐点。高度调节装置,使安全带从引出端出来之后形成拐点,而从拐点出来后以其锁头锁入到座椅处的安全带锁扣,使安全带的主要带体部分横亘的空间位置变低,恰好可包裹在儿童胸部附近,从而使现有的汽车座椅适合儿童乘坐,且其安全系数高,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安全带的高度调节装置,尤其是一种安装在副驾驶座位处,用于调节安全带的高度从而使汽车座椅适合儿童乘坐的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乘私家车必须带安全带已经成为一种规定和习惯,也是保证人身安全的必要措施。然而现有所有汽车上的安全带都是根据成年人的体形、身高、骨骼来设计安装的,儿童由于身材小、好动,车上现有安全带不能满足儿童安全乘车的要求。再者如图1所示,由于安全带不能恰当地使用在儿童身上,从而儿童系上安全带后形成不合身,可能使安全带恰好横亘在头部、面部或颈部,不仅无法起到安全的作用,还会压迫该些部位造成不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目前市场上也有提供专为儿童乘车时配备的儿童安全座椅,但其具有如下缺点:一是只能坐年龄较小的孩子,一般是婴儿或者4岁以下的孩子,再大点的就坐不下;二是占用了过大的空间,在汽车本来就十分有限的空间内,安装儿童安全座椅,减少了成人使用空间,降低了汽车载客适应性;三是成本高,儿童座椅动辄上千元的价格十分昂贵。因此,」L童安全座椅仍有其局限性和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可以把现有成人安全带改造成符合儿童使用要求的安全带结构,其结构简单,使用方便。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其装设于汽车驾驶座或副驾驶座的旁侧的车内壁上且位于安全带引出端的下方,其主要包括:包括至少一个钩体,该钩体具有一个支撑部,该支撑部相对该车内壁表面形成一倾斜角度,支撑部与车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穿插部供安全带的带体穿设,该支撑部的内侧面供支撑于汽车安全带的一侧表面,使安全带穿过该穿插部后于该支撑部处形成一个拐点。其中:该支撑部具有相对的一个固定端与一个开口端,开口端为支撑部远离车内壁的一端,该支撑部的开口端朝向车内壁的方向还延伸形成一个止挡部。其中:该支撑部相对于车内壁的倾斜角度为30-60度。其中:所述钩体包括至少两个,依次从高到低间隔排列于安全带引出端的下方,且各钩体的支撑部的内侧面为一个支撑面,其表面设有防滑结构。其中:该钩体还可以包括一个结合部,该结合部固定于该车内壁,而该支撑部以固定端与该结合部连接,该结合部相对于该支撑部具有该止挡部的位置设有一个卡合部,由外侧向内侧按压该止挡部使其卡合于该卡合部,而再次按压止挡部使其脱离该卡合部。其中:该支撑部的固定端枢接于该结合部,使支撑部能够以该固定端为圆心相对于该结合部转动,且该支撑部与结合部相卡合后,该支撑部相对于车内壁的倾斜角度为30_60 度。其中:更进一步包括一个基座,基座为一长条板体,该长条板体设有数个由上至下间隔的定位部,各定位部处各设有一个钩体,该钩体以螺接、卡接或粘接方式固定于基座的各定位部。其中:更进一步包括一个基座,该基座为长条形的滑轨结构,该钩体的数量为一个,该钩体还可以包括一个结合部,该支撑部以其一端与该结合部连接,且该钩体的结合部能够相对于该基座滑动并于预定位置相对滑轨固定。其中:该滑轨结构包括一个长条形滑动片,该滑动片两侧具有锯齿状或波浪形边缘,该结合部底侧设有对向紧扣的弹性夹持部,该夹持部的末端为向外侧弯曲的捏持部,握住捏持部施力,使弹性夹持部相对远离该滑动片两侧边缘,同时移动钩体沿着滑动片移动,直至到达预定位置,松开该捏持部,使夹持部对向紧扣于该滑动片的两侧边缘,以使该钩体定位于基座的该预定位置。其中:该钩体设于车内壁的一个凹陷部内,且该钩体能够相对于车内壁侧向翻转,翻转角度范围为从O度到90度。本技术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主要用于装设在汽车副驾驶座的右侧B柱上,且位于安全带引出端下方。借助本技术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所设置的至少一个钩体,使从安全带引出端出来的带体能够穿入该钩体内,使安全带在该钩体处形成一个拐点,然后再从拐点出来后以其锁头锁入到座椅处的安全带锁扣,使安全带的主要带体部分横亘的空间位置变低,恰好可包裹在儿童胸部附近,从而使现有的汽车座椅适合儿童乘坐,且安全系数高,结构简单。本技术的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其结构简单,制作成本低,为一种可规模生产的汽车配套用小件产品。又其钩体的支撑部与汽车内壁面之间形成一个倾斜夹角,使带体于支撑部处形成一个偏转角,避免带体使用过程中,受儿童身体的牵拉作用而导致的带体于该支撑部上挤压、卷叠成细窄型,导致带体宽度变窄,影响其舒适性。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汽车安全带应用儿童时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结合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使用状态的正面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及其他目的、特征及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如图2所示,为本新型的按缎带高度调节装置的基本结构,主要是装设于汽车驾驶座或副驾驶座的旁侧的车内壁上且位于安全带引出端5的下方,特别是副驾驶座右侧B柱上。本技术的装置的第一实施例,如图2所示:包括至少一个钩体1,钩体I具有一个支撑部11,该支撑部11具有相对的一固定端111与一开口端112,支撑部11相对该车内壁2形成一倾斜角度,支撑部11与车内壁2之间形成一个穿插部12供安全带3的带体穿设,开口端112为支撑部11远离车内壁2的一端,即位于该穿插部12的开口处,开口的方向较佳朝向汽车座椅的椅背方向设置,更可保证安全带3的带体从汽车座椅的前方脱出该支撑部11,该支撑部11的内侧面供支撑安全带的一侧表面。较佳的,该支撑部11内侧面的长度不小于安全带3的宽度,使安全带3穿过该穿插部12后可形成一个拐点,且安全带3展平的从支撑部11下方出来,不会改变安全带3从穿插部12出来的宽度。又如图2所示,支撑部11的开口端112朝向车内壁2的方向还延伸形成一个止挡部113,止挡部113用以止挡于安全带3的带体的一侧边缘,避免安全带3从该支撑部11滑脱。其中,支撑部11相对于车内壁2的倾斜角度的大小一般为30-60度,而较佳为45度,当然也可根据需要设为可调的角度。由于该支撑部11与车内壁2形成一倾斜角度,可使安全带3的带体在支撑部11处形成一个偏转角,避免带体3使用过程中,带体3因受到儿童身体的牵拉作用而于该支撑部11上挤压、卷叠在一起,使带体3宽度变窄,影响舒适性(由于人体有一定的体积,顺着车内壁表面引出的安全带3要包覆人体且其带体一侧面需与人体贴接,使安全带3的带体需要发生偏转,因此若支撑部11的表面与车内壁2平行,则会安全带3穿出穿插部12后容易挤压、卷叠于一端,影响舒适度)。需注意的是,从安全因素考虑,支撑部11与止挡部113交界处的外侧表面设为光滑的圆弧形。由于儿童身高个体不尽相同,因此上述的钩体I从高到低间隔排列至少两个,借此,可依照儿童身高的不同,而将安全带3的带体从不同高度位置的钩体I的穿插部中穿出,以改变安全带3带体的锁头锁入到座椅处的安全带锁扣后,其横亘于人体位置的高度,从而适合不同高度的儿童使用。如图2所示的,其中该钩体I还可以包括一个结合部13,该结合部13直接或间接固定于车内壁2,而支撑部11以固定端111与该结合部13连接。其中,为了进一步限位安全带3于该穿插部12内,不至于脱出,可使该结合部13相对于该支撑部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装置,其装设于汽车驾驶座或副驾驶座的旁侧的车内壁上且位于安全带引出端的下方,其特征包括:包括至少一个钩体,该钩体具有一个支撑部,该支撑部相对该车内壁表面形成一倾斜角度,支撑部与车内壁之间形成一个穿插部供安全带的带体穿设,该支撑部的内侧面供支撑于汽车安全带的一侧表面,使安全带穿过该穿插部后于该支撑部处形成一个拐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树宁
申请(专利权)人:梁树宁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