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6359418 阅读:3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安全带调节器的结构复杂,从而要求加工匹配精度高,同时制作成本高等问题。本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包括一条形片状的本体,本体的两端均开设通孔,本体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的通孔将本体固连于车体内侧,本体的中部设有用于固定安全带导向环的连接件。本安全带高度调节器能够在不增加车身和内饰改动的条件下设置,其具有低配置、低成本、加工简易,通用性强等特性,从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适于广泛使用于经济版车型中。(*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
,涉及一种调节装置,特别是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器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车辆作为一种普遍的交通工具,人们频繁的使用甚至有较长时间 的驾驶或乘坐,因此佩戴安全带的舒适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通常通过调节安全 带的高度来调节人体佩戴的舒适度。由于不同车型的车身不同,故安全带佩戴舒适的高度 位置也不同,但在整车装配完毕之后再对安全带的高度进行调整,就需要对车身和内饰进 行改动,从而增加了资金的投入,且带来诸多改造的不便。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种高度调节器,例如,中国专利 文献曾公开了一种汽车安全带高度调节器中国专利号ZL200720199483.8 ;授权公告号 CN201128403Y,包括一导轨,导轨上开设有若干锁止孔;一滑动安装在导轨上的托板组 件,托板组件上开设有一容锁止销穿过插入到锁止孔中的穿孔;安装在托板组件上的按钮 基座;滑动安装在按钮基座上的斜契按钮;安装在按钮基座中并由斜契按钮的往复运动带 动,实现伸缩运动的锁止销衬套;安装在锁止销衬套中的锁止销以及安装在锁止销与按钮 基座之间的销弹簧。上述的安全带调节器虽然实现了在整车装配完成后对安全带高度的调节,但其结 构复杂,制作成本高,一般适于使用在高档汽车内,而为了从价格方面增加市场竞争力的经 济版车型却不适用;同时调节器复杂的结构必要求高标准的加工匹配精度,一旦制作精度 发生偏差或长期的磨损易导致调节器失效,从而缩短了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通过简配型结构 实现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调整安全带高度的安全带高度调节器。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包括一 条形片状的本体,本体的两端均开设通孔,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穿 过所述的通孔将本体固连于车体内侧,所述的本体的中部设有用于固定安全带导向环的连 接件。在整车装配完毕后,不进行车身和内饰改动的情况下,通过多次实验测量出安全 带佩戴的舒适高度,从而利用本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将安全带导向环固定于适当的高度,其 操作便宜,显著降低了成本。该本体具有正反两面,其反面贴靠车身内侧,其正面利用连接 件将安全带导向环固定连接。在上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器中,所述的连接件包括螺母,所述的本体中部开设连 接孔,上述螺母的尾端穿过上述连接孔并由本体的一侧面伸出。螺母头部的环形底面抵靠 于本体的反面上,螺母穿出本体正面的尾端具有螺纹孔,该螺纹孔能够与安全带导向环形成螺纹连接。在上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器中,所述的紧固件为螺钉。螺钉从本体的正面穿过通 孔并与车身的内侧壁固连,从而将本体固定连接于车身的内侧壁上。在上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器中,所述的本体的两侧边具有向本体的一侧面弯折的 折边。两个折边均朝向本体正面弯折,并与本体形成凹形通槽,螺钉、螺母露出本体正面的 部分位于通槽内,从而使结构紧凑、外观平整,同时折边显著提高了本体的抗弯强度。在上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器中,所述的折边与上述的本体为一体式结构。折边通 过本体由两侧边弯折而成,其加工工艺简单,强度高。在上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器中,所述的本体采用金属材料制成。金属材料保证了 本体的强度和硬度。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安全带高度调节器能够在不增加车身和内饰改动的条件下, 采用简配型结构实现了安全带高度的调节,其具有低配置、低成本、加工简易,通用性强等 特性,从而增强了市场竞争力,适于广泛使用于经济版车型中。附图说明图1是本安全带高度调节器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安全带高度调节器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安全带高度调节器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本体;la、通孔;lb、连接孔;lc、折边;2、螺钉;3、螺母;3a、螺纹孔;4、安全带导向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 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本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包括一条形片状的本体1,本体1的两端设 有用于将本体1与车体内侧固连的紧固件,本体1的中部设有用于固定点连接安全带导向 环4的连接件。本体1具有正面和反面且采用金属材料制成,从而保证了本体1的强度和硬度。本 体1通过其纵向的两个侧边均朝向本体1的正面侧弯折90度形成两对称折边lc,两个折边 Ic与本体1形成凹形通槽,同时折边Ic能够显著提高本体1的抗弯强度。本体1的两端上各开设一通孔la,两个通孔Ia呈对称设置且每个通孔Ia内设有 一个螺钉2作为紧固件,螺钉2的尾端能够由本体1的正面穿过通孔la,且螺钉2的头部底 面抵靠在本体1的正面上。本体1的中部开设一连接孔lb,连接孔Ib处设有一个螺母3作 为连接件,螺母3的尾端由本体1的反面穿过连接孔lb,并由本体1的正面穿出,螺母3头 部的环形底面抵靠于本体1的反面上,螺母3的尾端端面上开设有螺纹孔3a,该螺纹孔3a 能够与安全带导向环4形成螺纹连接。螺钉2、螺母3露出本体1正面的部分位于通槽内, 从而使整体结构紧凑、外观平整。如图3所示,在整车装配完毕后,通过多次实验测量出安全带佩戴的舒适高度。使 螺母3由本体1的反面穿过连接孔lb,并将两个螺钉2从本体1的正面一一穿过两个通孔la,同时使本体1的反面贴靠车身内侧已测量好的高度位置,通过螺钉2将本体1固定连接 于车身的内侧壁上。安全带导向环4上固设有螺栓,其与螺母3上的螺纹孔3a形成螺纹连 接,从而将安全带导向环4固定于最佳的高度位置。本安全带高度调节器无需对车身和内 饰进行改动,故避免了安装的复杂工序,同时可在多种不同的车型中方便使用,增加了通用 性;由于结构简单,制造容易,故大大降低了成本,适于广泛使用于经济版车型中。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精神作举例说明。本技术所 属
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 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技术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本体1 ;通孔Ia ;连接孔Ib ;折边Ic ;螺钉2 ;螺母3 ;螺纹 孔3a ;安全带导向环4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 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技术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 技术精神相违背的。权利要求1.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包括一条形片状的本体(1),本体(1)的两端均开设通孔 (Ia),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1)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的通孔(Ia)将本体(1) 固连于车体内侧,所述的本体(1)的中部设有用于固定安全带导向环(4)的连接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连接件包括螺母 (3),所述的本体(1)中部开设连接孔(Ib),上述螺母(3)的尾端穿过上述连接孔(Ib)并由 本体(1)的一侧面伸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紧固件为螺钉(2)。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1)的 两侧边具有向本体(1)的一侧面弯折的折边(Ic)。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折边(Ic)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全带高度调节器,包括一条形片状的本体(1),本体(1)的两端均开设通孔(1a),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本体(1)两端分别通过紧固件穿过所述的通孔(1a)将本体(1)固连于车体内侧,所述的本体(1)的中部设有用于固定安全带导向环(4)的连接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冯军杰吴成明刘卫国周大永潘选利李书福杨健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